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麥麥的美好生活
-
2 # 一位寶媽的自我修行
每個父母都想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一個充滿愛和Sunny的成長環境。然而事與願違,並不是每個家庭都能一直和睦一直充滿愛和Sunny。其實,當夫妻雙方決定離婚時,對孩子的傷害已經再所難免。既然已經無法回頭,那就認真地和孩子過好自己的生活。
我有個朋友,孩子六七個月就離婚了。一開始,她也覺得很對不起孩子,很難過。但日子還要過下去,她很獨立,她覺得既然選擇離婚,既然選擇帶孩子一起離開,那不管多苦多難,都要陪孩子一起長大。
所以,她靠著僅有的兩萬塊存款,自己鎮上租了個房子,然後邊帶孩子邊做手工活,基本上就夠兩個人的日常開支。這樣的生活很清苦,孃家人勸她把孩子放孃家裡,讓她外出打工。但她覺得孩子已經沒爸爸了,不能再沒媽媽,所以就這樣省吃簡用地過了一年多。
在孩子快兩週歲時,她帶孩子外出打工。孩子上託班,她工作。兩個相依為命,每當休息日,她都會帶孩子出去玩,儘量買孩子喜歡的玩具等。為了孩子,她也拒絕了喜歡她的人,就這樣母子兩個過著簡單的生活,簡單而充實。孩子在媽媽的陪伴和教育下,很懂事,很有禮貌,也很體貼媽媽。兩人相處像朋友一樣,樂觀開朗,反而沒覺得像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
所以,即使離婚了,也不要太悲觀,為了孩子,更要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
不管是什麼原因離婚,儘可能地讓孩子定期見見父親,讓孩子不會因為缺少父愛而覺得自卑,畢竟父愛是母愛無法彌補的。
除此外,孩子已經沒了完整的家,那請你儘可能地給孩子一個充滿愛的Sunny的成長環境,儘可能地陪孩子成長。不要為了生活而將孩子丟在老家,像我那個朋友那樣,不管生活多難,你陪孩子一起,相信孩子的傷不會那麼深。
單親媽媽的壓力很大,所以,請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有什麼脾氣,不要衝孩子發,因為單親家庭的孩子比較敏感,你的情緒會影響孩子的情緒。
既然帶孩子離開了,就請獨立堅強起來。相信你的樂觀堅強,一定會讓孩子成為一個樂觀堅強的獨立的孩子。加油!
-
3 # 小小地牯牛
首先,給予孩子無限的愛。成人有成人的情感,這個無可厚非,但是孩子是無辜的,所以父母無論怎樣,都不應該把孩子的未來葬送在你們的情感糾葛中。孩子身上就躺著你們共同的血液,你們義不容辭要愛他,呵護他,關心他。
其次,培養孩子樂觀開朗的個性。父母要讓孩子明白,大人有自己的情感,有自己的生活,不到萬不得已,也不會選擇分離。因此,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培養孩子獨立的個性,並形成開朗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敞開心扉,接受事物的不完美,是我們所有人應該學習的心態。
-
4 # 夏雨風
單親家庭,孩子是無辜的。社會上不能用異樣眼光看。戰爭年代,解放初期,勞動人民生活艱難,孤兒或單親孩子雖然艱難,但鄰里鄉親都會同情幫助。吃百家飯長大的韓信,特別有感恩之心。
現在條件好了,新名詞層出不窮。人與人人為設立藩籬。好像父母離異了,孩子在不完整家庭長大,受過心靈創傷的孩子就如同開過刀的病人,經不起風言風語的嘲諷。著名運動員施之皓和曹燕華離婚也是秘不示人,就是保護孩子不受欺負和干擾。在非誠勿擾的大型相親舞臺上,單親還是一條標籤,我特別看不慣。
單親孩子會有自卑\孤獨、冷淡等特點,但我觀察,單親子女其實絕大多數內心非常善良,稟性單純和堅強,在演員或運動員中特別有正能量。
國外孩子十八歲獨立生活,他們能四海為家。而作為古文明的國度,有時過分強調單親家庭,其實是一種偏見,就如同看聾啞人一樣,沒有惜香憐玉的人,註定成不了君子。
-
5 # 泰然格格
離異家庭對孩子的傷害是最大的。離婚對於大人來說,也許是新生活的開始。而對於孩子,真的是一件很難過的事情!
原本一個完整的家庭,瞬間分崩離析。對於孩子來說,真的是人生中的一個重創!
