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生活致美
-
2 # 飛墨設計師李工
在古代榫卯結構是匠人用於固定傢俱的主要方式,一榫一卯,兩個結構的構件上形成凹凸,結合在一起,凸出部分叫榫(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榫眼)。
榫卯結構在現代傢俱上應用有何優勢?
現在的定製傢俱普遍是用膠水和釘子,老木匠則還是推崇榫卯結構,從古流傳下來,幾百年前的紅木傢俱至今儲存完好,穩定感顯而易見,另一方面榫卯結構製作的現代傢俱能夠提升傢俱的檔次和藝術價值。
雖然榫卯結構受到了很多新型材料的衝擊,但是相對於新型材料,它具有自身的優勢。比如現在最常使用金屬材料來製作傢俱,時間一長,金屬材料很容易生鏽,而不用釘或膠的榫卯結構能夠保證木製品的完整性,結實、耐用。
另外榫卯結構製作的現代傢俱是榫頭和榫眼結合連線而成的,因而相對於釘子或是膠粘的傢俱,能夠輕易的拆卸和組裝,從而也就方便搬運,後期如果出現什麼問題,維修起來也比較方便。
-
3 # 冠美線上
榫卯結構,是中國傢俱之魂,在一轉一折、一榫一卯之間,凝結了中國幾千年的智慧,將傢俱文化的精粹化為有形。
直白的講,榫卯結構,就是實木傢俱中相連線的兩構件上採用的一種凹凸處理接合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
作為經久不衰的傢俱製造方式,榫卯結構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更加結實耐用、更便於運輸和安裝、品質高、不使用膠水環保效能好、極高的美觀性。
榫卯大體可分為明榫、暗榫、套榫、夾頭榫、插肩榫、抱肩榫、鉤掛榫、燕尾榫、楔釘榫及走馬銷等,到底功能有多強大,看圖即知 ↓
抄手榫
粽角榫—明榫
粽角榫—暗榫
帶板粽角榫
挖菸袋鍋榫
楔釘榫
扇形插肩榫
雲形插肩榫
掛肩四面平榫
圓柱丁字結合榫
圓柱二維直角交叉榫
上面列舉的還只是榫卯結構的一小部分,古人智慧比我們想的遠要偉大,英國電視臺第4頻道曾製作了一部故宮專題紀錄片,片中,由榫卯結構構築的故宮模型抗震測試成為焦點,這段“故宮模型在10級地震中巋然不倒”的影片大火,網友們看完後讚不絕口,這就是老祖宗的智慧!
-
4 # 榆木小妹
老榆木傢俱的榫卯結構(圖片)
榫卯工藝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的集大成者,在古代建築、傢俱和諸多器械中都有廣泛應用,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老榆木傢俱中的榫卯工藝結構。
奉行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中國古人在製作傢俱時講究使用傢俱本身完成構件結合,即兩個傢俱構件一凹一凸,相互扣合,這一組合方式就被稱之為榫卯。其中,木材凸出的部分稱為榫(也叫榫頭),凹入的部分稱為卯(也叫榫眼、榫槽)。
眾所周知,鐵器雖然堅硬銳利,但是暴露在空氣中(尤其是遇水之後)非常容易被腐化,甚至侵蝕其他物品。老榆木傢俱採用榫卯結構進行拼接,木質隨著歲月流轉非但不會腐化,反而會越來越具有質感,從而不斷積澱存世價值。
榫卯結構說來簡單,實際運用中則發生了很多變化,組合木件的多與少、高於低、長與短等,都將構成不同的榫卯結構,這其中融入並蘊含了古人的海量智慧,也成為老榆木傢俱的靈魂所在。
榫卯工藝的智慧不僅在於它的結構精巧,造型美觀,更在於它的承重力強。各個榫卯元件之間相互咬合、相互支撐,共同組成了看似單薄實則牢靠的整體構造,這也為老榆木傢俱貼上了經久耐用的文化標籤。
在中國古代社會,由於木質是主要建築和傢俱材料,木匠成為最重要的社會工種之一。而檢驗一位木匠的技能高低,最關鍵的內容便是其榫卯工藝的掌握程度,以至於很多傑出的工匠把畢生精力傾注於榫卯結構,由此形成了燦若繁星的榫卯工藝。
從大的分類來講,榫卯工藝分為面與面的組合、點與點的組合、構件與構件的組合三大類。
面與面的結合可以是兩邊組合,也可以是面與邊的組合,代表構造包括“燕尾榫”、“穿帶榫”和 “企口榫”等;
點與點的組合主要指木件的交叉組合與首尾組合,代表構造包括“楔釘榫”、“勾掛榫”、“雙夾榫”等;
構件與構件的組合,即在以上兩種組合的基礎上進行再組合,代表構造包“粽角榫”、“長短榫”、“抱肩榫”等。
至於榫卯的具體分類,則有成百上千種之多,很難在本文中羅列清楚,而老榆木傢俱正是諸多榫卯工藝的集大成者。畢竟,古代中國的是世界的中心,很多工藝水平都遙遙領先於其他各國。今天,我們已經很難說清是榫卯工藝造就了老榆木傢俱,還是老榆木傢俱承載了榫卯工藝,只能置身老榆木傢俱所營造的文化情懷中,去一睹其穿越前年的迷人風采了。
-
5 # 小蝦米彈居家
榫卯結構自古以來是中國古建築的核心技術。古人即使講究建築的美觀得體,也少不了對質量的嚴謹,建築設計的再美觀,也要注重科學合理性。與西方磚石結構建築的 "以剛克剛"不同,中國傳統的木結構建築在抵抗地震衝擊力時,採用的是"以柔克剛"的思維,透過種種巧妙的技術,以最小的代價將自然破壞力減少到最小程度。
中國古建築以木材、磚瓦為主要建築材料,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的結構方式,榫卯是在兩個木構件上所採用的一種凹凸結合的連線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連線作用。這種連線方式就好比之前所起到的“以柔克剛”,榫頭插入卯眼中起到固定的作用,各個構件的榫鉚連線有大有小,有長有短,用力學來講,承受不同方向大小的力,避免木構架發生扭曲。
榫卯結構廣泛用於建築,同時也廣泛用於傢俱,體現出傢俱與建築的密切關係。榫卯結構應用於房屋建築後,雖然每個構件都比較單薄,但是它整體上卻能承受巨大的壓力。這種結構不在於個體的強大,而是互相結合,互相支撐,這種結構成了後代建築和中式傢俱的基本模式。那為何要講它處於沒落了呢?
