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有青年

    那是一個風雲變化的時代,既有馬上定乾坤的能人武將,又有執筆治天下的治世文臣。

    可惜後人大多數只記得熱血殺敵的武將,而忽略了運籌帷幄於千里之外的文臣。

    這篇回答將著重介紹南北朝時期四位比較頂級的文臣。

    魯肅:三國鼎立的總設計師

    《三國志·吳書·魯肅傳》:“魯肅, 字子敬, 臨淮東城人也。生而失父, 與祖母居。家富於財, 性好施與。爾時天下已亂, 肅不治家事, 大散財貨, 摽賣田地, 以賑窮弊結士為務, 甚得鄉邑歡心。周瑜為居巢長, 將數百人故過候肅, 並求資糧。肅家有兩囷米, 各三千斛, 肅乃指一囷與周瑜, 瑜益知其奇也, 遂相親結, 定僑、札之分。袁術聞其名, 就署東城長。肅見術無綱紀, 不足與立事, 乃攜老弱將輕俠少年百餘人, 南到居巢就瑜。瑜之東渡, 因與同行。”

    此處, 裴松之引《吳書》注曰:“肅體貌魁奇, 少有壯節, 好為奇計。天下將亂, 乃學擊劍騎射, 招聚少年, 給其衣食, 往來南山中射獵, 陰相部勒, 講武習兵。” (《三國志·魯肅傳》)可見, 青年時期的魯肅是一個遊俠, 為人慷慨、豪俠仗義。

    魯肅還和諸葛亮有英雄所見略同的地方。“建安五年 (公元200年) , 周瑜向孫權推薦魯肅, 說他‘才宜佐時’, 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孫權問計於魯肅, 於是有歷史上所謂的‘魯肅密議’。魯肅首先提出了三分天下而治的理論:“肅竊料之, 漢室不可復興, 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 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 剿除黃祖, 進伐劉表, 竟長江所極, 據而有之, 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 此高帝之業也。” (《三國志·魯肅傳》) 這就是可以與諸葛亮“隆中對”相媲美的“榻上策”。

    由此可見, 魯肅是具有長遠的戰略眼光的。魯肅提出“榻上策”的時間比諸葛亮的隆中對早了整整7年!

    荀彧:最後的漢室忠臣

    歷史上的荀彧, 字文若, 潁川潁陰 (今河南許昌市) 人, 三國時期曹操幕僚集團的首席謀臣。在輔佐曹操統一、治理中國北方的軍事、政治鬥爭中, 荀彧居功至偉, 使曹操於諸侯中脫穎而出, 在三足鼎立的魏蜀吳對峙局面中佔據絕對優勢地位, 但當曹操顯露出篡漢的意圖時, 荀彧義無反顧地堅決反對, 於是被曹操猜忌, 含恨而終。

    謝安:天下蒼生的依託

    謝安出身名門世族,少時才華出眾,以淡泊名 利聞名,四十歲後出仕為官,官至宰相。謝安的一 生充滿傳奇色彩,早年獲開國宰相王導賞識,多次 被徵召入朝為官,但他屢次拒絕出仕,寄情山水,隱 居於世,常與王羲之、許詢等名士縱情于山水間。 在東晉內憂外患時,謝安毅然出仕,憑藉高超謀略, 挫敗桓溫的篡位陰謀,消除朝廷內訌,領導東晉之 師擊敗前秦大軍,為東晉贏得幾十年的安穩發展環 境。現當代歷史學家張舜徽稱讚其為“中國歷史上 有雅量有膽識的大政治家”。謝安的成功絕非偶 然,他寄情山水,卻有政治家的遠見卓識,憂國憂 民、心繫天下的情懷,憑藉過硬心理素質,運籌帷 幄,挽救東晉於危難,贏得世人的愛戴。

    王猛:關中第一良相

    王猛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前秦王苻堅的謀主。他輔佐苻堅,整飭吏治,嚴肅法紀;發展生產,恢復經濟;掃平前燕,完成北方的統一。在他任相期間,從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對前秦進行整頓、治理,使前秦社會秩序井然有序,北方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前秦進入全盛時期。

    你認為南北朝還有還有哪些頂級文臣呢?

