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NL臭小子
-
2 # 四野後人論歷史
吳王夫差專任伍子胥時是為明君,他在伍子胥等人的輔佐下,打敗了和吳國國力基本相等的越國,迫使越王勾踐夫婦來吳為奴做僕。打敗越國後,吳王夫差開始膨脹起來,伍子胥的忠言越來越聽不進去了,他只信任佞臣伯嚭。越國謀臣范蠡藉機向夫差獻上絕世美女西施,從此夫差越加荒淫起來,與西施晝飲夜歡,把國事交給伯嚭處理,伍子胥想見夫差一面都難。接著夫差又聽信伯嚭的饞言,賜死了伍子胥。已經歸國的越王勾踐經過幾年的養精蓄銳兩戰而完敗夫差。夫差這時才想起伍子胥的好,他認為自己九泉之下無顏和伍子胥見面,便蒙面自殺了。
-
3 # 弋北談古今
雖然在歷史中有很多的亡國之君都是一些二世祖一般的人物,但是吳王夫差卻不是這樣的人,夫差並不是因為昏庸才成為亡國之君的。
【夫差生平】吳王夫差是闔閭之子,一生頗有作為。他在位20多年,在位期間不斷對外征戰。夫差為了完成闔閭北伐成為盟主的遺願,先是在公元前494年擊敗越王勾踐,為後面北伐掃清了障礙。但是夫差沒有斬草除根,沒有將勾踐除掉,他的婦人之仁終究會讓他付出代價。夫差在平定了越國之後,開始率領吳國軍隊北上與齊國作戰。在齊國作戰多年,吳國內部消耗巨大,但是最終夫差得以在艾陵之戰中擊敗齊國,消滅齊軍十萬人,最終取得了勝利。在此之後,夫差再次進攻齊國,但是被齊軍擊敗,於是領吳軍撤退。
過了不久後,越國在勾踐的帶領下已經逐漸強盛起來。而夫差卻並沒有視越國為威脅。公元前482年,夫差不顧眾人勸阻,依舊舉全國之力北上參加會盟,意圖奪取盟主之位。但是這個時候勾踐找到了機會,趁著吳國內部空虛,率領越軍殺入吳國境內。吳國兵敗,太子也死了。夫差為了後續大會的進行,極力掩飾失敗。但是夫差最終也沒有取得霸主之位,而且吳國內部經連年戰爭已經疲於奔命,再加上越國這一擊,吳國在崩潰的邊緣徘徊。過了幾年之後,越國愈加強大,再次進攻吳國,吳國不敵,夫差不堪受辱選擇自殺。
夫差縱橫一世,終年在行伍之中,所以他養成了習武之人的戾氣,這也是夫差亡國的原因之一。他不聽勸阻,一心爭霸,終究在長年的戰爭中耗盡了國力。
而且夫差沒有選擇將勾踐殺掉,這是他做過的最錯誤的政治決定,也最終害死了自己。夫差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昏君,他只是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再加上長期的戰爭,最終導致了吳國的滅亡。
-
4 # 鴨梨山大
吳王夫差是一個亡國之君,卻不同於一般昏君,恰恰是個霸才。他的最顯著的弱點是剛愎自用,輕敵拒諫。吳越是世仇,都想問鼎中原。越王勾踐恰好是個陰謀家。《國語·越語》記勾踐曾對范蠡說:“今吳王淫於樂而忘其百姓,亂民功,逆天時”云云,這是從敵人方面說的壞話;從《國語·吳語》及《史記》看,看不出他怎樣沉湎於酒色。吳強越弱時,越國遣大夫文種求和,伍子胥堅決反對,越人便以美女八人獻與太宰嚭,太宰嚭向夫差說了好話,夫差就答應了越國,則受美女的是太宰嚭。這人是從楚國逃亡出來,後來成為吳國罪魁,夫差的致使傷是容許臥榻之側的強敵安然存在。 說到吳國之亡,自然會想起西施,就像談唐明皇的出奔,會想起楊貴妃一樣,可是在《國語》和《史記》中,卻一句也沒有提到西施。 先秦載籍中,《墨子·親士篇》曾這樣說:“是故比干之殪,其伉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吳起之(車)裂,其事(功)也。”這當是最早提到西施名字的史料,但西施為什麼會因美而被沉在水中,沒有明說。