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問道中國
-
2 # 手機使用者聆聽訴說
別說開發商,誰開發不想利益最大化,關鍵是住建部怎麼規定,全國又不是城市,為什麼有的能按室內使用面積賣房子,這要有個統一標準全國都一樣,地下車庫也是同樣,開發商要對業主土地終端使用者繳納七十年土地租金,車庫比房子貴這要改正,設計有車庫不建不給你驗收,建了不準賣高價,就是個配套設施,公益誰來做不就是政府企業共同嗎。
-
3 # 威海房產情報
公攤面積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裝置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幢服務共公共房和管理用房建築面積。
共有面積還包括套與公共建築之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包括山牆)以水平投影面積一半的建築面積。
至於是否公平,這個問題見仁見智。
公攤面積太大了,實際獲得的使用面積自然就少了,但並不是公攤面積越小越好。因為你要回家必須經過走廊或樓梯這樣的公共部位,這些部位小了,你可能搬個傢俱都搬不進去。
-
4 # 砂粒6
公攤面積如同國有資產、集體土地,雖然理論上是全民的、集體的,但是根本沒有支配權。你說合不合理呢?
把他看成一種報價方式更合適,就是實際房價是150%就是了
-
5 # 短腿兒叔叔
問題我來回答,公攤面積應該是李嘉誠來發明的,李嘉誠是香港人,但是有一點很奇怪的是在香港買房子,是沒有公攤面積的,但在我們大陸卻有公攤面積,公攤面積指的是樓梯間過道陽臺等公共面積,這部分面積實際是你不會享受到的,但是在每家每戶劃分當中,每戶平攤了一部分公共區間的位置。
公攤面積是一直都有的,比如說,以前單位的房改房八九十年代建成的一般公攤面積相對較小,100平方的房子,一般公攤不會超過十個平方,但是現在新房都是電梯房,電梯房的公攤相對是較大的,一般公攤面積都在20或者20以上,這就是很不公平,因為這一部分公攤面積實際是你覺絕大部分不會享受到的,但卻劃到了你的房產證面積當中,實際是住房縮水了,花了100平方的錢,你實際用到的空間可能還不到80,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
6 # 銳眼說小區
買房時的公攤面積是什麼?公攤面積對業主來說到底公不公平?
常常會看到這個提問,就我個人來說,完全是不可思議的,對很多人來說,不提公攤面積,換一個名稱是不是就覺得很舒服呢?不說公攤面積把室內面積單價大幅提高,難道自己就可以少出錢?另外就是難道開發商或者賣房子的人,會白白的出錢買一條路還要修好免費給大家走?
天下有這樣的人和事嗎?
農村的房子,有宅基地。一般是150平米,有的人家會買別人的地建房子,蓋好房子後,如果有人認為只是買地錢和建蓋錢,房子就好了,那是會被人笑話的,因為還沒有路,而要走路,還得出錢把旁邊的地買過來變成路。難道買路的這個錢不在房子的成本里嗎?當然,如果是兩家人要走就是兩家人出錢,三家人要走,就是三家人出錢。即使後來旁邊新蓋了一家房子,要走這條路,也還得跟人家商量,補點錢共同走這條路。但是,這就要看後面這家的為人了,有的人是看人說話的,你出錢不一定人家會答應。
這就是很多農村裡的道路七彎八拐、道路狹窄的原因之一。
把開發商比成一個賣水果的,蘋果5塊一公斤,桔子5塊錢一公斤,一個人買了10公斤蘋果50元,買了3公斤桔子15元,共65元。這個人覺得為什麼桔子要出錢呢?送我不行嗎?後來果販說,可以免費送你,但是,蘋果變成了10塊一公斤。結果花了100元。這個人覺得很划算。因為果販送了他3公斤桔子。
本小區有一個業主,脾氣有點直和快,他很聽不得這些牢騷話。有一次又有一個人講公攤面積,因為他家的戶型是大面積的,認為本來人口少,公攤面積中的走道走的也不可能比別人多,因此應該少交物業管理費。我們這位業主發火了,說:這樣你幹不幹,把你的公攤面積退出來,我按單價賠錢給你。但是,你家人以後不能走樓梯,不能坐電梯,不能走小區裡的道路,你家人就自己從外邊往窗子裡飛進去。走過一次樓梯和走道我收10塊錢,坐過一次電梯我收10塊錢,走過一次小區道路我收5塊錢,好不好?
這位業主還稱:小區裡的所有公攤面積我都買下來,我個人退你們錢,可以嗎?還有單元門也賣給我,開一次門我便宜一點,只收一塊錢。
還有一次,這是一個郊區的村子裡的事,當時這個村子離城邊約兩公里。開發商跟村幹部村民代表談後,買了地蓋房子。後來就有一些村民約起來堵路不準時場施工,他們的理由時,村子裡的地要按城裡面的價格算,平均分給村民。開發商說:我們不出錢把外邊的道路、管網、綠化建好,你們的地白送給我也不要!我能飛進去嗎?
