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聊詩說詞
-
2 # 七樓看星空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只是前半句,後面還有“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孔老夫子把“難養”的原因在後面給解釋了。
不少人把這句話理解為貶低女性的話,實則不然,是他們按照現代漢語的字面意思去曲解了,理解古文絕對不能斷章取意。
在春秋時期“女子”指的是女兒或未嫁的少女,論語中把已嫁人的女子稱為“婦人”,在現代,“女子”被泛指為女性。孔子的意思是不成熟的少女難以親近和相處,並不是在貶低所有女性,意在說明少女的不成熟性格。
古代“小人”原指地位低下的人,在論語中,孔子把“小人”指定為對個人品質而非身份的定位,和“君子”對立。
我們身邊的朋友往往分為兩種,一種是君子,品行端正,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間有問題了直接說明白,遇到困難能夠互相幫助,施以援手,一旦各自有事情,可以好久不聯絡,但是感情猶在,此所謂君子之交。另一種是小人,品行不端,他跟你相處,往往會有所圖,對你妄加褒貶,肆意揣摩,讓你增加頗多煩惱,一旦就不聯絡,便會對你心生怨恨。
整句話的意思應該這樣理解:不成熟的女孩和品行不端的人都很難相處,親近了會對你無禮、不恭敬,疏遠了就會詆譭你、怨恨你。
-
3 # 被催更的牧羊悅
回到問題本身。這句話出自《論語.第十七.陽貨篇》,完整的原文是這樣的:
子曰:“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雖然《論語》一直都是傳統儒家文化的定鼎之作,但其中也有幾句話,千百年來,一直備受爭議。其中爭議最大的,大概就是這一句了。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其中的兩個關鍵詞的意思:女人,小人。對於“女人”,基本上沒有太多異議,一般不出兩種解釋,一種是妻妾,另一種大致與現在的“女子”的意思接近。
大量的爭議出在“小人”這個詞。朱熹在《四書章句集註》中,把小人解為僕隸之人,大致與現代意義上的“下人”接近。而我們的于丹老師則把小人解為小孩子。他們這樣解對不對呢?我們先不評斷。現在我們先看看幾位現代國學大家,對這整句話,是怎麼理解的。
楊伯峻先生在他的《論語譯註》裡,是這樣翻譯的:
孔子說:“只有女人和小人是難同他們共處的,親近了,他會無禮;疏遠了,他會怨恨”。
楊先生並沒有單獨為“女人”和“小人”作註解,避開爭議,聰明!
再看李澤厚先生怎麼說。他在《論語今讀》裡的譯文是這樣的:
孔子說:“只有妻妾和僕從難以對付,親近了,不謙遜;疏遠了,又埋怨”。
李先生則不避嫌,把女人解為妻妾,把小人解為僕從(引用了朱熹的解釋),敢於直面爭議,佩服!
接下來我們看看南懷瑾先生怎麼說。他在《論語別裁》裡,以一種半開玩笑半認真的方式,對這句話作了這樣的解釋:
孔子說,女人和小人最難辦了,對她太愛護了,太好了,她就恃寵而驕,搞得你啼笑皆非,動輒得咎。對她不好,她又恨死你,至死方休。
南師的解釋很通俗,很生動。從他的話裡,我們可以確認的是,他是把“女子”基本等同於“女人”的,而不是僅限於“妻妾”。那麼“小人”呢?直接的解釋沒有,不過他接著上面的解釋,說了這樣一番話:
但問題是,世界上的男人,夠得上資格免刑于“小人”罪名的,實在也少之又少。孔子這一句話,雖然罵盡了天下的女人,但是又有幾個男人不在被罵之列呢?我們男士,在得意之餘,不妨捫心自問一番。
南師在這段話裡,一直在說“小人”,卻偏偏不說什麼才是小人。難為死98了,怎麼辦?猜唄。南師既然把天下男人也放到“小人”圈裡了,必定是針對大多數男人的通病來說的。什麼通病?氣量。男子漢大丈夫,當氣吞山河如虎,斤斤計較就落入女氣了。所以98竊以為:南師說的小人,指的是氣量小的人。
98最後要再給各位推出一位老師,他就是張慶祥講師,他也是98的修行引路人。98有幸聽過他解讀《論語》的CD。按張講師的話,女子即是女人,小人即是氣量小的人。有了前面的鋪墊,這話沒什麼出奇,對不對,各位親?但張講師對整句話的解釋,讓98茅塞頓開,受益良多。
講師說,孔子這句話,千百年來,一直在被誤讀,誤在哪裡?誤在一個“養”字。我們都以為養是對待,是對付。其實,這裡的養是培養。培養什麼?就是孟子所說的,浩然之氣。修齊治平第一步,是修身。怎麼修?怎樣才算修到位了?一身正氣,一身浩然之氣。修正氣必須大氣量,大胸懷。而女人和小人,要麼受先天生理條件,要麼受後天習氣閱歷所限制,經常關注於細節,得失心太重。所以很難養就一身正氣。
各位,說了怎麼多,你說,誰對誰錯?有沒有一種讀書越讀越迷糊的感覺?如果有,那就對了,迷糊,說明你不僅讀了,還想了。“學而不思則罔”,這話好像也是孔夫子說的哦。不管你們信不信,我覺得,張講師的解釋,更得我心。
-