這以後,西施便成為美女的共名,直到今天,也是這樣,就像月裡嫦娥成為美女共名一樣(歷史上也有由共名而成為專名的,如漂母)。《孟子。離婁》的“西子蒙不潔,人皆掩鼻而過之,”西子之稱,自孟老始。《莊子。天運》有西施病心而顰,鄰居醜人效之的故事(後來乃有東施效顰之說),《荀子。正論》裡也提到她,這裡就從略了。說明在先秦時,西施已成為美人的典型,並且有故事在流傳著,流傳的地區當在今河南、山東一帶。 將西施作為美人計的寵兒,始於後漢人趙曄的《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越王和文中商量後,“乃使相者國中,得寧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臨于都巷三年,學服而獻於吳,乃使相國范蠡進曰……吳王大悅曰:越貢二女,乃勾踐之盡忠於吳之證也。”這完全是小說家的筆法,還有是後漢人袁康的《越絕書》卷八,內容相類,文字更簡單。至於館娃宮、響履廊之類,全出於後人的附會鋪張。又據上述記載,越國所進的還有一個鄭旦,而西施卻獨享豔名,現在知道鄭旦的人就不多了。 當吳王夫差接受越國二女時,伍子胥立即反對:“臣聞賢士國之寶,美女國之咎,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已,周亡以褒姒。”這話原是老生常談,卻又很重要,因為這三個美女,都是被征服部落故意以美女進獻的。到了後漢的趙曄、袁康時,由於西施在戰國時已享豔名,而趙曄、袁康又是會稽人,也即越人,便把她補了進去,成為亡國之君生活上一種連鎖性的取敗特徵,實際仍不脫女禍論的習見。總之,在《國語》和《史記》時代尚無西施亡吳之說,否則,以史公的好奇,豈有不刻畫之理?《論語》裡“子見南子”的寥寥四五語,到了史公筆下,就寫得幃影珮聲,搖曵生姿。至於《墨子》裡“西施之沉,其美也”二語,《墨子問詁》引蘇時學說,以為與《吳越春秋》所記的“吳亡後,越浮西施於江”之說符合,那是以後說來彌縫前說,《墨子》原意究意如何,尚不可知。 頗疑“進美女”一度也成為史學界的思潮,而這又是女性意識強化的一種輻射,也是創作心理上很有趣的現象。回到先秦去,那裡有看不盡的迷宮,足夠我們徘徊流連,而且同樣能夠呼吸到新鮮空氣。
-
5 # 看不見的角落
吳王夫差嚴格意義上不能算是昏君,他的一生可以說是非常具有戲劇性,呈現完美的波浪狀起伏。吳王夫差的能力是非常強的,他的身上具有很多優秀君主特有的出色品質,但同樣也非常極端,具有許多暴君身上的特點。
奮發圖強,勵精圖治。
吳王夫差的父親死在勾踐手上,夫差剛一登基就立志復仇。他在庭院中設定專人每當他自己走過庭院時,這些人就大喊“夫差,你忘了你父親是怎樣死的了嗎?”藉以激勵自己,人只要有了特定的目標,有了向上的精氣神就很容易振作起來。夫差很好的塑造了自己帝王堅忍的品格。
開明政治,廣納賢才。
在他執政時期,繼續任用伍子胥等一系列大臣,並且加快自己國內的經濟與軍事建設。整個國家在短時間內呈現出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景象。在與越國的戰爭中,他不僅挫敗了越國進攻的兵鋒,而且很快就包圍了會稽城,越國滅亡的危機就在眼前。
窮兵黷武,四面樹敵。
夫差的崛起依靠的是它強大的軍事力量,但是它的滅亡也同樣是因為如此。以至於後世評價他是“恃武者滅,極武而亡”。他在使越國臣服以後,又北上攻打齊國,擊敗了齊國的部隊。又趁勢使魯國臣服,可以說是四面出兵,爭的就是一個霸主地位。但也真是這一系列舉動使得吳國國力耗損,部隊得不到良好的休整。在諸國之間又四面樹敵,不利外交。
好大喜功,國破家亡。
