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只要是鴞形目的都叫貓頭鷹。有以下幾科屬:
草鴞科
(Tytonidae)
草鴞科頭骨狹長,面盤心形似猴,常被稱為“猴面鷹”,腿較長。草鴞科有2屬12~17種,中國2屬3種。其中慄鴞屬僅2種,分別分佈於非洲和亞洲南部,草鴞屬10~15種,其中很多種分佈於偏僻的島嶼上以及澳洲等地,另一些則分佈廣泛,其中倉鴞在世界各個大陸都能見到,但在中國境內分佈侷限,中國境內更常見的是草鴞。
草鴞屬
有14種。面呈心臟形,又稱猴面鷹。廣佈全球。中國有2種:倉鴞Tyto alba以喜棲息於農家穀倉中而得名,分佈很廣,幾遍全球,共分化為35個亞種,但在中國極為罕見,僅2亞種,即雲南亞種和印度亞種,見於雲南;叫聲難聽,似人在受酷刑時發出的慘叫;飛行快速而有力,毫無聲響;主要以鼠類和野兔為食,每天大約捕捉3只老鼠,一年消滅鼠類1000只以上,偶捕捕獵中小型鳥類、青蛙、魚和較大的昆蟲等;捕獵時採取突然襲擊的方式,同時發出尖勵叫聲,使獵物陷於極度恐怖之中,束手就擒。草鴞Tyto longimembris分佈於亞洲南部和大洋洲,在中國罕見於西南和東南省份及臺灣。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慄鴞屬
有2種:慄鴞Phodilus badius和坦尚尼亞慄鴞Phodilus prigoginei。面盤呈方形,頭部兩側有短羽簇突出。慄鴞分佈於亞洲南部,中國見於廣東、廣西、海南和雲南南部。體長29釐米左右,體重311~360克。留鳥,棲息于山地常綠闊葉林、針葉林和次生林中。主要在夜間、黃昏和黎明之前活動。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有時亦見2~3只的小群。主要以鼠類、小鳥、蜥蜴、蛙、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白日坐姿平展,如蟆口鴟。繁殖期為3~7月。營巢於樹洞中或者腐朽的樹樁內,距地面的高度為2~5米,有的巢也可以多年連續使用。巢內墊有很多吐出的食物殘塊。每窩產卵3~5枚,卵為純白色,表面光滑無斑,形狀為橢圓形,由親鳥輪流孵卵。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鴟鴞科
(Strigidae)
鴟鴞科頭骨寬大,腿較短,面盤圓形似貓,常被稱為“貓頭鷹”。鴟鴞科種類較多,體型大小不一,習性也較多樣化,有些以魚為食,有些則白天也出來活動。有些種類有耳簇,如長耳鴞,有些種類面盤不顯著或缺失,看上去似鷹,如各種鷹鴞。鴟鴞科在澳洲僅以各種鷹鴞為代表,其中猛鷹鴞是體型最大的一種,也是澳洲唯一特有的鴞,性情比較兇猛,可以捕食較大的動物。鴟鴞科從北極到熱帶都有分佈,約28屬133種,中國有11屬23種。
角鴞屬
有63種。除大洋洲、南極洲外,廣佈全球。翎領不顯或缺如,耳羽發達;體形較小,翅長250毫米以下。白天藏於多葉樹枝上,不鳴叫;夜間覓食,嗜食昆蟲,也吃齧齒動物和食蟲類巢營於樹洞間。叫聲洪亮,繁殖期常徹夜鳴叫。中國有6種:黃嘴角鴞Otus spilocephalus分佈於南亞和東南亞,中國罕見於西南和東南地區及臺灣;領角鴞Otus bakkamoena常見於中國大部地區,後頸基部有一顯著翎領;縱紋角鴞Otus brucei分佈於中亞,中國僅新疆崑崙山脈及喀什地區有過記錄;西紅角鴞Otus scops和紅角鴞(普通角鴞、東方角鴞)Otus sunia分佈於於歐洲、非洲和中亞,中國見於新疆;蘭嶼角鴞Otus elegans分佈於中國臺灣蘭嶼島、日本琉球群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雕鴞屬
