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融皓科技掃地僧

    秦漢對匈作戰主要是在秦始皇時期和漢武帝時期。他們兩個平臺不同,結局當然不一樣了。這就好比,富二代隨手就買一輛跑車,而我辛苦了半輩子,只能買一輛比亞迪,我當然沒有他跑的快了。

    先說秦朝。秦朝統一一六國已經非常不容易了。秦穆公之後,秦孝公之前這段歷史,秦國都是非常不堪的,經常被欺負,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六國卑秦。

    秦孝公時期,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狀況才了好轉。但那個時候依然沒有統一六國的野心,他們的口號還是隻恢復“穆公霸業”,能夠佔領五分之一的席位,不被人欺負,就謝天謝地了。

    到了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時期,秦國得到了飛速發展——主要是打壓了其他六國。特別是秦昭襄王時期,白起一個人就200多萬個人頭,肥的很。但同時也埋下了一個隱患,國內人口損失慘重。

    等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候,惠文王和昭襄王殺的不都是自己人了嗎?再加上秦始皇自己用兵殺的人,那就更是數不勝數了。

    綜合來說,秦始皇時期,經過長期的戰亂,國內兵源和財政是不足以長期和匈奴對抗的。

    而漢武帝時期,經過文景之治,經過近百年的發展,積蓄了雄厚的資本,對抗匈奴已經沒有大問題。不過,長期大戰,匈奴雖然敗了,漢朝也沒討到什麼便宜。自漢武帝之後,漢朝也逐漸走上了下坡路。

    可以說,結局都差不多。

  • 2 # 董狐筆

    匈奴方面,與漢朝對立的冒頓單于,比秦朝時期更難對付。冒頓秣馬厲兵,麾下匈奴騎兵戰鬥力強大,而同時期的中原王朝,卻剛剛打完滅秦之戰,滅項之戰,沒有來得及組織起一支像樣的騎兵隊伍。反觀秦朝的長城軍團,專業與匈奴作戰,熟悉匈奴戰法,以長城為屏障,有力地阻止了當時的匈奴南下,有力地支援了秦始皇一統天下的大業。可惜秦長城兵團在鉅鹿之戰中,被項羽所部殲滅。白登之圍,漢朝軍隊第一次與匈奴進行大兵團決戰,既沒有城池做屏障,也沒有強大的騎兵,失敗也就在所難免。

  • 3 # 無限輪迴

    題主應該是說:秦始皇派蒙恬擊敗匈奴,與漢高祖劉邦白登之圍的對比。究其原因:形勢不同而強弱之勢異也。

    1.秦漢力量變化。對戰匈奴時,秦始皇剛統一完六國,氣勢正盛。派大將蒙恬,率兵30萬,北擊匈奴,殺傷了匈奴主力。此戰秦國士氣、武器、兵力等方面都有優勢。而漢朝,劉邦剛剛把韓信等大將功臣搞死,內部比較亂,人心浮動,沒能帶兵的人,只好御架親征,結果差點回不來。

    2.匈奴也不比以前。秦朝時,匈奴已經進入奴隸社會,但各部落缺乏有力的協調,大規模作戰經驗還不足,也沒有強力領袖和將軍。但到漢初,匈奴出了一位冒頓單于,強力統一了匈奴各部,建了一支精銳騎兵部隊,數量高達30萬,武器也在跟秦漢的學習中發展,因此實力大增。

    3.戰爭勝負主要在天時、地利、人和。秦朝基本都佔了,所以輕輕鬆鬆就勝了,匈奴十餘年不敢南下。漢朝初期基本都不佔,被迫以和親的方式結好。直到經過多年經營後,由漢武帝報了仇。

  • 4 # 文史垂釣

    秦朝和漢朝初期都曾對匈奴作戰多次。但以秦朝後期的勝利和漢朝初期的失敗為相反結局。

    戰國時代,北方的一些遊牧民族被秦、燕、趙等國家驅趕到黃河以北,陰山,乃至更遠的蒙古。逐步形成了月氏,匈奴等三個政權。匈奴擊敗另兩政權後成為蒙古草原上最強大的民族,對秦形成一定威脅。

