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讀史之樂
-
2 # 二曲人
“丹書鐵劵”最早應是漢高祖劉邦想出的注意。
劉邦這個皇帝很有遠見,在感覺到自己將不久人世時,做了一些鞏固劉氏王朝的安排,其中就有與功臣剖符,所謂剖符就是立誓。據《漢書》高帝紀下載:高帝“與功臣剖符做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所以,最早應該叫做“丹書鐵契”。在《後漢書》祭遵傳中,又稱此為“丹書鐵劵 ”後來,叫“丹書鐵劵”就通行了。這裡的“丹”,代表紅色,古時以硃砂書寫,字呈紅色。“鐵”,是指鐵板,古時候,所謂鐵板,應該是厚鐵皮之類。因而,“丹書鐵劵”就是用硃砂為汁,寫在鐵板上的契約。根據《漢書》高帝紀下的記載情況分析,應該是劉邦與功臣約定,功臣拱衛朝廷,朝廷優待功臣的條款。傳說當時劉邦還與功臣殺白馬為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誅之。這應該是“丹書鐵劵”的由來。但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丹書鐵劵”的性質和內容逐漸發生了變化,變成了大家通俗講的“免死金牌”性質,好像皇帝給誰頒發了“丹書鐵劵”,誰就會終身免死。而有些皇帝也這樣認為,把“丹書鐵劵”做成了“金書鐵劵”,即在鐵板上刻字,嵌以黃金,以示隆重。其實在《漢書》裡,對此已經講的很清楚了:“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就是“丹書鐵劵”做成後,放在櫃子裡用金制的帶子封緘起來,儲存在宗廟內用石頭做的房子裡。這應該是當時條件下,最隆重保險的管理儲存辦法了。“丹書鐵劵”一般是正副兩本,正本保管在皇家宗廟,副本持有人自己持有。以後,真的《丹書鐵劵》派上用場時,對於持有人拿出的“丹書鐵劵”,朝廷要到宗廟裡朝廷正副本的比對,相符則可,不相符則不可。
自從有了“丹書鐵劵”時起,此劵就基本沒有起到免死作用,因為,這個證件是皇帝發的,皇帝本人及其後代有當然的解釋權與收回權,就是不解釋、不收回,皇帝要殺人,也沒有人有力量能夠出來主持公道,駁回皇帝成命!但這個證件規定的功臣及其後代享受待遇條件,皇家一般還是能夠遵守的。
-
3 # 葉藏
高祖劉邦始創
所謂“丹書鐵券”,是指古代帝王頒授給功臣、重臣的一種特權憑證,又稱“丹書鐵契”,亦即民間敘事中所說的“免死牌”、“免死金牌”,頒授“丹書鐵券”的制度最早始於漢高祖劉邦。
先說說劉邦為啥要創造這麼一個東西,據魂淡君所知,當初劉邦創造了這麼一個玩意,主要就是給那些陪他打天下的一些功臣啊,後來的重臣啊一個憑證,並沒有什麼免罪和免死的特權,可以說就是一塊鐵玩意,通俗講就是你拿著這個東西,後代哪個皇帝敢不讓你子孫當官,你就拿出來給他看看,說誰誰我祖宗上有先皇賞賜的鉄券,然後皇帝一看,好吧,不撤你的官了,最初就是一個憑證,確保忠臣或者有功之臣的爵位可以世襲。然後逐漸沿襲下來,到了最早南北朝時期,才出現了免死的特權,隨後各朝代不斷效仿,逐漸成了免死金牌。。丹書鐵券大多為鐵製,少數為金制最早丹書鐵券上的文字,在漢朝時僅僅是用丹砂來填充,為啥?很簡單,漢朝窮的都快揭不開鍋了,還想讓他用金的?呵呵→_→。。。。然後到了南北朝時期,人家國力比漢朝強點,所以用了銀製,可以說是丹書銀券了,再往後一個比一個富,到了隋朝全部改用金子來製造,所以也稱之為金券所以後世稱鐵券為“金書鐵券”,又因鐵券可以世代相傳,又稱鐵券為“世券”。然後經過了隋朝,之後直到元明清基本都是金制。