有17種。除大洋洲、南極洲外,廣佈全球。體型較大,體長50~70釐米,大者達1米,重5千克,為鴞形目體型最大的一類。有明顯的耳狀簇羽,胸部體羽多具顯著花紋。多棲息於人跡罕至的密林中,全天可活動,飛行時緩慢而無聲,通常貼著地面飛行。主食鼠類,但食性很廣,幾乎包括所有能夠捕到的中小型動物,甚至包括狐、豪豬、野貓和蒼鷹、鶚、遊隼等猛禽。叫聲深沉。中國有3種:雕鴞Bubo bubo廣佈於歐亞大陸,中國見於除海南和臺灣以外的大部地區;林雕鴞Bubo nipalensis分佈於亞洲南部,中國僅見於四川和雲南;烏雕鴞Bubo coromandus分佈於亞洲南部,中國罕見於浙江和江西。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漁鴞屬
面盤不明顯,面部羽毛鬆散,羽枝分離;耳羽長而尖;趾不被羽,底部有鱗片和細刺突。獨居,棲息於水源附近的森林中,黃昏和夜晚活動,靜立於河中的石頭上或在淺水中涉水而行。常貼水面或地面飛行,兩翅煽動很快,但無聲。叫聲拖長而嘶啞。主要以魚類為食,也吃喇蛄、蝦、蟹等水生動物。有4種:毛腿漁鴞Ketupa blakistoni分佈於東亞,中國罕見於內蒙古和東北地區;體型較大,體長71~77釐米,體重1.5~5.5千克,耳羽長約10釐米。褐漁鴞Ketupa zeylonensis分佈於亞洲南部,中國罕見於南部地區;黃腿漁鴞(黃腳漁鴞、黃漁鴞)Ketupa flavipes分佈於西馬拉雅山至中國南部及印度次大陸,全球性近危;馬來漁鴞Ketupa ketupu分佈於東南亞,中國無分佈。中國的種類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雪鴞屬
僅1種,即雪鴞Bubo scandiacus。分佈於北半球環北極的高緯度地區,中國罕見於東北及西北開闊原野,為冬候鳥。體長50~60釐米,通體幾乎純白色,厚密以禦寒,也是一種保護色;體羽端部近黑色,因而在頭頂、背部、雙翅、下腹遍佈黑色斑點;無耳狀簇羽。棲息於北極凍原,全天可活動,主要捕食旅鼠,偶捕食野兔、鷗和鴨等大型獵物。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林鴞屬
有18種,分佈於美洲、歐洲和亞洲。中型或大型,無耳羽簇。中國有5種:褐林鴞Strix leptogrammica分佈於南亞、中國南部和東南亞的亞熱帶山林,數量稀少而性隱蔽;灰林鴞Strix aluco主要分佈於中國,為溫帶森林中最常見的鴞類,體長約43釐米;長尾林鴞Strix uraalensis分佈於東北亞,中國罕見於東北地區;四川林鴞Strix davidi為中國中部地區特有種,有時作為長尾林鴞的一個亞種;烏林鴞Strix nebulosa分佈於亞洲和北美洲極北部森林,中國極罕見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和大興安嶺,體型較大,體長達65釐米。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眼鏡鴞屬
有3種:眼鏡鴞Pulsatrix perspicillata、茶眉眼鏡鴞Pulsatrix koeniswaldiana、斑腹眼鏡鴞Pulsatrix melanota。分佈於中、南美洲。體長40~50釐米,頭部大而呈圓形,眼部有黑色斑紋,似眼鏡,故名。棲息於熱帶雨林中。
猛鴞屬
