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852944140293

    意境美是中國古代詩歌所追求的最高藝術標準,也是欣賞詩歌時首先應該注意的。一首好詩至關重要的,就是她的意境美。 如果詩的意境不美,儘管你有美的形式、美的語言、美的旋律,它也不會給人以真正的美感,也不會具有詩的藝術美,從而,也就失去了詩意美。 詩是很講究意境的。所謂煉句不如煉字,煉字不如煉意,詩貴意境等,就是講詩的意境的重要性。中國文學史上優秀的詩詞曲賦,都蘊含美的意境。作為抒情文體的典範,詩歌更具有期獨特的意境美。這就要求我們在閱讀和欣賞詩歌時,要進入詩歌的意境,領略作者豐富的藝術想象。

      意境包括“意”和“境”兩個方面,“意”是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境”是詩中描繪的具體景物和生活畫面。意與境合,就形成了意境,優美的意境總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我認為意與境的交融主要有三種不同的方式:

      

      一、情隨境生

      

      詩人先前並沒有自覺的情思意念,在生活中遇到某種物景,忽有所悟,思緒滿懷,於是會藉著對物景的描寫把自己的情意表達出來,達到意與境的交融。《文心雕龍。物色篇》:“物色之動,心亦搖焉。”說的就是由意及境的過程。中國古代詩歌中有許多這類例子:王昌齡的《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陽頭揚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這是詩中的人物隨境生情。詩人自己隨景生情達到意境渾融的如:孟浩然《秋登萬山寄張王》:“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天。愁因薄幕起,興是清秋髮。”《宿中同廬江寄廣陵舊遊》:“山瞑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日照一孤舟。”崔景頁 《黃鶴樓》:“睛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相關何處上,煙波江上使人愁 。”在這類詩中,詩人的情思意念都是由客觀物景觸發的,由境及意的脈絡比較分明。有的詩更寫出情意隨著物景轉換而變化的過程,如柳永《夜半樂》這首詞共三疊,層次很分明,景物的轉換引起感情的變化,感情的變化又反過來改換了景物的色調,可以說是達到了“意與境深”的地步。

      情隨境生,“情”固然是隨境而生,但往往是原先就有了,不過隱蔽著不很自覺自己,耳目一旦觸及外境,遂如吹皺的一池春水,喚醒了心中的意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11個C羅和11個梅西一起踢球,誰的贏面大一些?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