在越國蓄勢待發之時,吳王夫差不僅沒有絲毫察覺,反而帶重兵前往黃池與晉國爭奪霸主地位。在獲知越國入侵的時候,為了封鎖訊息,不惜殺死來報信的人。會盟結束之後,不馬上回國救援,反而要出兵攻伐宋國。這都是吳王夫差好大喜功的結果,這也致使強大的吳國精銳部隊力量分散,被越王各個擊破,夫差身死國滅。
綜上可知,吳王夫差的治國能力是不必懷疑的,但是他最強大的武器卻反而最終成了他最弱的罩門。他太過於相信自己的武力,並且過於放縱國內諸如伯嚭之類奸臣的存在,致使國家出現了乍強乍滅的客觀情況。而且,在他對越,對齊的戰爭不斷取得勝利,他性格上的弱點也就不斷暴露出來了,最終由中興之主一下子就成了亡國之君。
喜歡就關注唄。。。每天講點不一樣的故事
-
6 # 我不是易中天
夫差是亡國之君不假,但也算不上昏君,我認為夫差的治國能力還算了可以。雖然吳越之戰最後夫差敗北,但是不能從戰爭得失來確定夫差能力高低。不提別的就說面對勾踐影帝級別的表演,環環相扣的陰謀詭計,換做其他君主也很容易上當受騙。我們從檇李之戰(zuì lǐ zhī zhàn),來分析夫差能力。
歷史上有兩次檇李之戰,第一次吳國依靠戰神孫武強行把越國按到地上摩擦,打完了不算還進行一番掠奪。第二次,劇情反轉越王勾踐在檇李打敗闔廬,吳國失敗闔廬病死。吳越兩國在長達三十七年中拉拉扯扯,互掄拳腳,也互相有勝有負。關鍵是在第二次戰爭後:
吳夫差二年,悉精兵以伐越。敗之夫椒,越請委國為臣妾,吳王將許之。夫差繼位兩年後就實現全面復仇,結果在夫椒打敗了勾踐,報復了他父親的仇恨。這時候越國怕傷元氣,委曲求全以美女和寶器,請求講和,把越國委託於吳國,也就有了後來的臥薪嚐膽。我們抓住關鍵,這次復仇時間是在夫差即位兩年之後。這麼短的時間,夫差能走出父親去世,戰爭失敗的陰影,實現勵精圖治。
我們都知道國與國的戰爭打的是經濟、人力、資源等綜合元素,夫差只有投入很多精力不斷壯大吳國,才有機會一雪前恥。在治國、強國方面夫差的能力可見一斑。吳國的迅速崛起以至於讓夫差後來有想法挑戰晉國盟主,稱為一方霸主,這就是著名的黃池之盟。結果當然是失敗了,但是足夠看出吳國在夫差的治理下確實不斷強大,完全有機會問鼎霸主。可惜夫差剛愎自用錯殺伍子胥,(臥薪嚐膽的故事人人皆知就不在重複了)導致一度被勾踐吃屎、獻美人、送珠寶等陰謀詭計迷惑,在自我感覺良好的伐齊戰爭中導致內虛嚴重,勾踐終於抓住機會徹底消滅吳國,夫差被逼自殺。可以說說夫差好色、尚武、愛慕虛榮、貪圖名利、剛愎自用,但是昏君這個形容詞不太匹配,關於治國夫差還是很有能力的!
-
7 # 歷史是啥
個人感覺不算,他也是一個勵精圖治的人,和越王勾踐很相似,要是昏君就不會有後來的滅越國了。要怪就怪他當時做事不夠果斷,沒有斬草除根。當然他本人也有大問題,貪戀美色以至於後來的不理朝政,都是他滅亡的原因
-
8 # 破乞
1.也許夫差的失敗,不是因為他這個人性格、品德上有什麼大問題,而是因為他的觀念過時了。
在大的歷史時期上,夫差和勾踐所處的還是春秋時代。諸侯國之間關係的主題是什麼?兩個字:爭霸。簡單說,就是當老大,誰都得服我,尊我為盟主。而爭霸的手段也比較直接,就是兩個。
第一個手段是收小弟,對於周邊的小國,要麼直接用武力打服。比方說,齊桓公就以小事為藉口,起兵討伐蔡國,逼蔡國屈服投降。要麼就是用施恩的方式,讓小國臣服。比如說,齊桓公先後幫助衛國和燕國擊退遊牧部落,幫助邢國重建國家。這樣一來小國們自然感恩戴德,奉齊桓公為老大。就這樣,齊桓公收了一堆小弟。
2.除了收小弟之外,還有個爭霸的手段就是找實力最強的國家打架。比如齊桓公去打蔡國了,蔡國投降之後,齊桓公順勢率兵南下壓向楚國,逼著楚國簽訂盟約。後來楚國要爭霸的時候,不是說我把身邊幾個小國打一圈就完了,他一定要跟中原的霸主晉國分個勝負出來。秦國爭霸的時候,也主要是跟晉國較勁,而晉國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也是打楚國、秦國這樣的國家。
