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抑鬱症已經成為了現在最熱的話題,我們究竟該如何避免抑鬱症呢?
5
回覆列表
  • 1 # 心理諮詢師北原

    抑鬱症說可怕很可怕,因為人會完全陷入黑暗中,生不如死。說不可怕也不可怕,因為抑鬱症又不是絕症,只要正確面對,積極治療,家庭和社會支援,就可以治癒。

  • 2 # 花小朵的快樂生活

    想要擺脫抑鬱,個人覺得需要很強的自律性,當發現自己有抑鬱產生時,及時的轉移注意力。多參加戶外活動,讀書,聽音樂,讓自己多接觸開心的事情。

  • 3 # shm348291500

    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型別。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甚至有自殺企圖或行為;嚴重的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長者甚或數年,多數病例有反覆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症狀或轉為慢性。

    抑鬱症的形成有多種原因的,當一個在不同的生活環境、工作性質、生活背景、家庭環境和來自於各方壓力時,才會最終形成抑鬱症。

    易患抑鬱症的群體:中年女性、家族/家庭遺傳、完美主義者、常處於高壓力工作下的人、受到重大打擊或刺激的人、受居住環境、氣候等長期影響的人、性格缺陷等

    抑鬱症是心病,抑鬱症最有效的治療方式有三種:一、你需要一個可以傾訴的物件【這個物件必須必你所描述的更慘經歷的人】二、找事情做,這樣一旦忙起來就容易忘記傷痛,【是你想做也必須做的事情,不過容易形成獨來獨往的性格】三、尋找一個讓你更加絕望的事或人,來代替之前你的傷痛,你就會發現之前真的沒什麼大不了!

  • 4 # 李乘醫生

    抑鬱也許是一種重要的情緒

    們可能對人的情緒有諸多解釋,什麼是情緒?怎麼定義它,什麼是好的情緒和壞的情緒,為什麼?許多有關心理健康的書,情緒調節的書都把保持一種良好的情緒看成是健康的法寶,真是這樣嗎?快樂的心境、激越的情緒真的能保留住嗎?很多情緒調節的書指導大家去學習管理情緒的方式與技術,這些外來的調節技術真的可以讓情緒放鬆嗎?我曾在《情緒的自我調節》一文中對當下流行的情緒疏導模式做了必要的解釋,提出不同的調節方式對人體健康暗藏的危害,主張順應情緒的自然,調節要適可而止‍‌‍‍‌‍‌‍‍‍‌‍‍‌‍‍‍‌‍‍‌‍‍‍‌‍‍‍‍‌‍‌‍‌‍‌‍‍‌‍‍‍‍‍‍‍‍‍‌‍‍‌‍‍‌‍‌‍‌‍。

    這篇文章我想用一種全新的,類似哲學描述的方式來解釋情緒‍‌‍‍‌‍‌‍‍‍‌‍‍‌‍‍‍‌‍‍‌‍‍‍‌‍‍‍‍‌‍‌‍‌‍‌‍‍‌‍‍‍‍‍‍‍‍‍‌‍‍‌‍‍‌‍‌‍‌‍。什麼是情緒,正如血液流動是肌體維繫活力一樣,情緒的自然流動是精神的活力,沒有情緒的人是死氣沉沉的‍‌‍‍‌‍‌‍‍‍‌‍‍‌‍‍‍‌‍‍‌‍‍‍‌‍‍‍‍‌‍‌‍‌‍‌‍‍‌‍‍‍‍‍‍‍‍‍‌‍‍‌‍‍‌‍‌‍‌‍。心理學應該擔心的不是情緒鮮明、愛哭愛笑的人,反倒是情緒缺乏或情緒表達困難的人。情緒的分類不應該是文化所標定的正性的,或負性的,這種分類的方式易於給人一個誤解,以為情緒是有好壞的。我們應該意識到情緒是一種能量,是人的意識、心靈、精神世界維持清晰和覺察力的動力。沒有情緒的人,對他人,對世界是麻木的。情緒能量低的人,愛的能力也很低,喜好、慾望、冒險精神、探索心、創意也相應很低。人類的情緒原型應該看成一種掩藏在生理機制後面的一種生命力。科學可以解釋人的神經活動,但解釋不了人的自由決策、追求、信仰、喜歡、類似宗教情結的東西。在一種特定的創傷下,如植物人,沒有意識,沒有精神活動,也沒有了情緒。那麼,為什麼我們不可以把人的情緒,甚至是動物的情緒看成是精神活動的產物呢!

