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趙老師心理
-
2 # 棠媽成長記
這個問題我簡直深有體會,公婆一直在外打工,懷孕37周的時候婆婆才回來照顧我,還是因為我胎心高差點剖腹產住院的情況下回來的,之前都是老公陪我在家或者是回孃家住。婆婆其實人挺好的,老兩口養兩個兒子確實也不容易,想多掙點錢我能理解,我也不是矯情的人,自己能把自己照顧好。生完寶寶坐月子我整整瘦了十幾斤,氣色太差。我是西安人,老公老家是安康的,地區口味差異真的很崩潰。偏偏我是個其他什麼無所謂,就是愛吃的人。婆婆每天也給我燉湯之類的,而且會把浮油撇的乾乾淨淨,也不會逼我吃什麼下奶的東西。但是我為什麼會瘦那麼多,每天來來回回就是那幾樣素菜,菜品單一,做法更單一。硬生生把我這個極其討厭吃麵的人逼到天天吃麵的地步,一說吃啥就隨便,已經不抱希望了。婆婆在家帶孩子洗衣做飯,我身體慢慢恢復了也開始一起幹家務。說實話,剛生完孩子的時候我真的是看婆婆做什麼心裡都不太喜歡,尤其是抱孩子,老覺得孩子是我的,不想讓婆婆跟娃親近。又是嫌棄婆婆廚房的洗碗布那些不分開用之類的,又是嫌棄婆婆給寶寶說帶點髒字的土話,總之心裡就是千萬個不喜歡,還跟老公抱怨過。那段時間過得好崩潰,一度懷疑我抑鬱了。寶寶四十天的時候回孃家離窩窩一住就是小半個月,天天都是各種我愛吃的飯菜,直到現在還是每星期回去住兩天,改善伙食。
慢慢的時間長了,天天跟婆婆兩個人在家帶孩子,相處久了,心態也好了很多。我閨蜜就說我那個時候懷孕簡直就像變了個人一樣,對什麼事都是挑剔抱怨,整個一怨婦,小心眼的要死,差點懷疑我中邪了。現在想想真的是好笑,生完孩子可能真的是神經敏感,比較容易抑鬱,凡事都要鑽牛角尖,看誰都不順眼。
前幾天還跟老公說,我覺得自己真的很幸福,這小半輩子都是順風順水的,出嫁前是家裡的寶貝閨女,出嫁後老公大事小事都擔著,家婆家公都拿我當親閨女看,尤其是婆婆,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從來沒有說是聽她的,以她的經驗帶孩子,不管娃的什麼都是先問我的意見。平時看我做飯都在旁邊看著。留意我喜歡吃什麼,會做給我吃。早上我睡醒了就有早飯吃,然後我吃飯的時候她給寶寶洗漱換衣服,完了她才去吃飯。家裡洗衣做飯帶孩子,婆婆很盡心。當然我也不是懶媳婦,洗衣做飯幹家務,我也會做。兩個人帶孩子不會那麼累,彼此尊重,互相理解,婆婆本沒有義務做這些,孩子是我的責任,所以我很感激婆婆。人心換人心,如果你覺得婆婆不好的時候,請先找找自己的原因。同時因為愛一個男人而成為了一家人,就應該相親相愛過日子,心態放好,有事說事,少點小肚雞腸,日子怎麼會過不好。
-
3 # 敏航
既然你說家婆人挺好,你為什麼有這種心態,問問你媽,看你會怎樣說你,是你的人品有問題,還是你媽也是這樣的人。
-
4 # 一一237459763
我婆婆人也挺好的,我也不喜歡住在一起,畢竟兩代人生活習慣和消費習慣等各種理念都完全不同,在一起反而會有一些矛盾。我婆婆沒有帶孫子的能力,我從來不指望婆婆可以幫我帶孩子或者做些家務。她自理都有些困難,人非常節約,但是人很好,無論對家人還是對外人屬於心地善良。舉例講:我孕期買一斤燕窩,她就覺得很浪費,言語間有些不高興,但我認為我花自己的錢不需要和誰商量。比如坐月子我喜歡到月子中心,她也一萬個不樂意嫌花錢,問題是她也沒法照顧,我也不想讓自己媽媽辛苦而且我不認為她們能照顧的比月子中心好,我同樣認為花自己的錢不需要經過經過別人的同意。就是這個道理。還比如我不喜歡吃非常清淡的食品,而婆婆喜歡吃的食物幾乎不放鹽,因此我就經常晚飯不在家裡吃了。這種事情積累多了,會造成心理的隔閡。所以,如果可以還是不要知道一起的好。
-
5 # 悠然自得199754784
自己坐月孑,身體不舒服,要別人伺候,自己不想開點,身體怎能回覆,人家養過兩孩有經驗,什也是事,光自己不更勞累了,以為娃那麼好帶
-
6 # 使用者1423949863868
這話說的,家婆看兒孫難道有錯,兒媳婦在不願意也得忍著。。。可能你家婆身上髒,你嫌棄,但是你要隨機應變,可不能得罪人。
-
7 # 叢中笑49
有的媳婦又要婆婆幫帶孩子,又百般刁難挑剔,婆婆主要就是為了自己的兒子孫子著想,否則人家倒貼幫帶孩子憑什麼看你臉嘴?
