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七個名字真不容易
-
2 # 庭州行者
我真佩服一些提問者,前兩天有問題是"如果沒有李自成,那麼清軍到底能不能入關",現在又提出了這麼一個問題。
必須要明確的是,李自成不過是一個代號,一個代表,他背後是明末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換言之,李自成不過是被歷史推上風口浪尖的代言人。明末的農民起義,其規模空前,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為什麼會產生如此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無非是饑荒,貪汙,剝削。
再回來看題目。李自成的軍隊從質量上而言,絕對是很差勁的,這一點毋庸置疑。然而,他的優勢在於,他能夠獲得源源不斷的兵員作為補給,而給他提供兵員的,就是明朝本身。當崇禎下撥的賑災錢糧被侵吞而崇禎本人無可奈何時,當明朝的藩王在朝廷即將傾覆但卻亂用稅收權剝削老百姓時,當官軍作戰不利而殺良冒功時,李自成的力量就在源源不斷地壯大。
的確,李自成有可能會被消滅,但顯然,當時的崇禎,已經徹底失去了對於地方官行為的控制能力,明朝已經爛透了,因此,李自成被消滅,還會有張三李四王二麻子等一票農民起義領袖冒出來。即使李自成沒有攻破北京城,那麼這些人終有一天會攻入北京城,因為明朝政府已經失去了民心。現在某些罵李自成的人,可曾想過,也許自己的祖先就是那些吃不飽飯的災民中的一員?災民有什麼錯?
所以,在這個模型中,李自成大機率會被消滅。但總有一位農民起義軍的領袖,將明朝滅掉 。
在回到真實的歷史上,明朝無論是後金也好,還是李自成也罷,因因果果,都是老朱家自己種下的,怪不得別人。而提出這種假設的人,是在為剝削人民的老朱家招魂嗎?
-
3 # 大華273557151
明末土地兼併嚴重,災荒頻仍,災民遍地,即使沒有遼東滿患,大明也難逃一亡,但是不是李自成進京就不好說了。
我們來設想一下當時最可能發生的事吧!
由於遼東無戰事,明廷會把關寧鐵騎調來,會同其他各路部隊圍剿闖、獻部,可能會把他們消滅,但其他各地造反依然不會斷,風起雲湧,前仆後繼,在長期戰爭中,武將兵權越來越重,逐漸形成一個個軍閥集團,中央控制力越來越弱,最後完全失控(事實上,崇禎後期,左良玉、江北四鎮已經相當拔扈,陽奉陰違很嚴重),最可能出現的強大軍閥就是遼東將領集團,以祖大壽、何可綱、吳三桂為代表,他們鎮壓了叛軍後,就進京操縱中央政權,架空皇帝,挾天子以令諸侯。其他各派軍閥不服,割據一處,以"靖難"為囗號起兵反對關寧集團,形成南北朝或五代十國局面,經過幾十年到上百年分裂、混戰,最後,一個強大勢力出來,消滅其他各派,中國又歸於統一。但無論如何,大明必將在這場爭戰中滅亡,或者以"禪位"形式,或者以殺戮形式,建立起一個新的王朝。
從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群雄割據和唐末黃巢之亂後藩鎮勢力越發擴張,最終朱溫篡位看來,這樣的趨勢不會錯,大明必亡!但最後是誰登上皇位呢?是起義軍中的一支(如朱溫本是黃巢的部下),還是某一派軍閥(如關寧集團的首領)呢?這就說不準了。
-
4 # 愛看愛思考
呵呵,滿族人原來叫女真人,他們造反遠遠要早於李自成的。怎麼被消失不見了呢?沒有女真人造反?那麼還要加徵平遼響嗎?沒有了這些苛捐雜稅的橫徵暴斂。那麼,李自成的舅舅又憑什麼起來造反呢?沒有大明王朝的財政危機,崇禎皇帝為什麼要來源截流裁撤傳譯系統的話?李自成也不會失業下崗,不失業下崗又怎麼走上造反推翻大明王朝的事業之中?
