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PD1、PD-L1單抗為代表的免疫治療藥物在臨床上廣泛應用,為腫瘤患者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生存獲益,整體不良反應較化療少,但是在免疫治療過程中,也可能會攻擊自身組織細胞,出現多種副反應,目前研究的可能的機制有:1、體內免疫細胞過度活躍;2、促進炎症的細胞因子增多,3、自身免疫抗體增多。
常見irAEs可發生在:面板、胃腸、肺、肝臟、腎臟、心臟、肌肉骨骼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其中免疫性腸炎、免疫性肝炎、免疫性肺炎、免疫性心肌炎、免疫性神經系統炎症死亡人數最多,整體死亡風險0.6%左右。具體的表現如下:
(1)面板:包括皮疹、斑疹、白癜風,面板毒性通常發生在治療的早期。
(2)胃腸:納差發力,噁心嘔吐級腹瀉等,急性胰腺炎、胃炎、腸炎、膽管炎。
(3)肺: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咳嗽、發熱或胸痛,甚至快速惡化以致呼吸衰竭,但也有部分患者無任何症狀,僅有影像學異常。
(4)肝臟:主要表現為肝酶的升高,伴或不伴膽紅素的升高,需要完善檢查排除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5)腎臟:患者一般會出現少尿、四肢腳踝水腫、尿蛋白增加等症狀,需要完善肌酐、尿蛋白定量、腎臟及泌尿系的超聲檢查等。
(6)心臟:心臟不良反應發生率很低,但死亡率非常高,所以當患者出現胸悶、氣促、呼吸困難或感到乏力時需要引起警惕,要完善心肌標誌物、心電圖、心臟彩超、磁共振等檢查。
(7)肌肉骨骼及關節系統: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伴炎症改變及關節腫脹等症狀。
(8)中樞神經系統:患者可能出現肌肉無力、不自主抖動、行走不穩定、頭痛、肢體功能障礙、言語功能障礙,甚至昏迷。在排除腦轉移與神經系統轉移的情況下,醫生要考慮是免疫相關不良反應,完善腦MRI、腦電圖,必要時腦脊液檢查。
(9)內分泌系統毒性:主要包括甲狀腺功能異常,垂體炎,原發性腎上腺功能減退,糖尿病,高鈣血癥和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等,相關實驗室檢查可鑑別。
免疫治療整體不良反應較為輕,並且是可控的,多為II級以下副反應,且以乏力、皮疹、消化道反應、甲狀腺功能異常為主,但是3~4級的不良反應維持在10%左右,大部分不良反應經專科醫生的處理都是可以及時糾正的,很少出現致命性不良反應,早期識別高危病人比處理不良反應更重要,需要醫生和患者共同監測。
以PD1、PD-L1單抗為代表的免疫治療藥物在臨床上廣泛應用,為腫瘤患者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生存獲益,整體不良反應較化療少,但是在免疫治療過程中,也可能會攻擊自身組織細胞,出現多種副反應,目前研究的可能的機制有:1、體內免疫細胞過度活躍;2、促進炎症的細胞因子增多,3、自身免疫抗體增多。
常見irAEs可發生在:面板、胃腸、肺、肝臟、腎臟、心臟、肌肉骨骼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其中免疫性腸炎、免疫性肝炎、免疫性肺炎、免疫性心肌炎、免疫性神經系統炎症死亡人數最多,整體死亡風險0.6%左右。具體的表現如下:
(1)面板:包括皮疹、斑疹、白癜風,面板毒性通常發生在治療的早期。
(2)胃腸:納差發力,噁心嘔吐級腹瀉等,急性胰腺炎、胃炎、腸炎、膽管炎。
(3)肺: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咳嗽、發熱或胸痛,甚至快速惡化以致呼吸衰竭,但也有部分患者無任何症狀,僅有影像學異常。
(4)肝臟:主要表現為肝酶的升高,伴或不伴膽紅素的升高,需要完善檢查排除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5)腎臟:患者一般會出現少尿、四肢腳踝水腫、尿蛋白增加等症狀,需要完善肌酐、尿蛋白定量、腎臟及泌尿系的超聲檢查等。
(6)心臟:心臟不良反應發生率很低,但死亡率非常高,所以當患者出現胸悶、氣促、呼吸困難或感到乏力時需要引起警惕,要完善心肌標誌物、心電圖、心臟彩超、磁共振等檢查。
(7)肌肉骨骼及關節系統: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伴炎症改變及關節腫脹等症狀。
(8)中樞神經系統:患者可能出現肌肉無力、不自主抖動、行走不穩定、頭痛、肢體功能障礙、言語功能障礙,甚至昏迷。在排除腦轉移與神經系統轉移的情況下,醫生要考慮是免疫相關不良反應,完善腦MRI、腦電圖,必要時腦脊液檢查。
(9)內分泌系統毒性:主要包括甲狀腺功能異常,垂體炎,原發性腎上腺功能減退,糖尿病,高鈣血癥和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等,相關實驗室檢查可鑑別。
免疫治療整體不良反應較為輕,並且是可控的,多為II級以下副反應,且以乏力、皮疹、消化道反應、甲狀腺功能異常為主,但是3~4級的不良反應維持在10%左右,大部分不良反應經專科醫生的處理都是可以及時糾正的,很少出現致命性不良反應,早期識別高危病人比處理不良反應更重要,需要醫生和患者共同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