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雞蛋俠
-
2 # Zhang雷
郭:都認識,郭德綱 于謙於:是我郭:合作十多年了於:不短了郭:感謝謙兒哥對我的支援 於:您老那麼客氣 郭:哎!實話實說,我是親眼看著謙兒哥一步步墮落的……於:昨晚對可沒這詞 郭:我臨時加的,不行啊?於:我說呢 郭:開玩笑謙兒哥堂堂京城丐幫少掌櫃的一份,外加蒙古國海軍司令……於:醒醒 醒醒說詞郭:啥詞 對 謙兒哥三大愛好:抽菸、喝酒、燙頭……
-
3 # 李酩酊
見過稿子 都是主線 還有主要的大包袱 至於穿起整個節目 還是需要老郭的臨場 經驗 老郭那級別的 就算是錯了忘了 也能圓回來
-
4 # 岑詮
沒見過老司機還會按照“套路”撩妹的,一般都是信手拈來、隨機應變。郭德綱一張嘴,還沒說完,于謙就已經知道他又要挖什麼坑了,腦海裡已經想好了怎麼“接活”了。所以每一次往臺上一站,除了咳嗽和被臺下觀眾起鬨之外,于謙都是全神貫注的盯著郭德綱——當然多數捧哏演員都能做到這點。
特別近幾年,翻新作品或糅合段子比較多,各個包袱早就滾瓜爛熟,壓根不需要對詞。面對一些大型商演,比如一個月前的英倫首秀,估計會挑幾段經典段子,然後對一些新新增的包袱特別對下詞,其它的就到臺上“天高任鳥飛”了。
當然往前倒幾年,特別是成名前後的那些年,肯定是會詳細對詞的,因為那時候處於“高產”階段,幾乎每場都是新段子,可能做不到像馬三立大師那樣一個字一個字寫稿並熟透於心,但新段子不仔細看、甚至背,是很難按“劇本”演出的。
記得有一年在北展演出,一上臺郭德綱就介紹說,倆人今天都來得特別早,對對詞、跟孩子們交流交流。這個說法肯定是真的,那時剛開始搞大型商演不久,郭德綱再天馬行空,也要按路數出牌。
其實,網路上也有流出一些郭德綱和于謙上臺前的幕後準備照片,捧著劇本很認真在對詞,甚至排練。別看在臺上倆人講“你最好按詞說”、“這玩意兒哪有詞”、“我怎麼也沒詞”,實際上都是準備了很充足才敢上臺的,畢竟票貴,要對得起觀眾。
-
5 # 聞道推球
首先我可以肯定告訴你,在後臺會對詞,並且是一句一句地對詞!有影片為證!
他們之間的表演對詞有三個階段,這是第一個階段
一個新相聲剛剛出來的時候,就是這個影片中對的《我要反三俗》《我是科學家》,這兩個全新相聲,那麼詞肯定是要過一遍的!還有《我是黑社會》《誰動了我的減肥茶》等這是老郭當年根據當年的自身經歷,根據與主流界的鬥爭事件進行創作的。並且多集中在06年到10年這幾年的時間內,那幾年老郭官司不斷,鬥爭不斷,經常是那邊剛出了一個官司,老郭就可以根據那件事創作一個相聲。那麼由於二人合作時間不長,相聲比較新,肯定需要把詞對一遍,但是絕對不會是沒玩沒了的排練。
二人只是走一遍,讓謙兒哥有一個感覺,因為詞是老郭寫的!走了一遍,謙兒哥就知道在哪裡入活,在哪裡發揮,在哪裡收回來!此時二人的水平,相當於還在用玄鐵重劍的獨孤求敗!威力無窮,主要用來修煉內功!
第二階段
其次到了10年後,郭德綱和于謙的相聲,較多的是小改動,小修小補,上臺前幾個點說一下!對於老的相聲如《武訓徒》,老郭有了一新的創意,那麼大致和謙兒哥說下,在什麼地方加點什麼,哪裡進行發散一下,然後報幕時把名字改成《紅花綠葉》,那麼就完成了一次新的創作。觀眾聽著也比較新鮮,其實骨子裡是一樣的。
此時二人的水平,相當於還在用木劍的獨孤求敗,內力已經很強,但是還需要一個東西依託一下,還是有一定的招式。
第三階段
最後是到了現在,二人上臺前也沒什麼交流的了,點也不用點了,幾十年走了下來,合作相聲無數,老郭一個眼神謙兒哥就知道他要說什麼!你想一下,謙兒哥都可以醉酒用下意識去捧哏,並且讓當時的大部分觀眾看不出來,這就是水平!排練,怎麼排練,排練前讓你找不到他的人,哈哈哈哈!另外一點,都這個水平了,資深的觀眾聽了十幾年之久了,這時候逗樂觀眾靠的就不是詞,不是段子了,是你的語言節奏、你的語言技巧、你的語氣語調、還有現場發生的人和事等。根據現場的情況,隨時進行調整發揮,來的文化人多點,來點包袱深點的;來的普通大眾多點,那就來點皮薄餡大的!