從此孩子的心分為兩半,開始牽掛著各奔東西的父母。
孩子將面臨和媽媽在一起,就要離開爸爸;和爸爸在一起,就要離開媽媽的糾結處境。
而對於一拍兩散的夫妻,你們可以相忘於江湖。但是請不要忘記你們的血肉至親,那個把你們當做天地的孩子。
離異夫妻,你們之間可以再無瓜葛。但是對孩子肩負的責任不可推卸。你們依舊承擔著對孩子的撫養義務和教育義務。
在此,我建議離異夫妻:
(一)切記不要在孩子面前詆譭對方。更不要在孩子面前宣洩心中對對方的不滿。你們之間的矛盾,不要讓它成為孩子心中生長仇恨的土壤。
(二)離異雙方對孩子的教育要一致。關於對孩子的教育,雙方要溝通。
(三)不要減少對孩子的愛,要讓孩子感受到雖然爸爸媽媽不在一起了,但依舊愛他。
(四)只要是和孩子有關係的事情,兩個人就要 心平氣和的交流。
(五)切不可因撫養權的歸屬問題,把教育孩子的問題全部推給對方。
總之,離婚只是夫妻之間的結束。但對孩子的責任和愛,一個都不能缺少。
-
6 # 80後情感生活感悟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問一下各位,單親家庭的孩子為什麼會有有傷害?傷害從哪裡來的?我們首先要找到傷害的原因,然後才可有效的避免。
我的婚姻非常的不幸,雖說是有一個老公,可是一年都見不著一個人影,電話一年也打不了幾次,所以也就相當於一個單身母親。孩子今年都七歲了,五年多了,孩子每次生病,我自己帶著去醫院,他爸從來都不管也不問。而且家裡面有什麼事,我也都是自己解決,因為沒人管。
可是對於孩子受到傷害的問題,主要還是來自於孩子自身的心理,心理不受傷害,其實完全取決於家長自己,這是我這幾年總結出的一個經驗,在此願意分享給大家。
第一、我們自己首先心理要足夠的強大,這樣我們才可以讓孩子覺得有安全感;如果自己每天都調整不好自己的心情,哪麼你的這種心理就會傳染給你的孩子,而你的孩子也會出現每天悶悶不樂的。
第二、外人的眼光對孩子的影響其實並不是最大的,關鍵還是孩子有足夠強大的心理,雖說孩子小不可能做到,但是我們大人是傍樣,一個正能量的人,教育出來的孩子都不會差的。
-
7 # 喬治和媽咪
單親家庭,如何避免對孩子的傷害?
對於單親家庭,對孩子的傷害肯定是有的,作為父母,只能說想辦法將傷害降到最低。
關於離異家庭:1 儘量不要讓孩子感覺到,父母之間的矛盾、衝突,是我的錯。
朋友小A在孩子一歲的時候跟丈夫離婚,孩子跟她一起生活,每個月前夫會定期來看孩子。如今孩子三歲,但是她跟前夫關係很差,經常在孩子跟前說對方的壞話,甚至是咒罵。有時候孩子的一些教育問題,兩個人持不同觀點,還會發生一些激烈爭吵。
大多數的離異前都會有爭吵。低年齡段的孩子,面對父母之間的爭吵,很容易會認為這是自己的錯。有的父母,兩個人之間的矛盾會轉移到孩子身上,拿孩子當出氣筒,這個時候孩子更會認為,一定是自己不夠好,不乖,才導致爸爸媽媽吵架。
所以一定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決定分開,是因為爸媽自身的一些原因,不再相愛,只好分開,跟孩子沒有關係,不是因為孩子不夠好。
2 一定要讓孩子相信,父母永遠愛他。
很多孩子,面臨父母分開,總是擔心愛會不會減少。這個時候,沒有撫養權的一方,一定要給予孩子更多的愛和關心。
如果別人問起,爸爸媽媽離婚的事,你需要告訴孩子的是:你可以選擇回答或者不回答,並不是所有的問題,你都得回答。
關於父母一方已經去世:心理諮詢師於東輝在《爸爸在月亮上砍樹》一文中,提到這樣一個真實故事:
一個小男孩問媽媽:“爸爸在哪裡啊?為什麼還不回家?”媽媽安慰道:“爸爸爬到了月亮上面,現在正在裡面砍樹。”實際上,孩子的爸爸幾年前就已經去世了,她不忍心告訴孩子殘酷真相,於是編織了一個美麗謊言。但是這個謊言,讓孩子的眼睛亮了起來,每到夜晚,他就會微笑的看著月亮,自言自語說一些話。當孩子超過3歲時,就會同時渴望擁有爸爸媽媽完整的愛,心理學家武志紅建議:如果少了一個,那就創造一個出來。
-
8 # 靈聽讀書
單親家庭對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受到傷害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
首先,孩子成長過程中傷害的行程原因進行分析。傷害來自環境 家庭 他人,環境,有分為大的環境 和小的環境,家庭,有雙親家庭 單親家庭 他人,有親密度高的他人和疏遠度高的他人。可見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會可能遇到的挫折和傷害是多原因的不是單一原因。
其次,單親家庭對親子關係有影響,可能帶來的影響不會大到影響孩子的成長。單親家庭是對親密關係的影響更大一些。
最後,父母作為親子關係的雙方清晰的認識到自己的親密關係不帶進親子關係中是給孩子最大的保護。
回覆列表
單親家庭如何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父母離異,單親家庭在現今社會已不是個別事件了,本該是完整的家庭組合模式被打破,家庭關係失衡,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是非常不幸的一件事。
孩子幼小不懂事,只知道所謂父母親兩個角色的概念,隨著年齡的增長,由似懂非懂到明白事理,這種單親的痛苦是與日俱增的。久而久之,羞愧、憤怒、暴躁等不良情緒便會逐漸衍生。
這種局面是每個單親家長都不希望看到的,但是事實擺在眼前,需要抓緊在孩子的人格,品性上多加引導和教育。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不要一味要求孩子堅強、勇敢,從而讓孩子的負面情緒能得以宣洩。不要相互詆譭,告知孩子,即使父母離異,還是會一如既往的愛著他,永遠不變。告知孩子,父母離異的決定,是大人的事情,與孩子無關,孩子是無辜的。儘可能的多陪陪孩子,單親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愛與關懷。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天使,願他們都能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