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一下自己的經歷,每天按點上班工作,到點吃飯、到點下班,騎車回家,重複重複重複,基本上坐著同樣的工作,遠期目標就是下個月的工資獎金,下班跟我這個年齡,二十四五歲的,月入不過5000的年輕人一樣,下了班找一家快餐草草吃完、回家床上一趟,遊戲一打,洗刷睡覺,明日又開始重複重複重複,終於有一天,一個大雨天,騎車上班淋成落湯雞,我終於意識到,在這麼混下去,10年後我還是會跟現在一樣!
我終於像書裡說的那樣“人最終要走上一條由自我意志推動的路。那種意志你可能一時看不清,卻能感受到它和周圍磕磕絆絆的摩擦。”
此處最痛苦的莫過於與原先的生活方式徹底決裂,重新建立一種生活方式,根據現在回憶來看,打破-建立-持續這個過程中,最難得是打破-建立,人一旦脫離原先的舒適區會很難受,不是肉體而是精神上的,具體感覺就是“心癢難耐,做不做非常糾結”,大腦會讓你妥協,在你想看書的時候讓你緩一緩,明天看;在你想出去跑步的時候,會告訴你,你今天吃的太多,跑步會肚子疼;在你想自己做飯的時候,告訴你家裡沒有花生油;這些很正常,千百年的基因傳承。大腦會天然的讓我們以享樂少幹為先,所以一定要控制住自己,逐漸鍛鍊自律。
1.真正開始改變的時候,你真的需要一份計劃。
在這個世界上,關於目標和計劃,大體分配比例是這樣: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也只有這13%的人,最後會取得一個很好的結果,突破自己原有的階層,成為成功人士;如果沒有計劃,很容易堅持不下來,即便做了很多,大腦也得不到成功的喜悅感,不利於長期堅持。
這是清華學霸的計劃表,王健林的行程,都非常清楚和緊湊,更容易督促自己完成和提高效率,但以我的經驗來看,大多數職場人士根本不可能完成非常緊湊的計劃,一旦完不成就會洩氣沮喪,這非常正常,那麼我是怎麼做的?每天安排一個固定的時間來做一些今天可能做不了的事情,比方說,我今天有一個應酬,下了班就得去,得喝不少酒,那麼我會在去的路上用手機記錄下今天工作的情況,寫個兩三百字,重要的不是內容,而是順應按計劃的習慣。
2、用刷抖音的習慣學習
來看一句話:長時間的學習需要的不是毅力,而是讓人能夠長時間持續的機制和方法。
你在看抖音時:15s影片就能讓你哈哈大笑,十幾秒就讓你很爽;
你在看書時:一個禮拜你都不一定看完一本書 ,越看不完越不想看。
只有不依賴毅力,匯入能夠促進自己不斷學習的機制,才能讓自己自發地想去提升自己。
對任何人來說,不論做什麼事,都要建立一個付出——反饋——刺激的良性迴圈過程,我是這樣做的,不論今天干什麼,只要幹完了就聽一段德雲社的相聲,切記目標不要太大,重在堅持!
3、集中與碎片化學習
集中時間適合在公司工作,攻克一個任務,那麼碎片化的時間更有利於快速付出快速反饋,正因為時間短反而能更集中地學習,避免因長時間學習而產生倦怠感。即便是俞敏洪看書也是在空閒時候居多他每年閱讀的一百本書基本上都是用零碎時間來閱讀的。”逐漸養成有時間就乾的習慣,個人建議碎片化的時間儘量幹同一個事情,積少成多。
在這個獲取知識越來越便利的時代,我們只有利用好這些零碎時間,每天堅持學一點東西,才能增加個人產能、最終達到想要的目標。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時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復一日,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重複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
講一下自己的經歷,每天按點上班工作,到點吃飯、到點下班,騎車回家,重複重複重複,基本上坐著同樣的工作,遠期目標就是下個月的工資獎金,下班跟我這個年齡,二十四五歲的,月入不過5000的年輕人一樣,下了班找一家快餐草草吃完、回家床上一趟,遊戲一打,洗刷睡覺,明日又開始重複重複重複,終於有一天,一個大雨天,騎車上班淋成落湯雞,我終於意識到,在這麼混下去,10年後我還是會跟現在一樣!
我終於像書裡說的那樣“人最終要走上一條由自我意志推動的路。那種意志你可能一時看不清,卻能感受到它和周圍磕磕絆絆的摩擦。”
此處最痛苦的莫過於與原先的生活方式徹底決裂,重新建立一種生活方式,根據現在回憶來看,打破-建立-持續這個過程中,最難得是打破-建立,人一旦脫離原先的舒適區會很難受,不是肉體而是精神上的,具體感覺就是“心癢難耐,做不做非常糾結”,大腦會讓你妥協,在你想看書的時候讓你緩一緩,明天看;在你想出去跑步的時候,會告訴你,你今天吃的太多,跑步會肚子疼;在你想自己做飯的時候,告訴你家裡沒有花生油;這些很正常,千百年的基因傳承。大腦會天然的讓我們以享樂少幹為先,所以一定要控制住自己,逐漸鍛鍊自律。
1.真正開始改變的時候,你真的需要一份計劃。
在這個世界上,關於目標和計劃,大體分配比例是這樣: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也只有這13%的人,最後會取得一個很好的結果,突破自己原有的階層,成為成功人士;如果沒有計劃,很容易堅持不下來,即便做了很多,大腦也得不到成功的喜悅感,不利於長期堅持。
這是清華學霸的計劃表,王健林的行程,都非常清楚和緊湊,更容易督促自己完成和提高效率,但以我的經驗來看,大多數職場人士根本不可能完成非常緊湊的計劃,一旦完不成就會洩氣沮喪,這非常正常,那麼我是怎麼做的?每天安排一個固定的時間來做一些今天可能做不了的事情,比方說,我今天有一個應酬,下了班就得去,得喝不少酒,那麼我會在去的路上用手機記錄下今天工作的情況,寫個兩三百字,重要的不是內容,而是順應按計劃的習慣。
2、用刷抖音的習慣學習
來看一句話:長時間的學習需要的不是毅力,而是讓人能夠長時間持續的機制和方法。
你在看抖音時:15s影片就能讓你哈哈大笑,十幾秒就讓你很爽;
你在看書時:一個禮拜你都不一定看完一本書 ,越看不完越不想看。
只有不依賴毅力,匯入能夠促進自己不斷學習的機制,才能讓自己自發地想去提升自己。
對任何人來說,不論做什麼事,都要建立一個付出——反饋——刺激的良性迴圈過程,我是這樣做的,不論今天干什麼,只要幹完了就聽一段德雲社的相聲,切記目標不要太大,重在堅持!
3、集中與碎片化學習
集中時間適合在公司工作,攻克一個任務,那麼碎片化的時間更有利於快速付出快速反饋,正因為時間短反而能更集中地學習,避免因長時間學習而產生倦怠感。即便是俞敏洪看書也是在空閒時候居多他每年閱讀的一百本書基本上都是用零碎時間來閱讀的。”逐漸養成有時間就乾的習慣,個人建議碎片化的時間儘量幹同一個事情,積少成多。
在這個獲取知識越來越便利的時代,我們只有利用好這些零碎時間,每天堅持學一點東西,才能增加個人產能、最終達到想要的目標。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時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復一日,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重複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