    心理學曾經把恐懼、焦慮、孤獨、敵意、依戀、興奮、攻擊性(掠奪)、貪慾、滿足看成未分化的原始情緒,因為這些情緒在動物世界具有普遍性。這些情緒在未被文化分類的時候,都是生命賴以存在的重要能力。由於文化與文明的發展,正如人類發明了社會,也發明了社會化情緒一樣,原始的情緒受到文化壓抑,情緒不再以無序的、未分類的、本體的形式出現。文明建構了一些美好的情緒,讓人的情緒跟人類的價值取向、審美情趣、物質慾望滿足有關。注意這些情緒不是人類本體的,本體情緒與人類的孤獨、死亡恐懼、焦慮與飢渴有關。用哲學的話來說,情緒是素材,人們透過文化再認與分類來表達它。再認的一個直接的後果就是產生被文化異化的情緒(抑鬱、嫉妒、喪失、羞恥等),這種情緒是反自然的。實際上,情緒在未被分類前,是難以描述的一個泥團。情緒現象只是一種能量突起,混雜,多重意義與可能,彼此不能分別。正如愛是靠恨來依附,樂靠悲來承受一樣,憤怒的同時也是喜悅。中醫說七情六慾是人的生命現象,情緒是哲學層面的客觀存在性。人們想把握一些情緒,排斥一些情緒的努力是徒勞的,如果你不想痛苦,唯一可行的做法是你也不想高興,也絕未曾有過高興的體驗。

    人對情緒的覺察力在五歲前基本完成,這是情緒的語言化過程,被識別的情緒已經不是原始情緒本身,而帶有明顯的價值標定與功能性。當然,對情緒的描述仍舊可以是恐懼、焦慮、孤獨、敵意、依戀、興奮、攻擊性(掠奪)、貪慾、滿足,但這個時候,它們的內在賦義已經不同。原始情緒中恐懼針對死亡意識,焦慮針對存在意識,而文化呈現恐懼、焦慮是指向不確定與失控感。被感知的情緒具有與現實的互動回覆性,不是針對一種意識覺知,而是針對某種具體場景。當然,人的情緒會因為社會的複雜化而多樣化,只要發明一種情緒描述方式,就會被人覺察到這些情緒的存在。有時候,我們也分不清,到底是我們發現了某種情緒,還是發明了它。比如抑鬱症,在沒有這個詞彙前,人對類似情緒的描述是多種多樣,人們處理的方式也多種多樣。當我們被訓練使用這個詞的時候,所有的描述被同一了,治療也變得單一。相對而言,美好的情緒詞彙引發的體驗遠不如壞情緒強烈,因為在於原始情緒的泥團中,美妙的體驗都是比較膚淺的,不美妙的情緒對心靈的觸動比較深刻。我們常常很難回憶起愛情的甜蜜,卻對創傷與痛苦久久難忘。

    情緒被壓抑是文化與現實交替反應的結果,是情緒的非自然狀態,壓抑是唯一對人心身有傷害力的。但壓抑的情緒如果不用心理障礙、心身疾病、精神分裂與反社會、攻擊性、酗酒、賭博、吸毒等來出口的話,那麼壓抑的情緒反而會成為生命的創造力,激情與恆久的堅持。未曾體驗過深重壓抑、挫敗和失落的人,也不可能成為偉大的導師、創造者、藝術家與天才。另一方面,抑鬱的情緒本來是自然的,它與興奮同體,當抑鬱被展現的時候,興奮和愉悅在它的外衣掩藏下已經開始蠢蠢欲動了,對抑鬱的排斥也會阻斷快樂隱藏著的萌動。我們把抑鬱看成一種最糟糕的體驗,那麼它就被釘在恥辱架上,過度關注它的結果會使我們內在情緒能量都幻化為它。一個被標定為抑鬱的人,會無意識藏起他的快樂,只有在夢裡,快樂體驗會更多地顯現,這也是快樂的人容易做悲傷的夢,抑鬱的人常有高興的夢的原因。抑鬱的人自殺不是抑鬱造成的,而是我們不接受抑鬱,或同時遭受他人太過否定、排斥、壓制才造成。

