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豐子冉
-
2 # 彼岸流星
曹雪芹曾說: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每個寫作者可能都有訴說的衝動,文字是表達思想的最好方式。
曹雪芹的家庭陷入當時九龍奪謫的政治鬥爭,作為失敗者,他對這種生活的鉅變感到十分痛苦,但對以往的生活肯定也有回憶和想往,所以我個人覺得他之所以寫這本書是對過去的一種紀念,也是想表達自己對生活變化的那種無能為力的感覺。
在皇權面前一切都是渺小的,透過賈家的興衰其實折射的是曹雪芹生活的真實寫照。
-
3 # 串紅鑿綠讀紅樓
我願意相信, 《紅樓夢》一書的作者確實是曹雪芹先生。就好像《聊齋志異》是蒲松齡寫的,但是在很多人跟他講的神鬼故事的基礎上加工出來,《西遊記》也是在吳承恩之前就有很多唐僧取經的故事在流傳。紅樓夢一書可能也是在好幾本書的基礎上經過曹雪芹先生十年披閱,增刪五次而成
曹雪芹家族,赫赫揚揚也將近興旺了百年,其祖上開始做努爾哈赤,多爾袞的包衣,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立下赫赫戰功。到跟著順治皇帝從龍入關,曾祖母是康熙皇帝的小時的保姆,康熙曾親口說“此吾家老人也”,祖父是康熙少年伴讀御前侍衛,專門給康熙皇帝密摺奏報,四次接駕天恩浩蕩,曹家一門三代四人在江寧織造的位置上任職五十多年!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之時卻忽喇喇大廈傾,在雍正五年被下旨抄家,其中滋味有誰知道!
繁華落盡之後遍地蒼涼,此時的曹雪芹不過是十幾歲的少年,他體驗著人生的悲歡世事的無常,幸好他天性豁達,他扛起養家的責任,體會著市井小民的煙火,二十二歲那年在朋友的幫助下他到了皇家宗學當了一名老師,學生都是皇家子孫,在這裡他結識了人生摯友,開啟了紅樓夢的創作過程。
而這書一寫就是十年,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書裡有對過去繁華如夢的美好時光的無限追憶,有對大家庭敗落原因的深度剖析,也有無才可去補蒼天的怨嘆!
曹雪芹精詩擅畫,最喜畫突兀奇峭的石頭,(我猜這會不會和石頭記的書名有關係呢),他的好友敦敏曾寫詩題芹圃畫石:
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見此支離。
醉餘奮掃如椽筆,寫出胸中塊磊時!
他才華橫溢放達不羈幽默風趣,在書中人物的身上能看到作者自己的影子,黛玉的才華,湘雲的豁達,鳳姐的幽默風趣。
雖然《紅樓夢》一書有些自傳的成份,但我更願意把它作為一本精彩的小說來讀,正所謂時勢造就了這本奇書,也讓我有幸瞭解到了這樣一位半生跌宕的才子!
-
4 # 知雪聞竹
曹雪芹寫《紅樓夢》到底是為了什麼?眾說紛紜,但是別人說了都不算,真正的目的,要從書中去找。因為《紅樓夢》實在太偉大,所以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場上,可以有不同的解讀,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
“誰是作者和續者姑且勿論,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魯迅先生是這樣認為的:
“在我的眼下的寶玉,卻看見他看見許多死亡;證成多所愛者,當大苦惱,因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災樂禍,於一生中,得小歡喜,少有障礙。然而憎人卻不過是愛人者的敗亡的逃路,與寶玉之終於出家,同一小器......”沒錯,魯迅先生看見的是生與死、愛與恨,也即繁華與寥落、開始與結局。
這與《紅樓夢》中所述“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同義。
不得不說,如果所謂的經學家、道學家、才子等人都是盲人的話,他們都看到的是大象的一個部分。
《紅樓夢》之浩瀚如星河大海,豈能以區區《易》、淫、纏綿、排滿、宮闈秘事......而概之?觀《紅樓》者,必須有大襟懷、大格局,豈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魯迅先生即是如此。
說完了這些,我們從《紅樓夢》的角度來分析一下,作者究竟想透過《紅樓夢》告訴我們什麼。
一、《紅樓夢》的開頭故事《紅樓夢》開頭就是一個故事。
一僧一道遇到一塊女媧補天剩下的石頭,石頭要求把他帶入凡間去經歷了一下,順便有一位絳珠仙子為了報恩也跟著下凡了,然後就有了“木石前盟”。
事情結束後許多年,(又不知過了幾世幾劫),因有個空空道人訪道求仙,無意間看到了石頭上刻的字:
“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係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綜上所述,《紅樓夢》記錄的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實的故事,主要目的是為了寫這些美好的女子——空空道人所說“其中只不過幾個異樣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無班姑蔡女之德能。”而真正哀嘆的卻是,自己沉溺於情愛之中,無材補天,最終導致的矛盾與失落。也即警幻仙子所說的“吾不忍君獨為我閨閣增光,見棄於世道”“改悟前情,留意於孔孟之間委身於經濟之道”。
總之,作者或有感而發,或警醒世人,歷史上很多優秀的傳世之作不都是這樣的嗎
-
5 # 明天更美好154837567
想必喜歡《紅樓夢》的朋友不會不知道魏晉南北朝說一個叫做阮籍的人吧? 其實《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的性格就非常類似阮籍;
而在《紅樓夢》中,曹雪芹更是將阮籍的靈魂,阮籍的“痴”化在了賈寶玉這個人物的體內。 賈寶玉—阮籍—曹雪芹這三個人其實就是一個人。
寶玉的痴呆,超凡脫俗;和“竹林七賢多多少少也都有些類似;不同的是竹林七賢們是時代所迫;而賈寶玉則是家庭的原因。
據說,有一次阮籍在和朋友下棋,有人來報說他的母親去世了,阮籍沒有任何其他的行動和表情繼續下棋,下完棋之後,吐血不止。
從阮籍的不同於世俗的處事方法來看,是不是可以看到賈寶玉的影子呢?比如“寶玉捱打”後的自我表白? 7哪怕只有為這些人死了,又有什麼關係!