此時二人的水平,相當於無劍的獨孤求敗,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
-
6 # 娛樂小練兒
郭德綱和于謙這對相聲組合,可以說是相聲界裡這十多年來最默契的一對搭檔吧。舞臺上的他們搭檔的如此巧妙,在臺下也是需要排練的。
郭德綱和于謙也是如此,他們能一起表演的如此得心應手,離不開的還是彼此的默契度,這默契度是長期磨合生成的。
他們兩在後臺的排練對詞也是分時間段的,熟悉的相聲段子也就無須在排練,而新的作品也是需要一對一對詞的。
早年剛合作及成名時,一對一對詞排練是常態郭德綱和于謙兩人在2000年開始合作,真正搭檔還是在2002年。那時的他們才剛相識不久,舞臺上的表演沒有後臺的排練又怎能行得通呢。
當然熟悉後,彼此的默契也就慢慢來了, 到了2004年後,這對搭檔已經開始在國內走紅。雖然走紅了,但他們並沒有就此放鬆,走紅後隨之而來的商演也就越來越多,創作的新作品也是非常多。
或許大家聽過郭德綱2005年左右的相聲就應該知道,那時郭德綱的相聲可是最為精彩的時期,幾乎每場演出都有新作品,新的創意。當然,郭德綱在這時剛走紅,每場演出都非常看重,表演前的準備工作也是做的相當好。
所以說,在那個時期,郭德綱和于謙後臺排練一對一那是常態,誰也不會在正走紅初期掉以輕心啊,面對的還是全國觀眾呢。
彼此熟悉後,默契度十足,對詞多數是一個大體寬架到了後期,德雲社的快速發展,郭德綱和于謙這對組合也已經搭檔多年,彼此的默契度很多時候已經不要再提前特意去演練。
這時他們的演練,更多的還是一個大體的寬架,很多時候郭德綱就是想到一個節目,然後大體列舉一下寬架,演出前半小時叫于謙過來,跟他講說一遍,告訴他一些注意點。
更厲害的時候,都不需要演練,直接上臺表演,現場發揮,天馬行空般。曾經馬東就說到郭德綱相聲驚為天人,說的就是這點。
而於謙呢也是輕輕鬆鬆的接住郭德綱的逗哏,而且在關鍵時刻還能有力的對捧一番。這或許就是源於他們多年來的默契搭檔以及彼此在相聲領域的高度吧。
老作品直接上臺,新作品一對一郭德綱和于謙搭檔近二十年來,他們一同演出的作品雖然無數,但是每年那麼多場次的登臺,很多時候表演的都是老作品。老作品對於他們而言早已演練的滾瓜爛熟,好像都不需要再次演練了。
雖說是一些老作品,但郭德綱有時演出時也會有一些新的創意,那也是現場發揮的,于謙也是臨時接捧。這樣的情況很多,也是他們的相聲如此受人喜愛的緣故吧。
另外,作為相聲演員,雖然他們的名氣已經足夠響亮了,但他們每年也會創作點新作品,只是數量不多罷了。對於新作品,那肯定是需要後臺排練的,排練也是最普遍的一對一模式。
曾經在離演出還有一段時間時,郭德綱就和于謙及徒弟們一同探討演出,共同學習進步,這樣的場面挺讓人欣慰的。郭德綱在演出及教育徒弟上都可以說是非常的認真。
所以說,郭德綱和于謙在後臺的排練也是依情況而定的,早期排練和上新作品都要認真的一對一排練。而到了後期,彼此默契度來臨,大體排練,天馬行空自行發揮也是常態之事。
-
7 # PGC專用測試d
早期肯定有的,比如老郭于謙參加相聲小品大賽的作品《你好新北京》,那時候兩人三十出頭,經驗也不算太多,而且也剛合作不久缺少太高的默契。當時也是參加主流的評選,所以的表演節奏感還是很緊湊,而且明顯沒有一個現掛包袱,但明眼人也能看出兩人的基本功之強,即使臺下那些現在已經和老郭鬧翻的人也是非常認可的。之後2005年于謙正式進入德雲社,和郭德綱搭檔演出,慢慢的兩人就不像之前那樣一板一眼對詞了,一方面默契度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就是那些業內人都認為是巔峰的郭德綱,實在沒有時間再像那樣對詞了。