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蛞蝓像沒有殼的蝸牛。成蟲伸直時體長30~60毫米,體寬4~6毫米;內殼長4毫米,寬2.3毫米。長梭型,柔軟、光滑而無外殼,體表暗黑色、暗灰色、黃白色或灰紅色。觸角2對,暗黑色,下邊一對較短,約1毫米,稱前觸角,有感覺作用;
上邊一對長約4毫米,稱後觸角,端部具眼。口腔內有角質齒舌。體背前端具外套膜,為體長的1/3,邊緣捲起,其內有退化的貝殼(即盾板),上有明顯的同心圓線,即生長線。同心圓線中心在外套膜後端偏右。呼吸孔在體右側前方,其上有細小的色線環繞。
崎鈍。粘液無色。在右觸角後方約2毫米處為生殖孔。卵橢圓形,韌而富有彈性,直徑2~2.5毫米。白色透明可見卵核,近孵化時色變深。幼蟲初孵體長2~2.5毫米,淡褐色,體形同成體。
擴充套件資料
蛞蝓以成蟲體或幼體在作物根部溼土下越冬。5-7月在田間大量活動為害,入夏氣溫升高,活動減弱,秋季氣候涼爽後,又活動為害。
野蛞蝓怕光,強光下2-3小時即死亡,因此均夜間活動,從傍晚開始出動,晚上10-11時達高峰,清晨之前又陸續潛入土中或隱蔽處。耐飢力強,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條件下能不吃不動。陰暗潮溼的環境適合其生活,當氣溫11.5-18.5℃,為20-30%時,對其生長髮育最為有利。
常見蛞蝓像沒有殼的蝸牛。成蟲伸直時體長30~60毫米,體寬4~6毫米;內殼長4毫米,寬2.3毫米。長梭型,柔軟、光滑而無外殼,體表暗黑色、暗灰色、黃白色或灰紅色。觸角2對,暗黑色,下邊一對較短,約1毫米,稱前觸角,有感覺作用;
上邊一對長約4毫米,稱後觸角,端部具眼。口腔內有角質齒舌。體背前端具外套膜,為體長的1/3,邊緣捲起,其內有退化的貝殼(即盾板),上有明顯的同心圓線,即生長線。同心圓線中心在外套膜後端偏右。呼吸孔在體右側前方,其上有細小的色線環繞。
崎鈍。粘液無色。在右觸角後方約2毫米處為生殖孔。卵橢圓形,韌而富有彈性,直徑2~2.5毫米。白色透明可見卵核,近孵化時色變深。幼蟲初孵體長2~2.5毫米,淡褐色,體形同成體。
擴充套件資料
蛞蝓以成蟲體或幼體在作物根部溼土下越冬。5-7月在田間大量活動為害,入夏氣溫升高,活動減弱,秋季氣候涼爽後,又活動為害。
野蛞蝓怕光,強光下2-3小時即死亡,因此均夜間活動,從傍晚開始出動,晚上10-11時達高峰,清晨之前又陸續潛入土中或隱蔽處。耐飢力強,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條件下能不吃不動。陰暗潮溼的環境適合其生活,當氣溫11.5-18.5℃,為20-30%時,對其生長髮育最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