另外,曹雪芹別號夢阮;“夢阮”不就是無限嚮往阮籍的生活嗎? 從時空來看,曹雪芹與阮籍隔了十萬八千里;但是兩人確實也有諸多共同之處。
比如,阮籍之所以放浪於形骸之外,只不過是害怕惹禍上身;而曹雪芹歷經雍正篡位的時代,朝廷的內部鬥爭也波及到了曹氏家族。
曹氏家族的的破滅史應該不是謊言;歷經百年的曹家望族頃刻之間毀於一旦;這也應了那句話: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以前那個風流倜儻的曹雪芹在家族破敗後根本無法獨立謀生;無奈之下,只好找了一份閒差,每天“打卡“,回來後不是看書,就是和三五好友喝酒作詩。
閒來無事的曹雪芹至此有了一個大膽的計劃,為什麼不寫一部書?也正因為這個大膽的計劃,我們稱得以在幾百年後有幸閱讀這部《紅樓夢》。
《紅樓夢》一書,曹雪芹基本已經完成;可當時的曹雪芹怎麼會想到後四十回(?)會遺失呢?又怎麼會預料到這麼多人會對“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紅樓夢》如此痴迷呢?
回覆列表
《紅樓夢》從它“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這一說法來看,好像真正的作者應該說還存在爭議!但一般認為是曹雪芹著,最起碼是他“增刪”與修改,或者說“重新創作”寫成的!那麼雪芹先生為什麼要如此“嘔心瀝血”的創作這樣一部小說呢?雪芹在寫作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時,有這樣的句子:開闢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趁著這,奈何天, 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忠! 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這“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忠!”好像似乎說明曹雪芹之所以寫紅樓夢,是因為想要記錄自己家族的興衰;這表明有記錄家族興衰的因素存在;透過對自己的親歷及家族的興衰來揭露封建社會的黑暗……如果以此來看曹雪芹寫《紅樓夢》就是為了記述他自己曾經歷經的生活,也就是說《紅樓夢》是一部懷舊的以自傳體為主的小說。
我想曹雪芹寫書的時候,主要就是對他曾經那飫甘饜肥的公子哥生活的迷戀與懷想,從而以此“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寫成了一部《紅樓夢》。
我個人以為作者寫《紅樓夢》的初衷其實就是想記錄他曾經的奢靡生活,透過回憶,從中吸取一些曾經的經歷給予自己的教訓,拾取生活中的碎片來教育訓導自己與他人,並不像某些紅學家研究與想像的那樣“錯綜複雜”!
作者在開卷第一回中就已經非常明確的說明了自己的寫作意圖: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於我之上。何我堂堂鬚眉,誠不若彼裙釵哉?實愧則有餘,悔又無益之大無可如何之日也!當此,則自欲將已往所賴天恩祖德,錦衣紈袴之時,飫甘饜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訓之德,以至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閨閣中本自歷歷有人,萬不可因我之不肖,自護己短,一併使其泯滅也。
這不是寫得(說得)明明白白麼?!但可是,很多的“紅學專家”們卻對雪芹先生這明明白白的表白視而不見,或者說成是作者故弄玄虛,用來迷惑讀者的障眼法。
對於作者曹雪芹來說,可能真的沒有想太多,僅僅是憑著對文字的熱愛想寫點東西而已。至於寫什麼呢,回憶自己的經歷,或者收集聽來的故事,“添油加醋”、“道聽途說”的編撰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為了能愉悅自己,滿足自己的表達慾望,又能被別人欣賞。所以作者才不厭其煩的“披閱十載,增刪五次”!
正如作者所說:“雖我未學,下筆無文,又何妨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來,亦可使閨閣昭傳,復可悅世之目,破人愁悶,不亦宜乎?”這也進一步說明曹雪芹先生除了自己的“生活經歷”還有“添油加醋”“道聽途說”的“假語村言”而“敷衍”出來的內容!
後來的人們想得太多了,曹雪芹先生當時窮困潦倒,他是在“茅椽蓬牖,瓦灶繩床”那樣的條件下“編纂”《紅樓夢》的,他那時連寫作用的稿紙都買不起。他哪裡還會像後來的“磚家學者”們想得那麼複雜呢?!他也沒有想到他的這本書後來會如此的著名,他當時只不過是一門心思的想“ 趁著這,奈何天, 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忠!” 這才是雪芹兄心中真正的“創作意圖”吧!作者只是出於對文字的熱愛,為了留住他曾經的美好與對往日的掛懷,只不過是為了“試遣愚忠”而已!
我一直“頑固”的以為:曹雪芹先生是喜歡“堆砌”可愛的文字,喜歡寫作為了寫書而創作《紅樓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