說它處於沒落不是說現在家居建築行業不用它,最主要的是把它用得好的人比以前少了,現代人基本不明白榫卯的連線順序,想想你自己有沒有玩過魯班鎖,看幾次別人的教學影片後自己才弄明白的?而且拆卸榫卯需要用到膠水,動物膠為主。總體來說需要技術。
材料方面,榫卯結構這種工藝,只能運用在實木上,像板材,實木顆粒這種就做不成。所以這門工藝對木材的木性材質是很挑剔的,必須是可再生,經得住標準烘烤,含水量穩定,比如白蠟木、水曲柳、黑胡桃木北美硬楓等。
此外就是榫卯結構不太符合現代建築的設計理念,現代建築設計理念有一個重要原則就是節點效能不能低於構件,使用榫卯的傢俱或建築若有受損,大部分時候都是連線點處產生問題,結構的節點壞了,等於和它相連的構件都發生了失效,通俗的說就是“樹倒猢猻散”。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傳統榫頭榫眼構成的榫卯是不太符合現代結構工程的設計理念。
其次還有一方面就是價格問題,使用榫卯結構首先用材就有了講究,用的都是珍貴名木,放以前無所謂,但“物以稀為貴”,製作成傢俱或建築構件,又多了工藝方面的成本,賣家肯定也不會讓自己吃虧啊。咱們自個兒也清楚自己的腰包,這也就造成了現如今中式古典傢俱成了有錢人的標籤,買這些傢俱的,一般都是為了品味。一聽到別人說我家有紅木、紫檀,都想把他揍一頓。
隨著時代發展,鋼筋混凝土是大型建築的主要扛把子。具有比純木材更堅實,更牢固的效能。而且製作簡單。現如今以合金,塑膠,玻璃為代表的新型材料的產生更使木材應用更少。有些例如注塑,玻璃纖維,鋁材甚至可以一次成型,根本不需要什麼榫卯結構。
可以講魯班這人把榫卯玩得賊溜。保加利亞的建築師Petar Zaharinov設計的桌子深受魯班鎖的影響,這些桌子的組成材料主要是玻璃和木材,沒有任何的金屬或塑膠零件。建築方面,中國科技館結合了中國古代的科學思想和現代科技館的特點,利用若干個積木般的塊體相互咬合,使整個建築呈現出一個巨大的魯班鎖造型。這方面也就證明了榫卯結構其實還在,國家也算是比較重視。
可惜榫卯結構的發展需要複雜的工序,看似簡單實則不然,用人對個人技術要求高,用機器對機器也有要求,普通的單軸機床製作榫卯工序繁瑣,用對應的CNC數控機床費用太貴,幾十甚至上百萬一臺。材料方面也不是隻有那幾種,明朝時大部分採用的是楠木,中國西南一帶大量存在,可惜已被砍伐殆盡。
時代在發展,社會需要進步,榫卯結構必然不能持續佔主流,但對於我們而言它是一種選擇,如今的材料太多太多,各有各的好處,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選擇,但社會為大眾服務,必須能夠易推廣的材料才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回覆列表
大家好,我是Uliv致美,“重度”家居愛好者。
榫卯結構,從中國古建築到古傢俱,有天衣無縫之妙;
榫卯結構,從宋至明、從清至今,仍然是木質傢俱最科學的製造結構;
榫卯結構,既實用又美觀,符合力學原理,為“現代榫”等結構的演變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榫卯結構的傢俱,不用一根釘子,可歷經百年而不朽。
龍鳳榫,多用於拼板:
2、抱肩榫,多用於腿與面、腿與牙條的結合:
3、夾頭榫,多用於桌案的腿足與面板、牙條的結合:
4、插肩榫,作用類似於夾頭榫,但是在外觀上有利於腿足與牙條交圈:
以上為有代表性的幾個傢俱榫卯結構,實際上古人在榫卯上的造詣遠超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