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墨玲設計簽名

    學習書法可以感悟古代文人的智慧與思想境界,這是氣質不可或缺的部分。

    透過欣賞以及臨摹書法,以史為鑑,感悟思想,最終達到氣質的修行。

    書法的藝術形式是以書寫漢字來表現,一筆一劃蘊藏著書寫之人的修養、品德和素養。在書法過程中保持端莊平和的狀態,專注於執筆姿態,筆與墨、墨與紙之間的協調關係,一招一式均在瞬息間領悟,考驗了書寫者的觀察力和耐心。把書法當做愛好堅持下來,完美的氣質不僅展現在個體本身,同時也體現在個人的生活狀態。書法是一門高雅的藝術形式,也可以是一種興趣愛好。透過書法,讓生活更為充實、飽滿,讓自己更有自信,更加立體,從而完整呈現氣質。

  • 2 # 抱庸詩書

    抱庸前文曾有論述,書法之學重在“六力”——觀察力、記憶力、模仿力、領悟力、融通力、創新力。題主所言的,就是“六力”中的觀察力和領悟力。

    觀察力在書法之學的程式步驟中屬於第一環,不管學什麼體,首先必須是用眼睛看。看得深和淺、真與偽、主或次,能不能抓住關鍵關節,牽住“牛鼻子”,考驗得就是觀察力。領悟力處於“六力”的第四環,他需要具備一定的觀察『讀帖』、記憶『理性感知』模仿『臨摹』基礎,沒有這些基礎,就失去理論的支撐與實踐的體悟,領悟也就成了無稽之談。領悟力對於書法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它甚至是書法天賦中最核心的所在。

    因此,提高個人的觀察力與領悟力,是書法學習者必須慎重對待並認真去做的事情。提高觀察力,就是要搞清看帖的門道,擊筋打節、直取要害,始終聚焦用筆技巧與結字規律等這些最為緊要的東西,去毛去皮只看骨肉。提高領悟力,必須厚實書學修養,理論的,技法的,歷史的,流派的,至少要在頭腦中有一個較為系統的書法小宇宙,把這些東西串得起來。所以,領悟力不同於觀察力,僅從方法習慣上就可以培塑,它是人書俱老的,書法修養達不到那個高度,即便可看可模仿,但看不懂、看不透、也看不真。

    抱庸淺談。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 3 # 刁治凱書法

    在書法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理解力尤為重要,既可讓學生快速提高寫字水平,又可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理解力?根據我多年的書法教學經驗,談談我的體會:首先,在學生下筆之前,老師就要要求學生先看兩遍範字,記住第一個筆畫從哪裡開始起筆(這點很重要),其它筆畫的準確位置在哪裡,最好牢記在心,如果記不住,也可看一筆寫一筆。一個字寫完後,要求學生別忙寫下一個字,把剛寫的字與範字比較一下,看哪個筆畫不對,看結構哪裡不對,看字是否在格子正中,在寫下一字時就改過來。爭取寫一個像一個,即便做不到這點,至少也要越寫越好。連這也做不到,就讓學生站在老師身邊看老師示範,邊示範邊講解。按此方法培養學生,要不了多長時間,學生的觀察力和理解力就會快速提高。

  • 4 # 強哥書畫

    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對於學習書法來說是很關鍵的因素!

    第一,觀察能力。

    觀察能力一般是指的是形象記憶力。其實我們人的大腦分為兩種能力,一是形象記憶力。二是,邏輯思維能力!而我們學習書法是很需要這種觀察能力的,因為盲人是無法觀察的。

    我們在臨摹字帖的時候,都要學會去觀察和比較。觀察字的形狀大小,觀察筆畫的來龍去脈和粗細變化!認真的比較筆畫的長短和它們之間的距離,還需要比較每個筆畫的走勢。只有觀察準確了,才能反映給大腦,讓大腦支配手去寫。如果學習書法不會觀察,那就很難把字寫的好!

    第二,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一般指的是邏輯思維能力。這個能力對於學書的人即使極其重要的。因為只會看,不會分析不理解也是不行的!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知道不等於理解,理解不等於表現”,但是理解是前提,沒有這個前提更不用提表現了!所以說,學習書法我們要深刻的理解書法,不能浮於表面的東西,一定要把字的結構和法則理解透,只有把書法的來龍去脈理解好了,才能書寫出漂亮的字型!

    我們學習書法的過程中,要想提高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就必須在寫字的時候認真的比較和分析,不要盲目的抄襲,因為如果不好好的比較和分析是很難把字的形狀寫對的,如果不能好好的分析書法,就很難寫出書法的靈魂!

    強哥淺談,插圖為強哥硬筆書法習作!