僅1種,即猛鴞(長尾鴞)Surnia ulula。北歐、北亞及北美洲,中國罕見於新疆和內蒙古部分地區。體長35~40釐米,沒有耳簇羽,面盤不明顯,跗蹠和趾上均被有白色的絨羽,尾羽較長,體形與隼類相似。求偶叫聲常在夜裡發出,強烈振顫音1千米外可聞。飛行迅速,時而振翅飛翔,時而滑翔,二者常常交替進行,特別是在覓食的時候。休息時大多棲於樹木的頂端或電線杆上,見到獵物候則猛撲而下,有時也在飛行中捕食,或是靠近地面疾飛,撲向獵物,或在高空滑翔,發現獵物後再俯衝下來。它的叫聲與鷹類相似。主要以齧齒動物為食,也捕食山鴉、松雞等鳥類、野兔和其他小形動物。
鵂鶹屬
有31種,無耳羽簇,面盤發育不完全,為鴞形目體型最小的一類。中國有3種:花頭鵂鶹Glaucidium passerinum分佈於亞歐大陸,中國罕見於北方少數地區。領鵂鶹Glaucidium brodiei廣泛分佈於南亞、東南亞和中國南部,為中國體形最小的鴞類,體長14~16釐米,體重40~64克,後頸有顯著的淺黃色領斑,兩側各有一明顯黑斑。斑頭鵂鶹Glaucidium cuculoides廣泛分佈於南亞、東南亞和中國南部,為中國體形最大的鵂鶹,體長20~26釐米,體重150~260克,頭部和全身的羽毛均具有細的白色橫斑。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小鴞屬
無耳羽簇,面盤不明顯,皺領不顯著,跗蹠和趾被羽。有4種:縱紋腹小鴞Athene noctua、橫斑腹小鴞Athene brama、林斑小鴞Athene blewitti、穴小鴞Athene cunicularia。中國有2種:縱紋腹小鴞廣泛分佈於歐洲、非洲東北部、亞洲西部和中部,中國多見於北方地區,為各地常見留鳥,體長20~26釐米,多在白天活動,主要捕食鼠類和鞘翅目昆蟲。橫斑腹小鴞分佈於印度、緬甸、中南半島和伊朗等地,中國僅見於四川、雲南和西藏部分地區。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鬼鴞屬
無耳羽簇,面盤顯著。有4鍾,大多分佈於美洲,僅鬼鴞Aegolius funereus除見於北美外,亦廣泛分佈於歐亞大陸,在中國見於東北和西北地區,均為留鳥。鬼鴞體長23~26釐米,體重130克左右,主要棲息於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夜行性,主要以鼠類為食。由於其叫聲多變,如吹笛一般,每隔幾秒鐘便重複一次,且不斷交替變化,給人一種陰森可怕的感覺,故名。為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鷹鴞屬
有19種,無明顯的臉盤和領翎,眼先具黑鬚。中國僅1種,即鷹鴞Ninox scutulata,分佈於南亞、東亞和東南亞,中國各地均有但不常見,遷徙。全長30釐米左右,眼大,深色,似鷹,故名。棲息于山地闊葉林中,飛行迅捷無聲,捕食昆蟲、小鼠和小鳥等。為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長耳鴞屬
有7種,臉盤明顯,耳羽簇大多發達。中國僅2種:長耳鴞Asio otus常見於全北界,中國常見於各地森林中,體長約35~40釐米,耳羽簇發達而極為顯著。短耳鴞Asio flammeus廣泛分佈於歐洲、非洲北部、美洲、大洋洲和亞洲大部地區,在中國繁殖於內蒙古東部、黑龍江和遼寧,越冬時幾乎見於全國各地,體長35~38釐米,耳羽簇退化而不明顯,多棲息於地上或潛伏於草叢中,很少棲於樹上,主要捕食鼠類,也吃小鳥、蜥蜴、昆蟲等,偶爾也吃植物果實和種子。均為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很多的,只要是鴞形目的都叫貓頭鷹。有以下幾科屬:
