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103564729493

    不久前去葡萄牙,迷上了一隻花公雞。花公雞無處不在,喜氣洋洋,很是惹人愛。原本只知道高盧雞,對這隻花公雞的來龍去脈,還真納悶。閱讀相關資料,才知它是葡萄牙的民間圖騰,象徵著正義、善良和好運。

    看來,在歐洲以公雞為象徵物的國家,不只是法國,還有葡萄牙,但這兩隻雞的秉性迥異。法國高盧雞驕傲而好鬥,葡萄牙的巴塞羅斯花公雞(Galo de Barcelos)則喜悅而平和。追根溯源,高盧雞源於古羅馬人對法華人的稱呼,而巴塞羅斯花公雞的來歷,有一個動人的傳說。

    鳴冤的烤雞

    傳說16世紀時,葡萄牙小鎮巴塞羅斯的一位農民,在前往歐洲最重要的天主教聖地,即西班牙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下稱“聖地亞哥”)的朝聖途中,不幸被一名地主誣告。地主認定他偷了貴重的銀器,把他押送給法官。法官判處農民死刑。在赴刑場的路上,農民懇求再次與法官見面。他面對即將享用家宴的法官,指著桌上那隻大烤雞說:“這隻盤裡的公雞會證明我的清白,我若受刑,它定會跳出盤子,大喊冤枉!”農民到了刑場,即將被絞死時,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盤裡的公雞突然跳起來,大聲鳴叫。法官大驚失色,衝至刑場叫停。這名朝聖者被無罪釋放。後來,他回到家鄉,修造了一尊公雞紀念碑,以示感恩。那隻死而復活的大公雞,從此成了葡萄牙的神蹟。

    傳說的神蹟是否確鑿,另當別論。但幾個世紀以來,花公雞一直是葡萄牙人民熱愛的吉祥物,甚至成了葡萄牙的準官方形象,卻是不爭的事實。還有什麼比正義、善良和好運,更能表達一個民族的魅力?

    在葡萄牙北部城市波爾圖和布拉加,我發現那兒大小城鎮的櫥窗裡,永遠少不了色彩斑斕、儀態端莊的花公雞。以花公雞為主題的商品,也永遠搶眼而暢銷。從好看的粗陶彩繪工藝品,到實用的瓷磚瓷器,還有鑰匙扣、開瓶器、軟木塞、冰箱貼、廚房用布、烤箱手套和烹飪圍兜等,每隻花公雞都那麼經典、精緻、逼真、可人。我注意到一些櫥窗裡的大彩雞,捧著一個兜兒,裡面是閃亮的金幣。原來,花公雞還招財進寶,以其善良的本性,為商家樹立誠信的形象。

    去年,澳門慶賀迴歸中國十九週年,巡禮隊伍也高舉過一隻令人矚目的花公雞。花公雞頭頂大紅雞冠,身披紅心綵衣,漂亮的大尾巴上,還飾有紅、黃、綠、藍等彩紋。那是一隻典型的葡萄牙花公雞。紅心,是葡萄牙花公雞不可或缺的元素。無論底色是傳統的黑色,還是其他顏色,也無論彩繪圖案如何豐富,萬變不離其宗,花公雞的身上,總有幾顆醒目的大紅心,表達它存在的意義、善良的初衷。

    從西方歷史上看,公雞挺聖潔。古希臘時期,公雞曾是太陽神的化身,與宙斯、阿波羅、勒託和阿爾忒彌斯這些偉大的男神女神都有緣分。在古老的猶太教裡,公雞的地位也不同尋常,它是敏銳和善感的化身,以清亮的鳴叫喚出東昇的旭日。天主教裡的公雞,則如老鷹和羔羊,象徵著耶穌基督;而且,公雞還被賦予了太陽、光亮和復活的功用,作為風向標,屹立在教堂的頂端,宣佈黑夜盡頭是黎明,預示精神超越物質,神的啟示來自寰宇天道,猶如基督降臨人間。

