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我有嘉賓傳統文化研習

    治世之將才,亂世之梟雄

    以一己之私怨,禍華夏之萬民

    反骨之臣,一朝叛主,再生禍亂

    終為後世所不齒

  • 2 # 北斗星3557

    謝謝邀請,吳三桂唄!在歷史上,我們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給他一個評價,她為了一己之私,投靠滿清,但是當時的背景,是李自成造成的,李自成殺害了他的父親,李自成,手下的大將,霸佔了他的愛妻,陳圓圓,是吳三桂,偷靠了滿清的原因,吳三桂投靠,滿清,她沒有,為崇禎皇帝報仇,一己之私,引狼入室,使滿清,入主中原唄!造成統治中國200多年,一個歷史,我們普通老百姓評價是,吳三桂,就是個漢奸,他還殺害了,逃亡的明朝小皇帝,不仁不義,吳三桂後期,反清,三藩之亂,給人民造成苦難的災難,人民流離失所,死了多少萬人?造成千古遺恨,他是民族的敗類,一臭萬年,是康熙聖主,英明偉大吧!把吳三桂剷除,在歷史上,吳三桂,是民族的敗類,遺臭萬年,對中華民族,沒有什麼貢獻,只是一己之私,當上皇上,他就是個漢奸,賣國賊,不忘初心,牢記歷史,說的不好,謝謝

  • 3 # 上將軍潘鳳

    吳三桂這一生都處於反覆背叛之中,實乃千年來民族國家罪人之一,他為一己之私拋棄整個國家,使得中華神州淪陷,滿清入關之後整個中原陷入一片屍山血海之中。此等千古罪人還有不少人洗白也不知是何意圖?

    叛明降清的漢奸賊子

    李自成在攻打北京之時,朝廷已經下令吳三桂即刻進京勤王,吳三桂故意拖延行軍速度,此時已經表現出了不臣之心,得知京城被攻陷以後不僅沒有率兵為君父報仇反而在路上觀望了幾天,重新回到山海關之後想李自成給他一點好處弄個封疆大吏,不料李自成壓根不吃他那一套反而準備出兵剿滅他。吳三桂自知手上這點兵馬肯定不是李自成對手就動了剃頭降清的心思,此賊心裡根本就沒有什麼禮義廉恥,手握重兵卻成了討要好處的籌碼,當時的松錦戰役不是他帶兵逃跑也不至於落得大敗的下場,眼看在李自成那得不到好處就投降敵人,這種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為榮華富貴再度叛清

    剃頭降清之後吳三桂搖身一變成了虎狼之師,給滿清當起了劊子手,一路南下縱兵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很完美的貫徹了滿清的三光政策,最後親手斷送了南明最後的希望,用弓弦勒死了明朝最後的永曆皇帝,讓人啼笑皆非的是而後吳三桂得知康熙準備削藩之後,他又起兵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推翻滿清政府,這種反覆無常的小人也著實世間少有。

    最後打到長江邊上放棄了最佳的進攻機會,他只想劃江而治當半個天下之主,典型的有賊心沒賊膽,他是整個民族的敗類,應該立像長跪於明十三陵生生世世不得翻身。

  • 4 # 長河泱泱訪古今

    現在只要說起吳三桂就是漢奸、賣國賊,真可謂是遺臭萬年,幾乎全是對吳三桂貶義的評價,個人不太認同這樣的評價,從某些方面應該是一個值得讚賞的人,吳三桂只是被無情的歷史推向了所謂的“罪人”行列。那麼從三個方面解釋一下我的看法:

    一、個人情仇

    十三歲的吳三桂就曾闖敵陣救父親,當時稱讚其“孝聞九邊,勇冠三軍”。

    吳三桂是極愛妻子陳圓圓的,他的衝冠一怒,在當代也會被世人稱道,如果不考慮政治因素的話,那麼也是得到了眾多女性的讚賞。

    李自成佔領北京後,農民階級的思想表露無遺,對京城的治安管理極為疏鬆,明明知道山海關的重要性,卻把吳三桂的父親囚禁拷打,把陳圓圓也掠走,我想換了他人,為了父親、妻子、家人也會衝冠一怒吧!

