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嶽劍
-
2 # 用振江
這就是胸懷大志、高瞻遠矚l他的成功、是在人、而不是天、魏徵長教他治國安邦、之道、魏徵死後他大哭月餘`他以魏徵為榜樣、帶對太子講、水能載舟、也能復舟、他-生愛民如子關心百姓肌苦、這是中國歷史有數的、有道明君之一
-
3 # 一兩足矣
據史料記載,歷代開國之君在建國之後都會對功臣進行大肆的清洗。為什麼李世民不殺功臣呢?
第一、 功臣的出身問題,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為例子,長孫無語出身北魏皇族旁系;李孝恭和李世民同宗同族;杜如晦也是出身名門杜家;魏徵出身於書香門第;房玄齡出身於官宦世家;高士廉是北齊宗室;李靖出身於官宦世家、蕭瑀出生於後梁帝王之家;二十四功臣裡面位列在前的除了尉遲敬德以外其他的都是有來頭的(尉遲敬德原配妻子也是官宦世家)。李世民當皇帝的時候局勢特別複雜,五門七望、關隴世家、武德舊臣、太子餘黨、這些勢力無時無刻都在左右朝廷局勢,此時的李世民跟不可能對那些世家下手。玄武門之變沒有出什麼大的亂子,很明顯就是世家們在支援李世民。李世民靠世家當上的皇帝,那麼他就不會輕易去動那些世家。
第二、 皇帝的年齡問題,歷代開國皇帝歲數比較大,擔心自己去世後,繼承者年齡小,沒有掌管國家的經驗。功臣功高震主,容易篡位,江山社稷不穩,所以會在自己去世前,斬殺一批功臣。而李世民作為皇二代,當上皇帝的時候才20多歲。他是一路騎兵靠軍工上位的人,是靠流血政變奪取的皇位。大部分功臣都比李世民年齡要大,如果不出意外功臣們都會死在李世民前頭,而且李世民有充分的時間為太子做準備。已經是一個殺兄的人了,李世民就不會冒風險背上屠戮功臣的罵名。李世民也是一個非常自信的人,相信自己的能力和管理手段,不會出現背叛的情況。
第三、 功臣的自身原因,李世民從20歲的時候,就開始帶兵打仗了,所以李世民手下的人都非常佩服、非常尊重李世民,一直是忠心耿耿去幫助李世民。別忘了,李世民的皇位還是這幫忠心義膽的手下幫忙奪得的。而且功臣也都比較識時務、沒有身居高位而耀武揚威,況且歲數也都快一把年紀半截入土的人了,所以年少的李世民才沒有對功臣進行大肆的清理。
第四、 唐朝的兵權制度,當時就有一個制度叫做府兵制,意思就是限制每個地方的兵權,可以看出唐朝時期,對於兵權的管理是非常嚴格的。這麼嚴格的管理,李世民自然也不用擔心,誰手中有很大的兵權來造反了。
綜合以上四點,李世民有足夠的自信和理由,不用殺開國功臣,照樣能很好的管理國家。
-
4 # 貝貝127554956
第一:李世民是皇二代出身,不像草根出身的那麼敏感、變態。第二:已經殺兄殺弟、逼父退位,想要建立良好形象,必須善待大臣、百姓。第三:李世民年輕,大臣年長,他有足夠的時間和能力壓住大臣。
-
5 # 讀史鑑往
古時候有不少皇帝在平定天下後就會殺功臣,原因在於功高蓋主,對於功臣皇帝無法判斷你是否有異心。為了自己更好的統治,殺掉功臣是最為穩妥的辦法。而李世民在平定天下後並沒有殺功臣,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在大唐的開國中李世民就是最大的功臣,他的能力足以制約手底下的驕兵悍將。李世民從晉陽起兵先後為大唐滅掉薛舉、宋金剛、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大半個江山都是他打下來的,這份功績無人能比。
二、李世民很年輕,17歲的時候就利用智謀營救了被突厥圍困在雁門關的隋煬帝。之後晉陽起兵一路領兵作戰攻克長安,之後虎牢關一戰擊敗竇建德、王世充,攻克洛陽。被李淵封為“天策上將”,而這時李世民才22歲。而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登基為帝也才28歲,正是年輕力壯的時候,而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的那些將領大都比李世民要大,等到李世民老了,這些開國老將也差不多死完了。
三、大多數的將領能夠做到收斂鋒芒、功成身退。李世民當上皇帝之後就很少親自領兵作戰了。而唐朝的外在威脅還是存在,在這時候一些將領就得到了建功立業的機會,像李靖、侯君集等人。這些將領手握重兵常年在外,李世民不存疑心是不可能的。李靖為大唐開國建立了不朽功勳,之後更是擊敗了東突厥,這時候的李靖可以說已經功高震主了。而李靖懂得知足而退,以足疾請辭宰相之位,之後在家深居簡出。李世民對於他的這種行為大家讚賞,更加委以重任。當然也有不知進退的,像侯君集自恃功高縱兵劫掠。後來更是參與太子謀反,最終失敗而死。
殺功臣也是無奈之舉,李世民能夠完美的駕馭群臣,在有生之年能夠讓太子順利即位就沒必要殺功臣,殺功臣也只會留下罵名而已。
-
6 # 小小小百科全書
