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幫兄愛唱歌
-
2 # 丫丫1900
“說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在孃家過年三十”這一習俗來說,它的成因有許多本版,難以考證,我們借用“吃窮孃家”和“不全不圓”兩個版本來看看為什麼會有說法。
第一個版本說,結了婚的女兒,於孃家就是“別人家的人了”。過去的那些年代家家都不富裕,有的家庭甚至是吃了上頓愁下頓,“自家人”都顧不過來。女兒回孃家過年,則女婿、外孫/女都在,一下子添了這麼多張嘴。既然回了孃家,總不能給女兒一家餓著,於是孃家就得東拼西湊挪借糧食,使得孃家一開年就陷入“糧食負債”。為了避免這類情況出現,所以忌諱結了婚的女兒回孃家過年。
第二個版本說,結了婚的女兒,就得關心自己的家庭,所謂的“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我們自古講究的是閤家團圓,既然兒媳婦是自己家的人了,那麼結了婚的女兒同理就是“人家的人了”。過年如果兒媳婦回了孃家,這個家就不全、不圓,是大忌。過去的年代每個家庭的孩子都多,有兒有女,父母家既是婆家、又是孃家。要使別人理解你,就得先理解別人。還是讓女兒回他們家團圓為好。
這個習俗的本意是為了讓結了婚的女兒,更顧他們自己的家,把他們的生活過得好起來,讓她過得幸福快樂起來。
科技社會在進步,在不知不覺的改變我們的生活,讓已經出嫁的女兒另一個家庭的女主人可以在自己夫家準備好祭祖之後,還可以在孃家團聚共享天倫。所以現在的女兒完全有能力回孃家團團圓圓過個好年!
-
3 # 使用者心語114212036
那都是過去的事了,歷史在前進,觀念在改變,如今獨生子太多,夫妻倆要照顧4個老人,有的要照顧5一6個老人,他們需要兩頭路照顧老人們,過去過年女兒不興在孃家過年,如今時代進步了,一切習慣都更新了,我有個表妹上大學畢業後:自由個對相是南方人,相隔二千里,人家採用的辦法,是一年一輪換,今年在我們這裡過年,明年在男方家過年,都什麼年代了,過去的老習慣行不通了,人要著潮流走,老思想老習慣風俗都過時,實際一家人不要小拘小理,開放一些好,新時代新習慣,過去老傳統過年都要放煙花爆竹,如今社會禁放,大家如今也都習慣了。
-
4 # 一名叫君子蘭的騎行者
這種說法一點道理都沒有。我的感覺就是過去百姓都困難,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怕在孃家吃飯而已,春節期間又是吃好的日子。我親身經歷過這樣的事情,結婚後妻子在孃家吃住,我在外地當兵兩地分居。快過年的時候有個軍工大哥告訴我,過年結婚的女兒不能看孃家燈的民間說法。我聽後想到她家兄弟五人,半信半疑的書信告訴她,如果有此說道可以來我處過年,她沒有來而且連續多年在孃家過春節。不但沒有什麼不好,家裡兄弟還很走官運。各家日子越來越好,岳母今年快百歲了身體狀況還是很好,幸福快樂的生活著。大中華幾千年,有各時期的俗說,有些東西隨著時間推移漸漸會變化的,還可以生成新的說法。如跪地磕頭春節期間不能掃地,女人穿衣服不能露肉等等都在改變。所以,人類都在與時俱進有些東西都在慢慢地改變著。
-
5 # 睿智生活小沃土
所有的習俗或者禁忌,都是人定的,目的都是希望人們的生活越過越好,而不是給自己找麻煩。
中國地大物博,各地過年都有自己的習俗。有的是從古代流傳至今,比如年三十要貼春聯、放鞭炮、吃團圓豐盛的年夜飯,年初一要拜年等等。但具體到每一家每一戶,是否遵從這些約定俗成,則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比如出嫁的女兒,如果選擇在婆家過年,年三十就在婆家,初二再回孃家。如果選擇回孃家過年,年三十當然可以呆在孃家。獨生子女組成的家庭,還有婆家孃家小家合在一起過年的例子。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大力提倡原地過年,小夫妻就很有可能婆家孃家都回不去,小家庭自己過年。至於選擇在哪裡過年,自己家庭內部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就好。
以前封建社會對女性約束很嚴,非常多的習俗都只針對女性。筆者從北方長大,嫁到南方二十年,對各地習俗稍微有些瞭解。反正我本著這樣一個選擇,凡是增加自身麻煩,且對大家並無實際益處的習俗,不遵循也罷,媳婦也有說不的權利。
我和老公對兩家親戚關係的處理,也是誰家的事誰做主,需要另一半幫助的,必須提前協商。我婆婆生前喜歡擺譜,一到過年就嘮嘮叨叨很多規矩:比如年夜飯誰來掌勺、誰來洗碗、誰點鞭炮合適、發紅包給多少合適等等。我一般都只聽著,當成科普知識吸收。她很愛講,那就講吧,我不認為她是在跟我立規矩、抖威風。我倆只是親戚關係,既不是上下級,也沒有誰一定要聽誰的設定。反正最終執行結果,是大家都做幾個菜,洗碗輪流來,鞭炮孩子去點,紅包愛給多少隨意。
我因為嫁的遠,所以一年才回一次孃家,一般選擇國慶節回孃家。一則假期長,二則哥哥姐姐也都回家,能聚一陣子。過年期間家裡人不全的,天氣又冷,交通擁擠,就沒回去。
記得婆婆和公公鬧離婚比較兇的那幾年,春節是我們一家三口,帶著婆婆外出旅遊度過的。因為他倆在家裡就要吵架,平時吵也就算了,過年誰都不愛吵,所以就避出去,眼不見心不煩。