    可見吳三桂也算是一個重情重義的血性漢子。

    二、國家恩怨

    吳三桂做為明將,向來是忠君愛國的,鎮守山海關二十餘載,直到崇禎自縊身亡。吳三桂曾經多次拒絕大清的誘降,明朝滅亡後,也沒有想過投降大清,畢竟大清是外敵,估計也是怕落得個漢奸的名聲。然而李自成愚蠢的行為直接導致吳三桂無奈下歸順大清,也為他日後的反清埋下了伏筆。

    歸順大清就是一個目的誅殺李自成,替他忠於的大明報仇,替他個人的家庭報仇。晚年的吳三桂起兵反清,不管其目的是不是想自己當皇帝,也算是在人生的終點之前給他忠於的明朝一個交代了。歷史上,吳三桂也是殲滅罪惡清軍最多的一位漢人了。

    三、治理西南

    雲南、貴州地處西南邊陲,民族成分複雜,經濟、文化比內地落後很多,常年戰亂,民不聊生;加之當地土司勾結南明,與清王朝為敵。為了儘快把雲貴地區穩定下來,使“地方早享昇平”、朝廷無南顧之優、人民無征戰之患。為此,大清把吳三桂推上了前臺。

    吳三桂憑藉個人的能力平定土司叛亂,並率先推行了改土歸流的政策,之後大力發展商品經濟,使得雲貴地區日漸繁華。吳三桂維護了雲貴地區的安寧,對於中國的統一也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以上可以看出吳三桂不能說是十惡不赦的大奸之人,也算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漢子,但終究是他引軍入關,且殺害了明朝最後的皇帝-永曆帝,這樣的汙點是洗刷不去的。我認為吳三桂一生當中應當三七開吧,三分功,七分過。

    泱泱文脈承古今,不復繁華五千年!

  • 5 # 史海驚奇錄

    提起吳三桂,我們立馬便聯想到“大漢奸”、“賣國賊”之類的詞語。當然,他的確是漢奸沒錯。只是,大家往往忽略了這背後更深層次的思考。

    事實上,他與後來與之齊名的汪精衛也有許多相似之處,起初都沒料到後果的嚴重性,於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最終悔之晚矣卻已是無法回頭。

    總的來說,在剛開始的時候,吳三桂當漢奸也是比較被動的,並不是他真心想當。

    作為明將,在明朝滅亡之後依然鎮守關外,面對內外兩股勢力,當初他也曾經搖擺不定。而且,從實際行動上來看,他起先是往李自成一方傾斜的。

    而且,農民軍自己不爭氣,把個京城搞得秩序大亂,這不能不讓人對他們的前途堪憂。更有甚者,他們還把吳三桂的老爹給殺了,又把人家愛妾給霸佔了。

    殺父之仇,奪妻之恨,換了任何人也受不了吧?吳三桂衝冠一怒,便找關外滿清幫忙。從狹義上說,他這樣子似乎也沒什麼大問題:以私,為自己報仇;以公,為明朝平叛。

    他最大的錯誤是高估了滿清。沒想到人家一入關,便賴著不走了,要把整個大漢江山都給佔了。這估計是吳三桂始料未及的事情。

    這個時候,他想後悔也已經來不及。那怎麼辦呢?唯有一條道上走到黑,給新的主了表忠心吧。那怎麼辦?投名狀唄!於是,他要比滿清還要更滿清,大殺四方,鎮壓漢人,破滅南明。

    他知道,這個時候他已經無法回頭了。

    就個人來說,他並沒什麼錯。但是在政治上,他卻犯了個不可饒恕的大錯,因為把大漢賣給了外族。

    不過,總的來說就是一個“成王敗寇”。想當初,李淵也曾經借突厥之兵來對抗隋朝,甚至還向突厥稱臣十數年。如此說來,李唐也曾經是一介漢奸啊!

