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親屬稱謂 擬親屬稱謂是指對沒有親緣關係的交際物件使用親屬稱謂來相互稱呼,是漢語中普遍使用的一種稱謂形式。它與中國古代的歷史傳統文化、社會結構、道德標準和價值取向是分不開的。 在華人的日常交往中,人們往往比照親屬之間的年齡、輩分的特點,借用親屬稱謂語來稱呼對方,這種模擬親屬關係來稱呼非親屬人員的稱謂語就是擬親屬稱謂語。 它被普遍應用於鄰里、同事、同學、官民、主僕、師徒、乾親、結義、朋友等各種關係的人群中。擬親屬稱謂有兩類,一類叫“義親”,另一類則完全是擬稱。 所謂“義親”,通俗的說法叫“乾親”,也就是本來不是親屬的雙方透過一定手續結成形式上的親屬關係。漢語中有不少稱謂是反映這種關係的。如: 義父:近現代又稱“乾爹”。這一稱謂出現比較早,如北魏時《洛陽迦藍記》就說有隱士趙逸,謊稱自己是晉武帝(司馬炎)時人,“汝南王聞而異之,拜為義父”。解放前十里洋場的舊上海還很流行拜乾爹乾孃,俗稱“拜過房爺”,“拜過房娘”;反之,又有“過房兒子”、“過房女兒”的稱呼。 結金蘭:俗稱結拜兄弟姐妹。金蘭,出於《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吳錄》:“張溫英才瑰偉,拜中郎將,聘蜀與諸葛亮結金蘭之好焉。”(《太平御覽》) 換帖子:交換彼此寫有出生年月日的字帖,這是結拜兄弟姐妹時應有的手續,後遂用以指結拜兄弟姐妹。 所謂“擬稱”則又有不同,只是人們借用親屬稱謂來互相稱呼,連任何形式上的手續都沒有。舊社會幫派頭領之間稱兄道弟,鄰里之間稱呼“大伯”、“大娘”,小孩稱呼不相識、不熟悉的成年男女為“叔叔”、“阿姨”等等,都是中國社會的普遍現象。這種彼此之間沒有親屬關係的人,卻廣泛使用親屬稱謂來互相或自稱的社會方式,就是“擬親屬稱謂”。實際上這也正是家族觀念的延伸和擴大。把非親屬關係的人納入到親屬的行列中,來表示恭敬、親熱、謙虛,是被稱呼者感到尊重、喜愛、禮遇,這樣就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密切了相互間的關係,反映了漢民族傳統的倫理觀念。 隨著時代的進步,宗法觀念的淡化,親緣紐帶中介作用的削弱,人們之間的交往已不再拘泥於嚴格區分備份次序、名分尊卑的觀念,對非親緣關係的人的擬親屬稱謂也打破了按年齡差距形成的輩分界限,對同一輩分的擬親屬稱謂也趨向於不分長幼次序,如伯叔合併為“伯”,伯母嬸孃合併為“大娘”。對女性的稱呼也不再以男性為本體,如改稱“嫂子”為“姐姐”,改稱“伯母”為“阿姨”。而西方社會的一些稱呼習慣在大城市裡日益流行,如先生、女士、太太、夫人、小姐等。這種種變化也反映出隨著社會的變化,人際關係和民族文化心理也在發生鉅變。
擬親屬稱謂 擬親屬稱謂是指對沒有親緣關係的交際物件使用親屬稱謂來相互稱呼,是漢語中普遍使用的一種稱謂形式。它與中國古代的歷史傳統文化、社會結構、道德標準和價值取向是分不開的。 在華人的日常交往中,人們往往比照親屬之間的年齡、輩分的特點,借用親屬稱謂語來稱呼對方,這種模擬親屬關係來稱呼非親屬人員的稱謂語就是擬親屬稱謂語。 它被普遍應用於鄰里、同事、同學、官民、主僕、師徒、乾親、結義、朋友等各種關係的人群中。擬親屬稱謂有兩類,一類叫“義親”,另一類則完全是擬稱。 所謂“義親”,通俗的說法叫“乾親”,也就是本來不是親屬的雙方透過一定手續結成形式上的親屬關係。漢語中有不少稱謂是反映這種關係的。如: 義父:近現代又稱“乾爹”。這一稱謂出現比較早,如北魏時《洛陽迦藍記》就說有隱士趙逸,謊稱自己是晉武帝(司馬炎)時人,“汝南王聞而異之,拜為義父”。解放前十里洋場的舊上海還很流行拜乾爹乾孃,俗稱“拜過房爺”,“拜過房娘”;反之,又有“過房兒子”、“過房女兒”的稱呼。 結金蘭:俗稱結拜兄弟姐妹。金蘭,出於《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吳錄》:“張溫英才瑰偉,拜中郎將,聘蜀與諸葛亮結金蘭之好焉。”(《太平御覽》) 換帖子:交換彼此寫有出生年月日的字帖,這是結拜兄弟姐妹時應有的手續,後遂用以指結拜兄弟姐妹。 所謂“擬稱”則又有不同,只是人們借用親屬稱謂來互相稱呼,連任何形式上的手續都沒有。舊社會幫派頭領之間稱兄道弟,鄰里之間稱呼“大伯”、“大娘”,小孩稱呼不相識、不熟悉的成年男女為“叔叔”、“阿姨”等等,都是中國社會的普遍現象。這種彼此之間沒有親屬關係的人,卻廣泛使用親屬稱謂來互相或自稱的社會方式,就是“擬親屬稱謂”。實際上這也正是家族觀念的延伸和擴大。把非親屬關係的人納入到親屬的行列中,來表示恭敬、親熱、謙虛,是被稱呼者感到尊重、喜愛、禮遇,這樣就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密切了相互間的關係,反映了漢民族傳統的倫理觀念。 隨著時代的進步,宗法觀念的淡化,親緣紐帶中介作用的削弱,人們之間的交往已不再拘泥於嚴格區分備份次序、名分尊卑的觀念,對非親緣關係的人的擬親屬稱謂也打破了按年齡差距形成的輩分界限,對同一輩分的擬親屬稱謂也趨向於不分長幼次序,如伯叔合併為“伯”,伯母嬸孃合併為“大娘”。對女性的稱呼也不再以男性為本體,如改稱“嫂子”為“姐姐”,改稱“伯母”為“阿姨”。而西方社會的一些稱呼習慣在大城市裡日益流行,如先生、女士、太太、夫人、小姐等。這種種變化也反映出隨著社會的變化,人際關係和民族文化心理也在發生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