所以說家和萬事興,家和是最重要的。不管什麼習俗,都要以促進家庭穩定和諧為目的。那些借過節之名,客觀造成家庭成員之間對立和衝突的的所謂習俗,不理會也罷。
-
6 # 黃小鴨影視剪輯
自古以來老人傳下來的,如果在孃家過年,對孃家和兄弟不好,會影響他們的前途,誰也不願意自己的孃家和兄弟有不好的事,所以過年嫁出去的女兒就不會去孃家過年。
-
7 # 安新德
丫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在孃家過三十是千百年來農村基本風俗。老祖宗留下的這規律己成為習慣勢力。追其原因一是女兒己出嫁結婚過好自家的日子。大年三十全家團圓這是每個家庭的目標和願望。久日久之就把除夕和新年第一天`定為嫁出去女兒不能在孃家過年的規律和習慣。因天災人禍或生活所迫婚姻破列↙嫁出去的女兒也不能回孃家過年是千百年來認為是不祥之兆。這是封健社會的流毒和人們思想封健意式的習慣。改革開放後這種現象也有所改變。農村人普便改變了俠隘的農民意式。思想意式形態己向最高境界發展。
-
8 # 財迷悠媽聊教育
無所謂吧。結婚後,一直沒有去婆家過年,每年都在自己家過。可能我們家也是個特例了,姑娘都在自己家過;兒子去丈母孃家過年。其實禁忌都是自己來判斷的。你覺得可以就沒問題,你在意別人的說法,那就自己遵守。
記得我結婚的時候,我就說:結婚要按照我的想法來。這我結婚,讓別人高興了,我不高興,那這事還是別辦了。
於是我們就這樣辦了。
很多事情都是溝通的結婚,北京很多人都是在孃家過年的。沒有說一定結婚後就去婆婆家過年,大老遠的,折騰回去,費神又費力。
一家人團聚,快樂的在一起,就行了,至於到底去哪裡,無所謂
家裡就一個女孩子,那嫁出去了,老兩口以後就只能自己過年?人情勝過禁忌。
你覺得在誰家過年重要嗎?如果你家只有你一個女孩子,那結婚了,你願意去哪裡過年呢?
回覆列表
也許以前會有這種禁忌,畢竟中國太大,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不一樣的,規矩也是完全不一樣的,但現在是新時代了,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這種禁忌也只是一種傳說罷了。
在農村女兒出嫁以後,按照傳統的習慣,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不管嫁出去的人家是富裕還是貧窮,都是婆家的人。但年三十也是舉家團聚的日子,女兒嫁出去以後,雖然孃家人很想念,也希望女兒一家能回家過年。但女兒嫁出去了,就是人家的媳婦,有的還成了婆家的當家人,要主持一家老小的家庭事務,負擔孝敬公婆和養育兒女的重任,大年三十了,婆家也要過年,也要團年,而且女兒要在婆家做年飯,操持一家人團年的生活,她們有了自己的小家,要讓一大家團年,在這種情況下,女兒嫁出去了,要在大年三十回到孃家過年,這既不現實,也符合華人的傳統道義,長期下去,這就形成了一種風俗,一種習慣。
但在城市,女兒在哪裡,能否回到父母身邊過年,這要根據家庭情況來決定。特別是現在城市家庭中,大都是屬於獨生子女,如果再堅守女兒大年三十不能回孃家過年的風俗,也在情理上說不通的,也不能看到女兒婆家一家歡歡喜喜過大年,而獨自讓自己父母孤獨在家單獨過年吧。所以目前城市是採取閤家過大年的方式,即親家四口加小兩口一起過年,有的還要邀請至親一起,一大家子一起過年,過年的地址不一定是在哪一家,而是到飯店提前預定一兩桌,然後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凸顯過年的熱鬧氛圍。有的地方,特別是親朋好友都在同一個城市的,基本上是從臘月24就開始輪流過年,輪流坐莊,直到大年初一才開始在各自以小家庭享受新年假期。
相對於城市過年的熱鬧和吃喝,農村人過年的方式,其實更有年味,雖然沒有城市過年那麼多花色菜品,但是每一道菜都是全家人一起親手製作的,做菜的過程就是享受大年三十過年的過程,而不是單純吃喝一頓,所以女兒同樣要在婆家做菜。但是但年三十以後,從新年初一開始,女兒一家就會高高興興,帶著自己的小寶貝到孃家過新年。女兒回孃家,按照規矩不再是主人,實際上是客人,但這裡畢竟是女兒出生長大成人的地方,反而姑爺的身份比較高貴,女兒同樣會和爸爸媽媽一起享受做菜做飯的新年過程。
當然如果女兒是在外地工作的,女兒是在婆家過年還是回孃家,這要根據雙方的情況來決定,如果婆家和孃家在同一個地方,這種情況好處理,很多地方都是採用城市的方式,一大家子一起輪流過年,大年三十吃婆家,大年初一吃孃家;但如果婆家和孃家距離比較遠的,在農村只要公公婆婆還健在的,原則上女兒還是要先回婆家過年,大年初一再回到孃家。有的女兒女婿都在外地工作的,則採取今年在婆家過年,明天回到孃家過年的方式,或是將雙方父母接到女兒家過年的方式。
總之,華人過年的方式有點複雜,特別是很多農村過年的方式比較傳統,傳統的東西要遵守,但現在很多都習俗都結合了現代元素。傳統與現代的結合,才是符合我們現在實際的過年方式,大年三十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回孃家過年已成了過去式,不必有那多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