鐵券內容:可以免死?鐵券鐫刻的內容一般包括四個方面:一、賜券的日期,賜予物件的姓名、官爵、邑地;二、記載被賜者對朝廷的功勳業績;三、皇帝給被賜者的特權,如免死等;四、皇帝的誓言。按朝延的有關法律,持有鐵券的功臣、重臣及其後代,可以享受皇帝賜予的種種特權。
鐵券上的文字在漢時用丹砂填字,稱做“丹書鐵契”,即“鐵券丹書”。
唐以後鐵卷不是丹書而是嵌金,《輟耕錄》記載唐賜吳越王錢鏐的鐵卷,形狀宛如瓦,高尺餘,闊三尺許,卷詞黃金鑲嵌。誓詞有所封的爵銜,官職及受封的功績等,另刻有“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
明代鐵卷依照唐制,不過“所謂免死,除謀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然免後革爵革薪,不許仍故封,但貸其命耳”所以說,免死也不是這麼容易滴,說句不好聽的話,(要是把皇帝給綠了,你有一百塊也沒用,照斬不誤)哈哈。
) -
4 # 羽書遲
謝邀。丹書鐵券顧名思義就是文字用朱吵書寫的鐵牌。主要是古代統治者表達對寵臣、功臣表彰、恩遇的方式,始創者是漢高祖劉邦,為後來很多帝王效仿。丹書鐵券上寫什麼東西?多為免死、免罪的特權,故丹書鐵券也被俗稱"免死金牌"。有的人認為免死金牌全是忽悠,其實不然,持有免死金牌被處死的人還是很少的,只是有幾個太出名了,讓人有錯覺而矣。
-
5 # 風逍逍兮易水寒
在各種古裝電視劇中,我們都能聽到一個熟悉的名詞叫“丹書鐵券”,所謂“丹書鐵券”是指古代帝王賜給功臣的一種特權憑證,具有刑罰豁免權,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免死金牌”,最早發明“丹書鐵券”的人是漢高祖劉邦。
劉邦在楚漢爭霸中勝出,戰敗了項羽,建立了漢朝。漢朝建立之處,劉邦為了籠絡開國功臣,賜給他們一張“獎狀”,上面寫著:使黃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存,愛及苗裔。這就是最早的丹書鐵券。只不過後來韓信謀反,劉邦毫不客氣的收回了鐵券,賜死了韓信。
北魏孝文帝時期也為一些重臣和宗親賜予了丹書鐵券,隋唐之後,丹書鐵券已經成為了大臣們保命的護身符,頒發“丹書鐵券”也成為了常制。開國功臣、中興之臣和一些少數民族首領,甚至是一些得寵的宦官也能獲得“丹書鐵券”。
唐代最著名的丹書鐵券就是“錢鏐鐵券”。唐朝末年,錢鏐在吳越等地招兵買馬,成為了吳越地區的霸主。在錢鏐的統治下,吳越地區的人民生活富足,安居樂業,但是錢鏐一直沒有稱帝,反而對唐朝廷恭恭敬敬,沒有半分逾越的跡象,還常常奉詔出兵,屢建奇功。唐昭宗為了表彰錢鏐的功勞,特賞賜了他一塊丹書鐵券。
《水滸傳》中的小旋風柴進家有一塊“丹書鐵券”,其實是有歷史依據的。宋朝時期,趙匡胤從後周的柴家手中奪取了皇位,黃袍加身建立了宋朝。為了安撫百姓和前朝遺孤,趙匡胤下令厚待柴氏子孫,並賜予他們“丹書鐵券”,保證柴氏後人的安全。
明朝時期,鐵券制度進一步完善,朱元璋從法律上規範了丹書鐵券的授予物件,僅限於立有軍功的功勳之臣。明朝的丹書鐵券分為七等,而且都是一式兩件,一件藏於內府,一件賜予功勳之臣,查驗時只需將兩塊一對比,真偽立現。明朝的開國功臣李善長、徐達等34位開國功臣都得到了“丹書鐵券”,明成祖也將丹書鐵券賜予了助自己登上帝位的26位功臣。、
清朝則廢除了丹書鐵券制度,反而誕生了另一種擁有各種特權的職位——鐵帽子王。清朝一共出現過八位鐵帽子王,我們熟悉的多爾袞、多鐸、奕訢都是八大鐵帽子王之一。只不過鐵帽子王的下場大多都不太好,幾乎都是死於非命。
那麼,丹書鐵券上都寫了些什麼呢?