    葡萄牙的那隻大公雞,既聖潔又貼心,從歷史一路走來,堪比聖途上善解人意的大明星。標誌性的紅心讓葡萄牙充滿了人情味。這個地處大西洋岸邊,曾是全球海上霸王的歐洲國家也因之而少了攻擊性,多了親和力。

    巴塞羅斯花公雞展示著葡萄牙的民族價值觀。在葡萄牙,花公雞不僅用於建築設計、藝術表演和文學形象,也用在足球主題、美食特產、氣象預報、橄欖油和葡萄酒的標籤。葡萄牙的花公雞,是賞心悅目的,也是深入人心的。

    葡萄牙的朝聖路

    來到波爾圖和布拉加,便是進入了葡萄牙的朝聖路。葡萄牙的朝聖路自波爾圖起始,經布拉加,最終抵達西班牙的聖地亞哥。那位朝聖的農民正是走在這條聖道上時遭遇冤案的。

    自中世紀以來,西班牙的聖地亞哥一直是基督徒心馳神往的聖地。聖地亞哥原本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偏僻小鎮,但因聖徒雅各而成為聖地。相傳雅各曾到西班牙傳教七年,死後遺骨葬在西班牙,但他的墓地漸漸被人遺忘。公元813年,一位農夫掘地時發現了雅各的墓葬,於是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地建造了一座小教堂,並取名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德孔波斯特拉應源自拉丁語Campus Stellae,即星的原野。但近年來,更普遍的說法是源自Compositum,即古羅馬人的殯葬地。不管怎樣,聖地亞哥從此遐邇聞名。

    歐洲不少國家,都設有前往聖地亞哥的朝聖路。這些被稱為“聖雅各之途”(Camino de Santiago)的道路,沿途都設有相關服務站,為聖徒提供食宿等,遠的上千公里,近的百把公里,但不管遠近,必須全程行走。相比於幾條朝聖主線,如法國聖道、大西洋海濱小徑、安達盧西亞銀道、英國聖雅各之途,以及崎嶇不平的西班牙境內原始聖道(Camino Primitivo)等經典路線,葡萄牙的這條聖道總長235公里,走完約十天時間,算是比較輕鬆的路途,且一路風景如畫,美食眾多,有令人垂涎的八爪魚和沙丁魚、蛋撻以及名揚天下的波特酒。據載,僅2017年,就有逾萬人透過這條聖雅克之途,抵達西班牙聖地亞哥。

    此番造訪葡萄牙,在這條朝聖路上邂逅“葡萄牙的搖籃”,即古鎮基馬拉斯(Guimar?es)。基馬拉斯隸屬於布拉加區,是阿方索一世的出生地,也是葡萄牙的首個城市。1096年,阿方索一世之父稱此地為葡萄牙伯爵領地;1139年,因其母偏袒情人,冷落自己,阿方索廢黜其母,血戰奧裡基後,登基稱王,建立葡萄牙帝國。

    古鎮基馬拉斯不遠處是坐落於山上的仁慈耶穌朝聖所。乘坐伊比利亞半島古老的水力驅動纜車,抵達這座朝聖所時,見天空雲蒸霞蔚,氣象萬千。朝聖所初建於1373年,後數次改建,最終成形於1722年。18世紀後半葉,建築物廣場前“之”字形、巴洛克式風格的白色臺階逐步完成。臺階高達116米,共600級,分段處設有五座表示視覺、嗅覺、聽覺、觸覺、味覺的感覺噴泉,以及三座表示信、望、愛的聖德噴泉。自聖殿拾級而上,一步一回頭,想象朝聖者沿著臺階匍匐而上,那種心情定然萬分虔誠。朝聖是從物質世界昇華至靈性天地,完成世俗生活與神學境界的對比,其體驗過程或與佛教徒的修行有異曲同工之妙吧!

