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慕雲飛y
-
2 # zwhyxdh50502
有句話叫“適者存,逆者亡”。有些人總是抱怨評職稱不好,證書是假,論文是假。其實還是應該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別人如果會造假,你為什麼不也來“造假”呢?政策是國家定的,個人想改變是不可能的事。唯有順應潮流,多幹點實事。有人會鑽國家政策的空子,哪你幹啥去了呢?
-
3 # 無水湖邊人
教師職稱出發點雖好,但在實際執行中漏洞百出,負面效應聚增。一是評職成了領導斂財玩弄權術舞臺;二是加劇了同事之間的矛盾;三是評職成了教師們功利化的追求,弄虛作假比比諧是,什麼論文科研等都是“轉載”的。四是如果評上高階就萬事大吉,拈輕怕重,就更沒責任心了。
要破解評職的困局:一自然晉升是關鍵,二文憑、教師資格證,工作量是硬體,三打破城鄉指標的差別,這是教師感到不公的重要人為因素。
-
4 # 流浪小夜曲
如果你還為職稱困擾,那說明你一是不夠優秀,二是不夠自信。一年不就多三兩千塊錢嗎?
職稱的評定有很多不公平,出錢發論文、買證書、拉關係、論資排輩,一派烏煙瘴氣,但有一句話說得好: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學生不認職稱,只認教學效果,只認質量。只要你足夠優秀,只要你有足夠自信,出成績是早晚的事。很多人做過的事,只要願意,你也可以去做,孰輕孰重全在你的一念之間。
很多“磚家”、“學科帶頭人”、狗屁不懂,誇誇其談,人前說人,人後被人戳脊梁骨,被人瞧不起,不被廣大教師認同,這樣的人職稱再高,工資再多又有什麼意義呢?也許有人會說,這也得到了實惠啊,但如果真的要以犧牲自己的尊嚴、形象為代價換取一個所謂的職稱,就為每個月可以多得幾百塊錢,這樣的職稱和工資拿得實在恥辱,實在不值!
做一個上進,有學問、有操守的人才真正無愧於教師這一神聖的稱號!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選擇!
-
5 # 158057850
透過職稱評審過程和職稱工資制度這件事,可以明顯看出沒有人替老實工作不找關係不造假的人做主!誰不知道買賣論文和送禮送錢評職稱的事呀,誰不知道過去、現在靠這樣的手段評上了高職稱的人享受著高出不少的工資待遇呢!可是,,,有誰管呢?誰去查處那些造假的人啊!造假者送禮者美哉樂哉的拿著高工資,這叫什麼事啊!還公平公正,,,
-
6 # 快樂237258426
什麼條件都具備,什麼證都有了三個老師一個指標,可是水平不高,從沒評上過優秀教師的,沒論文證,沒當過班任的生物教師評上了,做述職報告時,忽然都出來了,另外兩個,教中文的當了二十多年班主任,也都評上過優秀教師和優秀班主任,還獲得過省市級各類競賽獎,可是做完述職報告,報告寫{的還可以,可是被市教育局局長,一頓挖苦,意思是別老給自己貼金,人群百眾,弄得前一位面紅而赤,又不能反駁,欲哭無淚,委屈呀!下一位做述職報告的,前車之鑑,被嚇得說話都斷斷續續的,其實平時不是這樣的,也沒述好職,後一位述職報告平平,但領導啥也沒說,上午開完會,下午領導公佈了結果,最後一位評上了,能說啥呢,前一位丈夫也是教師,第二位老公是工人後一位丈夫是鎮黨委書記。前一位走在路上碰到以前的老校長,還有一位老同事,原單位的,他們評上了,去飯店吃硬把前一位拉上去吃飯,老校長對三人非常瞭解,,說前一位,三人中你的水平比另二位高出一截,但前一位說:,我感覺評職稱,是要靠社會綜合實力,個人努力一方面,回去之後,前一位感到受傷了,二十年辛苦工作,要訂級時被領導一頓損,自己確實從心裡熱愛這份事業,如今落下這麼個下場,行了,病退第二年便退休回家,打工掙錢,有尊嚴,第二位也退休了,這就是職稱,給沒錢,沒勢的福利待遇!
-
7 # Houai306
不教書只會奉迎拍馬的校長拿公款搞關係,高職稱不教書。52歲就退了,職稱工資和績效工資嚴重挫傷了老師們的積極性,害死了中國教育。我校一位老師家屬被強姦,很痛苦,兩級領導破格將他職稱升為高階,中國職稱搞笑嗎?
-
8 # 77878rmhh
從來不評職稱的臺灣教師
我先在屏東師專音樂組學習,再到臺南師院特教系,再到嘉義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從音樂到特教再到數學,不僅跨學科而且跨專業。這樣的學習經歷,對於專業修煉,對於教育教學,我相信都有很大的幫助。
臺灣從來沒有評職稱這回事,大家都是教師,沒有不同的職稱,若有也只是職務上的不同罷了。
只要沒犯什麼大錯,每年薪資都會升一級的,也就是教愈久,薪資愈高,這個與你有沒有發表論文,有沒有上公開課都無關。
除了教齡,臺灣教師的薪金水平,還有沒有其他因素的影響?
