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馨月說財經

    巴西淡水河谷鐵礦潰壩事件之後,使得一些礦場被迫關閉進行安全檢查,而國際鐵礦石資源主要掌握在澳洲企業力拓、必和必拓以及巴西淡水河谷三家礦石生產商手中,這些公司藉此哄抬鐵礦石價格,並借題發揮,創造各種鐵礦石產量下降的議題,導致國際鐵礦石價格一飛沖天,僅僅三個月國內的鐵礦石期貨主力月價格就上漲了56%左右,鐵礦石價格不僅創出六年最高,而且直逼歷史高位,這進一步推漲了鋼價。

    目前全球鋼產量為18億噸,其中中中國產量近9.3億噸,佔了全球一半多,而中國鋼鐵廠的鐵礦石使用量中90%是進口礦,所以國內鋼價波動與國際鐵礦石價格波動有極其緊密的關係。

    全球鐵礦石主要生產國為澳洲、巴西、加拿大、智利和印度,其中澳洲和巴西為中國主要鐵礦石提供方,且全球九成以上的優質鐵礦石資源掌握在澳洲企業力拓、必和必拓以及巴西淡水河谷三家礦石生產商手中。所以中國在鐵礦石問題上一直缺乏國際定價權,常常遭受力拓等三大公司與日本企業的聯合打擊。而當前的鐵礦石價格的瘋狂上漲,顯然與澳洲對中國貿易關係有關,這應該是國內鋼鐵行業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

    中國鋼企在鐵礦石問題上可以說深受其害,每年全球鐵礦石几乎有一半運往中國,但每當中國對鐵礦石需求增加時,國際鐵礦石價格都會迎來一輪暴漲,這使澳洲礦業公司必和必拓等常常掐著國內鋼企的脖子,從中國身上獲取暴利。

    再加上國內鐵礦石採用的普氏定價機制非常不合理,往往對國際鐵礦石價格上漲具有助長作用,加劇了市場的投機性,這對國內鋼鐵行業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今年1到5月份,國內鋼鐵產量在去年9.28億噸的基礎上又增長10%,螺紋與線材等鋼材庫存基本都在增長,而港口鐵礦石存量還在繼續下滑,目前儲備量大概在1.1億噸左右。國內鋼鐵企業在國際鐵礦石大漲前提下盲目提高產量,而力拓等公司卻繼續縮小產量,這就導致國際鐵礦石價格持續大漲。因此對於國際鐵礦石價格的上漲需要國內企業加強自身約束,合理調整鋼鐵產量,不然就會導致進口成本被惡意抬高。

    2019年6月,全國20個城市5大類品種鋼材社會庫存合計環比降幅收窄。6月庫存總量1219萬噸,環比減少51萬噸,下降4.0%;其中鋼材市場庫存總量1131萬噸,環比減少46萬噸,下降3.9%,港口庫存88萬噸,環比減少5萬噸,下降5.2%。六月鋼材庫存的環比下降,也說明鋼材價格不容易下跌。

    由於10月前為房地產與基建等主要建設週期,所以鋼材市場需求不會出現明顯下降,而國際鐵礦石價格雖然存在短期嚴重超買回調的可能性,但中期大跌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國際鐵礦石價格已經進入高位,繼續大幅衝高的可能性也有所降低,所以下半年鋼鐵的價格會基本保持相對的穩定,但是總體價格難以下行。

  • 2 # 中廢通Feijiu網

    下半年成材市場展望

    供給方面:產能投資帶來的產能投放已經快速開啟,供給端壓力加大。一季報中我們指出2019年粗鋼產量累計增長將保持在均值9%以上,而前5個月實際產量增速為10.2%,則是印證了我們供給增長預測;而從前述分析中,我們看到產能投資43.3%的高增速,粗鋼產量的增長將進一步加快,全年潛在的產量增速預計將不低於11%,供給增速較快;而這一快速增長的產能投資,也造成環保限產等措施影響微弱,表明產能投資已將鋼廠環保水平提高到一個達到低排放標準的水平,如此在過去的3年中,對供給產生重大影響的環保限產等舉措,對當下的鋼鐵生產活動的效力已經十分微弱,支援了產量的快速釋放,因此下半年,產能投放的速度是我們關注的核心。

    需求方面:受國內去槓桿影響,固定資產投資繼續走弱,上半年地產投資支撐的固定資產投資也將出現下滑,基建投資大幅對沖經濟下行壓力的做法,目前仍然是受到政府節制的。綜合來看,需求端增速的下滑在下半年是確定的,而節奏仍然是我們投資把握的核心。

    資料顯示,前5個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為5.6%,比去年7月份去槓桿政策調整起點的5.5%僅略微高0.1%,而結構上來看,地產投資支撐了上半年的投資,前5個月地產投資累計增速為11.2%,處於高位區間,但增速較上月回落0.3%,從下半年的基數走高來看,下半年地產投資仍將進一步下滑;基建投資方面,雖然部分專項債可適用於資本金,再度加槓桿融資,支援基建投資,但在政府仍強調控制隱形債務的背景下,基建投資回升的幅度有限,預計下半年基建投資增速回升至5%—7%的水平,綜合來看,下半年需求端更多表現出一種趨勢下行的態勢,其中淡季面臨的需求壓力將最大。

    從信貸資料來看,社會融資存量同比增長10.59%,低於上年同期的11.59%,也略微低於上月0.19%,表明市場融資需求依舊低迷,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不佳,這加大了下半年需求低迷的態勢;貨幣供給方面也表現出同樣的態勢,前5個月份M2平均月增長8.4%,低於去年同期的8.44%;尤其是M1更是反映了實體經濟下行的壓力,前5個月M1平均月增長2.66%,遠低於去年同期的8.76%,這也顯示了實體經濟自身造血功能下降;而政策方面更多減費降稅作為對沖經濟的主要手段下,經濟的恢復需要時間才能看到效力。綜合來看,我們在下半年看到的依舊需求走弱的態勢,而節奏依舊是重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人把一切都歸結與命運,認命了,是消極還是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