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嘟嘟聊數碼
-
2 # 看球人
對於科技公司來說,只要你的方向和道路正確,有多大的研發投資,就有多大的回報。顯然,目前的華為在正確的道路上。
可能很多人認為華為的研發投入很大,但實際上這並不算很多。華為的業務範圍非常廣泛,主體業務就包括電信業務,網路業務,手機業務,伺服器業務,雲服務業務和其他業務。這些行業都是需要大量的研發投資才能長久的走下去。
從多種資料綜合來看,華為去年的研發投資大概有110億歐元,看起來非常多,但分攤到每個業務上,實際上也沒多少了。華為最傳統的競爭對手諾基亞去年的研發投資有49億歐元左右,但兩者只有電信業務和部分網路業務是重合的。因此華為在網路和電信業務上的研發投資肯定是超過50億歐元的。這是華為研發投資的絕對大頭。
在伺服器和雲服務領域,作為華為相對較為新的業務,其研發投入肯定會很大,伺服器需要比較大的研發投入,雲服務不僅需要研發雲平臺還要弄資料中心,個人感覺這兩者的研發投資會有25億歐元左右。
在手機領域,這個研發投入會比較低,不會超過10億歐元。但麒麟晶片的投資會很大,麒麟晶片的品種很齊全,每年的研發投資會有20億歐元左右。
也就是說,華為的研發投資只是科技公司的正常水平。華為的研發投資當然得到了回報,去年,華為的營收同比增長15.7%,達到了6036億人民幣,淨利潤同比增長28.1%,達到了475億人民幣。沒有足夠的研發,這都不可能實現。
-
3 # 駐越中資公司員工
問這樣的問題也是醉了真的。研發研發不研怎麼能發?但是肯定的也會失敗啊!而且肯定的是失敗要比成功多得多啊。但是還是那句話不去鑽研永遠也得不到真理!
-
4 # 抱撲若拙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華為是高科技企業。
這是高科技企業能夠盈利的原理。
如果這些企業無法以低成本獲得蘊含在產品中的知識,就得回到傳統產品以品牌溢價獲得利潤,或以品類創新獲得利潤。品牌需要大量金錢積累,但品牌及其脆弱;品類創新難度遠大於技術創新,需要技術、市場等諸多因素配合。在競爭充分的市場上,在原有產業鏈上做技術投入是風險較低的玩法。華為接受ibm的ipd流程和技術開發流程,技術投入風險相對可控,所以敢於大規模技術投入。
這幾種盈利型別中:可以看到聯想最大的基本資金投入放在了品牌上;小米是半品類加生態;華為是技術投入佔大頭,生態剛開始,品牌自然形成,基本上就是維護,也沒看到華為有品類創新。所以,聯想的品牌溢價是非常薄弱的,加上自身建立維護品牌的意識薄弱,向thinkpad和moto這種品牌都維護成現在這樣也是無語了。
-
5 # 濤數碼
能啊
以前華為持續高投入,看不到效果,但是從今年的p20pro的三攝,還有gpu turbo技術,都可以看出技術投入有產出了,後面一步步就會有更多的應用,也會有很大的效益產生
-
6 # 擋不住的陽光
非常榮幸能有機會回答這個問題。
科技研發這個東西,類似於走鋼絲,是非常具有風險性的投資。尤其是核心的技術,投資巨大,持續的週期長,而且不一定有成果出來。
比如華為的研發,涉及到很多基礎學科,包括數學在內,這些負責基礎科學學科的研發分中心是不會產生直接經濟效益的。這也是很多公司不敢以研發為核心的原因。花的那麼多錢不一定有回報,但是不付出一定沒回報。
所以這就像賭博一樣。華為最近出的gpu turbo技術,從初期辯證立項,到現在商用也用了4年多時間了,而且現在還只是個雛形,據華為內部流出的訊息,還沒有完全完成,還需要幾次大的動作。
華為無疑是個好戰的勇敢者,能生存下來也是幸運的。現如今科技發展已經到了爆炸的程度了,沒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到研發領域,尤其是基礎科學方面沒有大量的投入,很難有什麼技術的根本突破了,最終出來的都是小打小鬧的修改ui和外觀設計了。無論外觀再驚豔也好,也只是個外觀設計而已,很容易被複制,沒有像蘋果華為一樣堅實的技術壁壘,難求發展。
這裡說句題外話,很多中國產喜歡直接買供應鏈提供的技術進行首發,而最終這些費用也都算到了研發費用當中,其實真正自己的研發團隊,為了搞研發而花費的費用就更是少的可憐了。
-
7 # 通訊一小兵
本人專業,混跡通訊業18年,對行業還是比較瞭解的,我來回答。
肯定的是,華為每年投入巨資研發絕對是帶來了很好的回報,但是超值就談不上了。華為從開始的一窮二白,到今天的世界第一大通訊製造業企業,一直持續投入巨資研發沒,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從華為2017年年報可以看到,銷售收入603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7%,淨利潤47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28.1%。然而2017年研發費用支出為人民幣897億元,約佔總收入的14.9%。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人民幣3940億元。可以看到研發的投入要遠大於利潤。花將近900億賺到不到500億,也算不上什麼超值回報了。