  • 2 # 125878215蜂獾

    謝謝悟空邀請。五胡亂華幾百年,是這些英雄豪傑拯救了漢民族和華夏文明,說什麼民族大融合,漢民族差點被斬盡殺絕,還談什麼華夏文明,還談什麼仁義禮智信,還談什麼仁義道德,然而歷史的長河中無數漢民族英雄豪傑幾百年的浴血奮戰,流血犧牲,進行不懈努力,怎麼知道大隋帝國光復華夏背後,又有多少代漢民族英雄豪傑仁人志士,前赴後繼艱辛奮鬥,也不會楊堅用九個月時間就實現滅胡復漢的大業,如秦晉淝水之戰,被稱之為拯救華夏文明和漢民族的生死存亡,如粱魏鍾離大戰一次就斬首北朝大軍24萬人,我們要感謝那些在和北方胡人政權爭鬥中,努力爭取漢民族的獨立軍權的英雄豪傑,冉閔就是一個敢為天下的英雄豪傑,冉閔屠殺罪行累累的幾十萬羯人,下達殺胡令對各方胡族宣戰,冉閔說,爾曹夷狄禽獸之類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得不稱帝邪。一語氣壯山河,聲振千古,冉閔遇害230後楊堅在鄴城,關東八州造反,楊堅代周稱帝,下令舉國盡棄胡姓胡俗,昔日在中國幾百年的五胡部族大部分成為歷史,徹底融入漢族。

  • 3 # 史海拾遺

    我就不盤點了,直接說個最猛的吧——王猛。

    王猛其實不能簡單歸位文臣,因為他無論文治武功在南北朝都是頂級的存在。

    王猛與諸葛亮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出身貧寒,博覽群書,都是適逢亂世,隱居山林。實際上,後來我們也都遇到了各自的明君,諸葛亮遇到了劉備,王猛則遇到了苻堅,其實在苻堅之前,如日中天的東晉權臣桓溫曾經邀請王猛出山,可是王猛卻瞧不上桓溫,直到遇到苻堅兩人一見如故,暢談天下大事。

    王猛是一位真正的全才。有他的助力,苻堅無往而不利。在政治上,王猛推行儒法,整肅吏治,強化中央集權。在經濟上,興修水利,勸課農桑,在他的輔佐下,前秦一片繁盛,百姓安居樂業,南北朝時期的百姓難得迎來一段太平富足的日子。

    在軍事上,王猛也是一個猛人,不同於一般的謀士只負責出謀劃策,王猛經常親自帶兵出征,而且攻必克,戰必勝。前秦在苻堅剛即位時四面受敵。北有鮮卑拓跋氏政權和其他遊牧民族政權。西有前涼政權和仇池政權。東有前燕政權,南有東晉司馬政權。王猛率軍蕩平西陲,攻取前燕,三下五除二,前秦輕輕鬆鬆就統一了整個北方,與東晉隔江對峙。

    不過可惜的是,王猛在51歲時病逝,臨死前,他對苻堅說:“晉朝雖然僻處江南,但為華夏正統,而且上下安和。臣死之後,陛下千萬不可圖滅晉朝。”不過苻堅沒有聽從王猛的遺言,結果淝水之戰大敗,前秦也因此分崩離析。

    最後說一句,王猛的模板就是諸葛亮,他死後,苻堅追諡他為“武侯”。

  • 4 # 飛天ZY漫雪

    崔浩,字伯淵,他不但是文臣,也是南北朝第一軍事謀略家,為促進南北朝的統一作出了巨大貢獻。

    崔浩出身名門望族,他的七世祖崔林,在曹魏時期官拜司空,封安陽亭侯,曾祖崔悅,為後趙石虎的司右長史,祖父崔潛,為後燕黃門侍郎,父親崔宏,號稱冀州神童,北魏初期官至吏部尚書,賜爵白馬公。

