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淡然小司

    新華社莫斯科7月29日電 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參謀部作戰總局局長魯茨科伊29日在莫斯科對媒體說,美國私人軍事公司在敘利亞東部幼發拉底河東岸地區非法開採走私屬於敘合法政府的石油。

    其實不用俄羅斯指責,世界各國也都知道美國在敘利亞內戰期間沒少在敘利亞獲得利益,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利益鏈條就是石油。按照俄羅斯塔斯社29日援引魯茨科伊的話報道說,美國私人軍事公司在敘利亞除培訓武裝人員,除了填補了基本安保任務,再就是獲取敘利亞大量的石油資源。近期美國私人公司的僱傭兵大幅增加3500人,這讓美國私營軍火公司敘利亞的規模進一步擴大。

    顯然美國透過強化準軍事力量的存在,加強對敘利亞東北部地區又發拉比河東岸的石油設施進行控制。我們都知道敘利亞石油資源的90%以上都來自於東部的幼發拉底河地區,而該地區一直由庫爾德武裝所控制。但是美國卻在該地區部署了大量的準軍事力量,甚至塔斯社29爆料,美國私營軍火公司僱傭兵在敘利亞超過3.5萬人。這樣的準軍事人員既可以保證美國在敘利亞的公司安全,又可以控制敘利亞的石油輸出。▲美國黑水公司的僱傭兵

    而前幾天就有報道聲稱以色列的石油公司與庫爾德武裝簽訂了石油購買協議,而這背後就是美國私人武裝公司提供的保障。按照魯茨科伊的說法,美華人從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手中搶來的石油走私生意,以打擊“伊斯蘭國”的國際聯盟為空中掩護。美國獲得多個敘利亞東部油田開採並賣出石油的控制權,而所得收入部分用於扶持非法武裝。

    按照俄羅斯方面的說法,美國不僅在敘利亞阿爾坦夫軍事基地周圍,正在訓練約2700人的僱傭兵武裝組織。而在這之前美國早就用空軍直升機轉移了大批的僱傭兵,並且將他們部署到了Zaevfratrae油田附近。可見美國對於敘利亞油田的控制,就是在敘利亞獲取更多的利益。而美國在這之前早都已經控制了Conako,El-Omar以及Tanak這幾個地區的油田。那麼,這些油田所產出的石油利益,早都已經進入了美華人的腰包。

    美國私營軍事公司作為美國在敘利亞利益的代表,僅僅幫助美軍維持後勤,還幫助美國在敘利亞獲得更多的資源利益。從2014年美軍進入敘利亞以來,已經在幼發拉底河東岸庫爾德武裝控制區修建多的軍事基地,如塔布卡、德里克、日梅蘭、霍爾、舍德達季、科巴內、艾因伊薩、曼吉布、拉卡、哈塞克和泰勒艾卜耶德。這些軍事基地周邊無視交通要道,就是敘利亞重要的石油產地。

  • 2 # 馬克觀察

    7月29日,俄軍總參謀部主任魯茨科伊在新聞釋出會上表示,美國利用控制的敘利亞和庫爾德企業,正在加速開採敘代爾祖爾省幼發拉底河東岸庫爾德控制區的石油。並且僱傭了約3500名安保人員為石油開採專案提供安保工作。

    正常情況下,在一個主權國家從事與國家利益相關的行業,需要經過該國合法政府的審批後才可以進行。但很顯然美國並沒有經過巴沙爾政府的批准就安排相應的企業和安保公司進入了敘利亞,這種行為說嚴重點就是明顯的非法盜採。

    之所以俄羅斯主動揭美國老底,是因為最近兩年美國在敘利亞做得有些過火,不但在敘利亞賴著不走,而其還扶植庫爾德人獨立。所以藉此機會俄方需要揭露一些見不得光的行為,來令世人對美國在敘利亞的行動有一個瞭解,同時也是敲打美國在敘利亞問題上的立場。

    自從2016年俄敘聯軍取得阿勒頗戰役勝利後,美國開始轉而支援庫爾德武裝為主的“敘利亞民主力量”,利用IS勢力大踏步退縮的同時藉機佔領幼發拉底河東岸,形成與敘利亞政府軍隔河對峙的情況出現。為了保護東岸,不但當時駐敘2000名美軍的一半都部署於此,而且還納入了美國為首的“國際聯軍”在敘的空中巡邏範圍。

    之所以美國不遺餘力的支援幼發拉底河東岸的“敘利亞民主力量”,原因很明確,就是為了在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的什葉派國家當中楔入一顆釘子,保持自身在敘影響力的存在。於是自2018年開始,在美國的支援下,庫爾德武裝開始大肆清楚巴沙爾政府在東岸的影響,建立庫爾德人政府。

    也正是在此期間,美國開始介入敘利亞代爾祖爾的油田,縱容庫爾德武裝透過盜採敘利亞原油當做經濟收入,從而緩解美國的補助壓力。而這些在美國支援下被庫爾德武裝盜採的原油,也大多透過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邊境運往伊拉克港口來換取美國的軍火物資,這其實就是等於變相的被美國盜採。

    不過雖然俄羅斯公佈了美國盜採敘利亞石油的訊息,但並不等於有能力打擊。畢竟這些油田是庫爾德人的重要經濟來源,受到美國武裝力量的保護。曾經在2018年1月有數百名親敘政府武裝攜帶重武器試圖渡過幼發拉底河前往東岸,但很快就被美國的空中力量打擊,造成100多名人員死亡,十餘輛裝甲車輛被毀,由此可見美國對該地區的重視程度。

    不過隨著美國的隱秘行為被公開,雖然不意味著俄軍將有所動作,但世人都知曉了美國在敘利亞的真實目的,而且美國獨吞利益的行為,也或多或少的會對其盟友產生一定影響,間接的起到了一定離間作用。

