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剛柔詠春教練

    小朋友在學校受欺負是經常會遇到的,我們的建議:,第一,首先你要確認一下他是有意還是無意的,如果是無意碰撞不小心無心之矢,那麼就讓他道歉,如果他是故意欺負的話,那麼你要嚴重警告他,不要再欺負我,否則我就不客氣了。同時做好反擊準備,在他出手時出手擊打對方要害部位。這屬於正當防衛,即使打傷對方,也不承擔責任。事後告知家長老師,相信老師家長也會處理後面的事。家長寧願賠醫療費也不願花錢治療吧。

  • 2 # 大柱渣渣

    我不會直接告訴他應該打回去還是不打回去,反而我會把選擇權交給他!

    先耐心傾聽孩子表述的事情經過,再和老師瞭解事情的發展。清楚了整個事件的發生情況後,再跟小男孩客觀的分析事情的對錯,給他適當的建議,讓小男孩自己做出選擇是否要打回去。因為我相信這樣的處理方式,可以增強小男孩的判斷事情的對錯能力,也可以增強小男孩的處理事情的能力,更可以加強小男孩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歲的小男孩,人生正是慢慢開始的時候,不管在今後他的學習中,生活中,都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各種各樣的問題,讓他們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對錯觀,價值觀,然後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或許才是最重要的!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他們選擇的能力比幫他們做出選擇,我相信對他以後的人生中會更有幫助!

  • 3 # 康英勇

    打回去!是的,你沒看錯

    我曾經看過一個短影片,說的是一個跳芭蕾舞的小女孩,總是被站在她身後的女孩有意絆倒,回家的路上她的父親很明確的告訴她,在自己沒有任何錯誤的時候,別人有意欺負你,你就還回去。

    到了表演當天,絆人的女孩又故技重演,小女孩不再忍受,直接給那個女孩一個後空翻,當時場下都安靜了,所有人都驚呆了,只有小女孩的父親不顧所有人的眼光站起來,大聲宣告那是他的孩子,並未她驕傲。不得不說,寫這段文字時,回憶那個畫面依舊使得我的眼淚在眼眶中打轉。

    這個社會真的是非常殘酷,有很多自以為是的人橫行,不是你做的有多好,他就不會惹你,而無反抗的忍受,只會讓那種人變本加厲。作為家長,我們不能一輩子守護在孩子50釐米以內,你必須教她保護自己的技巧,教她合理的價值觀,教她判斷對錯好壞,教她何時該亮出自己的拳頭。

    作為父母,我們就是孩子最大的肩膀,不是我們教她讀書就完成了教育,更多的教她做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這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古話,傳承了百年,教會孩子保護自己,學成成為孩子最大的靠山,是父母一生的修行課!

  • 4 # 濤說教育

    既然是被欺負了,那就不是簡單的玩笑和打鬧。

    確定了這一點,那就必須打回去,一次被欺負,次次受欺負。

    毛主席一早就說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必犯人。

    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面對這樣的問題應該怎麼辦呢?

    第一、分析事情的起因和經過

    透過學校,把孩子和家長叫到一起,問問打架的起因和經過,如果大家的態度都比較好,那就和平解決,誰錯了,主動承認錯誤,向對方道個歉,最後握手言和,以後還是好朋友。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對孩子們來說,這也是成長。

    第二、作為家長,一定要給孩子講四點:

    1、到學校不要去欺負別人,做個好學生;

    2、在學校受欺負了,先報告老師,讓老師去解決

    3、來不及去報告老師的話,要先學會保護自己,人多就跑。

    4、在學校受欺負了,回家必須告訴父母

    第三、正確引導孩子

    告訴孩子事情已經過去了,但是遇事不要怕,在學校受欺負了,沒什麼大不了的,跟父母講,不要在恐懼中生活。

    總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也是孩子最好的朋友,千萬不要把孩子僅僅當孩子,跟孩子相處好,孩子才能無話不說。

  • 5 # IOII

    很多學生在學校受到欺負沒有還手,不是因為打不過,而是因為不敢還手。

    這種“不敢還手”不僅來自學生自身的考量,還來自家庭給學生帶來的安全感。說到自身的考量,如果我是被打的學生,打我的人比我高大,我不會還手,因為我想避免二次傷害。而且,對方是孩子。孩子解決問題的方式有時候很野蠻,就是打架。“我怕疼,所以我選擇忍受,避免更疼。”

    說到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安全感,如果家庭能夠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那麼孩子就會有勇氣反擊,因為後面有家庭給自己撐腰。但是大部分家庭並沒有給足孩子安全感,因而很多孩子受到校園霸凌後的第一選擇不是告訴家人,而是選擇自己一個人默默忍受。

    因此,這就不僅僅是該不該回手的問題,還是敢不敢的問題。

    回到問題本身,五歲的小男孩在學校被同齡人欺負了,第一時間不是教他回不回手,而是同他一起去找他及他的家長,用理性解決。讓自己的孩子明白對方應該為對方的錯誤行為負責,即使對方有更高大的家長也應該負責和道歉。同時,也讓對方小孩明白,欺人者是要付出代價的。