    崔浩自幼聰明好學,博覽群書,少年時就廣泛閱讀了儒學和史學著作,並且對天文,陰陽和諸子百家的著作也有涉獵,20歲時,崔浩官拜通直郎,不久升為著作郎,魏道武帝拓跋珪見他書法精湛,更把他安排在自己身邊。

    明元帝拓跋嗣即位後,拜崔浩為博士祭酒,當時明元帝本想遷都到鄴(今天的河北省臨漳縣的漳河岸畔)崔浩從北魏遊牧民族初入中原的情況出發,極力勸阻元明帝,使元明帝打消了遷都計劃。

    太武帝時,崔浩又數次力排眾議,為後來的北魏打通了西域商道,並從河西輸入了遺存的中原文化,大大促進了北魏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 5 # 妖鬼雜談錄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在南北朝長達160多年的分離局面中,湧現出瞭如劉裕、拓跋燾等雄主,戰爭的年代武將總是更容易讓人記住,在一群武將中留下筆墨的文臣,必定是非同尋常之輩

    既然是談南北朝,那東晉及五胡十六國時期的人物老妖就拋開暫時不講。

    1、崔浩,號稱南北朝第一軍事謀略家

    崔浩是清河崔氏出身,在講究門閥的時代,清河崔氏是一等一計程車族,崔浩在北魏歷仕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尤其是在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期間,崔浩算無遺策,協助拓跋燾滅赫連,徵柔然,滅北涼等立下赫赫功勳。

    崔浩為北魏立的功績大,但是死的也無比悽慘

    後來崔浩因為修《國史》,書中不避北魏忌諱,鮮卑貴族因此向拓跋燾進讒言詆譭崔浩,拓跋燾大怒誅殺崔浩,崔浩被殺後北魏士兵直接在他屍體上撒尿。

    2、蘇綽:北周由弱轉盛的關鍵

    蘇綽是西魏時期名臣。網上流傳,蘇綽見宇文泰後深談而彙總出來一篇《具官論》實際上是今人偽造。

    但是託名蘇綽,也可見其在西魏時期的舉足輕重的作用。據《北史》記載,宇文泰確實向蘇綽請教治國之道,蘇綽總結漢族統治的經驗先治心、敦教化、盡地利、擢賢良、恤獄訟、恤獄訟,時稱“六條詔書”。

    六條詔書成為當時西魏施政的綱領和準則使西魏迅速扭轉國力弱於東魏的情況,為後來的統一打下基礎。

    3、巢尚之

    巢尚之是劉宋時期的著名大臣。

    巢尚之雖然是寒族出身,但是因為通曉文史而被孝武帝劉駿賞識,劉駿為了限制士族力量,破格讓巢尚之出任中書通事舍人(位通宰相),參與中樞機要事務的處理和商議。

    巢尚之有一件著名的事情,與我們比較熟悉的一位歷史人物有關,就是支援祖沖之的《大明曆》。

    就是這位把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七位的科學家,經過長年的觀察推算,發現原本實行行的《元嘉歷》有許多錯誤,制定了《大明曆》,但是在推行過程中遭到戴法興等大臣的阻撓,唯獨巢尚之支援祖沖之,最終爭取到孝武帝的支援開始推行。

    4、柳敏:北周初期的謀臣

    高歡宇文泰沙苑大戰時,柳敏與薛敬珍兄弟等率領縣民襲擊高歡敗軍,隨後投靠宇文泰。

    宇文泰高興的說道:日不喜得河東,喜得卿也。隨後柳敏為丞相府參軍事。蘇綽推行《六條詔書》時,柳敏參與制定新法,是北周初期謀臣

    這幾位都是典型的文臣,不過南北朝時期還沒有如後來北宋文武之間涇渭分明,如斛律光、獨孤信、斛律光、楊堅等出將入相,知名度更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洗完頭髮隔天頭髮老是蓬蓬亂的看起來很亂怎麼回事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