李世民在繼位之後並沒有大肆屠殺功臣。反而促成了“君臣相宜”的佳話。而李世民也是中國曆朝歷代開國皇帝中僅有的一位沒有屠殺功臣的皇帝。即使像侯君集這樣造反的臣子。李世民在抓住侯君集之後也流著淚像眾臣們為侯君集求情,希望可以饒侯君集一命。最後雖然沒有保住侯君集的姓名。但是對於侯君集的妻兒老小卻網開了一面,只是把他們流放到了嶺南。要知道唐朝時期造反可是要誅滅滿門的。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李世民對於自己的功臣確實很有情義。
其次那就是李世民不能屠殺功臣。因為李世民皇位得來不正。李世民是透過殺掉太子李建成逼迫李淵退位才得來的皇位。所以在一點上李世民一直飽受爭議。而且跟隨李淵造反起家的各大家族勢力都非常龐大。尤其是山東的世家大族,他們的勢力大到李世民都不願意輕易招惹他們。而且李世民繼位初期,為什麼對於退位的李淵要錢給錢,要美女給美女。但就是不允許任何臣子接觸李淵。就是因為李世民擔心出現不必要的意外。因為李淵的退位肯定會影響很大一部分人的利益。這些人都代表了各個家族。所以李世民要防止他們暗中串聯推翻自己。而李世民之所以不殺功臣,就是需要功臣們來幫助自己對抗李淵時期的遺留勢力。皇帝雖然高貴,但是也需要幫手的,一個皇帝如果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那麼他也就危險了。所以李世民不但不殺功臣。反而還獎賞他們,扶持他們對抗李淵的遺臣。這樣的話李世民就可以穩坐釣魚臺從容應對各種問題了。
再有,李世民繼位之後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來壯大發展國家。向我們上邊所說,李世民皇位來的不正。他是透過殺了太子李建成搶來的皇位。如果李世民開始大肆屠殺功臣的話,勢必會引起臣子們的反彈。如果李世民是名正言順繼承的皇位這倒沒什麼。大臣們如果敢造反,直接平叛就是了 但要命就要命在,李世民皇位是搶來的。如果李世民開始屠殺功臣,大臣們造反的時候就可以名正言順打著為太子報仇的旗號。而且畢竟李世民殺李建成是事實。這樣的話雙方難免就會展開一場大戰。不管李世民打贏了還是打輸了。對於剛剛建立不久的唐朝來說都是一個致命的打擊。畢竟大唐的周圍強敵林立。突厥、吐谷渾、吐蕃、高麗、高昌、薛延陀等強國環繞在大唐周圍,時不時的還來大唐打秋風。如果大唐內亂那國家就危險了。所以李世民絕對不會去屠殺功臣。因為那樣做百害而無一利。
也正是基於這些原因才導致李世民不能、不願意、也不敢屠殺功臣。事實也證明李世民的做法是正確的。再之後的過程中這些臣子替他平滅周邊國家使得大唐聲威威震四海。而李世民也開創了“貞觀盛事”成為萬族敬仰的“天可汗”。
-
7 # 成年壞孩紙
都說李世民仁慈,不屠戮開國功臣;朱元璋殘暴,殺盡功臣.
我突然發現一個開國君主殺不殺功臣,並不在於這個皇帝本人是李世民還是朱元璋.朱元璋處於李世民的境地下,很可能不會殺功臣;李世民處於朱元璋的境地下,可能也殺功臣. 這是有規律可循的,我們來看看,歷史上三個不殺功臣的著名開國皇帝:隋文帝 唐太宗 宋太祖
再看看歷史上兩個殺功臣的開國皇帝:漢高祖 明太祖 皇帝,我們觀察一下這兩個陣營,就會發現每個陣營中的人都有著這個陣營共同的處境。
隋文帝楊堅原是北周大臣,北周靜帝將皇位禪讓與他,其後改國號為隋,統一中國.
唐太宗的爸爸李淵原是隋朝太原留守,後來天下大亂,李淵起兵反隋,建國號為唐,統一中國.
宋太祖趙匡胤原是後周大將,發動兵變,黃袍加身,當了皇帝,統一中國. 以上這三個人都是出生豪門,手上本就有著非常鞏固的勢力,而在統一中國之前,朝廷體制也已經確立.說得通俗一點,他們皇帝的位置老早就已經確定了,政權的穩定性也已經鞏固了.是在這個條件下,再去逐鹿天下.因此在取得天下後,他們對自己的統治地位有信心.
而再看漢高祖 明太祖皇帝,這二個人的處境又是什麼樣的呢? 二人都是下三濫出身,率領的軍隊都是農民起義性質,在取得天下之前,並沒有確立起合理的朝廷制度,甚至很多將領都有過當皇帝的想法.他們二人是在取得勝利後,再去鞏固政權(就是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當然要誅戮很多當年立過大功的臣子,也只有這些一起打下天下的功臣,才會對自己的統治地位造成威脅.
所以,李世民不殺功臣,並不是因為仁,而是因為沒有對他可造成威脅的臣子,他對在父兄手上就已經鞏固的唐朝政權有信心.而他對身為太子的兄長卻沒有信心,所以,李世民不殺功臣,只殺哥哥.
回覆列表
李世民為什麼不殺功臣?我們無從得知,我們只能根據的資料去猜測。
首先,李世民之所能當上皇帝,與其手下賢人猛將有著密切相關。這些人跟著李世民走南闖北,馳騁沙場,為大唐的江山立下赫赫戰功。不論起事開始時,還是後來投奔的,李世民都通通接納並且重用他們。
其次,其次這些人和李世民一樣都是文韜武略,軍事能力了得,可能是英雄相惜。李世世對手下很好,知人善用,相信他們並重用他們。反過來受到重用的人會對李世民更加忠心。古人講知遇之恩,並且手下的人對李世民的能力也是非常佩服的。
最後呢,李世民稱帝之後 沒有殺過功臣嗎,也不是沒有,他曾經殺侯君集,張亮。根據歷史資料,這兩個人都因太子李承乾謀反事受到牽連被處死,但並沒有禍及家人。但他並不像劉邦,朱元璋一樣那麼大規模的謀殺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