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資談
-
2 # 夢中翔之夢
今天發表此文:告訴你一個現實 ,對於”三農問題“,網路上到處都是折騰來折騰去的文章,我不是“懷疑”自己的人生,只是不想堅持信仰,而“犯眾怒”,這也可能是我在平臺上最後一篇關於“三農問題”的回答。產業鏈資訊共享,而農產品實時供應價,因各經營者生存條件及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當地城市居民消費水平的層次不同,會產生不同的商品價格,各自利益產生“閉環”。
農產品產地難賣、滯銷,並不是資訊不流通,並不完全是供需不平衡所造成的。
市場有市場的“遊戲規則”,經營者 有經營者的“生存法則”。而是 “農民的農產品,根本沒有市場的”話語權“ ,沒有“話語權”,就意味著沒有 “定價權”,沒有“定價權”,就等於失去了“流通權”。
資訊平臺釋出者與農批市場各自的利益關係,資訊依據是根據當天當地農批市場的市場“指導價”實時“交易價”的均價。在大流通的環境下,商品價格的“瞬息萬變”,可以說是 “滯後”,也可以說是“誤導”或根本不瞭解 “市場”。上海果蔬副食品市場,人們心目中一個城市消費水平高,商品價格高市場。然而在這個市場中,一級批並不是一個“包贏”的商家,奔著“資訊”而來,發生價格“產批倒掛”家常便飯,基本上每天都有商品在“上演著”。
你批發市場漲價,零售市場“水漲船高”,你批發市場掉價,三天之內零售市場不會掉價。大批講究的是“快進、快出”,零售市場講究的是”時效 、新鮮”,你大批賠不起的是“時間” ,零售批發市場賠不起的是“價格波動”。
批發市場大批價格高,零售市場商戶他少進,賣存貨,甚至不進(這裡面有個“補貨”操作原理)。批發市場發生價格“產批倒掛”,他多進,賣原價,三天之後也會隨著農批市場”掉價而掉價”(隨著掉價也會出現,少進甚至不進)。隨之產生了“產地農產品難賣、滯銷,城市價高”的一個市場 “週期”。這裡面有一個很簡單的道理,零售商他也要生存。這商品不賺錢他怎麼會去賣?品種繁多,挑賺錢多的賣,這很現實。
你不要看電商、網商鬧得歡,你知道他們在城市的市場份額佔多少嗎 ?還在到處在打價格戰,搞低價競爭,我真的不知道他們到底要想幹什麼?
農產品的供求資訊對種植戶和合作社及紀人意味著什麼?我一直在強調“揣測”市場,不要去“對賭”市場,解決“跟風種植”,“供需平衡”要了解市場,瞭解市場的關健,你要知道你的市場在哪兒?
-
3 # 長江老農
多謝邀請!現在網上各種供求資訊五花八門,讓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無所適從,到底哪個平臺釋出的資訊是真實的呢?哪個供求資訊是“權威釋出”?資訊對農業生產經營十分重要,供求資訊是指導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從事種植業、養殖業的重要依據,應該具有供求資訊釋出資質,具有權威性。
對於農民種植業、養殖業者(包括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公司)供求資訊,是瞭解市場行情,規避市場風險,把握市場規律的重要途徑。虛假資訊會把農業經營者引入歧途。前些年,我們當地領導不知從哪裡弄到“一品紅”辣椒資訊,鼓勵、指導農民種植,幷包收回乾紅辣椒,領導(農場場長)與農戶簽訂供種合同、回收合同,結果種子是假冒偽劣種子,種植的辣椒不掛果,並沒有宣傳上的高產,畝收入萬元的事實,農民當年絕收了,一年一分錢收入都沒有。收購商沒有如期而至,辣椒只能傾倒了。領導引咎自責,辭職而去。現在農村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從事種植業、養殖業的都是50歲以上的人,思想還停留在“統購統銷”時代,認為我種出來的、養殖出來的農產品,政府必須收購去,賣不上好價格就怪這怪哪的,許多農民不會上網,連電視都不願看,更談不上了解市場供求資訊了,盲目跟風,盲目擴大規模,造成市場供求不平衡,供求矛盾突出。可喜的是農業專業合作社、農業公司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始重視農產品供求資訊,有營銷團隊,跑市場,搶訂單,主動去了解供求資訊,化解市場風險,把中小農戶引進現代農業發展軌道上來,成為現代農業發展“主力軍”。透過供求資訊,我們可以知道市場需要什麼,我們種什麼,什麼農產品產能過剩,什麼農產品產能下降,從而達到農產品基本供求平衡。這幾年農產品供求資訊不暢教訓是深刻的。從“蒜你狠”到“蒜你慘”,從“豬週期”到“飛豬行情”,從“火箭蛋”到“不蛋定”……等等,都是農民“一窩蜂”盲目跟風,無序擴大規模養殖、種植的結果。農產品價格象“過山車”一樣,震盪、低迷、暴漲。供求資訊不僅對種植者、養殖者重要,對中間商、經紀人、經銷商更重要,否則囤積的農產品會有虧本的風險。農業需要供求資訊,農民需要供求資訊,但農民、農業、農村需要權威釋出資訊,幫助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經營安排,徹底擺脫農產品賣難,賣不上好價格的問題! -
4 # 雙韻白山印象
我是藍莓水果種植戶,以前是做水果批發生意的。供求資訊對我們種植戶來說,就是銷售渠道。有人說,所有的商業模式都源於資訊不對稱,不知道大家是否認同!
