-
1 # 婷媽育兒筆記
-
2 # Carrie萌育兒研習社
有時候,孩子在我們大人面前表現得很糟糕,我們難免擔心起他們的將來:
這麼小就打小朋友,長大了還得了?
這麼小就說謊,以後成了騙子怎麼辦?
這麼小就會說髒話,以後會不會越來越粗魯?
發現孩子不良的行為,確實需要好好引導孩子,及時糾正。
但爸爸媽媽也不需要為此過於焦慮。因為孩子們的某些“不良行為”,也正是成長的烙印。
在特定的年齡階段,孩子有這樣的“不良行為”其實很正常,只要幫助孩子、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方向就好,不需要過度解讀幼小孩子的“不良行為”。
我們來看看,孩子哪些“不良行為”容易被我們大人過度解讀,我們可以用哪些方法來更好的引導孩子,及時糾正。
問題一、打人、搶東西等攻擊性行為恐懼因素:
“我的孩子長大會不會成為一個大惡霸?”
觀察孩子表現:
請爸爸媽媽多留意一下那些傷害另一個孩子的動作。
一個2歲小孩,將另一個小朋友推倒,搶了別人的玩具卡車,可能看起來確實像個“小惡霸”。
但考慮一下孩子的年齡——2歲!
2歲的孩子還沒有完全建立起“物主意識”,並不清楚玩具不屬於自己,也不明白“拿別人的東西不對”這個成人社會公認的道理。
孩子這樣做的動機很單純:我只是想要那個玩具卡車而已。
快速修復:
2歲的幼兒,剛剛開始學習“分享”等社交技能。
所以,我們需要給她時間。給她示範正確的社交方式,比如:
讓孩子明白,除了打人,我們還能怎麼做?
“球,能不能借我玩一下”
“我用我的小汽車和你換,好不好?
“等你不想玩了,可以給我玩嗎?”
“請你坐過去一點”
“我等一會兒再來問你要”……
如果孩子能主動提出這些建議,能使用這些商議性的句子,那再遇到孩子間的小矛盾和小衝突,他就知道,除了打人,還有好多、更好的處理方式呢,沒必要打人。
更深遠的教育:
當爸爸媽媽表揚孩子的時候,不妨告訴他:你的行為如何讓你的朋友感到開心。比如:
“你把帽子借給琪琪戴,真是太好了,你看琪琪多開心!”
當爸爸媽媽批評孩子的時候,不僅要清楚解釋“你為什麼做錯了”,還要指出:你的行為如何讓你的朋友感到不安。比如:
“你剛才傷害了莉莉,你看,現在她在哭呢”。
當父母這樣做時,孩子會更有思想,更有同理心。擁有這些品質的孩子不太可能欺負他人。
同時,從小幫助孩子學習如何結交朋友、維護友誼也很重要。
因為欺凌者往往是被同齡人拒絕的孩子,他們不懂友誼是怎麼回事。
問題二:行為舉止粗魯、令人討厭恐懼因素:
“我的孩子長大後會不會變得更討厭更粗魯。”
觀察孩子表現:
觀察一下自己的孩子:
當別人說話時他會打斷嗎?
所有小孩都有讓人“討厭”的時候,自己孩子看起來比其他孩子更嚴重嗎?
快速修復:
當爸爸媽媽發現孩子一些粗魯的行為時,一著急,難免當著大家的面教訓孩子:
“你不能這樣”!
“你這樣不是好孩子”!
“你這樣很粗魯”!
