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如夢初醒了
-
2 # 金鶯情感諮詢師
父母在我們小時候陪伴,關愛著我們,我們感覺到快樂與滿足。現在輪到我們陪伴,關愛著父母。當家人之間的愛很多的時候,我們的幸福感是爆棚的,這樣,生活也是和諧的。所以陪伴也是很重要的。
聆聽父母說話也很重要,舉個例子:
有一個小孩哭著跑回家對媽媽說:“媽媽,媽媽,爸爸不要咱們了!他把錢都給了一個漂亮的阿姨了!”妻子一聽就氣得不行,跑了出去,直奔自己的丈夫,狠狠對著他扇了一巴掌:“你都學會養二奶了!”丈夫滿臉無辜地看著他們說:“你們至於嗎?我不就去銀行存個錢嗎?”
聽比說重要,有時候,父母剛說完一句話,我們就開始說:“知道了,知道了,你不用再說了。”你是真的知道父母心裡想要告訴你的事情,還是說你只是想要打斷父母對你的傾訴呢?
其實父母是渴望有人聽他們說完後,能夠懂得他們的心。
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良好地傾聽父母說話,接納父母說話時的一切感受、觀點、期待,不做任何道德判斷,更不下結論。這樣,父母在說完之後,會有愉悅,舒暢的感覺。這樣,父母也會感覺到被我們尊重、理解,還有和我們的心連線在一起。父母會感覺到我們跟他們是在一起的,而不是站在對立面和他們爭辯,這時候,父母的渴望就會得到很大的滿足。
-
3 # 日月新語
兒女對父母的孝順,最重要的,就是經常探望父母,問候父母。父母對兒女,其實沒有任何要求,他們決不會企圖要在兒女身上獲取一些什麼具體的利益,他們要的,就是情感上的回饋,就只要兒女“常回家看看“。這一點,年輕的兒女往往不大體會。
我照顧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親三年多了,深有感觸。父母晚年最需要的就是陪伴。父母都健在的,最好,有個伴。若只有一個健在,兒女最好和老人住在一起,方便照顧。我發現,你和老人多交流的時候,老人思維最活躍。你晚上陪老人在一張床上睡覺的時候,老人最安穩。道理很簡單,老人需要交流,需要陪伴,否則大腦就退化了。
我想到了我的晚年,我想到了我們每一個人的晚年,有老伴作伴是福氣,有兒女作伴福氣滿滿!
我非常敬重臺灣作家龍應臺,她是我的楷模和榜樣。2014年,她辭職臺灣文化部部長,為的是陪伴照顧她的母親最後一程。她的母親當時93歲,患失意症。她和母親談心,交流,無微不至的照顧非常令我感動。龍應臺——美的化身。
其實,你在照顧父母的時候,你的兒女都看在眼裡。言教不如身教。願尊敬老人,孝順父母這一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代代傳承。
(下面三張為龍應臺照顧父母的照片)
-
4 # 珠九九
孝順的孩子都想長伴父母左右,前提是必須有充實的金錢支援,特殊原因不能陪伴,只能長打電話,儘量滿足父母的要求
-
5 # 米樂媽媽趣陪伴
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無私的,其實很多都沒有要求回報。雖然有時會嘴上說,將來想要孩子如何如何,但是內心深處其實只是希望孩子能有更好的生活。
就像前段時間熱播的《小歡喜》也是如此,父母和孩子之間雖然有較量,但是最終贏的肯定是孩子。孩子可能不理解父母,但是父母肯定是愛孩子的。
像題中所說的,發自內心虧欠父母,其實能夠意識到這一點,其實已經是特別關鍵的一步了。那如何從語言和心靈上補償,則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對於我的父母,我內心其實一直也有所虧欠。因為我是一個遠嫁的女兒,在離父母千里之外的城市定居,一年只回去一兩次。每次過節也只能用物質和語言祝福,不能陪在父母身邊。 現在,媽媽又來幫我帶寶寶,爸爸因為還要幫姐姐帶寶寶,所以不能一起過來。對於爸爸媽媽,我也是一直心存虧欠。 但畢竟現實情況在這裡,沒有辦法做最好的選擇。
第一,如果可以,儘量高質量陪伴父母。 很多新手父母都會特別關注如何高質量陪伴孩子,但是卻往往卻忘記了去思考如何高質量陪伴父母。
陪著並不等於陪伴,真正的陪伴應該從你想要陪伴的人的需求出發,然後決定陪伴的方式。這樣,父母才會真正感受到你的愛。
就像我媽媽,在這裡幫我帶寶寶,算是一直陪著。有時,我想帶她出去玩,想讓她嘗試新的東西,比如看電影,比如吃西餐等。雖然很多時候她會跟著去,但我能感覺到這樣她更累。 所以,現在我會盡量下班後多帶寶寶,讓媽媽休息。在外出遊玩時,也會選擇媽媽喜歡吃的餐廳。只要她吃得開心,就算是吃碗麵,也是最好的。
第二,如果沒有辦法陪伴,就用物質金錢來補償。
有時候,忙於工作,作為子女,我們沒有辦法陪伴父母。雖然父母不在乎錢,但是有錢總歸是好的。過年過節,不能只打個電話,最好是打了電話,還要用物質金錢來補償。
就比如我的爸爸,我過節都會給紅包。這樣,他就捨得花錢,每次帶小外甥女出去玩的時候,還可以買些零食。 雖然爸爸總說不要,但是拿到紅包時,姐姐說爸爸特別開心。有時還會分出一部分給姐姐家的大寶,這樣爸爸感覺也特別好。
第三,如果可以,幫助父母跟上時代潮流。
父母對孩子的心,只有自己當了父母才知道。對父母,要像對待孩子一樣,耐心,多關注他們的需求,相信內心的虧欠會變成父母的欣慰。
-
6 # 女人在職場
母親在我17歲時就過世了,所以對於母親我最深切的感受和體會是“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就是這種感覺,讓我在對待父親的時候,心裡總是懷惴著深深的內疚與不安!