-
7 # a9望月
有一塊200平的土地,假設成本200萬,建1層,1戶,則他要承擔的土地成本是1萬每平,建2層,每層2戶,每戶土地成本5千每平,建得越高,每平土地成本就越低,樓建得高了,樓上人怎麼回家?爬外牆嗎?飛回去?都不行吧?得有樓梯吧?給每家每戶單獨建樓梯?2樓的A家的樓梯佔10平,2樓的B家樓梯佔10平,3樓4樓5樓...的A家和B家樓梯都佔10平,那你們的房子還有嗎?國家說了,那你們就建1個吧,你們一起用,屬於你們共同的,你們按比例分擔成本,按比例獲取收益,但使用權是一樣的,這個樓梯的面積就叫做公攤面積,看明白了嗎?公攤的實質是為了節約利用資源,減少人們的成本。如果你能不要樓梯電梯公共通道就能飛回家,並且國家也允許建這樣的房子,開發商會很高興給你建沒有樓梯電梯公共通道的房子的,這房子建得可比有這些東西的簡單多了。
-
8 # 講道理的小老頭
常言道,買的沒有賣的精,開發商假如開發了10萬平米但住戶合計起來只有8萬平米,賣房時要把8萬平米的面積要收回10萬平米的錢。自然的2萬平米的公攤面積分到每戶裡,結果是你買的100平就包含20平的公攤。不能用合不合理,而是用合不合乎行業法規,只要符合行業法規,就是合法的,有人說香港沒有公攤面積,香港的商業那麼發達,香港的商人聰明的比內陸傻嗎?行商言商,追求利潤是一致的特徵,這隻能說明香港的房價中包含了公攤費用,確只給了實用面積。一國兩制,內陸的商品房銷售更符合內陸的國情,買房時合同中明確告訴你的套內面積和公攤面積。但都是你花錢買的產權面積。在使用上也說明了套內是業主的獨立使用的私密空間,公攤面積是全體業主共有產權,有共同使用的權利如樓梯,樓道,電挮,物業用房等等。業主的產權,使用是業主,維護費用也是業主出資,套內面積不涉及共用部份,自己怎麼裝修,怎麼使用,住幾口人,房間怎麼佈置,怎麼使用,怎麼維修,費用支付都由業主自己決定,但公灘面積是大家共同擁有的產權,使用權是全體業主但必須在業主公約範圍內和法規允許範圍內使用,這些事誰來管,國家制定了物業行業,小區物業與業主用合同方式,合理合法的為業主管理大家共同擁有產權的房屋及配套設施,裝置的養護,維修。但費用還是業主出一一這就是物業費。業主不出錢,不交物業,物業自然沒有錢為業主共同部份做好養護(也包括環境衛生和秩序維護,但不包括安全保衛)什麼東西都有好有壞,有不能用更新的時候。這就用到了房子的養老金,買房時你交的公共維修基金。這足以說明你買的,你就必須支付相應的費用,有的人只算計自己吃不吃虧,不依法律,法規為依據,所以這事就行不通,物業是經註冊的合法公司,追求利潤最大化也是法律框架內的,有人想把自己共同產權部份交社群替代物業,這是與物權法、物業管理條例相違背的,自己不想花錢交社群免費代物業,幾乎是不可的。不包括老舊小區,房改房,低層建築群,這些雖有公攤但不多,共用設施裝置少等因素。決定了可以不要物業。自治,或社群代管都可行。但其環境生活質量與有物業的正規小區是有差距的。所以業主不能整天算計眼前的利益。這個社會,專家學者,各級領導,個個都是人中精英,你想到的,想說的,想辦的,早在精英的預料之中,你再聰明能跳出社會規劃的圈嗎?
-
9 # 1583623
非常不公平,這等於是變相的加價,後患無窮,殘害業主,後續 物業費加價,取暖費加價,懇求國家趕快出政策治理
-
10 # 在水一方211414183
要了解公攤面積,先了解什麼是容積率。簡單的說:容積率是政府容許一個開發商在一塊土地上建造有蓋面積的比率。比如:一塊一萬平方的土地的容積率是2,那在這土地上建造的有蓋面積最多是2萬平方。這就是建築面積,也就是產權面積。只有產權面積能發售賣錢。因此容積率是限制開發商的利潤。
當一棟房子建成後,有一部份建築面積的產權屬於個別業主,即所謂套內面積。但有一部份的建築面積,比如走道、樓梯的產權不能歸於某一個業主,因此由各業主公攤這部份產權,所以叫公攤面積。必須注意公攤面積也是有產權,有權益的。假如有一天房子或遷拆或重建,公攤面積的產權也要計算利益。
網上經常有人說取消公攤面積,真不知道怎麼個取消法?建一棟沒有樓梯、走道的房子?還是業主只買套內面積的產權,把樓梯、走道的產權留給開發商?這樣子房子就便宜了?開發商就少賺了?法律有規定套內面積只能賣多少錢一平嗎?以前賣三千一平,現在就不能賣三千五嗎?
更有噴子胡說八道什麼香港已經取消公攤面積云云。地道的香港人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公攤面積。香港房子買賣從來只有建築面積和實用面積倆個辭彙。其中建築面積包含實用面積和公共面積(不叫公攤面積)。以前開發商售樓只標註建築面積,業主買房時不清楚實用面積的大小,因此容易引起爭議。大概五、六年前政府立法規定售樓時必須公佈實用面積。政策建基在消費者的知情權方面,沒有人會做夢樓價會因此打八折。
為什麼在香港公共面積不叫公攤面積?這有概念上差別。公共著眼在使用方面,而公攤著眼在產權方面。在外國如美、加這類個人護有業權的房子叫 condominium 共管房屋。看名字就知道人家的著眼在共同管理房子,使用房子。把房子看成一個整體,買房子實際是買進整棟樓的股權。只有我們一些噴子總惦記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巴不得無限擴大自己的套內面積,壓縮甚至不要公共面積;心胸狹隘得可笑。
回覆列表
公攤面積就是服務於買方房產應分攤的走廊、樓道、電梯等面積。其實無論使用建築面積還是套內面積銷售,本質都是單位價格。而中國房產登記規範以此計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