040506這些年,郭德綱電視臺小劇場到處串,一場表演有一半以上都是他,經常汗水都沒幹透,立刻又返場,上臺有時候觀眾太熱情又加一個小段。這種情況下對詞就只能簡化,現掛比例就得大量增加。而郭德綱很幸運,遇到了現掛的天才于謙,所以兩人成了相聲界的最強搭檔。之後于謙在鏘鏘三人行和其他節目裡都說過對詞的事情,郭德綱基本就是自己回家悶房間裡想個兩三天,然後臨上場前給於謙一張小紙條,寫著段子的概要脈絡,哪些時候要給節骨眼,哪些地方追加個效果,基本都是些提示性的詞兒,沒有詳細臺詞。謙兒大爺看幾十分鐘,稍微消化下上臺就量活兒。當時把梁文道竇文濤都嚇一跳,因為香港人理解大陸舞臺相聲應該都像舞蹈歌曲一樣要反覆排練,否則不能演出那樣的效果,但郭於有超過百分之八十都是上臺現掛,讓他們很意外。所以說兩人默契已經到了那樣的程度,壓根也不需要像新人那樣對詞找感覺了,一走上臺郭德綱張嘴就是各種包袱,于謙即使喝大了也能接個十七八。這大概就是于謙反覆說的,相聲的樂趣所在,一方面能夠逗樂觀眾,一方面自己真心喜歡,最重要就是能夠優勢互補,把自己優點無限放大的搭檔。所以他才會對外坦白,郭德綱如果不說相聲,他也不會幹了,因為這行就沒意思了。
-
8 # 五月vlog
前期他們肯定是對詞的,我覺得到了後期,他們應該是不用詞,直接說兩句就能說出段子來,因為他們越來越熟悉,彼此想一個段子很容易就接下來,我曾經看過那樣的影片就是于謙和別人搭檔,別人說什麼于謙都能接下來,這已經成為了他的一種基本技能了,再說應該到了後期,他們應該就不會有這種對的行為,完全靠自己的發揮,他們大概就直接瞭解一下每個段子的簡單的一些內容。
-
9 # 好多料真有料
郭德綱與于謙合作多年,給觀眾帶來很多歡樂,每次看兩個人的演出,都是不一樣的味道,不過相同的是,每次都讓人流連忘返。對於觀眾來說,臺上郭德綱與于謙配合默契,似乎那些詞早已深入兩人腦海,不知道私下郭德綱于謙如何對詞的?為什麼兩個人配合的那麼默契,不論是新包袱,還是老段子,總能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感覺。
郭德綱于謙如何對詞的
郭德綱于謙如何對詞的?很多人猜測郭德綱與于謙對詞,就像是演員之間對詞一樣,一句一句地對,其實按照兩個人之間的默契來說,已經不需要這樣仔細對詞了。此前郭德綱就曾被問到這個問題,採訪中他也與大家透露了與于謙的對詞方式。他表示兩人對詞是在演出半小時之前開始的,自己將新作品給於謙看,給他講述這個框架。
郭德綱與于謙的包袱
告訴他哪些地方是需要他配合的,然後就等待開場,上臺演出時,兩人一邊演出,一邊琢磨。因為這個內容是新的,所以兩人需要找到最完美的演出方式,所以一開始聽兩人的新作品。每次都會有不一樣的味道,即使這個作品穩定下來,但有時候靈感爆發,或是為了貼合觀眾的反應,也會臨時修改。對於兩人來說,多年的合作,兩人已經默契到這個程度了。
郭德綱于謙配合的為什麼那麼默契
郭德綱于謙如何對詞的?兩人幾乎不需要對詞,基本上都是會根據觀眾的反應,去臨時調整進度與臺詞。因為會跟著觀眾的反應走,所以每次聽兩位的演出,總是不同的感覺,永遠充滿了未知與新鮮感,兩人的默契配合,給觀眾帶來了一出視覺盛聽。
回覆列表
好像不是的,記得於謙有一次做訪問時說過,如果有了新段子,郭德綱會做一個大綱,讓于謙看一下,然後于謙會根據提綱進行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