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方文與字

    當然可以。不過一般來說得先繼承才能創新。世界是分分鐘都在不停地變化著的,如果不能創造新文體,人類文化就不可能先有了詩歌,後來又有來(詩歌是一種駢體文)散文,有了小說……

  • 2 # 嶺上清風115

    前人寫的詩經過一代一代的沉澱,逐漸形成了詩歌自身的風格特點,我們寫出來的詩具備了這些風格特點就有了詩的味道,但我們可以創造新體詩,地球是運動的,任何事物都是在發展變化的。徐悲鴻在《中國畫改良論》一文中提出的"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認之,西方繪畫之可採入者融之"這段話是對中國畫的改革而言,但也是對詩歌改革的最好參考答案,世事變則通,不變則亡。

  • 3 # 致力中國

    五四運動後中國學習外國創作展開了新文化運動,新體詩如雨後春筍一樣大量產生,象魯迅,徐志摩,郭沫若,聞一多等都是新文化,新體詩的代表,新體詩對於現在來說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了,只要你喜歡寫都可以寫。如果寫得好報刊雜誌就會釆納發表。

  • 4 # 宏播子竇樹山

    詩這種文學樣式的生命力在於創新,有人以為按前人留下的格式寫的詩才叫詩,這個觀點本身就有問題。中國詩歌的歷史源遠流長,從格式上看,也是不斷變化的。在《詩經》,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中,格式就是多樣的,屈原的“騷體”詩,與《詩經》的格式有非常大的不同;“漢樂府”格式化加強了,到了唐代,絕句和律詩格式嚴謹,而宋詞的興起,其實是對唐詩格式的打破,不但講究韻律,更加強了內在節奏;“五•四”新文化運動,開始提倡散文化,新詩誕生,尤其格式上,自由化了,但這種改變,是社變化的必然,也是詩本身發展的必然,而同時也是一種繼承,保留了詩創新的精神。

    創新,是詩的靈魂,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方面,詩歌永遠在變化中,新文化運動後的自由體詩,是否將走向一種新的格式化?這要看詩本身的發展,不能為格式而格式,但不否認我們也會創造出新的格式,新的文體。在散文化發展的過程中,就有一種新的樣式出現了:散文詩,又文又詩的樣式,儘管對這種文體還沒有確切的定論,但已有很多人喜歡。近些年來,“小品”這種樣式,也吸引了大眾的眼球兒。

    從中國文學史的程序來看,一種文學樣式的出現,成型,都經歷了很長的時間。

    遵循規律,銳意創新!

  • 5 # 守候青鳥的露臺—青兒

    詩言志,然詩歌有一定的形式,這個形式就是格式。格式是言志的載體,而格律又是格式的一種。中國詩歌鼎盛時期是在漢唐,當時創造了眾多格律,以至於很多人認為詩歌的格式就只有格律一種。所以,很多人就認為一定要按照前人的格式寫才叫做詩。

    但是,詩歌的靈魂是言志,而不是載體。詩歌的格式有很多種,漢唐後律詩漸漸衰退,需要有新的格式來言志,於是民國出現了新詩。

    綜上所述,我們不僅可以創造新的文體,應積極創造新的文體。

  • 6 # 王河山3

    古體詩,格律詩,自由詩是你自己的選擇,不會寫格律詩的其實也不懂什麼叫格律詩,不懂可以但是詆譭或者蔑視就是錯誤了!

  • 7 # 張細水

    合轍押韻,讀來朗朗上口即為詩。

    古人對此也是認同的。

    駱賓王的《詠鵝》第一句只有三個鵝字,至令膾炙人口。

    附上自己寫的小詩三首,見笑了

    嶺南酷暑春去早,

    蟬鳴方覺夏正深。

    獨客異鄉無日月,

    浪盡芳華不思卿。

    晨曦海畔待雲生,

    暇步朝露汗衣襟。

    未曾生得富貴命,

    但做凡塵閒散人。

    少懷凌雲壯志,

    夢想仗劍天涯。

    怎料,

    青春揮霍,

    指間握流沙。

    揮墨難書盡,

    心中餘恨。

    長歌敘不清,

    風月鉛華。

    悲哀!

    二十載時光荏苒,

    不期青絲換白髮,

    淚眼婆娑。

  • 8 # 風雲散士

    什麼叫創新呢?就是打破舊的唄,舊的已經無法滿足你發揮才華了,必須有一個新的樣式給你去施展。

    拿做菜為例。如果我是個很厲害的廚子,覺得幾大菜系都各有優缺點,想把他們的精華融合在一起做一席天下無雙的菜,於是有了滿漢全席,那麼大家都會說我的創新成功了。再假設我對菜的認知僅限於吃,然後我認為炒菜也就那麼回事,必須創新,拿鍋碗瓢盆火鍋電磁爐的都弱爆了,必須馬桶裡燒驢糞用痰盂煮,那大家肯定都罵我沙筆咯。

    作詩也如此,我們知道杜甫是格律詩的第一代表,他對格律詩的創作進行了很多創新,這些創新是在他以古典詩歌的創作經驗為基礎形成的,人們說杜甫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集大成者,這一點李白都比不上他。那麼假設盛唐時代有個目不識丁的人說,你們這詩樣式太單調了,急需創新,以後這樣,第一行一個字第二行兩個字第三行三個字以此類推,你怎麼想。

    創造新的可以,前提是你能完全瞭解舊的,並且在舊的方面有自己獨特的新高度新見解。你連現有的都不理解不知道,還想創造新的?恕我不太信服。

    手機打字好累。

  • 9 # 秋色正傑

    因為那叫填詞。一輛跑車輪胎壞了,用一個同型號的輪胎放上即可。你非要弄個大卡車輪胎放上,還叫跑車嗎?那叫變形金剛!

  • 10 # 蘇西皮

    公孫鞅西行入秦,與孝公論變法。“對一般人,不能與他們商議開創的計劃,只能和他們分享成功。講論至高道德的人不與凡夫同俗,要成大事的人不能去與眾人謀劃。所以聖賢之人只要能夠強國,不用效法舊傳統。”詩詞一道,亦是如此。所有格式、格律都是由人所創,按理亦可由人破之。

    士大夫甘龍出言反對:“不對,按照舊章治理,才能使官員熟悉規矩而使百姓安定。”

    公孫鞅說:“普通人只知道安於舊習,學者往往被所知限制難以自拔。這兩種人,讓他們做官守法可以,但不能和他們謀劃舊章之外開創大業之事。聰明的人制定法規政策,愚笨之人只能受制於人;賢德之人因時而變,無能的人死守成法。”

    天底下萬事萬物,從來就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求新、創新才能保持生命力。一味因循守舊,固步自封,只會逐漸被歷史所淘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破冰行動》中馬雲波媳婦中150多槍還能活著可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