父親於2012年中風,至今已是第八個年頭了,因為父親年輕時脾氣就暴躁,到生病後就更變本加厲,我出錢姐姐出力在家照顧他一年後,因為父親總是用柺杖打她(那時姐已40幾了,父親第一次中風後只有左手不正常,其他都沒問題),她執意不肯再照顧,然後回到遠在幾千裡外婆家,不肯再回來。
這之後,父親一直是我找保姆照顧他,但都因他脾氣的問題,做不長,那時最怕的就是,保姆打電話來說不幹了,多少錢都不幹了,方圓幾十裡的地方,能找來照顧他的人我都找了,那時因為孩子、因為父親的事,再加上工作,讓我心力交瘁。
父親在隨後的幾年,又先後中過兩次風,都是由我送醫院並照顧,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最後,實在找不到保姆,唯有送養老院,對此,父親意見非常大,非常抗拒,但那時他已要坐輪椅,每次去看他,他都哭、發脾氣,覺得他養的女兒沒用,不照顧他,所以每去看一次他,我內心就增加一份愧疚與不安,然後就想著辭職照顧他,事實是,我要工作養小家,我要面對現實,這事就一拖再拖,到後來父親也不鬧了,但對我充滿著恨意,他那充滿恨意的眼神怎麼也忘不掉……
今年,家裡負擔輕一些了,他身體也越來越不好了,我也不知道他還能在世多久,於是,在老公的支援下,我於上月離職了,儘管高薪,儘管中年危機,但我更害怕遺憾,怕在他離開後,會遺憾……
所以,如果你發自內心覺得對父母愧疚,心靈和語言所能表達的都是有限的,唯有行動,用實際行動讓父母看到你的改變,父母之所以偉大,就是永遠無條件的愛和理解自己的孩子!
陌生人,加油,這世上什麼都能等,唯孝不能……
-
7 # 孫姐雨彤媽
當你覺得虧欠時,說明你是一個非常懂得感恩的人,希望找到更適合的方式來報答父母。
我們長大了,父母卻日益老去,也許此時此刻我們功成名就,名利雙收,但在父母的眼裡,我們始終是他們的孩子,他們始終會掛念我們,天冷了,有沒有及時增添衣服?工作會不會太累?日子過的是否順心?…等等。
也許我們對父母的叮囑會感到很煩躁,因為我們已經長大,認為自己足以為自己遮風擋雨,或者不希望父母太累,為我們這麼操心,希望他們可以去過自己快樂的生活。
但,我們是父母的孩子,他們為我們操心那麼久,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不管我們多麼強大,請允許父母為我們操心。
當他們對我們噓寒問暖時,多一份耐心,平時他們關心的事情,多跟他們交流,讓父母依舊能夠體驗作為父母的感受,讓他們瞭解想要了解的事情,滿足他們跟我們的溝通慾望。如果距離比較遠,隔三差五常打電話聊一聊,表達彼此的關心。
我接觸過很多老人,跟他們聊過天,發現,其實很多父母都希望多知道一些自己兒女的情況,可是又怕我們煩,所以,很多時候都在壓制自己關心的慾望。你有壓制過自己的慾望嗎?如果有,相信你一定知道,那滋味兒,並不好受。
如今的時代,我認為,父母在精神上的需求遠大於物質需求,所以,不妨多給父母一些關心我們的機會,多一些耐心,常聊聊天,甚至可以請父母幫忙出謀劃策,提升父母們的價值感。有價值感的晚年,必定會更精彩
-
8 # 破壁機資深銷售經理
其實人世間最偉大最無私的愛,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愛,父母從小養育培養我們,供我們一路讀書: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會讀書的還要讀研究生,博士、博士後,有時還讀到國外…而當學校畢業後,父母還要操心我們的工作,婚姻,房子,而當所有的大事辦好後,父母還要幫我們帶孩子,其實父母的一生是受苦受難的一生,自己捨不得吃喝,捨不得穿住,也要讓孩子幸福快樂!每當看到父母單薄的身影,自己總想落淚!而自己能做的就是多給他們打電話,有空回家多陪陪他們,陪他們一起吃飯,接下來,想帶他們坐飛機去北京旅遊,因為父母沒有坐過飛機,也沒去過北京!
-
9 # 人海一粟6
謝邀。如果真的是發自內心的虧欠,我覺得,就應該多抽出時間來陪陪他(她)們。多說我愛你,多多擁抱父母。當然還要讓他們經濟寬鬆,多帶她們出去轉轉。儘可能的多多陪伴。老小,老小,多些寬容,少些不耐煩。父母的愛原是不要回報的。但我們一定要知道感恩,理解父母的不易,在父母僅有的光陰裡,帶給她(他)們屈指可數的快樂。我覺得如果條件允許,這些都是我們應該盡的孝道。
回覆列表
多打打電話問候一下,跟他們聊聊你身邊的故事,聽他們說說家裡的事情。有時間回家多陪陪他們,他們最需要的不是物質,陪伴和溝通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