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薺菜糰子
-
2 # 兔哥哨位
謝謝邀請!兔哥回答: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說說領航飛機的一個重要作用,導航;二戰時期的飛機上基本沒有導航雷達,但戰鬥機並非是二戰時期才有,早在一戰時期戰鬥機就有了,並且用於作戰。當然早期的戰鬥機航程近,基本都是利用地物做為導航的參照物。飛機在天空飛行,地面就像是一張地圖,江河湖泊,道路橋樑,居民區都是很好的參照物,不會迷路的。
二戰時期的飛機航程普遍增加,而且海上的艦載機也是一個重要的戰場,茫茫大海之上跟難有地形做為參照物,因此,二戰時期的戰鬥機通常都有一個領航者的飛機,基本都是戰鬥機編隊的頭頭。它們一旦被擊落又是如何作戰的呢?從領航的角度來說,不難,二戰時期的戰鬥機普遍使用無線電信標導航和羅盤導航。所謂無線電音標也就是根據無線電波是直線傳播的特點,透過飛機上的訊號接收天線,測出無線電波射來的方向。駕駛艙裡有一個無線電信標導航儀表,有兩個指標,一個是飛機飛行方向,一個是無線電波方向,如果想回家,把飛機方向對正於線電信標方向就可以了。不論飛機怎麼飛,有無線電信標就不會迷航,當然,如果無線電信標失靈了,可以用羅盤解算出回家的路線,這是飛行員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否則他們也不允許上天飛行。
第二個問題,作戰中或是執行任務中領航飛機被擊落,其它飛機如何應對;這個更簡單,戰場上每次的編隊飛行都有一個領航飛機,也是整個編隊的空中指揮者,領航飛機負責臨空處置突發事件,包括作戰。戰鬥中領航飛機被擊落並不是什麼新鮮事,通常情況下是飛行前都共同參與任務佈置,其中就有領航飛機被擊落後的處置。通常是有接替者,而且是順序接替指揮,剩下最後一架,那麼你就是領航飛機了。
二戰時期戰鬥機都是編隊作戰,並且根據戰場上的情況呼叫支援,例如,當發現水面敵方艦船時,如果戰鬥機力量小就會透過無線電將敵方艦船的位置報告給己方。每個編隊不論規模大小都有一個戰鬥預案,這個預案是根據上級需要而安排的。例如,日本的神風特攻隊,上級要求它們送死,領航的飛機被打下來了,剩下的繼續進攻,直到死光為止。總之都有一個詳細的任務要求,不能因為領航的飛機被打下來了,其它的飛機就沒主心骨了,不知道怎麼做了,不會這樣。
任務都是提前計劃好的,誰是領頭的,誰負責接替第一棒,誰負責接第二棒,都有一個任務銜接,而且任務是明確的,完成任務為首要目的。導航每架飛機上都有,任何一架飛機都能飛回來,二戰時期的戰鬥機都不會飛出導航儀的範圍外,轟炸機飛出導航儀範圍也無所謂,轟炸機航線是有專門的Navigator負責安排的,轟炸機上都有Navigator,它們透過計算羅盤來導航,和大海上行船一樣,天上飛比大海上更容易找到回家的路,普通的魚民都能利用簡易的羅盤迴家,更不用說飛行員了。以上是兔哥個人觀點,歡迎關注兔哥,歡迎探討評論!圖片來源網路。
-
3 # 九品侍衛
首先領隊飛機被擊落的話,那一定是遭遇了大規模的空戰,畢竟領隊機的駕駛員基本上軍銜都比較高,可一旦領隊機被擊落之後,那就預示著整個機隊裡軍銜最高的軍官消失了,但其實有沒有他也沒有什麼大礙。
首先整個機隊中每一位飛行員都會挎著一個小皮包,而在那小皮包裡就放有兩個物件,一個就是標註著沿途能稱得上地標建築的地圖,以免駕駛員們飛著飛著偏離航向導致迷航。還有一個就是作戰指令,基本上就是這次升空作戰的目的是什麼。基本上只要還有這兩個物件,有沒有領隊飛機基本上都一樣。
其實在這方面三軍的做法都差不多,也就是正手掛了副手上,副手在掛了就依次往後延,再說一支機隊中駕駛員之間們都很熟悉,所以一旦從無線電裡傳出上校陣亡,由少校解體作戰指揮的命令,基本上也不會有人反抗或不聽。
-
4 # 軍武資料庫
這件事阿,題主有誤解,所謂的領隊機,也有人說是領航飛機其實是不存在的。真的別在軍事領域裡面想到一個詞彙就想當然的去解釋什麼。
領隊機這個詞,其實是我們的新聞直播主持人創造出來的。
怎麼來的呢?
最近幾年在國慶大閱兵的時候,我們的空軍編隊飛行到廣場上空總是一架預警機開頭,後面跟著一系列的戰鬥機和其他飛機。
在直播現場,主持人就管這架預警機叫“領隊機”了。這種話無傷大雅,所以全華人民也就沒去糾錯。
如果說二戰的時候有領隊機,那麼則是比較逗樂的事情了。
這件事分開細說:
像是單座的戰鬥機,例如二戰的噴火式戰鬥機,最大航程其實只有600多公里(不帶副油箱)。在大多數時間下,作戰半徑只維持在150公里左右的範圍內。同時,飛行員在平時多數都是執行空中巡邏的任務,因此對機場周邊的環境很熟悉,不會出現在航段內的迷航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單人的戰鬥機也是不需要導航的。連導航都不用,要毛領隊機啊?
