甴高考試題標準答案說起:印度人,屬白種人,面板黝黑
1。關於人種起源,眾說紛紜
人種是具有共同遺傳體質特徵的人類群體。人種也稱種族,在生物學上,人類各種族都同屬於一個物種,即 智人。不同的種族相當於在一個物種下的若干變種,他們都起源於一共同祖先。
根據人種的自然體質特徵,生物學家以 本質主義方式(即以體質特徵為標準)通常將全世界的現代人類劃分為 四大人種:歐羅巴人種(又稱 白色人種或高加索人種或歐亞人種)、蒙古人種(又稱 黃色人種或亞美人種)、 尼格羅人種(又稱 黑色人種或赤道人種)和澳洲人種(又稱大洋洲人種或棕色人種),俗稱白種人、 黃種人、黑種人和棕種人。
關於人種起源,眾說紛紜,有一種理論認為,人種於4、5萬年前起源於南亞,以後由於遷移、分化而形成主要的4大人種。
2。最早的人種分類
最早的人種分類,是3000多年前古埃及第十八王朝西替一世墳墓的壁畫,它以不同的顏色區別人類,將人類分為四種:第一,將埃及人塗以赤色;第二,亞洲人塗以黃色;第三,南方尼格羅人塗以黑色;第四,西方人及北方人塗以白色。
古老的壁畫成為近代將人類分成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褐色人的基礎。
3。20世紀以前世界人種一般指黃、白、黑、棕四大人種。
白種人是人口最多的人種,佔了世界人口的54%。不要以為只有歐美的那些面板白皙、藍綠眼睛的人才叫白種人。印度人、阿拉伯人、多數拉美裔人等等都同樣屬於高加索人種。
雖然華人數眾多,黃種人只佔了世界人口總數的37%而已。
黑種人只佔了世界人口總數的8.5%。
剩下的0.5%則是澳洲人種(即棕種人),當然也就不是主要人種了。
人種的劃分沒有絕對的,現在爭議仍舊很多。有的人類學家認為這世界上有6大人種;有的則認為是3種。總之人種的劃分還沒有定論,但是高加索人種(即白種人)絕對是世界上第一大人種。
澳洲人種(棕色人種)
在十九世紀,澳洲原住民被分類為黑種人。而新一代的人類學學家,把澳洲原住民古利人歸類於棕色人種。
棕色人種面板為棕色或巧克力色,但是面板為棕色或巧克力色的,未必是棕色人種。棕色人種分佈在大洋洲,人數較少,所以現在一般說三大人種。
由於殘酷的競爭和替代原因,棕色人種與白種人及黃種人比較,棕色人種基因較為多樣化,體貌特徵內部差異更大。
正因為我們沒搞清楚棕色人種的起源,所以誤認為面板是巧克力色兒的人種就是棕色人種。其實棕色人種是世界上稀有的人種。
4。為什麼初中地理書上說印度人是白人呢?
高考的標準答案:白色人種,但面板黝黑。
上世紀九十年代國際上做了規範,只承認有三大人種,即黑色人種、黃色人種、白色人種。把面板黝黑的印度人甴棕種人(或者黑種人)歸納到了白種人大類。所以,目前概念上的棕種人指的是澳洲的土著人。他們的人數就很少了,成了稀有人種,所以世界上主要人種就白、黑、黃三大人種了。
“現在的印度人”含義:
今天的印度人大部分都是雅利安人與土著混血的人種。
保持純雅利安人的人種的後裔幾乎沒有了。畢竟公元前2000年來到印度的純雅利安人的人數很少。通常的說法“印度北部的居民是中亞雅利安人的後裔”。既然與土著人混了血,當然也可以表述“印度北部的居民是印度原來土著人的後裔”。
而前一種說法比較流行的原因,是因為印度歷史上外來人種多,不僅僅是中亞雅利安人,土著同樣也與另外的外來人種混血。以示區別而已。
(拉吉夫甘地夫婦與民眾)
“現在的印度人”的感念既然明確了,下面的問題就好解決了。
“現在的印度人”人口約10億人,當之無愧的是印度的主體。通常他們就是代表“印度人”。下面就接著論述“印度人從種學上說屬於白種人 ”的話題上來。
這是因為如下的原因:
從身體外表特徵看,印度人膚色表現黝黑。從這一表象看,很多人認為印度人是黑種人或者棕種人。然而劃分人種的外表特徵除膚色、頭髮形狀、面部等特徵外,還有其他許多主要依據,如骨骼。
骨骼不同,人種不同。以頭顱骨為例,頭顱骨周邊近橢圓形的是白種人;頭顱骨周邊呈三角形的是黃種人;頭顱骨周邊近似方形的為黑種人。
而印度人的頭顱骨周邊近似橢圓形。從這一主要區分依據看,印度人膚色雖然表現黝黑,但不是黑種人,而是白種人。
(阿佳麗有著純正的印度血統)
