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佩服,標題黨們實在是高,一句“你們全家都是女司機”相信極大提升了點選率。人們不禁要詫異,“女司機”何時成了貶義詞?誠然,最近曝出了一連串有關女性道路交通參與者的負面新聞。先是“成都男司機暴打變道女司機”引爆了輿論關切,接著又有江蘇徐州一寶馬女司機變道撞上公交車,竟喊人毆打公交司機;安徽亳州一騎電動車女子拐彎時險與一電動三輪車相撞,被暴打後上吊自殺……戾氣沖天的行車糾紛中,總能看到“女司機”的身影,無論作為受害者或肇事者,似乎都難脫“麻煩製造者”的形象。也許正因為如此,坊間早已暗湧的針對女司機的偏見和歧視,終於找到了現實宣洩口,悲催地被兩個女性同胞抬上了桌面,正如圍觀群眾感嘆的那樣: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需要爭辯的是,追求關注度是媒體的本性,一段時間以內,某類新聞火了,媒體總會有意識地聚焦同類或相似新聞,即便性質完全不同,也會挖背景、換角度地往上靠,博取眼球效應。此類新聞中,“女性”一詞顯然被有意注意進而放大了,這是媒體報道選擇性的結果,並不見得上路惹禍的都是女人。如果拿統計資料說話,就會發現,儘管女駕駛員的技術普遍不如男,但若論造成交通事故和道路糾紛的性別比例,男性怕是還要佔多數吧。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男司機有蠻橫無德的,女司機也有該遭譴責的。大家都在路上,磕磕碰碰的難免,是上演“全武行”,小事鬧大,還是各讓一步,止息干戈,取決於雙方的道德和素質,與性別和技術無關。
不得不佩服,標題黨們實在是高,一句“你們全家都是女司機”相信極大提升了點選率。人們不禁要詫異,“女司機”何時成了貶義詞?誠然,最近曝出了一連串有關女性道路交通參與者的負面新聞。先是“成都男司機暴打變道女司機”引爆了輿論關切,接著又有江蘇徐州一寶馬女司機變道撞上公交車,竟喊人毆打公交司機;安徽亳州一騎電動車女子拐彎時險與一電動三輪車相撞,被暴打後上吊自殺……戾氣沖天的行車糾紛中,總能看到“女司機”的身影,無論作為受害者或肇事者,似乎都難脫“麻煩製造者”的形象。也許正因為如此,坊間早已暗湧的針對女司機的偏見和歧視,終於找到了現實宣洩口,悲催地被兩個女性同胞抬上了桌面,正如圍觀群眾感嘆的那樣: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需要爭辯的是,追求關注度是媒體的本性,一段時間以內,某類新聞火了,媒體總會有意識地聚焦同類或相似新聞,即便性質完全不同,也會挖背景、換角度地往上靠,博取眼球效應。此類新聞中,“女性”一詞顯然被有意注意進而放大了,這是媒體報道選擇性的結果,並不見得上路惹禍的都是女人。如果拿統計資料說話,就會發現,儘管女駕駛員的技術普遍不如男,但若論造成交通事故和道路糾紛的性別比例,男性怕是還要佔多數吧。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男司機有蠻橫無德的,女司機也有該遭譴責的。大家都在路上,磕磕碰碰的難免,是上演“全武行”,小事鬧大,還是各讓一步,止息干戈,取決於雙方的道德和素質,與性別和技術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