  • 5 # 莫非學書法

    我個人覺得,有兩個途徑。首先是培養興趣愛好。有了書法方面的興趣愛好,就算是走在大街上,對一塊門牌,一副對聯,你都可以揣摩半天,這對提高你自身的書法水平又是大有益處的。第二是勤學苦練。書法不是天份,也不是想像,是靠練出來的。前段時間,網上有則新聞,說是有位五六歲的孩子,是書法神童,所發影片,均是大人拉紙,小孩揮毫,全是狂草,現在,倒也看不到該小孩的相關資訊了。古往今來,大凡書法大家,均有“費盡九缸水”的故事。練習,不是圖一時痛快,亂臨一通,還是要腳踏實地,忠於傳統,以貼為主。另外,練習,是一輩子的事,趙孟頫,六十歲時,還在臨帖。不忠於傳統,欲速欲達,結果只有一個:不是江湖就是醜書!練習,只要每次均有感悟,每次均有進步,哪怕是一個筆畫的掌握,一個字結構的改進,都算達到目的了。另外,有些人,建議練習,只練一種書體,或者一本字帖,本人不讚。如只練一種字型,一本字貼,不利於提高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中華書法,多體並存,博大精神,走在大街上,看到一種字型,如果你從未練習,你就不知其屬於什麼體,不知其出處,那就無從談起對其揣摩了,那又怎麼能提高你的觀察理解能力?

  • 6 # 讀書耕田人王七

    觀察和理解能力,換言之便是悟性又或天賦,有很大的與生俱來的能力,這個咱撇開不論,就說說後天我們能做些什麼?

    年少時痴迷李小龍,特別是練定力的那一橋段,盯著蠟燭清空自己的雜念,使自己頭腦空空,便覺此說並非空穴來風,便在日常生活中對每件事都儘量做到專注,不胡思亂想,我想這種專注對於我們學習寫字也同樣十分重要。

    深讀帖,就是要專注,讀過之後閉上眼,看能否重現,否則就是專注度不夠,用手比劃,模仿帶著力道運筆,儘量不要輕浮,一劃而過,書寫過程中的篇章結構,結字筆劃都要在空臨時在腦海裡有所體現,要像對待現實的寫字一樣,萬不可溥衍了事。

    現實的書寫狀態進步要慢的多,可能會用一生的時間去做,這就要求我們戒矯戒躁,保持一顆平常心,讓書寫成為我們的一種健康的生活習慣,成為我們餘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7 # 一笑貫長天

    書法學習中,如何提高觀察力與理解力?

    書法學習最重要的是臨帖,而提高書法觀察力與理解力也是在臨帖的過程中不斷地摸索與積累而成的。

    當然,這種積累與摸索絕不是盲目的,是建立在書法審美與書法理論的基礎上進行的,沒有書法審美與書法的理論,這種摸索與積累對於書法來說是無意義的,沒有目標的。

    所以,培養書法的觀察與理解,是在臨帖的同時學習書法的審美與理論,以理論去理解書法,去理解書法的技能以及書法的規則,是理解指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完成了這些過程,才是真正的提高了書法的觀察與理解的能力。

    書法的觀察與理解絕不能只建立在技法,或是空乏的理論,是理論結合實踐,才是取得書法真知的唯一路徑!

  • 8 # 楊閒石

    樓主的問題是一個值得思考和討論的話題。在書法學習中,一直有“抄書”和“臨書”的說法。所謂“抄書”是不管什麼內容,拿來就開始寫,未曾認真的去讀貼。也就是說不曾對帖中字的結構、用筆、章法、行氣等進行觀察、分析及理解。而“臨書”則不同,將在下筆之前會對帖進行認真的觀察,觀察運筆的節奏(入筆、調鋒、行筆、停、頓、點、按等書寫中的節奏、動作等),觀察用筆中是筆豪入紙、使轉、調鋒、中鋒、側峰等的使用和配合,觀察章法中上下結構、相互呼應、陰陽向背等;觀察字形結構,上下、左右協調、奇、正配合等。換言之,書法學習中要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除了要多看、多臨、多寫之外,還需要對作品細微處的深入觀察,覺察出細微處的變化,分析出書法作品中精妙的地方。以個人臨習的《書譜》為例(如下圖):在這一內容,可以發現孫過庭在書寫時,對章法,行氣,用筆,同字等的處理都有巧妙的處理。如臨習中的“所”,在短短內容中就出現了幾次,且每次的處理都不同。如果我們不細緻的觀察,按照同一寫法去寫出現的同字,整體的美感和變化將大打折扣。又比如,在孫過庭的書寫中,筆劃搭連的不少,如臨習中的“成”,首筆與第二筆為搭連之筆劃,若我們不注意觀察,直接以一筆寫成,將筆劃帶過,“成”字的韻律、動感將會減少。所以說,提高觀察能力,關鍵在於我們對一個帖的內容需要耐心的去解讀,一字一列一轉一折一橫一豎一點一撇都應當去分析和解讀,從而提高對書法作品的觀察能力。

    而理解能力的提高,在提高個人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之後,同時在多品讀經典作品、多交流、多臨習、多領悟。同時,可以根據個人在臨習作品中對臨習的作品進行不同方式的創作,並以此作出對比,從而更好的加深在書法學習中對作品的理解。

  • 9 # 行知堂主人

    我覺得這個問題首先是自己有興趣,這個很重要,興趣是第一老師,只有興趣的支撐,才能堅持長久。

    第二是要找個真正明白的老師,而不是找名老師,要找明白的老師,真正明白的老師,真正懂得書法的老師才能告訴學生書法是什麼。

    第三就是要多讀書,書法藝術是綜合類的藝術種類,文史哲藝,這四家是緊密聯絡在一起,文化史,思想史,哲學史,美學史,藝術史等等,需要多種學科交叉結合,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存量

    書法鑑賞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輩子的事情,要多思考,提高綜合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很多人講拍荷花得用中長焦鏡頭或微距鏡頭?難道小痰盂拍荷花會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