再說就是飛行距離較遠的轟炸機了。盟軍和德軍很多的轟炸機會深入敵境執行轟炸任務,這樣的飛行距離輕鬆就達到了800-2000公里之外。這時候“導航”就顯得尤其重要了。
但是在二戰期間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導航裝置,因此每架轟炸機裡面都有Navigator。
Navigator是一個在飛機內進行“圖上作業”的成員,他的工作是根據飛機飛行的時間、速度、高度、風向等諸多因素去繪製飛機航線圖。飛行員依據Navigator繪製的航線圖作為飛行方向參考。(有空戰的時候Navigator有可能還得去開機槍……)
做這件事的人,在每個轟炸機上都有。並沒有什麼特殊化的地方。
讀到這裡是不是很多人會想到,如果Navigator集中在一架飛機上那麼會不會可以降低飛機上的人員配置或者降低Navigator崗位的工作強度呢?再或者多出一個炮手也是極好的……
因此在二戰前夕,很多有遠端轟炸機的國家的確有過這個方面的嘗試。
它們設計了一些外觀特別醒目的轟炸機,裝備了更精良的導航和測量裝置。但是這種試驗僅僅是在初期就被終止了。
理由很簡單:
首先一個轟炸機的飛行梯隊往往在天上是十幾甚至幾十公里的範圍。
這就導致很多轟炸機是很難靠目視來找到做出座標參考的戰機的。
其次,在所謂的參考機上的Navigator並沒有真正在領航技術上質的提升,也往往會失誤。這樣用就會帶著一個大機群飛向錯誤的方向上 。相反機群裡每架飛機內都有Navigator,人多力量大,反而不容易有出錯。
最後呢,敵人也不是傻子,看到這麼顯眼的參考座標戰機會優先採取攻擊的。
因此既沒有起到多大作用而且還更加危險的“領航機”沒有上馬就被終止研發了。
對於轟炸機的“編隊”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最早二戰中是沒有編隊的,去轟炸一個目標的時候,往往是派出一個或多個波次進行轟炸。
作戰的時候Navigator指導飛行員往正確的方向飛,而飛行員則注意在波次中不要撞到了其他飛機。——僅此而已。
在二戰後期,美國轟炸機群開始應用箱式編隊。
八架轟炸機佔據一個立方體的八個角,形成一個箱子外形的飛行隊伍。但是,這個“箱式編隊”僅僅是飛行波次裡面的一個小元素,它的作用並不在於導航,而是在於發揮轟炸機的自衛火力。當地方戰鬥機飛入“箱子內”的時候是會受到四面八方的打擊的,這樣就可以高效的打掉敵人的戰鬥機。——跟導航一分錢關係都沒有。
一晃咱們就說到編隊了,那麼戰鬥機飛行員的編隊是不是要領航呢?其實也沒有,他們是靠機翼的動作語言商量著來的。我們來看一個戰鬥機編隊
雖然第一架突出的戰機叫做Flight Leader(頭領)但是你可以看到右邊還有一個Leader。兩個“頭兒”聽誰的?這是典型的戰鬥機四指編隊。有點類似於人的四個手指的長短不齊的樣子。
其實劃分一下則是左邊兩架是一對長機和僚機,右邊兩架是另外的一對張機和僚機。這也是一種高效的戰鬥編隊,同樣也和導航沒啥關係。
再往後說呢咱就必須得提到隊長機了。
例如這架F-14是美國海軍第二聯隊的一架隊長機,黑色尾巴,相當的醒目。上面AJ的字樣說明是聯隊的標誌性戰鬥機。
按照一般的解釋來說,隊長機為聯隊長駕駛。可以執行最前線的指揮工作。
但是這個想法其實還是一廂情願了。在真正空戰中,即便是藝高膽大的聯隊長也騰不出時間來指揮其他戰機。因此,這個隊長機也就是一個榮譽標誌而已。
再深說說,隊長機裡面一定是聯隊長嗎?也不是,美軍中,一個飛行聯隊的聯隊長往往是飛行時間最少的那一位,大量的戰鬥之外的文書工作是需聯隊長要親自完成的,因此這架飛機是空置率最高的一架。平時有什麼用呢?作為備用機,誰的飛機有故障在維修,誰就可以開這架隊長機。
所以說,隊長機一邊空戰一邊指揮的事情就特中二了,當然了這個印象也是來自於動畫片,類似於太空堡壘或者高達這樣的片子。
隊長福克駕駛著黑黃標機的骷髏隊長機一邊指揮一邊戰鬥的情節的確很熱血,但是在4-8G的加速度下,常規的飛行員視線範圍則只有不到15度,根本看不清飛機以外的任何戰場態勢,這時要想指揮就存粹是找死了。
回覆列表
空戰中,領隊並不重要。因為當時的空戰還是以捉對廝殺為主的大亂鬥,大多是一對一的較量。至多是長機僚機相配合的小隊戰術。機群領隊指揮員只能在接敵前領航,接敵後視情況分配排程兵力投入作戰,然後自己也要投入混戰之中,並不能超然世外的居中掌控全域性指揮排程。所以說,開打後機群的領隊已經不重要了,擊落了也無所謂。大家該怎麼打還怎麼打。各自分散投彈的轟炸機也一樣。比只有實施編隊轟炸的轟炸機編隊的領隊機才重要。編隊轟炸,也就是在投彈時要保持隊形,此時領隊機就是領航機,何時何處投彈是要聽領隊機指揮的,唯其馬首是瞻。炸彈能不能準確覆蓋目標,領隊機至關重要。敵人對此同樣心知肚明,會著重攻擊領隊機。所以,編隊中必然要預先安排替補,一旦領隊機被擊落,就有人按計劃補上去繼續帶領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