    秦始皇先後多次派大將軍蒙恬率幾十萬大軍攻打匈奴。統一六國後秦朝勢力更加強大,為徹底打敗匈奴,秦始皇又派蒙恬攻入匈奴腹地。把匈奴驅趕到更遠的地區。為了心裡踏實,秦始皇下令把原秦、燕、趙國的長城連起來,成為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成為阻擊匈奴入侵的屏障。

    秦末農民起義及楚漢相爭之時,匈奴利用這段戰亂時期得以休養生息,實力又逐步強盛起來。西漢初年,白登山之戰,劉邦被匈奴包圍,差點被俘。打不過匈奴,於是以後就透過與匈奴和親,改善了與匈奴的關係。這是被逼無奈。當時西漢剛經歷多年戰亂,民不聊生,國庫空虛,兵力不足,無法與匈奴抗衡,好在透過和親使北部邊疆得以安定一段時間,直到漢武帝時國力才逐步強盛,才有了衛青、霍去病大規模北擊匈奴的實力。

  • 5 # 冷兵器研究所

    這個首先,雙方的實力對比不同。

    秦帝國對匈奴,類似一個壯漢去毆打一個小狼

    漢朝初期對匈奴,類似一個大病初癒的人去對抗一條成年狼

    “匈奴”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在中國史料中就與戰爭和征服有關。漢代劉向的《說苑》記載了燕昭王元年(公元前312年)的一條史料:“匈奴驅馳於樓煩。”這證明此時匈奴部族已經崛起,匈奴人征服樓煩部落(活躍於今山西省寧武一帶)的事情甚至驚動了燕國的君王。

    幾十年後,進一步崛起和擴張的匈奴人就跟中原人有了直接的衝突。趙孝成王初年(公元前265年),趙國大將李牧在代郡和雁門,採取示弱於敵、誘敵深入的戰術,大破入侵劫掠的十餘萬匈奴騎兵。此時的匈奴人雖然已經變得危險,但還不致命,因為他們還只是一個鬆散的部落聯盟。

    始皇帝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大將蒙恬率三十萬秦軍北擊匈奴。第一階段,秦軍採取避實擊虛的戰略,東西並進、南北夾擊,奪取了匈奴勢力薄弱的河套以南地區,推進到北河(今烏加河,當時為黃河的主流道)。第二年(公元前214年),秦軍又發動了第二階段攻勢。蒙恬率軍渡河,擊敗了匈奴主力,奪取了整個陰山地區和賀蘭山高地。

    頭曼單于迫於秦軍的兵鋒,只能撤退到陰山以北的漠南地區。公元前209年,冒頓殺死父親頭曼,成為匈奴帝國的新單于,匈奴帝國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秦帝國崩潰,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於中原。冒頓單于藉此良機,向東擊滅宿敵東胡人;南並樓煩、白羊王,全部奪回秦將蒙恬所佔的河南地;向北征服渾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各部族;出兵西域消滅月氏,平定Murano、烏孫、呼揭各族。經過一系列的戰爭,冒頓單于在歷史上首次把大漠南北的草原地區完全統一起來了。等到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建立起漢帝國時,匈奴帝國已經是擁有近四十萬騎兵,並且不斷南下劫掠的“可怕巨狼”了。

    就像法國曆史學家勒內·格魯塞在他的《草原帝國》裡所寫的一樣:“(匈奴)會出其不意地出現在耕地邊緣,侵襲人畜和搶劫財產,然後在任何還擊可能來到之前帶著戰利品溜走。當他們被追趕時,他們的戰術是引誘中國軍隊深入大戈壁灘或是草原荒涼之地,然後在自己不遭埋伏的情況下,以雷雨般的箭攻擊追趕者,直到他們的敵人被拖垮,被飢渴弄得精疲力竭,他們才一舉而消滅之。由於他們的騎兵的機動性以及他們的弓箭技術,這些方法相當有效。”

    漢高祖劉邦透過“白登之圍”的困境,明白了剛剛建立起來的漢帝國力量還很虛弱,漢帝國還沒有實力跟擁有雄厚軍事實力,戰爭成本極低,卻又兇狠難纏的匈奴帝國爭鋒對決。那個時候漢帝國剛剛建立,百廢待興。經過秦末亂世長期戰爭的消耗,中原大地早已是殘破不堪,社會生產受到嚴重破壞,土地大量荒蕪,人口銳減,急需休養生息。建立在廢墟之上的漢帝國國力空虛,財政捉襟見肘,皇帝尚不能用四匹同色的馬駕車,大臣亦只能乘坐牛車,內部軍事政治環境也很不穩定。