草鴞科
(Tytonidae)
草鴞科頭骨狹長,面盤心形似猴,常被稱為“猴面鷹”,腿較長。草鴞科有2屬12~17種,中國2屬3種。其中慄鴞屬僅2種,分別分佈於非洲和亞洲南部,草鴞屬10~15種,其中很多種分佈於偏僻的島嶼上以及澳洲等地,另一些則分佈廣泛,其中倉鴞在世界各個大陸都能見到,但在中國境內分佈侷限,中國境內更常見的是草鴞。
草鴞屬
有14種。面呈心臟形,又稱猴面鷹。廣佈全球。中國有2種:倉鴞Tyto alba以喜棲息於農家穀倉中而得名,分佈很廣,幾遍全球,共分化為35個亞種,但在中國極為罕見,僅2亞種,即雲南亞種和印度亞種,見於雲南;叫聲難聽,似人在受酷刑時發出的慘叫;飛行快速而有力,毫無聲響;主要以鼠類和野兔為食,每天大約捕捉3只老鼠,一年消滅鼠類1000只以上,偶捕捕獵中小型鳥類、青蛙、魚和較大的昆蟲等;捕獵時採取突然襲擊的方式,同時發出尖勵叫聲,使獵物陷於極度恐怖之中,束手就擒。草鴞Tyto longimembris分佈於亞洲南部和大洋洲,在中國罕見於西南和東南省份及臺灣。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慄鴞屬
有2種:慄鴞Phodilus badius和坦尚尼亞慄鴞Phodilus prigoginei。面盤呈方形,頭部兩側有短羽簇突出。慄鴞分佈於亞洲南部,中國見於廣東、廣西、海南和雲南南部。體長29釐米左右,體重311~360克。留鳥,棲息于山地常綠闊葉林、針葉林和次生林中。主要在夜間、黃昏和黎明之前活動。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有時亦見2~3只的小群。主要以鼠類、小鳥、蜥蜴、蛙、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白日坐姿平展,如蟆口鴟。繁殖期為3~7月。營巢於樹洞中或者腐朽的樹樁內,距地面的高度為2~5米,有的巢也可以多年連續使用。巢內墊有很多吐出的食物殘塊。每窩產卵3~5枚,卵為純白色,表面光滑無斑,形狀為橢圓形,由親鳥輪流孵卵。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鴟鴞科
(Strigidae)
鴟鴞科頭骨寬大,腿較短,面盤圓形似貓,常被稱為“貓頭鷹”。鴟鴞科種類較多,體型大小不一,習性也較多樣化,有些以魚為食,有些則白天也出來活動。有些種類有耳簇,如長耳鴞,有些種類面盤不顯著或缺失,看上去似鷹,如各種鷹鴞。鴟鴞科在澳洲僅以各種鷹鴞為代表,其中猛鷹鴞是體型最大的一種,也是澳洲唯一特有的鴞,性情比較兇猛,可以捕食較大的動物。鴟鴞科從北極到熱帶都有分佈,約28屬133種,中國有11屬23種。
角鴞屬
有63種。除大洋洲、南極洲外,廣佈全球。翎領不顯或缺如,耳羽發達;體形較小,翅長250毫米以下。白天藏於多葉樹枝上,不鳴叫;夜間覓食,嗜食昆蟲,也吃齧齒動物和食蟲類巢營於樹洞間。叫聲洪亮,繁殖期常徹夜鳴叫。中國有6種:黃嘴角鴞Otus spilocephalus分佈於南亞和東南亞,中國罕見於西南和東南地區及臺灣;領角鴞Otus bakkamoena常見於中國大部地區,後頸基部有一顯著翎領;縱紋角鴞Otus brucei分佈於中亞,中國僅新疆崑崙山脈及喀什地區有過記錄;西紅角鴞Otus scops和紅角鴞(普通角鴞、東方角鴞)Otus sunia分佈於於歐洲、非洲和中亞,中國見於新疆;蘭嶼角鴞Otus elegans分佈於中國臺灣蘭嶼島、日本琉球群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雕鴞屬