  • 3 # 戰情解碼

    俄羅斯指責美國在敘利亞偷油,既是為了在國際社會上確立美國干預敘利亞的不正義性,很大程度也是為了釋放一個訊號,表明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存在,而且還會繼續對敘利亞政府進行支援。至於是不是在確立新的打擊目標,我認為這是有可能的。

    這一訊息來自一名俄羅斯軍方高官總參謀部主任謝爾蓋路德斯上校,他對外宣稱俄軍已經掌握了美國在敘利亞南部鼓動數千名武裝分子破壞當地的石油天然氣管道等基礎設施,掠奪大量油氣資源,控制大量屬於敘利亞政府油田和礦床的證據。自2011年阿拉伯之春席捲敘利亞後,敘利亞便開始了長達8年的國內動盪。西方社會鼓搗的顏色革命在敘利亞獲得了一定的成功,但由於俄羅斯的幫助,敘利亞巴沙爾政府自始至終都沒有倒下。特別是在俄羅斯出動空天部隊後,內戰局勢迅速扭轉,敘利亞整體局勢開始趨於緩和。美國一開始想要透過支援敘利亞反對派,推翻巴沙爾政權建立新敘利亞政府失敗後,重新洗牌敘利亞政局的想法也隨之破滅。為了不讓自己付出的大量資金和武器裝備白搭,敘利亞豐富的油氣資源自然成了最好的回報。

    俄羅斯軍隊在敘利亞戰場發揮出色,等局勢基本平定後,俄軍也開始進行撤軍,畢竟空天部隊的日常支出非常大,俄羅斯自克里米亞危機過後,口袋也不寬裕,節省軍費開支也成了必須要做的事。於是,在這個時候還惦記著敘利亞資源的美國,便乘機鼓動大量的武裝分子,佔領了一些敘政府軍勢力薄弱的資源重鎮。俄軍高管的高調發聲,目的就是要讓國際社會進一步反對美國的干預,製造一種國際壓力。如果在這樣的輿論攻勢下美國招架不住,那也就沒必要再增加駐俄軍了,這就節省了大筆開銷。鑑於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的表現,國際社會對其信任度非常低,加上這一次的曝光,透過國際輿論或許就能很好地限制美國在敘利亞的行動。

    但是話說回來,國際壓力可能並不會管用,因而在實際對抗中,俄羅斯也做好了再次打擊敘利亞武裝分子的準備。既然這些地點已經公開,那麼俄方的宣告也算是一種警告,如果美國在敘利亞南部的“偷油”行為(勢力擴張)不能得到遏制,俄軍會再次幫助敘利亞政府奪回這些地方。在國際博弈中,既要控制輿論偏向,同時也必須有強硬的軍事肌肉,畢竟軟硬兼施才是最出色的政治博弈手段。

  • 4 # 木春山談天下

    俄羅斯最近在敘利亞的日子不好過。所以需要轉移視線。

    為什麼不好過?

    看看下面木叔介紹的情況——

    最近俄羅斯和敘利亞政府軍對伊德利卜的進攻,造成了聯合國醫院遇襲,包括聯合國工作人員在內的員工傷亡,同時當地難民在最近幾周增加了40萬人。

    包括西方和中東國家已經給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寫信,要求他啟動調查俄羅斯和巴沙爾政權在伊德利卜戰鬥中是否犯有戰爭罪的問題。

    半島臺稱有大約三分之二成員國已經對此表達了支援,這意味著俄羅斯的國際壓力很大。

    當然俄羅斯不承認有什麼戰爭罪,只是說消滅的都是恐怖分子。不過也沒給出具體的證據。而聯合國方面已經對此表達了不滿,表示,如果俄羅斯利用聯合國事先交給俄羅斯的當地人道主義機構的佈局圖來進行軍事行動和定點襲擊的話,將對俄羅斯的做法進行譴責。

    在這種背景下,伊德利卜戰役俄羅斯和巴沙爾政權也不敢大規模推進了,畢竟國際輿論還是很重要的。

    正是這時候俄羅斯傳出訊息,說美國在敘利亞支援的反政府武裝控制該國南部油氣設施。

    其實這種做法明顯是轉移國際社會的視線,但這件事的勁爆程度和伊德利卜出現的人道主義危機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

    木叔談3點:

    第一,敘利亞反對派攻佔什麼油氣田設施,這其實在過去8年的敘利亞內戰中始終存在。

    敘利亞反對派會對巴沙爾政府控制的一切設施下手。這難道還是秘密嗎?

    油氣田是敘利亞政府的重要資產,反對派當然要控制要奪取。這不算什麼事。

    在任何內戰國家,兩派衝突都要搶資產,敘利亞當然也不例外。

    第二,反對派獲得西方國家和美國的支援這是問題嗎?也是人所共知的事情。

    之前歐盟還有不向巴沙爾出口石油的禁令呢,這不也就等於在石油問題上配合反對派麼?

    所以俄羅斯的這個訊息,不能引起太多人的興趣。

    第三,美國所有在敘利亞計程車兵都在河東地區,也只有2000人,根本沒在俄羅斯所說的敘利亞南部佔領油田。

    所以這件事和美國駐軍沒啥直接關係。

    相反美華人根本看不上敘利亞的油田。目前美國已經成了全球第一石油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偶爾日產量可能被俄羅斯超越,但美國的石油生產規模遠遠超過了敘利亞。

    該國能千里迢迢為了敘利亞的石油打仗?

    這就像有人說美國為奪取薩達姆石油發動伊拉克戰爭一樣,把國際問題想的太單純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機動車拖延年檢時間,是否有滯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