-
5 # 0白樺林0
李自成就是個農匪,和梁山瓦崗寨都是一個性質,是個攻城掠寨的匪首,明政府的精瑞部隊全部駐防在山海關抵域滿清,滿清的八旗戰鬥力在當時冷冰器時代幾乎天下無敵,連蒙古騎兵也不是八旗的對手,明軍也是依靠山海關的城防才能勉強抵擋清軍的衝擊力,李自成曾經幾次被政府鎮壓俘獲,並釋放,但此匪繼續趁火打劫,繼續組織農匪叛亂造反。政府所有國防精力全部在抵抗外族入侵,忽視了李匪的造反能力,結果李自成快速僥倖攻到北京城,逼死崇禎。不安撫吳三桂反而從裡進攻守關部隊,吳三桂腹背受敵,也只能開關引狼入室來剿匪了。結果清軍與吳三桂追殺李自成自北向南一直到湖北,未遇一次有組織有規模的抵抗,李匪在逃亡中被當地民團殺死,可見這禍國秧民的匪首是不得民心的賤痞無賴,還大言不慚的要挾崇禎對他封爵,出關與皇太極作戰,簡直是痴人說夢,崇禎皇帝在內憂外患的狀態下寧死也不相信這個匪性投機份子。放李自成出關可能是送皇太極大禮一樣。因為沒有民族氣節的土匪打不過清軍,只能被收編,到那時明軍防守會更加吃力,軍餉也會倍增。所以說李匪是政府在抵域外族入侵時,地方部隊空虛的情況下趁火打劫的流寇,如果沒有外敵,剿滅一個匪患是明軍輕而易舉的事,李匪與清軍作戰那等於羊入虎口,清軍當時也是有國家組織的野戰部隊。匪到什麼時候都是打家劫舍的強盜,狗肉是上不了正席的東西,李自成只不過是攻進了一個城,但那是北京城,逼死了一個太守,但那個太守是皇帝,而因此出名。
-
6 # 基層農人
沒有滿族在遼東的虎視眈眈,李自成能打到明朝都城嗎?
滿族在遼東的虎視眈眈和經常的侵擾,大大加速了李自成進軍明朝的腳步,從當時李自成的戰略進攻路線分析,與滿族對明朝的邊境侵略干擾有很大的關係。
從北進戰略來分析1627年,陝西澄城縣發生民變,各地起義風起雲湧,遍及全國,李自成為首的許多因家庭貧困被迫當兵計程車兵,也加入到起義洪流中,貧民積極響應,力量迅速壯大,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
向西南發展,和張獻忠的大西農民武裝政權有所衝突,大有兩股農民力量,包圍互殲明朝,各自為政,南北獨立劃治之義,向東南發展,尚在未成熟階段的大順軍,還不足以對付明朝的軍事實力,在這樣艱難的形勢之下,李自成只好選擇空虛薄弱環節向北發展。
從周邊形勢來分析由於滿族的侵擾肆掠,個人利益高於一切和貪生怕死之輩的官宦、大地主、士神貴族等的大量南逃,使北方邊境一顯空虛,財力物力降低,官僚地主豪強勢力減弱,阻抗義軍反明力量也削弱,再加上小農意識重的農民的響應和支援,才促使了李自成起義軍一掃北進,大有不可阻擋之勢。正是因為滿族的經常侵擾,周邊豪強地主官僚力量薄弱,貧民響應更是積極無人阻攔,給大順軍前進創造了更優越條件。
從滿清的虎視眈眈寵寵欲動來看滿清在山海關的侵擾,吳三桂的鎮守,造成了明朝軍事力量的分散,加之侵擾帶來 有些軍事力量的北京勤調,使中間地帶力量更加薄弱,為李自成順利進京埋下了隱患,如果沒有滿清山海關侵擾進兵,吳三桂這位梟雄不分散精力,集中阻抗李自成大順軍,憑藉當年鐵騎之勇,完全有能力阻擋大順軍進攻,後調明朝南方軍事力量,剿滅大順軍只是時間問題。
