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是陽光雨露

    社交恐懼症簡稱社恐,屬於焦慮障礙範疇 裡的一種,有此症狀的朋友一般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鬱情緒、性格內向、膽小敏感脆弱、完美主義、在乎別人看法等。 你應該多與她溝通,多聽她傾訴,讓她把心理的不安講出來,多帶她到處走走看看,保持良好的心境,多與人交流,在實踐中去克服此障礙,多參加喜歡的文體活動等;如果症狀較重,你要帶她去看心理醫生,心理醫生會根據病情做出相應的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帕羅西汀或舍曲林等抗抑鬱藥物)。

  • 2 # 強逗愛生活

    經常陪陪她,聊聊天,找些共同的興趣愛好,最好是集體活動,讓她一定要參與進去,只有享受到了其中的樂趣,感受到大家對她的關心和體貼,滿滿開啟心扉。考慮到有社交恐懼,可以先從少數人的活動,後期再滿滿擴大圈子。

    給與更多的知心交流,可以讓她關係最好的伴輪流或集體鼓勵她,支援她,多給她做榜樣。

  • 3 # 1雨中荷

    任何人在社交中都或多或少會有緊張、膽怯、焦慮等感覺,如果你的朋友沒有嚴重到在逃避這個社會而不得不去看醫生的情況下,可以嘗試以下做法:

    1.面對自己的消極想法。在社交中可能會有很多負面的想法,比如:我看起來是不是很傻,別人會不會瞧不起我,為什麼別人都談吐自如,落落大方等等,實際上這都是自己不切實際的預測,當你有這些念頭時,停止它並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告訴自己:別人和自己一樣,這都是正常的行為,你不知道別人在想什麼,別人當然也不知道你的想法,也不會看到你腦海中的消極的你。實際上,在社交場合大多數人並不關注別人,即使有人注意你,也不會去評判你,因為他們同樣也有這種心裡。明白了這個道理再告訴自己:我能行,我可以。

    2.學一些社交技能,交談方法,多練習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3.在社交場合中改變自己的注意力,儘量關注周圍的環境,周圍的人,你會發現事實並沒有像自己想象那樣,你的擔心、害怕是多慮了。

    4.與自己常見的人聊天,家人、朋友、鄰居、同事等,多與人交流、溝通會慢慢減少自己的恐懼情緒的。

    5.嘗試熟悉環境:餐廳、健身房、環境優雅的某地等,可以和朋友一起,當你對這些環境熟悉時恐懼的心理會慢慢克服,你也會變得越來越自信。

    6.練習深呼吸,腹式呼吸而不是胸部呼吸。(下附腹式呼吸方法)

    作為朋友,你可以從心理和行為這兩方面去幫助他,相信你們走進社交圈多做練習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腹式呼吸法:

    腹式呼吸法分順式呼吸和逆式呼吸。

    順式呼吸就是在吸氣時把腹部鼓起,呼氣時把腹部收縮回。

    逆式呼吸法,就是反過來,吸氣時將腹部收縮呼氣時再把腹部鼓起。

    做腹試呼吸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呼氣要長而緩慢。

    第二,用鼻呼吸而不用口。

    第三,一呼一吸掌握在十五秒左右,即深吸氣,鼓起肚子三到五秒,屏息一秒,然後緩慢呼氣,回縮肚子三到五秒,屏息一秒。

    第四,每次五到十五分鐘做三十分鐘最好。

    第五,身體好的人屏息時間可延長,呼吸節律儘量放慢加深。身體差的人可以不屏氣,但氣要吸足,每次練一到兩次。坐式,臥式,走式,跑式皆可,練到微熱,流汗即可。腹部儘量做到鼓起縮回五十到一百次,呼吸過程中如有口津溢位可徐徐下嚥。

  • 4 # 麻麻樹洞

    首先,需要證明你的擔心確實是有必要,是否正確。也許你問我,難道擔心還有錯誤?當然。

    因為你需要正確評估,你認為的“社交恐懼”是什麼表現,是否是真的“社交恐懼”。

    其實有不少人,他們喜歡獨自一個人待著,儘量減少與人交際的時間,獨處讓他們快樂,安靜,可以思索更多的問題,感受時間的流逝,感受當下的空間、聲響,感受自己的存在。你也可以試試,安靜的一個人,盯著一朵花仔細的看上三分鐘,你甚至覺得花竟然是這樣的。

    許多大哲學家,藝術家,都是喜歡獨處的,而他們有時候會給出不去交際的藉口:我社交恐懼……科學證明,在人群中,我們會有一種更有力量的錯覺,更衝動,更從眾,更容易受到別人影響。與在人群中相比,獨處時做的決策時更理性的。

    所以,有時候不喜歡社交, 喜歡獨處,對很多人反而是很好的選擇。只要她生活正常,沒有什麼影響,那你的擔心就不必要了。有可能你需要重新挖掘你這位朋友的內心。

    那什麼時候該擔心,並且幫助你朋友呢?那就是她明確對你表示過,自己有社交恐懼,並且正在為此煩惱中,而且你看到,她的社交恐懼,已經影響或嚴重影響了她與人之間的合作,這時候確實就是你出手的時候了。