    因此漢帝國只能暫時採取懷柔的“和親”政策。漢帝國定期從宗室選出女子,以漢帝國公主的名義嫁給匈奴單于。每年漢帝國還需要贈送一定數量的布匹、絲織品、穀物、美酒和金銀給匈奴。

    但這種和親政策並沒有澆滅匈奴帝國的掠奪野心。匈奴帝國的小股騎兵仍不時入犯燕、趙、代的邊境城邑,擄掠人口,搶劫財物,給邊地百姓帶來極大的災難。漢高祖劉邦去世之後,冒頓單于甚至還給漢帝國當政的呂太后送來了充滿嘲弄、羞辱的書信,信中聲稱:你剛死了丈夫,我這邊也是一個人過,不如咱們兩個人“湊合”過吧!

    “漢高祖時候國家的軟弱,是軍事力量的發展還不夠強大的結果。這種軍事力量的弱小使得匈奴帶給他們的危險遠遠比匈奴本身所具有的危險大得多。

    匈奴透過與另外的遊牧族敵人的戰爭,將自己的領土擴大到從滿洲里直到黃河西部的大片土地。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兼併了其他遊牧部落,透過對軍隊進行集中化的結構整頓,匈奴在更有效的軍事組織內的武裝力量得到了更大的發展。而漢朝這邊,由於士兵們缺乏與匈奴作戰的經驗,由於指揮官缺乏嚴明的紀律約束,還由於貴族成員們對皇帝的忠誠不能得到保證,漢高祖軍隊的戰鬥力無疑遭到了極大的破壞。這些因素使得漢朝的軍隊與匈奴的軍隊相比,客觀上處於劣勢。這種情勢迫使漢高祖採取安撫的態度,以使漢朝最終能贏得時間建立起強有力的經濟基礎和專業化的軍隊,以保證漢朝取得最後的勝利。

    新娘和賄賂都沒有能夠阻擋匈奴在邊境地區發動搶掠和進行迅猛的進攻,他們還在不厭其煩地要求漢朝增加貢品。但是,這種政策使得邊境地區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的保證,與大規模的戰爭相比,其給國家財政造成的負擔還是比較輕的。因此,和親政策是儲存經濟力量和維護復興的大漢帝國的領土完整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由此可見,漢帝國的忍辱負重其實是在韜光養晦。因為“白登之圍”同樣告訴了漢帝國,匈奴人並不是不可戰勝的。漢帝國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時間。漢帝國只是在積聚國力中等待著,等待著自己的實力足以擊敗匈奴帝國的那一天。

  • 6 # 張不叄讀秦史

    主要是國力對比不同。

    中原政權攻打匈奴的難度極大,漢代大臣主父偃就曾援引李斯勸阻秦始皇的話,“匈奴無城郭之居,委積之守,遷徙鳥舉,難得而制也。輕兵深入,糧食必絕;踵糧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為利也,遇其民不可役而守也。勝必殺之,非民父母也。”但在蒙恬的統領下,秦軍依舊取得了輝煌勝果,號稱“若鷙鳥之追群雀。匈奴勢懾,不敢南面而望十餘年”。除了戰略戰術等方面的原因,國力的雄厚也不可忽視,秦朝剛經歷了滅六國的連年戰爭,但損失相對處於可承受的範圍內。

    漢代不一樣。楚漢戰爭的破壞性遠比統一六國之戰大得多,《漢書·食貨志》記載:“漢興,接秦之敝,諸侯並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甚至連皇帝乘坐的馬車都難以湊齊相同顏色的馬匹,將、相只能乘牛車上朝。這種百廢待興的情況下,自然更難以對抗強大的匈奴,所以才會有漢高祖白登之圍、老上稽粥單于從直道偷襲關中等連番險情,西漢朝廷也只能以和親為代價,慢慢積累國力,歷經呂后、文景時代,國力重新強盛之後,才重新開始策劃打匈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BA的技術犯規和違反體育道德犯規的區別和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