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王眼中的娛樂

    李廣難封”。千百年來,李廣成為懷才不遇的典型,而王維更是以一句“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作為這場兩千年前的封侯之爭的結論。李廣為何難封?

      一、身世背景  

      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人也。

    其先曰李信。秦時為將,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裡,徙成紀。廣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入蕭關,而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史記:李將軍列傳》)。從《史記》的記載不難看出,李廣出身出身高貴,名門之後,資歷也非淺,軍旅出身,對敵經驗豐富。而衛青的出身,可謂是最低的。

    大將軍衛青者,平陽人也。其父鄭季,為吏,給事平陽侯家,與侯妾衛媼通,生青。青同母兄衛長子,而姊衛子夫自平陽公主家得幸天子,故冒姓為衛氏(《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衛青是私生子,少時為平陽公主家的騎奴,因姐姐衛子夫受漢武帝的寵幸,從而得以改變命運。

    但是也正是因為二人的不同出身,為他們今後的命運沉浮埋下了伏筆。

      李廣出身高貴,但正因為其出身、名望、經驗的累贅,使得李廣出身已經自覺不自覺地陷入了自以為是的泥潭。李廣最大的缺點在於自負,當然,李廣的自負是有底氣的,其騎術和箭術在那個時代獨步天下,幾次與匈奴的交戰為他樹立了孤膽英雄的形象,也讓他養成了好鬥的性格。

    早在漢景帝時期,典屬國公孫昆邪就曾經對景帝說李廣的勇武天下無雙,但總是輕易和匈奴戰鬥,恐怕白白折損了這麼一個棟樑,於是李廣被調到中央,不再駐守邊地。

      二、治軍作戰  

      程不識故與李廣俱以邊太守將軍屯。

    及出擊胡,而廣行無部伍行陳,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擊刀鬥以自韂,莫府省約文書籍事,然亦遠斥候,未嘗遇害。程不識正部曲行伍營陳,擊刀鬥,士吏治軍簿至明,軍不得休息,然亦未嘗遇害。不識曰:“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樂,鹹樂為之死。

    我軍雖煩憂,然虜卒不得犯我。是時漢邊郡李廣,程不識皆為名將,然匈奴畏李廣之略,士卒亦多樂從李廣而苦程不識(《史記:李將軍列傳》)。從這些文字中,不難看出,李廣治軍簡易,人人自便,士兵輕鬆自在,但是如果匈奴突然攻擊他,士兵會因鬆懈喪失了戰鬥力。

    從軍事角度看,這樣的做法有一得一失,得在李廣能讓士兵樂意為他效力,失在降低了部隊的警惕性與戰鬥力。相較而言,失大於得,為名將所不取。不過李廣一生馳騁沙場,都靠著遠遠派出偵察兵,並未遇到這樣的情況。看來說李廣數奇,還真不那麼嚴謹。還有一處記載: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

    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愛惜士卒,人所共知。只有身先士卒,才能讓部下人人爭先。《史記》中還用大量篇幅記載了李廣深夜射石,孤身脫險的精彩故事。

      三、性格品質  

      廣嘗與望氣王朔燕語,曰: “自漢擊匈奴而廣嘗不在其中,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十人,而廣佈為後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朔曰: “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乎?”廣曰: “吾嘗為隴西守,羌嘗反,吾誘而降,降者八百餘人,吾詐而同日殺之。

    至今大恨獨此耳。”朔曰: “禍莫大於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 (《史記:李將軍列傳》)雖然兵不厭詐,但李廣殺了手無寸鐵的降兵,就如當年項羽坑殺秦軍一樣,有違道德。漢景帝時爆發的七國之亂,李廣隨周亞夫平亂,李廣在關鍵性戰役中表現英勇,亂軍中奪得敵軍軍旗,這興許應是他封侯的絕佳機會。

    但“以梁王受廣將軍印,還,賞不行”錯過了這次機會,按照漢律,中央官員如果私下接觸諸侯王是要嚴懲的,李廣當時雖不像周亞夫般位高權重,但他早已名聲在外,接觸漢景帝最不喜歡的梁王劉武,無疑是給本來還很看好他的漢景帝心中添堵。李廣的政治頭腦實在是相當拙劣。

    還有一件事,可以看出李廣的心胸不夠開闊。“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廣宿亭下,居無何,匈奴入殺遼西太守,敗韓將軍,後韓將軍徙右北平。於是天子乃召拜廣為右北平太守。廣即請霸陵尉與俱,至軍而斬之(《史記:李將軍列傳》),霸陵尉不讓李廣過關本來是照章辦事,而且霸陵尉當時醉酒,就算語氣衝撞也只是無心之失,可就為了這件小事,李廣竟然在國家任用他的時候,利用職權將霸陵尉斬了。

    李將軍心胸狹隘,可見一斑。

      四、時代變化  

      無論怎樣,在冷兵器時代,將領能否封侯,主要還是看他的戰績。軍功獎勵制度早在商鞅變法時已經實行,而到了漢代,高祖劉邦更是確立了“無功不得侯”的祖制。

    況且李廣與衛青所處的時代,正是大漢王朝由“無為而治”轉向“有為進取”的時代,在軍事上,被動防禦也隨即轉變為主動出擊,千里奔襲,強化主力兵種的建設,大規模發展騎兵,運用騎兵軍團縱深突襲戰法,對匈奴貴族勢力實施殲滅性打擊。在這一點上,衛青可謂是開創了騎兵千里奔襲戰法。