4 # 儒學求義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的真意和含義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這句話出現在《論語》中,並且還是由孔子說的,引起了很多人的誤解,甚至是責難。本文將試著從文字本義入手,去探索這句話的真正意思和現實意義。
“難,造字本義:酷刑,捆綁受刑者,讓猛禽啄食而死”——《象形字典》。
“難”,引申義有:困難、艱難、不容易、為難、畏難、感到困難等。
“養,造字本義:動詞,放牧羊群” ——《象形字典》
“養,供養也”——《說文解字》
“養”的引申義有:餵食,飼育動物,精心照看、呵護,使之成長等。
難為不利,養為有利,“難養”, 一方對對方行有利之事,另一方卻對對方行不利之事。報怨以德、報德以怨、好心不得好報,都屬於難養的範疇。
“難養”是一種不和諧的關係,它根源於雙方各行其是,體現了雙方的“道不相通”。
“和,金文,口(說話)+禾(龢,吹奏多管的排笛,造成諧音振),比喻不同人的言論相互響應,相互協調、合拍。”——《象形字典》
“和,相應也”——《說文解字》
“諧,造字本義:觀點一致,相融相和”——《象形字典》
“和諧”,是雙方相互有利的關係,是彼此相互加強。“難養”不等“互害”,它是一頭熱。
“男,造字本義:在田間出力做事的雄性勞動者” ——《象形字典》
“女,造字本義:名詞,兩胸豐滿的婦人,能生育、哺乳的人類中雌性”——《象形字典》
在中國的古代,男人是做事業、創造財富和業績的,女人是生兒育女、料理家務的。男人和女人有著不同的分工,也有著不同的性情趣向和生存、處事之道。
雙方如果各行其是,並強加於對方,就很容易出現“難養”的局面。
君子和小人也有著不同的分工,也有著不同的性情趣向和生存之道,雙方如果各行其是,並強加於對方,也很容易出現“難養”的局面。
當然,論語中的小人也可以代表小孩,小孩是不懂大人之道的,只是按照自己性情趣向行事而已,其結果與上面相同。
“遜,金文,行(行走)+孫(晚輩),表示晚輩給長輩讓行。造字本義:晚輩對長輩敬禮謙讓”——《象形字典》
遜,是對規則的遵守,在“難養”的局面中,這種規則其實是男人(或者按文中本義是君子、大人)的規則,女人和小孩(小人)另有自己的行事之道,所以才會“不遜”。
不管是君子(大人)、女人和小人,還是男人、女人和小孩,他們之間都是有密切關係的,遠離在後者看來,是逃避責任,當然會怨恨了。
孔子講“仁”,大學講“齊家”,其目標都是和諧相處(共贏)。充分考慮到對方的性情趣向和生存、處事之道,引導大家都向著共同的目標前進,從而實現和諧相處(共贏),是“仁”和“齊家”的要求和標準,也是一個很有技術含量的事。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是對一個現實情況的描述,不應成為我們的感嘆,也不應成為取笑、責難他人的藉口,因為感嘆和藉口,只能證明我們的眼界、胸懷不夠寬闊,技術水平不夠高明。
回覆列表
無論是古文翻譯,還是詩詞解讀,都應該放到原文和原詩中去,不然就會半知半解,或者完全解釋錯了。
這句話是孔子說的,原話是“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說這話的前提是孔子在衛國被衛靈公和他老婆戲弄,非常失望和憤怒。所以孔子最初說這話的意思,應該就是罵衛靈公是小人,女子就是他老婆,意思是:這兩口子太難伺候了,你去輔佐他們吧,他們就貶低你、戲弄你;你離開他們的國不伺候他們了吧,他們就會埋怨你,怨恨你。
當然,後來“女子”和“小人”就不再特指衛靈公和他老婆了。一般來說,我們認為“女子”就是指女人,把“小人”解釋為道德水準低下的人。這也是為什麼當初這句話飽受批判的原因。人們死盯著“女子”這兩個字不放,認為這是在侮辱女性!卻很少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小人是不是有別的解釋?解釋為道德水準低下的人是不是準確?
其實,我個人覺得更應該把“小人”解釋為布衣、平民。我們在文學作品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對話:大人,小人這就去打聽;大人,你要為小人做主啊!顯然,這裡的大人和小人,並不是指道德水準的高低,而是指社會地位的高下。
這樣一來“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句話,就不是在批評某一個性別或某一類的人了,而是在說人性。
這句話在說哪方面的人性呢?舉個栗子:比如我去一家新公司見到了老闆,畢恭畢敬生怕說錯話,老闆還說:別緊張,自然點,以後我們共事的日子還長著呢。後來隨著接觸越來越頻繁,相互間也越來越瞭解,我說話也就越來越隨便了。這就叫“近之則不遜”;終於有一天,我的話把老闆惹怒了,大罵我一頓,還把我的工作崗位調得離他遠遠的。我心裡當然委屈了:至於嗎,已經這麼熟了!這就叫“遠之則怨”。
至於女人嗎,看下圖你就明白了。
隨便打個廣告:我這裡有夠會撩夠懂騷的詩詞解讀,喜歡詩詞的朋友快快看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