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英文supernova,也稱:nova。
當恆星爆發時的絕對光度超過太Sunny度的100億倍、中心溫度可達100億攝氏度,新星爆發時光度的10萬倍時,就被天文學家稱為超新星爆發了。一顆超新星在爆發時輸出的能量可高達〖10〗^43焦,這幾乎相當於我們的太陽在它長達100億年的主序星階段輸出能量的總和。超新星爆發時,拋射物質的速度可達10000千米/秒,光度最大時超新星的直徑可大到相當於太陽系的直徑。1970年觀測到的一顆超新星,在爆發後的30天中直徑以5000千米/秒的速度膨脹,最大時達到3倍太陽系直徑。在這之後直徑又開始收縮。
根據現在的認識,超新星爆發事件就是一顆大質量恆星的“暴死”。對於大質量的恆星,如質量相當於太陽質量的8~20倍的恆星,由於質量的巨大,在它們演化的後期,星核和星殼徹底分離的時候,往往要伴隨著一次超級規模的大爆炸。這種爆炸就是超新星爆發。現已證明,1572年和1604年的新星都屬於超新星。在銀河系和許多河外星系中都已經觀測到了超新星,總數達到數百顆。可是在歷史上,人們用肉眼直接觀測到並記錄下來的超新星,卻只有6顆。
時間 方位 視亮度 觀測、記錄者
185 半人馬座 比金星亮 中國
369 仙后座 比木星亮 中國
1006 豺狼座 比金星亮 中國、日本、北韓、阿拉伯
1054 Taurus 比金星亮 中國、日本、阿拉伯、印度 “中國超新星” 蟹狀星雲
1572 仙后座 與金星相同 布拉赫等
1604 蛇夫座 介於天狼星和木星之間 華人和開普勒、伽利略等
出現超新星爆發這樣的宇宙級“暴力事件”機率有多大呢?雖然在每個星系中這一機率是很小的,但由於現在能觀測到很多河外星系,所以在每年中都能觀測到相當多的河外超新星事件。可是,從1604年以來,在我們銀河系中還沒有再次觀測到超新星。這可能是因為宇宙塵埃的存在遮擋住了出現在銀河系的某個角落中的超新星的光芒。
脈衝星是20世紀60年代天文的四大發現之一。至今,脈衝星已被我們找到了不少於1620多顆,並且已得知它們就是高速自轉著的中子星。
脈衝星有個奇異的特性——短而穩的脈衝週期。所謂脈衝就是像人的脈搏一樣,一下一下出現短促的無線電訊號,如貝爾發現的第一顆脈衝星,每兩脈衝間隔時間是1.337秒,其他脈衝還有短到0.0014秒(編號為PSR-J1748-2446)的,最長的也不過11.765735秒(編號為PSR-J1841-0456)。那麼,這樣有規則的脈衝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呢?
天文學家已經探測、研究得出結論,脈衝的形成是由於脈衝的高速自轉。那為什麼自轉能形成脈衝呢?原理就像我們乘坐輪船在海里航行,看到過的燈塔一樣。設想一座燈塔總是亮著且在不停地有規則運動,燈塔每轉一圈,由它視窗射出的燈光就射到我們的船上一次。不斷旋轉,在我們看來,燈塔的光就連續地一明一滅。脈衝星也是一樣,當它每自轉一週,我們就接收到一次它輻射的電磁波,於是就形成一斷一續的脈衝。脈衝這種現象,也就叫“燈塔效應”。脈衝的週期其實就是脈衝星的自轉週期。
超新星:英文supernova,也稱:nova。
當恆星爆發時的絕對光度超過太Sunny度的100億倍、中心溫度可達100億攝氏度,新星爆發時光度的10萬倍時,就被天文學家稱為超新星爆發了。一顆超新星在爆發時輸出的能量可高達〖10〗^43焦,這幾乎相當於我們的太陽在它長達100億年的主序星階段輸出能量的總和。超新星爆發時,拋射物質的速度可達10000千米/秒,光度最大時超新星的直徑可大到相當於太陽系的直徑。1970年觀測到的一顆超新星,在爆發後的30天中直徑以5000千米/秒的速度膨脹,最大時達到3倍太陽系直徑。在這之後直徑又開始收縮。
根據現在的認識,超新星爆發事件就是一顆大質量恆星的“暴死”。對於大質量的恆星,如質量相當於太陽質量的8~20倍的恆星,由於質量的巨大,在它們演化的後期,星核和星殼徹底分離的時候,往往要伴隨著一次超級規模的大爆炸。這種爆炸就是超新星爆發。現已證明,1572年和1604年的新星都屬於超新星。在銀河系和許多河外星系中都已經觀測到了超新星,總數達到數百顆。可是在歷史上,人們用肉眼直接觀測到並記錄下來的超新星,卻只有6顆。
時間 方位 視亮度 觀測、記錄者
185 半人馬座 比金星亮 中國
369 仙后座 比木星亮 中國
1006 豺狼座 比金星亮 中國、日本、北韓、阿拉伯
1054 Taurus 比金星亮 中國、日本、阿拉伯、印度 “中國超新星” 蟹狀星雲
1572 仙后座 與金星相同 布拉赫等
1604 蛇夫座 介於天狼星和木星之間 華人和開普勒、伽利略等
出現超新星爆發這樣的宇宙級“暴力事件”機率有多大呢?雖然在每個星系中這一機率是很小的,但由於現在能觀測到很多河外星系,所以在每年中都能觀測到相當多的河外超新星事件。可是,從1604年以來,在我們銀河系中還沒有再次觀測到超新星。這可能是因為宇宙塵埃的存在遮擋住了出現在銀河系的某個角落中的超新星的光芒。
脈衝星是20世紀60年代天文的四大發現之一。至今,脈衝星已被我們找到了不少於1620多顆,並且已得知它們就是高速自轉著的中子星。
脈衝星有個奇異的特性——短而穩的脈衝週期。所謂脈衝就是像人的脈搏一樣,一下一下出現短促的無線電訊號,如貝爾發現的第一顆脈衝星,每兩脈衝間隔時間是1.337秒,其他脈衝還有短到0.0014秒(編號為PSR-J1748-2446)的,最長的也不過11.765735秒(編號為PSR-J1841-0456)。那麼,這樣有規則的脈衝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呢?
天文學家已經探測、研究得出結論,脈衝的形成是由於脈衝的高速自轉。那為什麼自轉能形成脈衝呢?原理就像我們乘坐輪船在海里航行,看到過的燈塔一樣。設想一座燈塔總是亮著且在不停地有規則運動,燈塔每轉一圈,由它視窗射出的燈光就射到我們的船上一次。不斷旋轉,在我們看來,燈塔的光就連續地一明一滅。脈衝星也是一樣,當它每自轉一週,我們就接收到一次它輻射的電磁波,於是就形成一斷一續的脈衝。脈衝這種現象,也就叫“燈塔效應”。脈衝的週期其實就是脈衝星的自轉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