    相反,沒有情緒抑鬱能力的人反倒是需要幫助的。為什麼有人過勞死,是因為精神(情緒)能量過度消耗。抑鬱讓人無力,想歇下來,放棄權利、責任,放棄追求或苛求,得過且過。抑鬱的人彷彿是個嬰兒,需要別人來照料。如果用能量來解釋生命,那麼生命這根蠟燭點得太亮了,生命力就被過度耗費了。抑鬱把生命的燭光變得暗淡,讓生命能夠承受陰影,緩慢地展開它美麗的翅膀,可能會飛得更遠更高。這也是為什麼偉大的,具有非凡創意的,天才的人們都具有

    躁鬱症雙向情感特徵。在興奮躁動的時候,他們的精神和精力創造這個世界,在創意枯竭的時候,抑鬱來幫助他們潛伏起來,不至於生命被無端耗竭。我們常看到那些傑出的人,被媒體關注,被應酬包圍,在愉快的生活中變得平庸和乏味,因為只有潛伏與壓抑的情緒才是創造力的溫床。相對來說,需要警惕的是快樂的情緒,快樂是一個很耗能的過程,快樂易於造成人的疲倦,甚至危及人類的心臟‍‌‍‍‌‍‌‍‍‍‌‍‍‌‍‍‍‌‍‍‌‍‍‍‌‍‍‍‍‌‍‌‍‌‍‌‍‍‌‍‍‍‍‍‍‍‍‍‌‍‍‌‍‍‌‍‌‍‌‍。有益的情緒法則是不讓快樂來得那麼快,那麼頻繁,那麼持久,笑是要給人增添皺紋的,皺紋象徵著衰老。保持低度的愉悅感,一種類似平和的心態,這樣,沒有情緒能力的消耗過度,也不會有抑鬱的心境來造訪。

    不過,當我們變得平和的時候,心身是安全和閒適的,但生命的光輝變得暗淡,想象那種或明或滅的蠟燭,雖然它燃得很長,但誰會喜歡呢!呵呵,年輕的人在生命能量充足的時候把車開快一點,冒點風險也是生命必須的,不然,老的時候會悲嘆自己沒有真正生活過。世界上真的不存在只有好的東西,過勞死的人也許就是拒絕平庸的人。

  • 5 # 情感心理學

    抑鬱症被稱為世界第四大疾病,預計2020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疾病,目前還呈上升趨勢增長,而且抑鬱症的發病出現在低齡人群中,比如大學,中小學生群體,所以我們必須重視起來,提前瞭解抑鬱症,防止和避免,以及幫助身邊抑鬱症患者走出抑鬱症!

    抑鬱症患者有以下表現:

    1.反應遲鈍。

    思維遲緩,語言變少,語速變慢,聲音低沉,對答困難,更嚴重者無法與人交流。

    2.認知功能下降。

    主要表現為記憶力下降,反應時間延長,學習困難,協調等能力減退。

    3.意志活動減退。

    表現在行動遲緩,生活被動,不想做事,不願與人交往,迴避社交。

    4.心境低落。

    主要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鬱悲觀。嚴重者出現罪惡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現幻覺。

    5.軀體症狀

    主要有睡眠障礙、乏力、食慾減退、體重下降、便秘等。有的表現為入睡困難,睡眠不深,少數患者表現為睡眠過多。

    大家也不要太大的壓力,只要做好預防,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生活有規律,樂觀的面對遇到的事和人,很大程度可以避免,如果發現有輕微的心理問題,可以及時諮詢相關心理醫生,而且抑鬱症是可以治療的,不要有心理負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蔡徐坤是誰,他和NBA有什麼關係,為什麼NBA罵戰總要把他拉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