華為投入巨資研發,對華為本身算不上超值回報,這些錢如果投到其他新興產業,擴大華為的投資圈,會帶來更大的回報,那才可以說是超值回報。然而,華為的投入資金,對於整個中國通訊業來說,可以說是超值回報了。做為中國通訊業“專利保護傘”的保護傘的一部分(還有大唐、中興等企業),專利研發讓國內通訊業企業在面對國外巨頭的貪婪的專利費收取方面,給整個中國的通訊業帶來了巨大的超值收益。
而且,隨著華為等通訊業企業的成長,國內的通訊裝置和通訊終端的價格逐年下降,百姓花在通訊方面(包括硬體和通訊支出)節省下來了大量的費用,回想一下20年前中國的電話初裝費和寬頻初裝費、大哥大傳呼機賣多少錢就可以知道,為整個中國的老百姓節省了多少錢。當然,這不光是華為自己的研發投入,而是整個中國通訊製造業企業都投入了巨大的資金研發(中興、大唐等),才給中國的老百姓帶來了巨大的超值回報。
中國的製造業必須走科研投入的道路,才能給自己發展的同時,給全華人民節省大量的成本,從而帶來巨大的投資回報,利國利民才是最大的投資回報,是超值的投資回報。比如京東方,就是10幾年投入了巨大的研發成本,從而打破了三星對我們面板業的壟斷;比如海爾、格力、美的等企業,投入巨資研發,打破國外的壟斷,讓我們百姓用上了便宜的電器,少花了不少錢,也相當於讓全華人民都得到了巨大的投資回報。
這些能夠不目光短淺,只把眼光放在一寸之地的企業和企業家,是值得全華人民崇敬的。
為了未來中國能真正成為一個強國,而不是虛假的富國,必須投入巨資研發。
-
8 # 毒舌好心人
研發投入是一種投資
研發投入,本質上也是一種投資。投資自然就有風險,也有回報,甚至產生虧損。作為一家企業,華為大筆資金投入研發領域,自然是有利益訴求的,就是透過研發成果獲得更多利潤。因此,毫無疑問,華為的研發投入是要賺錢的,最起碼華為的目的肯定是要賺錢的。
華為的研發投入力度大華為是中國研發投入力度最大的幾家公司之一(甚至可以去掉之一),在全世界也是研發投入力度特別大的公司。2017年華為的研發投入在國內遙遙領先,是第二名阿里巴巴的接近5倍。
根據公開資料,華為最近十年累計投入接近4000億人民幣用於研發,僅2017年就投入就高達897億人民幣,佔營收的14.9%。2017年華為的研發費用在全球大公司裡排第6位。研發投入的回報研發投入是一種高風險高回報的投入,因為研發的成果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但是,研發投入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研發投入大,總體來說提高了出成果的機率。有了技術基礎,就有機會做別人做不了的東西,只要這個創新能滿足人們的真實需求,就可以以較高的價格搶佔市場,從而獲得更高的利潤。
此外,創新型的產品,可替代性不高,對於鞏固市場地位和打造品牌形象都大有益處,反過來也可以幫助公司佔領市場。
回覆列表
華為的研發費用在業界的確是很高的,而且研發費這個東西和盈利能力往往不是正相關的,如果一段時間內企業的研發費用投入很高,而預期收益並沒有大幅增長,那樣得到的回報自然是比較差的,但是你也不能確定這些研發費用會不會有助於今後的盈利增長。這其實就有點像一個人吃了三個包子,吃完第四個包子吃飽了,但是你不能說前三個包子白吃了。
華為經常會在許多公眾場合宣傳企業投入的研發費用之高,這也能從中體現出企業的態度,對研發重視的態度,對自主技術的態度,因為重視研發的企業往往能有更好的發展預期,尤其對於手機企業,如果華為沒有自主的晶片、自主的基帶,那絕對沒有今天,這些都是當初重視研發的結果。相反,如果一家手機企業把大部分錢都投入到了廣告營銷而不是產品研發,那該是多麼沒有前途的一件事。
不過華為宣稱的100億美元研發費用也並不是全部投入到某一個領域,究竟能獲得多少收益回報也很難說,但是透過這幾年華為手機的發展,我們確實看到了一些亮點:麒麟晶片效能年年穩步提升,三攝像頭技術和徠卡認證帶來了業界一流的拍攝效果,搭載了業界首款AI處理器NPU,研發出GPU turbo技術大大彌補圖形效能的短板。這些可以說就是華為這幾年龐大研發費用的成果之一。
研發費用高確實也不等於比其它研發費用低的企業強多少,效率有高有低,但是我們已經能夠看到華為P20、榮耀Play帶來的技術革新,而且隨著華為對利潤率要求的提高和產品競爭力的提升,新手機的價格相比往年也明顯增長,這裡面當然也有研發費用導致的成本提高。
拿華為最新的P20手機來說,這個系列上市2個多月發貨量突破600萬臺,同時在海外市場的增長率也很喜人,說明儘管價格提高,研發費用驚人,只要做出好產品同樣能得到消費者的喜愛,
放眼未來,面對蘋果和三星等國際巨頭的競爭,像華為這樣的企業未來的研發費用只能增長不能下降,否則在人才和技術上很容易就會落後,核心技術落後就只能受制於人,所以說,華為只要能在研發上不斷探索和投入,不管實際效果如何,都是值得尊敬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