有17種。除大洋洲、南極洲外,廣佈全球。體型較大,體長50~70釐米,大者達1米,重5千克,為鴞形目體型最大的一類。有明顯的耳狀簇羽,胸部體羽多具顯著花紋。多棲息於人跡罕至的密林中,全天可活動,飛行時緩慢而無聲,通常貼著地面飛行。主食鼠類,但食性很廣,幾乎包括所有能夠捕到的中小型動物,甚至包括狐、豪豬、野貓和蒼鷹、鶚、遊隼等猛禽。叫聲深沉。中國有3種:雕鴞Bubo bubo廣佈於歐亞大陸,中國見於除海南和臺灣以外的大部地區;林雕鴞Bubo nipalensis分佈於亞洲南部,中國僅見於四川和雲南;烏雕鴞Bubo coromandus分佈於亞洲南部,中國罕見於浙江和江西。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漁鴞屬
面盤不明顯,面部羽毛鬆散,羽枝分離;耳羽長而尖;趾不被羽,底部有鱗片和細刺突。獨居,棲息於水源附近的森林中,黃昏和夜晚活動,靜立於河中的石頭上或在淺水中涉水而行。常貼水面或地面飛行,兩翅煽動很快,但無聲。叫聲拖長而嘶啞。主要以魚類為食,也吃喇蛄、蝦、蟹等水生動物。有4種:毛腿漁鴞Ketupa blakistoni分佈於東亞,中國罕見於內蒙古和東北地區;體型較大,體長71~77釐米,體重1.5~5.5千克,耳羽長約10釐米。褐漁鴞Ketupa zeylonensis分佈於亞洲南部,中國罕見於南部地區;黃腿漁鴞(黃腳漁鴞、黃漁鴞)Ketupa flavipes分佈於西馬拉雅山至中國南部及印度次大陸,全球性近危;馬來漁鴞Ketupa ketupu分佈於東南亞,中國無分佈。中國的種類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雪鴞屬
僅1種,即雪鴞Bubo scandiacus。分佈於北半球環北極的高緯度地區,中國罕見於東北及西北開闊原野,為冬候鳥。體長50~60釐米,通體幾乎純白色,厚密以禦寒,也是一種保護色;體羽端部近黑色,因而在頭頂、背部、雙翅、下腹遍佈黑色斑點;無耳狀簇羽。棲息於北極凍原,全天可活動,主要捕食旅鼠,偶捕食野兔、鷗和鴨等大型獵物。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林鴞屬
有18種,分佈於美洲、歐洲和亞洲。中型或大型,無耳羽簇。中國有5種:褐林鴞Strix leptogrammica分佈於南亞、中國南部和東南亞的亞熱帶山林,數量稀少而性隱蔽;灰林鴞Strix aluco主要分佈於中國,為溫帶森林中最常見的鴞類,體長約43釐米;長尾林鴞Strix uraalensis分佈於東北亞,中國罕見於東北地區;四川林鴞Strix davidi為中國中部地區特有種,有時作為長尾林鴞的一個亞種;烏林鴞Strix nebulosa分佈於亞洲和北美洲極北部森林,中國極罕見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和大興安嶺,體型較大,體長達65釐米。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眼鏡鴞屬
有3種:眼鏡鴞Pulsatrix perspicillata、茶眉眼鏡鴞Pulsatrix koeniswaldiana、斑腹眼鏡鴞Pulsatrix melanota。分佈於中、南美洲。體長40~50釐米,頭部大而呈圓形,眼部有黑色斑紋,似眼鏡,故名。棲息於熱帶雨林中。
猛鴞屬