所以說,春秋時代的主旋律是爭霸,也就是我拳頭大,我把你打服了,今後你的零花錢要分一部分給我,聽我指揮。
3.順著這個邏輯,我們再來看夫差的做法,為什麼打贏了越王勾踐,還要放他一馬呢?收個小弟,顯示自己的寬宏大量嘛。所以,夫差留勾踐考驗一段時間,看見勾踐服服帖帖的,就放心了,放回越國給錢給糧幫我繼續爭霸就行了。
他把勾踐放回去之後,就開始幹另一件事,就是向強國挑戰,就是齊國跟晉國死磕。
所以,他不顧大臣的反對,舉國之力,先後四次和齊國作戰,規模大到一場戰爭就消滅齊國十萬大軍,最終齊國軟了,和吳國會盟,簽訂盟約。
搞定齊國之後,夫差掉過頭就要對付晉國,他率領大軍跑了一千公里,從浙江到河南,然後把晉國和周邊國家叫過來會盟,就是想用軍事威脅,逼著他們承認自己的霸主地位。
夫差的所作所為,在春秋時代的爭霸邏輯裡面,沒有什麼不對的,有實力、有道義、講規則,你只要服軟,我就算了。
但是,要想用這套模式取得成功,有一個隱含的前提,就是大家都這麼玩才行,但是夫差不知道的是,這個時候已經是春秋晚期了,國際規則已經悄悄變化了。
替換爭霸邏輯的是什麼?是戰國的“滅國邏輯”。
-
9 # 幸福一生77729277
夫差亡國的原因,正如亞聖吳起分析出的原因屢戰屢勝,屢戰會使民眾疲倦,屢勝會使國君驕傲,一個驕傲的國君帶領疲倦的民眾哪有不亡國的道理。
-
10 # 樂優夢然
《司馬法》裡有一句話這麼講:“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像吳王夫差這個人,就是好戰亡國的典範。
前494年吳王夫差於夫椒之戰大敗越國,攻破越都(今浙江紹興),使越屈服。這一戰,打得越國差點滅國,一度成了吳國的附庸國,打得高高在上的越王成了他的奴隸。巨大的勝利面前,吳王夫差有點兒飄飄然。像越王這麼卑賤的人,怎配與我爭雌雄;像我這麼優秀的人,怎敢平凡過一生!於是,吳王夫差不顧眼前越國帶來心腹之患,急匆匆地踏上北上爭霸之路。先跟齊國這個小兄弟比比誰的拳頭硬,再試著撼動一下晉國這個老大哥的霸主地位。吳王夫差的爭霸之路走得異常順當,不過連年的勞師動眾,卻造成國力的空虛。越王勾踐不忘會稽之恥,國力逐漸恢復。趁夫差舉全國之力赴黃池之會時,越軍乘虛而入,並殺死吳太子。夫差與晉爭霸成功,奪得霸主地位後匆匆趕回。前473年,越國再次興兵,吳國被滅,夫差自刎,時年55歲。
吳王夫差算不上昏君,只是一個窮兵黷武的好戰分子。他被霸主的虛名挾裹著,在制霸的路上越走越遠,最終身死國滅,賠了個精光!
-
11 # 雙槍小黑
夫差 吳氏 姬姓,春秋時期吳國末代國君,闔閭之子,前495年─前473年在位。前494年於夫椒之戰大敗越國,攻破越都 使越屈服。此後,又於艾陵之戰打敗齊國,全殲十萬齊軍。前482年,於黃池之會與中原諸侯歃血為盟。夫差執政時期,吳國極其好戰,連年興師動眾,造成國力空虛。勾踐不忘會稽之恥,國力逐漸恢復。趁夫差舉全國之力赴黃池之會時,越軍乘虛而入,並殺死吳太子。夫差與晉爭霸成功,奪得霸主地位後匆匆趕回,可惜為時已晚。前473年,越再次興兵,終滅吳國,夫差自刎,時年55歲。吳王夫差一生堪稱傳奇,如果不是後來太過自負大意,也不會讓勾踐鑽了空子。在我看來夫差能在滾滾洪流歷史中留下自己的功績與過錯,怎麼也算得是一個合格的君主。
-
12 # 中國考古發現
絕對不是