其次,從印度人原居地看,印度人原是居住在黑海和裡海附近的雅利安人,大約在距今4000多年前遷往今日的印度半島。印度半島大部分在北緯10°-30°之間,地處熱帶,熱帶強烈的太陽輻射,使今天的印度人面板變得黝黑。
可見印度白種人的面板黝黑,是透過人類遷移後,在新的環境影響下表現出來的。同樣,非洲北部、亞洲西部的阿拉伯人雖然膚色較黑,卻都是白種人。
目前,人種分類,尤其是以單一性狀(如膚色)進行的人種分類,因為其不合理性和科學上的無效性,已經被絕大部分科學家所拋棄。
參考資料:《地理教育》1997年第1期
5。印度素有“世界上人種博物館”之稱,幾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人種。
人種繁多,血統混雜,語言紛亂,素有"人種博物館"之稱。多數學者認為,印度有以下人種:尼格利陀人,原始澳洲人,達羅毗荼人或叫地中海高加索人種,印度的雅利安人,蒙古人種。
只有印度南部分佈著原始居民的後裔少量黑種人。
蒙古人種(黃種人)。 亞洲的蒙古人在不同時期,從北部和東北部地入南亞次大陸。
尼格利陀人(Negrito)。 今天的安達曼人,印度沿海地區的卡達爾人和巴拉因人等以及比哈爾邦山區的一些土著人均為他們的後代。
原始澳洲人(Proto Austaloid),又稱維達型別人。 印度之外,斯里蘭卡的維達人為典型代表。
達羅毗荼人,或叫地中海高加索人種(Mediterranean) 。 操達羅毗荼系語言,使用象形文字,是這一人種創造了印度河流域文明。 達羅毗荼人佔印度全部人口的21.6%,大約2.17億,主要分佈在南印度。
甴高考試題標準答案說起:印度人,屬白種人,面板黝黑
1。關於人種起源,眾說紛紜
人種是具有共同遺傳體質特徵的人類群體。人種也稱種族,在生物學上,人類各種族都同屬於一個物種,即 智人。不同的種族相當於在一個物種下的若干變種,他們都起源於一共同祖先。
根據人種的自然體質特徵,生物學家以 本質主義方式(即以體質特徵為標準)通常將全世界的現代人類劃分為 四大人種:歐羅巴人種(又稱 白色人種或高加索人種或歐亞人種)、蒙古人種(又稱 黃色人種或亞美人種)、 尼格羅人種(又稱 黑色人種或赤道人種)和澳洲人種(又稱大洋洲人種或棕色人種),俗稱白種人、 黃種人、黑種人和棕種人。
關於人種起源,眾說紛紜,有一種理論認為,人種於4、5萬年前起源於南亞,以後由於遷移、分化而形成主要的4大人種。
2。最早的人種分類
最早的人種分類,是3000多年前古埃及第十八王朝西替一世墳墓的壁畫,它以不同的顏色區別人類,將人類分為四種:第一,將埃及人塗以赤色;第二,亞洲人塗以黃色;第三,南方尼格羅人塗以黑色;第四,西方人及北方人塗以白色。
古老的壁畫成為近代將人類分成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褐色人的基礎。
3。20世紀以前世界人種一般指黃、白、黑、棕四大人種。
白種人是人口最多的人種,佔了世界人口的54%。不要以為只有歐美的那些面板白皙、藍綠眼睛的人才叫白種人。印度人、阿拉伯人、多數拉美裔人等等都同樣屬於高加索人種。
雖然華人數眾多,黃種人只佔了世界人口總數的37%而已。
黑種人只佔了世界人口總數的8.5%。
剩下的0.5%則是澳洲人種(即棕種人),當然也就不是主要人種了。
人種的劃分沒有絕對的,現在爭議仍舊很多。有的人類學家認為這世界上有6大人種;有的則認為是3種。總之人種的劃分還沒有定論,但是高加索人種(即白種人)絕對是世界上第一大人種。
澳洲人種(棕色人種)
在十九世紀,澳洲原住民被分類為黑種人。而新一代的人類學學家,把澳洲原住民古利人歸類於棕色人種。
棕色人種面板為棕色或巧克力色,但是面板為棕色或巧克力色的,未必是棕色人種。棕色人種分佈在大洋洲,人數較少,所以現在一般說三大人種。
由於殘酷的競爭和替代原因,棕色人種與白種人及黃種人比較,棕色人種基因較為多樣化,體貌特徵內部差異更大。
正因為我們沒搞清楚棕色人種的起源,所以誤認為面板是巧克力色兒的人種就是棕色人種。其實棕色人種是世界上稀有的人種。
4。為什麼初中地理書上說印度人是白人呢?