    人類是群居動物,雖然社會的發展,給了我們更多可以獨處的自由,但若你不能與他人開展合作,那麼勢必會影響你的生存問題、親密關係問題。

    社交恐懼的表現有很多,比如恐懼與陌生人見面,恐懼與人交談,恐懼當眾發表演講,甚至恐懼去陌生的地方,嚴重的,離開自己的家都十分恐懼。社交過程中,可能會有口吃,臉紅,冒汗,心跳,血壓升高等等表現。

    那麼有社交恐懼是天生性格問題嗎?目前科學還沒法證明一個人的性格,全部是由基因決定的。但不少心理學家都認為,這個是思維問題,可以通過後天訓練改善的。

    大部分患有社交恐懼的人,其實都是非常擔心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印象,恐懼他人如何看我。

    簡單說,社交恐懼的思維有幾種:

    1、自我服務思維:以為與人在一起時,人人都會注意我,人人都會看我,他們時時刻刻關注我說了什麼。做了什麼,穿著打扮,長的是不是很美……這是一個嚴重的心理誤區,其實,我們在與別人接觸過程中,每個人心裡都只有他自己,根本就沒有很關注你這個人,就算2個人談話,對方也更關注自己談了什麼,沒有像你想的那樣關注你。當你在社交場合,以為別人對你的關注在意程度是100%時,你可以換算成1%就行了。

    2、人眾無知思維:以為自己說的話,可能很幼稚,很無聊,很沒有水平,所以不敢開口……這也是認知曲解,就算你的談話真的是大家覺得很幼稚,也是一條思想資訊,這世界就是需要多元的思想資訊,不斷的碰撞,才能讓社會持續進步。

    3、負面預知:還沒去和人談話,就認定人家肯定不喜歡自己,肯定覺得我很傻氣,肯定覺得我長得很醜……這又是一種思維錯誤,你可以試試駁斥自己,這只是我自己想的啊,實際他們喜不喜歡我,還不知道啊,我其實也很優秀啊。與人交往之前,可以先列出自己10條有點,提振信心。並不停的駁斥自己的各類負面思想。

    4、心理過濾思維:與人交往後,不斷的去找一些負面的資訊,來印證別人不喜歡自己。比如你說話對方沒有及時回答,比如你發言大家就轉換了話題等等。然後放大這些資訊,來印證你對自我的判斷,肯定沒人喜歡和我交往,大家都不喜歡我。

    5、偏激思維:10個人中,有一個對你做的一件事,有過否定,你就認為自己被所有人所不喜歡。實際上,任何一個人,在人際關係中,每接觸的10個人裡,都有2個特別喜歡你,1個特別討厭你,剩下7個無所謂。你不必在意。

    好了,接下來談怎麼改善社交恐懼:建議訓練改變思維,提升自我自尊水平

    1、知道自己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提升自尊水平。我們要練習,不為他人如何看我而恐懼。他人即使覺得我傻,我醜,我是一個水平很低的人,那又怎麼樣,這仍然不影響我自尊自愛,不影響我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我不是為了別人的期待而活,我為的目標而活。

    3、每天列出在人際關係上成功的進步事項,提成信心,鼓勵自己。每天寫十條,自己的社交成功細節記錄。比如今天跟同事xxx打了招呼,今天向老師問了問題……同時,你可以給自己寫幾條社交任務,並同時寫下預計快樂程度,完成任務後,寫下感覺的實際快樂程度。比如:請教同事穿衣搭配技巧 預計快樂程度:10% 完成後實際快樂程度:80%。時間久了,你就知道與人交往也是件快樂的事。

    4、可以練習朗讀。因為平時開口很少,很容易口齒含混不清,聲音細若蚊蟲,大聲練習朗讀會增加你開口的信心。

    5、可以利用心理學的曝光效應,先與周圍最親近的人,提高接觸頻次,從他們對你的不斷肯定中得到更多信心。例如在聚會的時候,第一次可以是3個人,1個是你非常好的非常熟悉的朋友,1位是新朋友。第二次可以是,4個人,3個是你非常好的朋友,1個是陌生朋友……

    6、報一個演講班

    總之,是要不斷提高自己與人接觸的閾值,將刺激點不斷提高。別讓思維嚇住,就算恐懼,也要說,我不怕,讓身體先行。(完)

  • 5 # 曹文勝醫生

    我們周圍有較多的人都有社交恐懼的症狀,比如說見人緊張,心慌,感覺臉紅,手心出汗,不敢看別人的目光等等,或者在眾人面前說話緊張,說話結巴等,特別是見很重要的人物或在很重要的場合時,更容易焦慮和緊張。所以心理科醫生會把社交恐怖的本質看成是“對人恐怖”,即是對人的害怕,而不是對於其它的物品或動物的害怕,比如說害怕小兔子等。那麼我們大多數都有社交恐怖症狀與心理科或醫學上的社交恐怖症有區別嗎?有區別,但是不是質的區別,是量的區別。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它們都是“對人的害怕”,但是社交恐怖症更嚴重,對於自己的工作,生活和職業功能造成嚴重的影響,比如說因為見人緊張而不能工作了,學生不能上學了等。社交恐怖症的人一般都有要面子,對於自己要求嚴格,對於批評敏感,自卑等性格特點。兒童成長期,一般都有父母經常對孩子有批評、指責多於鼓勵。我們作為朋友只能是多理解,鼓勵,少指責。若嚴重,建議去心理專業醫院治療,根據醫生多年的臨床經驗,藥物和心理治療對於社交恐怖症有很好的療效。謝謝大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羅和梅西誰的影響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