綜上分析,李自成能順利打進北京城,逼崇禎煤山於一死,覆明朝之滅亡,最大的功勞還在於滿清的虎視眈眈和接連不斷對明朝北方周邊的侵擾。
-
7 # 德全不畏
明朝李自成問題以及其他問題的實質,說白了就是錢糧的問題。有了錢糧,所有問題都不在是問題。
明末,中國大地上,戰火紛飛,儼然人間煉獄。之所以此,人們實在是活不下去了,不得不鋌而走險。作為現代人,我們很難理解那時人們的苦難。
明朝晚期。皇家貴族,官紳,富豪們佔據了社會上的絕大部分土地和其他的財富。廣大的百姓只有苟延殘喘,遇到災難只能流離失所。百姓和富人的矛盾日益嚴重。
富人階層把持了政權,盡力拒絕交稅。因此,中央的財政收入越來越少。軍隊欠餉無法及時發放,出現災荒也無法及時救濟災民。
崇禎皇帝的哥哥天啟皇帝在位時。後金勢力,在努爾哈赤的指揮下,越來越厲害,成為明朝的心腹大患。明軍承平已久,毫無戰力。被努爾哈赤打得一敗塗地。為抵禦努爾哈赤,明朝只好重新訓練軍隊,修築防禦工事。為此,消耗了大量的錢糧。本就捉襟見肘的財政收入,更顯得困難了。
軍隊的欠餉問題更加嚴重,出現了多次譁變。軍隊尚且如此,民間百姓的生活就更不用說了,流民越來越多。
崇禎皇帝登基後,發現財政日益困難。後金也發展的愈發強大,勢力範圍囊括了蒙古和北韓。朝廷的日子,變得舉步維艱。
崇禎便省吃儉用,還採取措施緩解財政壓力。為此,他甚至裁撤部分驛站。驛站成員李自成,也被裁撤了。失業的李自成和其他人一樣,為了生存,加入了造反的隊伍。
崇禎皇帝登基後,中原大地上各種旱災,地震,瘟疫就沒斷過。朝廷卻沒有足夠的錢糧救災,實在活不下去的百姓只好走出家鄉,加入義軍。在這情況下,就是沒有李自成這個人,也會出現王自成,張自成。
李自成的義軍,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滾雪球似的壯大起來。席捲北方地區,後來又進攻北京城。
北京城防守的兵力薄弱,朝廷沒足夠的錢糧組織軍隊來增強防守。於是,便被李自成攻下了。
假設,沒有遼東的滿族問題。可以想象,明朝的財政情況會好很多。有了錢糧,可以做很多事情。既可以招募軍隊,又可以救災。
李自成在河南時,有這樣一件事。孫傳庭帥領精銳的明軍,與李自成在河南郟縣決戰。孫傳庭一直壓著李自成打,李自成只能被動挨打。李自成的農民軍快崩潰時,孫傳庭的明軍因軍糧不足出現譁變。李自成趁機翻盤,並打敗了明軍。此戰,明軍如果有錢糧支撐,李自成恐怕就完了。以後建立大順和攻入北京這些事,就不會有了。
假如,朝廷有錢糧救災,李自成的軍隊兵源就會枯竭。誰有辦法活下去,還去造反呢?甚至如果沒有財政壓力的話,崇禎就不會裁撤驛站,李自成會在驛站幹一輩子呢。
即使李自成天生喜歡造反,又有軍事天賦。朝廷還可以招募軍隊,怎麼也不至於連北京都保不住。
回覆列表
沒有遼東戰事,李自成早涼到不能再涼了,好幾次都把農民軍撲滅了,可是遼東戰事不得不放棄,後金農民起義這不是單一的,這倆一起才直接滅亡了明朝。明軍顧此失彼,而且農民起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遼東戰事拖垮了政府,政府沒有餘力賑災,導致西北流民四起,起義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