-
8 # 樊浩書院
有句話說的好,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能只看問題的表現現象,而是應該深層次挖掘事情背後潛在需求是什麼?只有當這個潛在需求滿足了,問題也就會解決了。
建議你可以從以下幾點考慮。
第一:你說婆家人挺好,證明從內心你是個孝順的兒媳婦,不存在真正的矛盾。
第二:你說不太喜歡她,是不是老人的生活習慣和你不太一樣,或者做事風格不一樣,還是因為學歷水平不在一個層次導致婆婆說話方式您不太理解。
第三:不太喜歡她接近孩子,是不是因為老人在教育孩子時候和你們的觀念不一樣。
第四,至於是不是心裡問題,需要你根據以上幾點做出判斷後,才可以知道問題真正原因所在。
-
9 # 陳虯城
是的,大大心理問題,可能連你父母教育子兒都成為失敗問題。最好換位思考,以後的老了,你兒媳婦也跟你心態一樣,你會怎樣?
-
10 # 心理書單
你好,你說你婆婆人很好,但是不習慣她在,也不喜歡她親近孩子,這當中一定是有原因的。你與婆婆之間很有可能曾經發生過什麼,或者她對某些事情的做法導致了你的不滿,包括生活習慣、處事方式、育孩問題等等方面。
婆媳關係問題是很難處理的家庭問題,大多數夫妻關係出現問題也是由於婆媳關係所導致的,所以在處理自己與婆婆之間的問題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講究分寸。雖然很多人認為婆媳關係難處,但是也有一些家庭有很好的婆媳關係。在處理這類問題時有幾點建議供參考:
1、找到問題的根源。
就像問題中提出的,你想了解清楚原因是什麼,是自己對婆婆的偏見導致的,還是由於婆婆的某些原因所致。如果是自身問題,就改變自己。如果是婆婆的原因,就嘗試與婆婆溝通,但要注意方法。
2、儘量不要與婆婆爭論
有些時候矛盾的產生都是由一些小問題引起的,不冷靜的爭吵會使事情發展擴大,更不利於雙方關係。最好的方法是透過老公出面調解問題。
3、尊重婆婆的習慣與選擇
行為一旦形成習慣是很難改變的,所以有時候面對婆婆的一些習慣問題,能夠體諒的就體諒些,是在看不過去,可以提一些意見,注意語氣要溫和,或者還是請老公出面。
其實沒有處理不好的婆媳關係,就看能不能找對方法,彼此的包容和理解,適當的保持距離,別把婆婆當作親媽那樣口無遮掩,有點距離才能產生美。
回覆列表
家婆人挺好,你說的是婆婆作為一個人的個人品性。你不習慣她在,也不喜歡她親近寶寶,指的是你和婆婆的關係,當婆婆跟你在同一個空間,或者說當婆婆到了屬於你和丈夫(當然也是婆婆的兒子)的空間時對你產生的心理上的影響。
婆媳關係的問題也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具有中國特色的問題。從嚴格意義上講,一個人結婚成家後,這個小家庭就是自己的獨立空間了,你就是這個家的女主人,有獨立的主權。父母(公婆)就成了局外人,至少可以說他們到了你的領地就只能是客人。但是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背景下,大部分人認同了父母(公婆也是父母)的權威地位,因此在中國家庭中,很多兒女的婚後生活被父母干涉,小家庭中年輕夫妻的主權地位很容易被幹擾,很多父母們甚至認為對兒女們的生活指手畫腳是理所應當、天經地義的。因此父母們如果帶著這樣的觀念進入到兒女的生活中,兩代人就特別容易產生衝突。要麼就是現實的衝突,要麼就是內心的衝突。
我這裡只談談內心衝突。
當父母插手孩子的事情時,作為晚輩,順從會感覺不爽,不順從或者反抗就會擔心背上不孝的罵名,就變得左右為難,束手無策。
中國自古就有“媳婦終於熬成婆”的說法,媳婦熬成婆意味著從只能服從命令、完全受制於人的位置熬到了一個支配者(領導者)的位置,在家庭中擁有了某種特權。
如果我們內心深處還在認同這樣的文化習俗,父輩們也在秉承著傳統的理念,作為子女的一代內心裡就會本能地防禦因為觀念的衝突而導致的現實衝突,就會為了迴避衝突不願意和父母在一個屋簷下,同處一個空間內長時間的相處。
人與人之間的衝突通常源於不同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導致的行為模式上的不匹配甚至衝撞,跟一個人好不好沒有多大關係。因此,婆媳關係背後有很多複雜的心理因素,你可以仔細覺察一下婆婆的到來讓你內在產生了什麼樣的矛盾衝突,把關係當作一面鏡子,當你能更清晰的看清自己的時候,你也就自然會知道如何跟婆婆相處會更舒服些。
關於你說不喜歡婆婆親近孩子,這個問題通常也跟你內心的某種擔心有關。華人很多時候不說是給自己生了個兒子,而是給父母生了個孫子,是為一個家族傳承了香火。所以在中國家庭中,爺爺奶奶跟跟兒子兒媳爭奪孩子幾乎是常態。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施行了幾十年,這樣使得家庭中兩代人爭奪寶寶的現象非常普遍。從另外一個角度理解,爺爺奶奶一方面習慣以經驗自居,在如何養育孩子的問題上不自覺地指手畫腳。另一方面也可能他們在養育自己的孩子時留有一些缺憾,對自己的孩子有愧疚感,等有了孫子的時候,就想要在孫輩的身上付出更多來做補償(這種心理通常是無意識的,也就是說本人難以覺察的),在這種心理動力驅使下,他們往往會不自覺的付出太多,越過邊界,忘記了自己的角色是爺爺奶奶,而佔據了父母的角色位置,這會讓孩子的父母(尤其是媽媽)感受到自己的母親角色被侵犯,孩子也好像不屬於自己了。
背後的心理因素可能還有其它,這裡我主要強調兩點,一個是婆婆的到來可能會讓媳婦產生自己不是女主人的感覺。另一個是婆婆親近孩子,很可能會讓你產生寶寶到底是誰的孩子的模糊感。
如果問題還在繼續困擾你,找一個心理諮詢師進入設定做諮詢,會更好地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