很多中小型的合作社,由於不具備規模,獲取資訊的渠道相對匱乏,而且真假難辨。所以,有供求的需要,但是要注意辨別真偽。
農村經紀人屬於中間人的性質,要為供求雙方提供服務,提供擔保,提供資訊,有時甚至還要墊付資金,這個職業可不是一般人能幹的。即使農戶知道其他渠道銷售可以多獲取一些利益,但是為了規避風險,很多人還是願意選擇透過經紀人來進行銷售。特別是在農村,經紀人也都是透過信譽獲得供需雙方的滿意和認可。
能否起到供需基本平衡這個問題,無論是正面回答還是側面回答,可能都不夠嚴謹。因為影響供需平衡的因素很多,情況也十分複雜。無論是供方還是需求方都有很多不確定因素。不能單純的用供求資訊來決斷。
無論是我們種植戶、合作社,還是農村經紀人,要想獲得更多的收益,就要想辦法拓展銷售渠道,從紛雜的資訊當中進行辨認,逐漸積累。當我們的渠道健全了,又有好的產品,自然就不愁銷路了。
-
5 # 鑫西蘭
第一、在資訊不暢通的年代,供求資訊意味著資源和鈔票
我是一名80後,在我初小學和初中的時候,我們老家資訊很不暢通。外公那個鎮上以種植地瓜和青椒為主,那個時候還沒有合作社的概念。每個村子只有一個收購點,這個收購點就掌握了這個村子的收購權。別的販子很難來這個村收購,即使來了也是和他們合作。種植戶以最低的價格把農產品銷售給收購點,因為他們沒有銷路。而收購點的人還掌握了銷售價格和門道,種植戶的人反而求著他們收購自己的農產品。
我自己家全鎮那個時候種植棉花,鎮上只有一家叫棉花采購站的單位。一到收棉的時候,種植戶更加沒有供求資訊的知情權。一車一車的棉花往採購站送,還要找關係收自己的棉花。價格,只能呵呵了。
隨著時代的改變和進步,這些單位和個體早已不復存在。
第二、供求資訊對種植戶意味著一年的收成種植戶也就是我們老百姓,老百姓在以前和現在能選擇的都很少。好在現在資訊暢通,人人都可以在網上找一些資訊和價格。但是根深蒂固的傳統農民思維其實還是沒有改變,一到農產品成熟了,就很著急的賣出去。這也不能怪老百姓,因為他們實在是折騰不起。最主要的是怕虧,有幾個農民敢自己租個車把幾十噸的菜拉到廣州、北京去賣的?對他們來說,快速的交易出去然後拿到現金,虧點就虧點。在他們的潛意識裡,農民種地就是不賺錢的。
可是新型的農民是不一樣的,越來越有自主權。想靠供求資訊來賺老百的錢,以後這條路註定是走不通的。
第三、供求資訊對合作社意味著生存和發展種植戶組成合作社的目的是什麼?就是為了抱團取暖、找一個主心骨去發展、去帶領大家賺錢。如果合作社都不能掌握一手的供求資訊,那麼這個合作社就是空殼、騙補貼的。
只要帶領單個的種植戶賺到錢,這個合作社才是成功的、才能發展的更狀大。這樣的合作社,我相信以後會越來越多。
但是這樣的合作社必須對種植戶負責,每一個資訊都要和種植戶分享,否則也失去了意義。
第四、供求資訊對經紀人意味著差價現在有專業的經紀團隊、代辦團隊存在,他們天南海北、沒日沒夜的到處跑。就是為了掌握一手的貨源資訊,然後反饋給客戶,爭取賺點差價。但其實現在差價是越來越難賺了,因為資訊太過透明瞭。他們能賺的只有代辦費,如果運氣太好也可以賺點差價。
但是這樣的經紀人都要憑良心做事才能得到種植戶、合作社和客戶的信任。質量、時效是客戶需要的,如果這二個掌握不了,經紀人也是做不長的。
第五、供需基本平衡目前達不到同質化嚴重、跟風種植現象嚴重是目前農產品最嚴俊的現實。季節性的農產品比如花椰菜、蘋果等都是集中上市,供大於求。就像現在的西瓜,大街小道全是賣的。可是你見過那個人一下買幾個幾十個的?
一畝田上釋出一個採購資訊,打電話聯絡的至少有幾百人。現實中,永遠是賣的人多,收購的人少。這種現象需要改變,還需要一個很漫長的過程。規模化、品牌化、標準化不是那麼容易走的路,肯定會帶來一陣一陣的痛。
總結:打仗需要情報,做生意需要情報,農產品交易更加需要及時、準確的供求資訊。現在不能否認的好多地方在改變,但真心不容易。
回覆列表
農產品的供求資訊,可信度不高,對整個中國的農業生產,形不成有效的指導作用和幫扶作用。現在使用這個資訊做決策,還需要一定的判斷和經驗!
從未來長期的趨勢看,這個資訊將會越來越準確,但這個過程比較漫長。中國想達到日本農協對農產品資訊把握的準確度,這個過程還需要一定的歷程,先讓國家的整個資訊透明起來,這個過程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