高考的標準答案:白色人種,但面板黝黑。
上世紀九十年代國際上做了規範,只承認有三大人種,即黑色人種、黃色人種、白色人種。把面板黝黑的印度人甴棕種人(或者黑種人)歸納到了白種人大類。所以,目前概念上的棕種人指的是澳洲的土著人。他們的人數就很少了,成了稀有人種,所以世界上主要人種就白、黑、黃三大人種了。
“現在的印度人”含義:
今天的印度人大部分都是雅利安人與土著混血的人種。
保持純雅利安人的人種的後裔幾乎沒有了。畢竟公元前2000年來到印度的純雅利安人的人數很少。通常的說法“印度北部的居民是中亞雅利安人的後裔”。既然與土著人混了血,當然也可以表述“印度北部的居民是印度原來土著人的後裔”。
而前一種說法比較流行的原因,是因為印度歷史上外來人種多,不僅僅是中亞雅利安人,土著同樣也與另外的外來人種混血。以示區別而已。
(拉吉夫甘地夫婦與民眾)
“現在的印度人”的感念既然明確了,下面的問題就好解決了。
“現在的印度人”人口約10億人,當之無愧的是印度的主體。通常他們就是代表“印度人”。下面就接著論述“印度人從種學上說屬於白種人 ”的話題上來。
這是因為如下的原因:
從身體外表特徵看,印度人膚色表現黝黑。從這一表象看,很多人認為印度人是黑種人或者棕種人。然而劃分人種的外表特徵除膚色、頭髮形狀、面部等特徵外,還有其他許多主要依據,如骨骼。
骨骼不同,人種不同。以頭顱骨為例,頭顱骨周邊近橢圓形的是白種人;頭顱骨周邊呈三角形的是黃種人;頭顱骨周邊近似方形的為黑種人。
而印度人的頭顱骨周邊近似橢圓形。從這一主要區分依據看,印度人膚色雖然表現黝黑,但不是黑種人,而是白種人。
(阿佳麗有著純正的印度血統)
其次,從印度人原居地看,印度人原是居住在黑海和裡海附近的雅利安人,大約在距今4000多年前遷往今日的印度半島。印度半島大部分在北緯10°-30°之間,地處熱帶,熱帶強烈的太陽輻射,使今天的印度人面板變得黝黑。
可見印度白種人的面板黝黑,是透過人類遷移後,在新的環境影響下表現出來的。同樣,非洲北部、亞洲西部的阿拉伯人雖然膚色較黑,卻都是白種人。
目前,人種分類,尤其是以單一性狀(如膚色)進行的人種分類,因為其不合理性和科學上的無效性,已經被絕大部分科學家所拋棄。
參考資料:《地理教育》1997年第1期
5。印度素有“世界上人種博物館”之稱,幾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人種。
人種繁多,血統混雜,語言紛亂,素有"人種博物館"之稱。多數學者認為,印度有以下人種:尼格利陀人,原始澳洲人,達羅毗荼人或叫地中海高加索人種,印度的雅利安人,蒙古人種。
只有印度南部分佈著原始居民的後裔少量黑種人。
蒙古人種(黃種人)。 亞洲的蒙古人在不同時期,從北部和東北部地入南亞次大陸。
尼格利陀人(Negrito)。 今天的安達曼人,印度沿海地區的卡達爾人和巴拉因人等以及比哈爾邦山區的一些土著人均為他們的後代。
原始澳洲人(Proto Austaloid),又稱維達型別人。 印度之外,斯里蘭卡的維達人為典型代表。
達羅毗荼人,或叫地中海高加索人種(Mediterranean) 。 操達羅毗荼系語言,使用象形文字,是這一人種創造了印度河流域文明。 達羅毗荼人佔印度全部人口的21.6%,大約2.17億,主要分佈在南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