夫差(約前528年—前473年),姬姓,吳氏,春秋時期吳國末代國君,闔閭之子,前495年─前473年在位。前494年於夫椒之戰大敗越國,攻破越都(今浙江紹興),使越屈服。此後,又於艾陵之戰打敗齊國,全殲十萬齊軍。前482年,於黃池之會與中原諸侯歃血為盟。夫差執政時期,吳國極其好戰,連年興師動眾,造成國力空虛。勾踐不忘會稽之恥,國力逐漸恢復。趁夫差舉全國之力赴黃池之會時,越軍乘虛而入,並殺死吳太子。夫差與晉爭霸成功,奪得霸主地位後匆匆趕回。前473年,越再次興兵,終滅吳國,夫差自刎,時年55歲。
公元前496年,闔閭攻越,戰於欈李(今浙江嘉興西南),越軍採取偷襲戰術,闔閭中箭,傷腳大拇指,傷重不治,死前囑子夫差勿忘殺父之仇。夫差繼位後,為了洗雪其父闔閭敗給越王勾踐的恥辱,勵精圖治,吳國也迅速增強。
公元前482年,夫差親自帶領大軍北上,與諸侯盟會於黃池,勾踐趁吳國精兵在外,突然襲擊,乙酉,越兵五千人與吳兵交戰。丙戌,俘獲吳國太子友。丁亥,越軍進入吳國。吳人向夫差報告失敗的訊息,夫差害怕有人洩露訊息,讓會盟的諸侯得知,於是怒斬七人於帳前。七月辛丑,夫差與晉定公爭奪盟主之位。夫差說:“在周室宗族中我的祖先排行最大。”晉定公說:“在姬姓諸國中只有我晉國當過霸主。”晉國大夫趙鞅發怒,要攻吳王,這才讓晉定公當了盟主。
夫差盟會已畢,與晉定公分別,想伐宋國。伯嚭說:“您能打敗宋國,但您不能留下來佔有它。”於是領兵歸國。吳國沒有了太子,國內空虛,夫差在外很久,士卒疲憊,於是就派使者帶上厚禮與越國媾和。勾踐估計一下子滅不了吳國,就同意了。
公元前476年,勾踐再次攻打吳。
公元前475年,越兵圍困吳國。
公元前473年十一月丁卯,越國打敗吳國。越王勾踐想把夫差流放甬東,給他百戶人家,讓他住在那裡。夫差說:“我老了,不能再侍奉越王。我後悔不聽子胥之言,讓自己陷到這個地步。”於是拔劍自刎,吳國滅亡。
-
13 # 熱島Chin
不能說他是昏君。當時齊國興盛攻打吳國,夫差之父受傷不治身亡,臨死前叮囑夫差不忘殺父之仇,最後夫差全殲十萬齊軍使吳國成為一方大國,說明他本人還是很有才幹的。只不過此人重武,比較粗心,他在位期間吳國極為好戰,後來越王勾踐被逼的無奈越國做了吳國的附屬國,夫差身邊大臣勸他斬草除根夫差不聽,後來就有了越王進貢美女西施,紅顏禍國,夫差的自大和粗心導致吳國走向滅亡
-
14 # 九流叔叔
不能說他是昏君。當時齊國興盛攻打吳國,夫差之父受傷不治身亡,臨死前叮囑夫差不忘殺父之仇,最後夫差全殲十萬齊軍使吳國成為一方大國,說明他本人還是很有才幹的。只不過此人重武,比較粗心,他在位期間吳國極為好戰,後來越王勾踐被逼的無奈越國做了吳國的附屬國,夫差身邊大臣勸他斬草除根夫差不聽,後來就有了越王進貢美女西施,紅顏禍國,夫差的自大和粗心導致吳國走向滅亡。
-
15 # 饞嘴的小紫薯
吳王夫差在歷史上是有爭議的人物,但起碼不是昏君。他算得上是仁義的君主,只不過被人利用了性格的弱點。
當時齊國興盛攻打吳國,夫差之父受傷不治身亡,臨死前叮囑夫差不忘殺父之仇,最後夫差全殲十萬齊軍使吳國成為一方大國,說明他本人還是很有才幹的。只不過此人重武,比較粗心,他在位期間吳國極為好戰,後來越王勾踐被逼的無奈越國做了吳國的附屬國,夫差身邊大臣勸他斬草除根夫差不聽,後來就有了越王進貢美女西施,紅顏禍國,夫差的自大和粗心導致吳國走向滅。
回覆列表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看法吧,庸君和昏君向來是兩種不同的標準,我認為算昏君但不算庸君,因為但凡明智之主都不會容忍勾踐這樣的人存在治下,剛愎自用 好大喜功都是他昏的表現,至於好色我不就不說了,面對鄭旦西施也沒幾個男的能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