“你這樣很沒教養”!……
一來,當著大家的面,孩子會很沒面子,容易明知故犯,故意反抗爸爸媽媽;
二來:“你這樣很粗魯”,“你這樣很沒素質”這樣的語言,太過抽象,孩子並不容易理解自己到底錯在哪裡。
請私下裡,溫柔而嚴肅地跟他說說他的行為。比如:
“你剛才故意打嗝,這很不禮貌,你好好坐著,別人會感覺更好”;
“你跟琪琪搶最後一塊蛋糕,這很粗魯,你可以和琪琪分,琪琪也會很開心”。
更深遠的教育:
教會孩子正確的、合適的社交行為,是爸爸媽媽的重要工作。
孩子們透過學習,完全可以掌握良好禮儀的基本知識,比如:分享、輪流、不插嘴……
只是,孩子就是孩子,即使孩子知道如何表現,也難免有會忘記自己行為舉止的時候。
只要有可能,就提前提醒孩子,比如他一會兒有朋友過來玩,先談論分享玩具的重要性。
總之,隨時提醒我們的小傢伙要“善良和禮貌”。
問題三:容易放棄恐懼因素:
“我的孩子長大,會不會什麼事兒都虎頭蛇尾?什麼事都幹不成”?
觀察孩子表現:
所有年齡段的孩子,在遇到困難、挑戰時,都會時不時地想到放棄,這很正常。
但我們確實應該擔心,孩子會不會養成了“從不完成任務”的習慣。
快速修復:
幼小的孩子,通常確實容易放棄。
因為他們害怕失敗、害怕朋友面前被羞辱、容易緊張……
如何幫助孩子緩解緊張情緒呢?
不妨與孩子談論一些“爸爸媽媽把事情搞砸的時候”。讓孩子體會到:每個人都會出錯,我出錯了很正常。
除此之外,還可以試試“幽默”。
幽默可以有效的減輕緊張感,是煩惱最好的昇華。
比如,孩子用積木搭的“一顆樹”倒了,正要傷心呢,爸爸大喊一聲:
“啊!爸爸從樹上摔下來啦,好痛呀”!
孩子肯定很快就破涕為笑了。
接下來,爸爸不妨裝裝腿疼的樣子,心安理得地請寶貝幫你“揉腿”:
“快給爸爸揉一揉,揉好了我們再種一顆樹,我們一定不會放棄的”!
更深遠的教育:
首先,在孩子開始做一件事之前,確保孩子明白:爸爸媽媽都希望你能完成它。
第二,保持爸爸媽媽的期望適度。
如果你的孩子要上游泳課,先不要籤一年的課程,先從“一個月”這樣的小目標開始,如果孩子開始退縮,我們可以鼓勵她再堅持一下。
最後要提醒爸爸媽媽的是,當事情變得困難時,孩子想要退出是很正常的,但這種感覺會過去。
這正是孩子對成功的渴望、以及對自己能力不確定。
幫助孩子,讓他知道,不只是他,其實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感受。
但我們一定有辦法,改進一下、堅持一下、再試一次……最甜美的成功,總是出現在“再堅持一下”之後!
問題四:說謊和欺騙恐懼因素:
“從小就說謊,長大後品德會不會有問題?”
觀察孩子表現:
其實,幾乎所有幼小的學齡前孩子,偶爾都會說謊。
但是如果孩子上學後還經常說謊或者作弊,就應該重視起來。
快速修復:
學齡前孩子還太小,無法準確理解謊言是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大人以為的謊言,只是孩子們豐富想象力的表現。此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很難把幻想和真實區別開來。
例如,孩子早上明明吃的包子,卻告訴他的朋友:
“我今天早餐吃冰淇淋哦”!
如果發現這種“謊言”,不需要懲罰孩子。相反,可以用一種有趣的方式迴應,承認孩子的幻想,比如:
“我早餐吃的披薩!”
一旦孩子6或7歲,他就會開始明白撒謊或欺騙的意義。
為什麼在玩遊戲時保持公平是重要的?