    人類的靈性自覺,可以殊途同歸。

    波爾圖的波特酒

    葡萄牙的朝聖路上,不乏波特美酒。到了原產地波爾圖,免不了想喝幾杯。與其他葡萄酒相比,波特酒的酒精度偏高,平均達19度。華人喜歡帶甜味的酒,所以偏甜的波特酒蠻討喜。有些人品之,感覺波特酒像白蘭地,其實不然。波特酒在釀製過程中添加了中性的蒸餾烈酒aguardente(原料是茴香、杏子或葡萄等果實),以阻止其繼續發酵,使殘餘糖分保留在酒中,提高酒精含量。

    波特酒雖酒精度偏高,但其口感甜香、綿柔、厚實,品來並不醉人。如獨樹一幟的花公雞,波特酒也是葡萄牙的自豪,彰顯著非葡萄牙莫屬的那份美好。

    波特酒的產地,在波爾圖的杜羅河谷。那兒的氣候很適宜種植橄欖、杏仁和葡萄。舉目望去,葡萄園沿山坡而抵河岸,綠枝架得高高的,與法國波爾多的架法很是不同,一看就知此處土地肥沃。波爾圖的葡萄,果實體小密度高,很適合釀造濃縮的波特酒,如巴羅卡紅葡萄(Tinta Barroca)、卡奧紅葡萄(Tinta C?o)、羅麗紅葡萄(Tinta Roriz)、甜普蘭尼洛(Tempranillo)和弗蘭克多瑞加葡萄(Touriga Francesa)。雖說葡萄牙原產葡萄多瑞加(Touriga Nacional)是釀製波特酒的最佳選擇,但因其產量低,無法滿足需求,人們平常喝到的波特酒,大多是用弗蘭克多瑞加葡萄釀造的。

    17世紀後半葉,波爾圖地區的大量波特酒,便從杜羅河的入海口運至歐洲其他國家,尤其是英國。1678年,正值路易十四時代,因法國增加英國貨物關稅,英華人一氣之下,不再進口法國葡萄酒,但英國氣候不適合種葡萄,急需尋找新的酒源。於是,英國將目光投向了葡萄牙。1703年起,英國以低稅政策,大量進口葡萄牙葡萄酒。問題是葡萄牙的酒在運往英國途中,常常發生質變。為了保證出口貿易,葡萄牙人想出絕招,即如前所述在葡萄酒裡新增中性的蒸餾烈酒,以停止其發酵。這招成就了舉世聞名的波特酒。為了保證波特酒不被仿造,1756年,杜羅河谷正式成為波特酒保護區。如今,英國軍隊在正式場合中還是用波特酒作為向女王祝酒的葡萄酒品。

    懂葡萄酒的人買酒,都會下意識地看標籤上的年份。與其他葡萄酒不同,波特酒的酒瓶上一般不標年份。聽說原因是酒中的葡萄不僅非單一品種,而且採摘的年份也不盡相同。除非遇上特別豐收的大年,波特酒生產商才會去相關單位申請,標上年份。

    從前孤陋寡聞,以為波特酒都是紅色的。其實,波特酒有紅有白,紅的當餐後酒,白的餐前用。“白酒量少,不大出口。”一位當地人對我說。怪不得在維也納買波特酒,沒見過白色的。那晚,在波爾圖下榻的酒店吧檯,我發現酒單上有不少白波特酒,立刻要了一杯,喝完卻感覺還是紅的好。其實,波特酒有甜型、幹型、超幹型三種。白的要喝超幹型,才能品出它的超凡脫俗。若說紅波特酒的獨領風騷來自它恰到好處的甘甜,那麼白波特酒的趣味橫生則藉助於它冰清玉潔的超幹。

    釀製白波特酒的白葡萄,我不大熟悉。如唐澤尼白葡萄(Donzelinho Branco)、伊斯佳—卡奧白葡萄(Esgana-C?o)、弗爾加沙奧白葡萄(Folgas?o)、貴腐白葡萄(Gouveio)、馬爾法希亞·費拉白葡萄(Malvasia Fina)、拉比加託白葡萄(Rabigato)和維歐西奧白葡萄(Viosinho)等。瞭解白波特酒,從品嚐那些白葡萄開始吧!看來,下次再去葡萄牙,不單要抱回一隻花公雞,還要拎回兩瓶超乾白波特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啤酒沒有起子怎麼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