  • 6 # 何運超

    吳三桂的問題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蠻複雜。站在明朝漢人立場,當然吳三桂可以被罵的體無完膚,站在李治亭、閻崇年等歌頌滿清統一的立場上,當然吳三桂當時投降是識時務者為俊傑的舉動。

    但是要真正站在吳三桂本人立場,為何會有那種選擇,究竟歷史程序如何,要還原分析卻非常不容易。明清史這方面研究歷來都有,但有見解的成果不算多,幾年前,《三藩史略》和個別吳三桂專著,也多少有一些澄清史實的分析。

    吳三桂是明朝軍戶出身,可以說是將領世家,他是吳襄的兒子、祖大壽的外甥。在山海關總兵之上還有更高的上司——薊遼總督王永吉,而且也是高郵同鄉,吳三桂區區身份,手下如他自己很清楚,根本沒多少人,憑什麼資本和多爾袞談條件?他真的是早就和滿清有來往?他不是袁崇煥。

    所以,吳三桂當時的背景被後來他的地位所矇蔽,他的與清朝談判不一定是他的初衷,他只不過是一個執行計劃的人。崇禎在北京陷落前,急招王永吉勤王,吳三桂是奉詔入關,只不過他在路上的行程一直是史學界的疑點難點,他走得很慢。

    吳三桂在當時雖然很受器重,但海不算是一個能夠在崇禎、李自成、多爾袞三者間左右局勢的人物,哪怕他佔據山海關這一要害。他在途中遇到了崇禎意外,作為毗鄰關外的前線人員,充當了薊遼總督王永吉與滿清接洽的執行人,所以,吳三桂是受上司王永吉指派與滿清借兵消滅李自成,實現為崇禎復仇的,這一背景才是符合史實。

    但歷史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王永吉不是什麼野心家,事實上他為人是屬於清流一派,非常廉潔奉公,的確出於一派忠誠想要忠心明朝,是一種單純與滿清結盟的性質。但多爾袞的謀劃遠在王永吉、吳三桂之上,請神容易送神難,當滿清入關以後,大局怎麼會由沒落的明朝殘餘力量做主?所以王永吉與吳三桂實際都被多爾袞所挾制,以後就由不得他們的了。

    當把李自成大軍趕出北京以後,明朝北方已經在滿清手裡,王永吉、吳三桂失去與南京方面的接觸,他們能夠南下去扶持弘光帝嗎?不可能了,所以在順治進入北京以後,吳三桂上了賊船就下不來了,這才剃髮降清,關於吳三桂如何投降,在哪裡投降方面,林奎成先生在《吳三桂與甲申之變》一書推理分析非常出色,基本很有說服力。

    之後為了在清朝立足,吳三桂接收北京方面原明朝兵力,然後隨豪格。鰲拜下陝西追擊李自成,再入四川攻打張獻忠,再入雲南討滅永曆,吳三桂幾乎是主力,本身力量也在不斷壯大,之後成為三藩中實力最強的一方。因為吳三桂在順治年間,的確面對的戰事最多,用到他的地方也最多,順治對利用漢軍是非常有辦法的,也信任他們。而吳三桂為了立功鞏固地位,也很賣力表現,所以有了抓住永曆帝不惜下毒手的一幕。

    顯然,吳三桂為了在清朝自保,做了許多事情。等到了康熙在位,需要解決三藩過於壯大,吳三桂的確當時依仗功勳,過於驕傲跋扈,沒有守住晚節,走向了歷史反面,一切都有客觀因素。康熙就是要逼迫他們交出地方,而吳三桂的確勾連臺灣、西藏。包括與王輔臣結盟等方面,有不臣舉動,並沒有冤枉。假如他能尚可喜那些人一樣看淡一些,康熙不算是心胸狹隘之輩,他不一定會被算舊賬,可以平安終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下午茶起源於哪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