若是去研究所進修,取得碩士學位,就會一次跳3~4級;若取得博士學位,又會再跳幾級。但是,跳到一定水平就不再跳了,從此就在那個頂級了。
以剛畢業的教師為例,每月薪資約四萬新臺幣(約八千多元人民幣);頂級教師吧,每月薪資約七八萬新臺幣(約一萬七千多元人民幣),不過這還要看他的學位。
大陸的學校,每學年末都有一個年度考評(考核),有不合格、合格與優秀之分;還會評出一些不同型別的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等。
臺灣沒有,從來沒有什麼優秀與不優秀的評比,大家都是一樣的。教育是一種良心志業,大家都一樣優秀。
學校如何評價教師?
是由學校教評會來考核教師的,每學年考核一次,基本上,只要你沒出什麼亂子,都會透過四條一款(即甲等考核過關),薪資會晉一級,年終獎金相當於一個月的薪資;
若是被評為四條二款(即乙等),則薪資也可以晉一級,但年終獎金只有半個月;
若是被評為四條三款(即丙等),則薪資不晉級,也沒有年終獎金可領。
校長多數會尊重教評會的裁決,除非有非常特殊的情況才會提出異議。
學校從來不統一出卷考試,而通常是由教師輪流出卷,雖然也交換監考及批改,但並不會出現那種惡性競爭和成績上的比較。不過有時,班級間也會相互交流一下,看看學生的學習狀況與其他班級是否有太大落差。
校長多數不會太乾涉這些事的,只是鼓勵老師們把心用在教育上。
平時的教學研修活動,通常圍繞哪些主題?
因為我們實行的是包班制,所以,教師除了要參與學科方面的教研外,還有一些專門課程的研修,主要有性別平等教育、環境教育、資訊教育、家政教育、人權教育、生涯發展教育、海洋教育等七大議題。
另提的一點是,現在教育必須“零拒絕”,所以還需要考慮到各種特殊的學生,如視障生、情障生、學障生、智障生、過動症學生、妥瑞氏症學生,乃至新移民的孩子,等等。
因此,教師每年都要參與有關特教的研習,學習特殊教育法,以更好地幫助這些孩子。
和大陸相比較,臺灣很少透過公開課進行聽課研習。
新近興起“學習共同體”或“教師專業評鑑”,有人開始主張推行公開課活動,但關注的焦點在學生的學習表現及成效上,而非批註教師的教法。
且這樣的公開課也不是全校或全市觀摩的形態,而多屬小課室的觀摩。
這麼多的研修內容,老師們幾乎每項都要參與,教研活動非常頻繁,所以會感到負擔很重。
不過,有些教研活動老師們是非常喜歡的,以我們數學輔導團辦的數學研習活動來說,老師們偏好創意教學、數學工作坊、資訊融入教學這樣的話題。
尤其是我們在寒暑假做的數學工作坊(實物操作性的研習),幾乎是秒殺的,就是你剛剛釋出公告,名額就報滿了,有時擋也擋不住,說名額已經滿了,老師們還是來,甚至攜家帶眷一起來。
我屬於工作狂,加上孩子大了,也比較有時間做自己的事。我喜歡教學,所以常常在學習,或開發新的教學材料及學具。
還有,我平時的很多教學點子,主要來自數學書籍,所以也有購書的癖好,主要是偏實務性的那種,就是可以應用在我的教學中的,也就是很好“下嚥”的書籍。然後,我還喜歡打羽毛球、上網、看影片,這些。
我們讓孩子自由發展,不會特別給他什麼附加的學習任務。
我們不會給他買什麼額外的參考書、練習本。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固定的讀書和做家務的時間,其餘的時間由他們自己支配。
當然還會給他們半小時到一個小時玩計算機的時間,不排斥他們玩電玩,也不排斥他們看卡通,有時我們會在晚餐時間一起看卡通,有時,我比他們還著迷。
對孩子的學習,如數學的部分,我們是在生活中與他們聊數學,而不會刻意教數學,從小就是如此。對孩子沒有什麼太高的期待,開心就好。
不擔心他們玩計算機玩上癮嗎?
不會的,我們從小教育孩子要懂得節制,不會有這樣的問題的。孩子在玩,多少也是在學習的。
比如我兒子,小時候超喜歡打“三國志”的電玩,所以他對“三國志”瞭如指掌,這沒有什麼不好。
臺灣的孩子,幾乎是人人都可以上大學的,就是看上的是公立的大學還是私立大學,看學校優與不優了,所以基本上是不太有競爭了,不過這也是我們憂心的。
有兩次統一的考試。
第一次叫學測考試,時間是每年的1月底,一般是春節前。
那時,學生只學到高三上學期的課,下學期的課程都還沒有學習呢。考完評估分數,選擇自己可能被錄取的學校,申報參加甄選,就行了。若覺得考得不理想,或是想要考更好的學校,則可以再參加紙考拼拼看。紙考是在每年的7月1—3日,那時,他們已經修完高中三年的所有課程,有點類似大陸的高考。
例如,一個學生學測後,覺得自己的成績可以進入高雄醫學系,那麼,他可以選擇不參加紙測了,直接選擇填讀高雄醫學系。
當然還得參加甄選面試,每個人可以填選六個志願,通常不想再參加紙考的人,選填的最後一個志願一定是要有十足把握的學校才行。
如果 他希望進入臺灣大學醫學系,覺得學測成績不足以達成他的願望,抑或覺得自己面試成功的機會比較渺茫,他會選擇用紙考的成績來證明自己。
回覆列表
困木難出四方城,
一走了之不可能。
料想頑疾難有治,
只能長忍肚子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