    而同為名將的李廣,在運用騎兵方面,則遠遠遜色於被動防守打遭遇戰。李廣雖然與匈奴打了大小七十餘戰,然而進攻戰績乏善可陳,五次大戰,三次無功而返,兩次全軍覆沒。 作為對付像匈奴這樣的遊牧民族的有效戰法,長途奔襲所遇到的最大困難莫過於如何避免在茫茫草原迷路,尋找到匈奴的主力,以運動戰殲滅之。

    然而李廣出塞最後一次因失道誤期,最後含恨自刎。雖然現在無從知曉衛青是怎樣避免在茫茫草原千里奔襲而能準確找到匈奴主力,迅速給予打擊,但是在戰役開始前的偵查和謀劃一定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加之衛青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沉著冷靜,隨機應變,採用正確有效的戰略戰術,這才鑄就了七戰七捷的奇蹟。

    反觀李廣,則只能稱其為勇將但是作為大運動戰的將領,李廣則不可謂合格。

      五、“李廣難封”與“衛青幸封”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後人多把李廣的自殺歸咎於武帝的偏見與衛青的排擠。

    但細想,衛青實在是冤枉。漠北決戰,是漢武一朝對匈奴最大的一場戰役,是武帝的“巔峰之作”,武帝自然不會任用一個時運一向不濟,曾被敵人重兵生擒而後逃脫,征討匈奴的斬敵數尚且達不到封侯標準,且已年過六旬的將軍作前鋒。而作為全軍最高統帥衛青,在生死攸關的決戰前夕,他首先要考慮的當然是戰事的成敗,如何排兵佈陣去爭取勝利,讓李廣、趙食其做偏師,雖然路途遠,可一旦得手,何嘗不是大功一件?但事實證明,李廣、趙食其確實缺乏遠端帶兵奔襲的能力,錯失了又一次封侯的機會。

    在衛青、霍去病威震天下的漢武一朝,李廣並沒有像衛霍那樣的赫赫戰功,有的只是匹夫之勇的英雄事蹟,或是讓匈奴迫於其名而不敢侵犯的威懾力,還有一生為國拼殺,老來以死來向命運抗爭的真性情。千百年來,無數失意文人在李廣的遭遇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或歌或詠,也使飛將軍千古留名。

    而作為戰功卓著的衛青,出身騎奴,因裙帶關係而開始改變命運,雖然依靠裙帶關係做官不是什麼好事,但並不能說這種官只能貪汙腐敗,寡廉少恥,或者一定就是紈絝子弟,毫無所能。漢武帝只是提供給了衛青機會,而能否建功立業,還在於他個人的努力。正如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鑑》所載:青雖出於奴虜,然善騎射,材力絕人;遇士大夫以禮,與士卒有恩,眾樂為用,有將帥材,故每出輒有功。

    所謂衛青之幸,並不在於他因外戚身份而成為朝廷重臣,而恰恰是在於他雖然有卑微的騎奴身份,但是卻被不拘一格用人的漢武帝慧眼識英,憑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高尚品質,成為彪炳青史的一代名將。

      當然,無論是李廣還是衛青,在兩千多年前的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他們挺身而出,為漢王朝的邊疆穩定,百姓的安定生活作出卓越的貢獻,都是值得肯定的英雄,理應受到後人的崇敬

    主觀方面的原因則主要源於李廣自身了,其主要有三大弱點,都是很致命的。

      【李廣悲劇性命運形成】首先,自負是李廣的第一大弱點。在“李廣才氣,天下無雙”之後還有兩句是這麼說的“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李廣自負其才天下無雙,所以行軍打仗沒有嚴格的佇列和陣勢要求,就圖便利,隨水草豐茂處紮營,尤其對於軍務文書更是能省則省。

    而當時的另一位名將程不識則行事十分認真、嚴格,與李廣截然不同,因而其軍隊從未遇到過大的危險。程不識也說過,“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事實也如此,李廣為此打了不少敗仗。還有,李廣自恃才氣出眾,作戰勇猛便產生極大的自負心理,行事作風散漫,甚至私下接受梁王的封印,這也犯了嚴重的過錯,給自己帶來極壞的影響。

      其次,心胸狹隘是其第二大弱點。李廣平時的為人心胸狹隘,毫無大將風度,甚至會為一點小事怨恨別人並伺機報復。譬如,霸陵尉本是按軍令執行,做法並無太過之處。然而李廣卻始終記下這一“仇”並尋機報復,甚至在大敵當前的情況下也不忘公報私仇,設計殺害得罪過自己的人,可謂睚眥必報。

    這種狹隘的心胸也給別人尤其是當時的漢武帝留下了極不好的印象,試想,無論任何時代,一個心胸如此狹隘的人領導會重用嗎,即使用了會放心嗎?

      第三,“言而無信”是李廣的第三大弱點。他在鎮守隴西時,有羌人造反。他使用詐術,誘使羌兵八百多人投降,最後卻全部加以坑殺。

    孫子曰“上兵伐謀,其次伐兵”。用計策勸降敵人,以不損一兵一卒的方式取得戰爭的勝利,絕對是值得稱道的行為。但是,出爾反爾、坑殺降將的做法,又怎能獲得皇上的信任?無論敵友,誰都不敢相信一個言而無信、背信棄義之人,而這一行為也給李廣帶來了無窮的後患。

      基於歷史的客觀原因以及李廣自身的這三大致命的弱點,“李廣難封”也就並非偶然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李廣的悲劇值得後人借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尼泊爾的旅遊聖地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