我們和小夥伴玩遊戲,就是為了展現自己的獨特才能、敞開心扉、結交朋友、享樂其中。如果作弊,那這一切都沒有了意義。
更深刻的教育:
孩子要是發現自己獲得的關注不夠了,或者爸爸媽媽的的注意力轉移到弟弟妹妹身上去了,就會找理由吸引父母。說謊就是其中一種方式。
其實很多孩子還是嬰兒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可以透過假哭或者假笑來得到更多關注。
稍微大一些,知道可以透過說“我餓了”“我害怕”“我肚子疼”來讓父母手忙腳亂一番。
哪怕我們已經看穿了孩子的“小心思”,也不要責怪孩子,多陪陪他,多抱抱他,多親親他,及時給孩子補充“愛的能量”就好了。
如果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還經常說謊,爸爸媽媽就需要更加重視。
最好的策略之一就是“抓住”孩子做正確事情的瞬間,讚美好的行為,而不是等待懲罰壞事。比如:
如果孩子在學校惹了麻煩,但回家時老實告訴了爸爸媽媽,我們一定要讓孩子知道:
對孩子的信任,是一個小小的冒險,卻非常值得。
孩子的謊言,有時候會讓我們看到他真實的需要。說謊的行為不能縱容,但在教育孩子“說謊”的過程,需要充滿理解和寬容。
如果一味追究,只能讓孩子進化出更完善的說謊技能。
-
3 # 小林子啦啦啦
孩子年紀還小,犯錯誤是經常的事情,家長不要大驚小怪,小題大做。那麼,家長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應該如何正確管教呢?通常情況下,家長可能會對孩子進行懲罰,當然,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一定要方法得當,不要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影響了孩子的成長。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如何管教呢?
認清錯誤的本質。
我們應該不要急於懲罰孩子,而是應該瞭解錯誤的原因,並分析錯誤的本質,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也是有一定的前因後果的,有時候我們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實的,要聽孩子解釋。
以批評教育為主。
有些家長非常的暴躁,一旦發現孩子犯了一些小錯誤,就暴跳如雷,這是非常不好的事情,家長教育孩子,要採用比較緩和的方式,儘量以批評教育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家長思想要統一。
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長的態度很重要,特別是多位家長的態度一定要一致,不要一個人說要懲罰,另一個人說要原諒,這樣做只能讓孩子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如何改正錯誤。
換位思考很重要。
家長也是從小成長起來的,小時候可能也會犯錯誤被懲罰,所以,換位思考很重要,對於孩子犯下的錯誤,我們應該告訴孩子,如何改正,自己曾經也是這樣的,給孩子引以為戒。
保護孩子的自尊。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內心世界,自尊心都是很強的,所以,我們應該好好教育孩子,保護他們的內心,尊重孩子的人格,特別是不要在別人面前數落、打罵孩子。
以愛心感動孩子。
我們家長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一定要用自己的愛心來感化孩子,安慰孩子的心靈。孩子犯了錯誤也會很難過,所以,我們批評教育孩子要注意儘量不讓孩子心理受到傷害。
控制自己的情緒。情緒激動不利於問題的解決,有的家長看到孩子犯錯誤,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自己不僅很失望,還遷怒於周圍的人,這樣的態度是非常不好的事情,過激的語言和行為不能解決問題。
另外三歲之後是寶寶比較重要的時期,是孩子身體的快速成長期,同時也是寶寶開始培養識字的最佳階段。當然學習這種東西不能強迫寶寶,容易讓他對學習產生反感牴觸,導致以後教育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興趣。一是尊重孩子興趣想法,多陪伴他,透過玩的方式讓他喜歡上學習。搜尋【貓小帥學漢字】應用有驚喜哦,比如:我家閨女喜歡搶手機,我就根據她的喜歡,效果非常贊。裡面很多冒險故事,教寶寶識字,還有遊戲鞏固。
回覆列表
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沒有誰是完美的。所以對於犯錯,我們要坦然面對。
正面管教育兒理念裡不怕犯錯,而是把錯誤當作是學習的機會。每一次錯誤,我們都可以拿來分析: 為什麼會犯錯?哪裡可以改進?下次如何避免?正確的做法是什麼。。。。。。等等,對過這一系列的提問,並且反思,我們下次就不但能避免同類的錯誤,而且也會養成在遇到任何問題時先思考的好習慣。
孩子犯了錯,我們首先不要去責怪孩子,可以跟孩子一起分析、一起找到解決的辦法。如果我們能在孩子每次犯錯後,很輕鬆的說:“真是太好了,你又有一個學習的機會了。快,我們來一起看看,該怎麼做?”這樣孩子也能感受到犯錯並不可怕,願意接受這一現實,並且會在家長(或老師)的引導下,學會思考、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