僅1種,即猛鴞(長尾鴞)Surnia ulula。北歐、北亞及北美洲,中國罕見於新疆和內蒙古部分地區。體長35~40釐米,沒有耳簇羽,面盤不明顯,跗蹠和趾上均被有白色的絨羽,尾羽較長,體形與隼類相似。求偶叫聲常在夜裡發出,強烈振顫音1千米外可聞。飛行迅速,時而振翅飛翔,時而滑翔,二者常常交替進行,特別是在覓食的時候。休息時大多棲於樹木的頂端或電線杆上,見到獵物候則猛撲而下,有時也在飛行中捕食,或是靠近地面疾飛,撲向獵物,或在高空滑翔,發現獵物後再俯衝下來。它的叫聲與鷹類相似。主要以齧齒動物為食,也捕食山鴉、松雞等鳥類、野兔和其他小形動物。
鵂鶹屬
有31種,無耳羽簇,面盤發育不完全,為鴞形目體型最小的一類。中國有3種:花頭鵂鶹Glaucidium passerinum分佈於亞歐大陸,中國罕見於北方少數地區。領鵂鶹Glaucidium brodiei廣泛分佈於南亞、東南亞和中國南部,為中國體形最小的鴞類,體長14~16釐米,體重40~64克,後頸有顯著的淺黃色領斑,兩側各有一明顯黑斑。斑頭鵂鶹Glaucidium cuculoides廣泛分佈於南亞、東南亞和中國南部,為中國體形最大的鵂鶹,體長20~26釐米,體重150~260克,頭部和全身的羽毛均具有細的白色橫斑。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小鴞屬
無耳羽簇,面盤不明顯,皺領不顯著,跗蹠和趾被羽。有4種:縱紋腹小鴞Athene noctua、橫斑腹小鴞Athene brama、林斑小鴞Athene blewitti、穴小鴞Athene cunicularia。中國有2種:縱紋腹小鴞廣泛分佈於歐洲、非洲東北部、亞洲西部和中部,中國多見於北方地區,為各地常見留鳥,體長20~26釐米,多在白天活動,主要捕食鼠類和鞘翅目昆蟲。橫斑腹小鴞分佈於印度、緬甸、中南半島和伊朗等地,中國僅見於四川、雲南和西藏部分地區。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鬼鴞屬
無耳羽簇,面盤顯著。有4鍾,大多分佈於美洲,僅鬼鴞Aegolius funereus除見於北美外,亦廣泛分佈於歐亞大陸,在中國見於東北和西北地區,均為留鳥。鬼鴞體長23~26釐米,體重130克左右,主要棲息於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夜行性,主要以鼠類為食。由於其叫聲多變,如吹笛一般,每隔幾秒鐘便重複一次,且不斷交替變化,給人一種陰森可怕的感覺,故名。為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鷹鴞屬
有19種,無明顯的臉盤和領翎,眼先具黑鬚。中國僅1種,即鷹鴞Ninox scutulata,分佈於南亞、東亞和東南亞,中國各地均有但不常見,遷徙。全長30釐米左右,眼大,深色,似鷹,故名。棲息于山地闊葉林中,飛行迅捷無聲,捕食昆蟲、小鼠和小鳥等。為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長耳鴞屬
有7種,臉盤明顯,耳羽簇大多發達。中國僅2種:長耳鴞Asio otus常見於全北界,中國常見於各地森林中,體長約35~40釐米,耳羽簇發達而極為顯著。短耳鴞Asio flammeus廣泛分佈於歐洲、非洲北部、美洲、大洋洲和亞洲大部地區,在中國繁殖於內蒙古東部、黑龍江和遼寧,越冬時幾乎見於全國各地,體長35~38釐米,耳羽簇退化而不明顯,多棲息於地上或潛伏於草叢中,很少棲於樹上,主要捕食鼠類,也吃小鳥、蜥蜴、昆蟲等,偶爾也吃植物果實和種子。均為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