  • 6 # 陌槡流榆moon

    家有男兒初長成,

    幸得家長百般護,

    每日提心和吊膽,

    小傷小病心痛矣,

    穿衣餵食不敢遲,

    生怕兒女長不大,

    離家在外學知識,

    日日擔心吃不好,

    學校午休踢被子,

    誰來為兒蓋新衣,

    今日與他起口角,

    我兒在校被人欺,

    在家當是乖寶寶,

    在校也是好同學,

    有事可以找老師,

    同學之間要友愛,

    一生一世做朋友。

    同學之間小矛盾,很是正常,過一會就和好了,家長不必太擔心。至於打回去不可,他們之間好好解決,溝通好就好。

  • 7 # 米媽談教育

    當自己的孩子被欺負的時候,我們該怎麼做呢?我就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下:

    之前我孩子在幼兒園,也長期遭到一個小朋友的欺負。一直我都沒有特別在意,有好幾次兒子都回來告訴我某某小朋友欺負他,我只是告訴他,那就儘量不和他在一起玩,主動避免接觸。直到後來有一天孩子回來,我看到他手背上有一塊被抓傷的血痕,一問才知道又是那個小孩兒給弄的。當時我確實比較氣氛,拍了照私下發給了班主任老師的微信。我說其實之前長期被這個小朋友欺負,但我想著也沒受傷,就算了,小孩子嘛一起玩打打鬧鬧也正常。但這次是把手挖傷了,我擔心以後還會有其他傷害。後來第二天一早老師給發來小孩子道歉的影片。經過這件事,我告訴孩子,如果以後再有小朋友欺負你,按這三條來做:

    一、一旦被欺負,一定要當著同學和老師的面,高聲喊“你不準欺負我”“你不準打我”。

    二、如果老師沒聽見,那就去告訴老師,某某小朋友打你了。

    三、任何時候都不要先出手,但必要時一定要還擊。

    四、前兩次可以不還手(並且在這時要告訴對方,你已經打了我兩次,警告你如果再打,我就要還手了),如果打到第三次,全力還擊,他怎麼打你的你就怎麼還會去。

    我孩子是插班進去的,比班上孩子都至少要小半歲,甚至小一歲。小孩子差一個月都不一樣,所以我家的從個頭上就是比一些孩子要差一個頭。而有的熊孩子就是認準了欺負人。我一直教育孩子是管好自己,不要去惹別人。明知道有些孩子很調皮,你可以主動遠離,避開他。實在躲不過的時候,儘量不要去招惹,但如果是對方來惹,那我們也不怕事。

  • 8 # 初中數學蔣老師

    我不建議打回去,5歲孩子被同齡人欺負,我感覺這個“欺負”應該不會是校園欺凌,孩子在同學交往中,由於語言表達的匱乏,或者難以控制的情緒等等的原因,很容易和其他小朋友發生矛盾甚至動手,應該算不上欺負。孩子要透過自己的實踐去學會成長,不要把成人的道德觀強加給孩子。孩子被打了,就是被欺負,被別人打了,一定要打回去,家長這種做法很危險。孩子會在家長的強勢參與下,失去自我成長的機會。

     

     那麼,面對孩子被“欺負”,家長到底應該怎麼辦?

    能幫助孩子的3件事

    一、詢問清楚,此次打人事件無意還是有意

    透過詢問來判斷出手者是有意還是無意—是否經常這麼做嗎?“老師是否知道,是否處理”,再就是問一下,自己搶過他/她的東西嗎?如果是無意的衝突,就大可不必上綱上線。

    二、教他“告狀”,告訴老師

    只要確定是有意的攻擊,就應該教孩子以後再發生此類事件,立即告訴老師,老師在處理孩子之間的問題會有很多辦法,接到“告狀”之後,老師也會留心多照顧你家寶貝的。

    同樣的事情,由孩子,還是父母提出,老師的感受會很不一樣。有孩子直接求助,效果會好一些,不要做為了丁點小事就出面的父母。當然,如果那個傢伙多次欺負你的寶貝,行為過分,你就得直接跟老師好好談談了。

    化敵為友是最好的策略。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輕易斷言“那是個壞孩子,我們不和他/她玩了”,即使那真是一個壞孩子,我們也可以成為朋友。

    我感覺以下做法是不恰當的

    一:教寶寶“打回去”

    二:父母直接“摻和”進來

    有的父母看到自己孩子受欺負了,就去找打人的孩子,幫孩子出氣,這是最不可取的,小孩子打架不記仇,一會兒可能就好,父母“摻和”進來後,直接就演變成雙方父母的矛盾了,並且孩子有父母撐腰,有可能也變成“惹事”的孩子。

    三:直接找校領導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受欺負,不與班裡的老師溝通,而是直接找校領導,讓學校來解決。這將在帶班老師和父母間產生隔閡,不利於問題的解決。而應當先找找帶班老師,詢問情況。

    家長不願讓孩子當‘狼’,也不忍心孩子當‘羊’。所以不能簡單地以“還手還是不還手”看待此問題,關鍵在於樹立孩子自我保護的意識和引導孩子自己尋找解決的方式。我們要讓孩子自己學會成長,父母擔任正面引導的作用即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凌晨睡不著,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