上面我們提到了,劉邦給功臣們頒發的“丹書鐵券”上寫的是:使黃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存,愛及苗裔。唐代的“錢鏐鐵券”上寫了“卿恕九死,子孫三死”,也就是說可以免死十二次,除了謀逆大罪,幾乎所有罪行都能赦免。
丹書鐵券上一般會寫四個內容:第一個是授被賜予者的資訊和賜予日期。第二個是被賜予者獲得鐵券的原因,取得的功績。第三個就是鐵券的特權,是免死還是地位特權。第四個就是皇帝承諾鐵券有效的官方認證了。
雖然“丹書鐵券”看上去很威風,免死金牌的稱號也非常誘人,但是很多擁有丹書鐵券的大臣下場並不好。如開創“丹書鐵券”的劉邦,在晚年,韓信、彭越、英布謀反,丹書鐵券也沒能救得了他們性命。明朝時期,朱元璋晚年清洗功臣事件中,幾乎所有功臣都被誅殺,丹書鐵券就成為了一塊廢鐵。
其實,丹書鐵券是皇帝用來拉攏功臣,彰顯自己與功臣親如手足,對功臣們助自己稱帝的獎賞。但是皇權永遠是皇帝心中排在第一位的東西,開國功臣們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都足以威脅到皇權,而一些功臣不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反而挑釁皇權,皇帝自然不會容忍他們拿著自己賞賜的特權來威脅自己的皇權。
所以,丹書鐵券當做一份榮譽就好,並不一定能保命,如果因此囂張跋扈,做出了危害皇權的事情,免死金牌也救不了自己了。
回覆列表
據查,漢高祖劉邦是使用“丹書鐵券”的第一人,目的是為鞏固統治,籠絡功臣。但當時的免死金牌並不能免死,只是作為一種加官晉爵封侯的憑證而已。大約在南北朝時才具有免死的功能,也逐漸使用金粉填字,俗稱“免死金牌”。早期鐵券免死次數大多在3次以下。從北魏至唐代,免死次數不斷增加,唐代後期,受賜鐵券者的子孫甚至可以憑鐵券免死1至3次。
到了明代,鐵券制度進一步完善,明太祖朱元璋從法律上規範了"丹書鐵券"的頒授物件,僅限於立有軍功,被封為公、侯、伯的勳臣。形狀如瓦,分七等。所有的鐵券都是一式兩件,一件授予獲賜者,另一件藏於內府,以便於需要時區別真偽。
那麼,免死金牌上都寫了什麼內容呢?
1.賜券的日期,賜予物件的姓名、官爵、邑地。
2.記載被賜者對朝廷的功勳業績。
3.皇帝給被賜者的特權,如免死等。
4.皇帝的誓言。
然而,免死金牌真的能免死嗎?
不能。明朝開國功臣李善長就擁有朱元璋賜予的一枚金牌,後因為胡惟庸案被牽連,戴上了謀反的死罪帽子。李善長臨死前掏出金牌喊道:皇上,您有給我御賜免死金牌,您不能殺我啊!朱元璋說了一句:你難道沒看清楚金牌上面的九個大字嗎?李善長才發現,金牌上面刻有“所謂免死,除謀反大逆”九字。也就是說這金牌不能免謀反的死罪。
可憐李善長,枉他在官場混了一輩子,至死也還是沒有參透免死金牌的真正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