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平軍史

    戰略轟炸機的研發和製造,以及正式服役空軍,是與裝備國的戰爭理念緊密聯絡在一起,目前,也就俄美兩軍擁有戰略轟炸機。

    轟-6K包括受油型的轟-6N,都非嚴格意義上的戰略轟炸機,因為航程都不到1萬公里;此外,在載彈量,這一重要指標上,也離俄美的戰略轟炸機相去甚遠。

    (B-1槍騎兵)

    圖-160,屬於俄製戰略轟炸機,前段時間剛撲扇著翅膀,不遠萬里飛到委內瑞拉,在老美的後院,與委空軍展開了聯合軍演,從而引發了外界的高度關注。

    此型轟炸機,是已知當代起飛重量最大,飛得最快的戰略轟炸機,具備超音聲突防能力,具備核常兼攻擊能力,能發射5000餘公里遠的核巡航導彈,戰鬥力非常驚人,是俄軍三位一體打擊能力的重要一環。

    但圖-160轟炸機,儘管飛行速度很快,但卻不具備隱身能力,因此美空軍認為,在地面防空設施日臻現代化的當下,包括空中都有了探測能力非常遠的預警機,戰略轟炸機在戰時,想憑藉高速突防深入敵方腹地發動轟炸是及其困難的。

    (圖-160白天鵝)

    B-1A,是在B-1超音速變後掠翼遠端戰略轟炸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改進型原型機,屬於超音速高空突防型機種,但由於美空軍認為不足以應付強大的蘇軍防空火力網,因此B-1A型專案很快就下馬了。

    B-1B,屬於低空高速突防型,美軍想憑藉低空的優勢來躲避雷達的捕獵,B-1B的機身在外觀上與B-1A相似,但卻顯著加強了結構,最大起飛重量216噸,2馬赫的最大速度,低空能0.85馬赫突防,擁有3個彈艙,作戰半徑5500公里。

    (B-1B)

    作為戰略轟炸機,B-1B曾參與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等地的作戰,具備了一定實戰能力,但都是在老美徹底掌握了制空權的前提下,飛臨目標區域投下炸彈,缺乏大國之間旗鼓相當的激烈空戰,所以體現不出真正的實際作戰能力。

    綜上,俄軍的圖-160儘管是超音速全球最大的戰略轟炸機,但美軍認為其很難實施高空高速突防,因此在本國B-1戰略轟炸機的基礎上,發展出了具備低空突防能力的B-1B戰略轟炸機。

    B-1戰略轟炸機,本身的速度和最大起飛重量等技術指標,要遠遜於俄軍的圖-160戰略轟炸機。

  • 2 # 鬼谷先一

    B1B的載重是超過B1A的,因為美國軍方根據技術的發展判斷超音速突防對於蘇聯的防禦體系來說已經沒有用了,轟炸機將主要依靠巡航導彈突防,所以停止了2倍音速的B1A的發展,裝備了載彈更大的B1B。

  • 3 # 灌木叢裡的蜈蚣

    b一a美帝投不了產,主要是,轟炸機要突防的,美帝開始辦法是高空高速。比如他b25飛到日本,日本當時就是沒轍飛不上去,夠不到瞪眼挨炸。b36b52都得一個思路的更高更遠系列。但是隨著防空導彈發展連sr71都不敢說導彈打不到,b1a那個時代就研究開始就說隱身了,但是怎麼改也隱身不了,就改變思路,低空突防加隱身。以前防空導彈的雷達發現低空隱身目標不容易,以前機載雷達分辨不出低空飛機和地表雜波,所以b1b還是有生存空間的。b1a第一他的電子裝置不能超低空飛行,第二他也沒有隱身外形,第三他和圖160沒法比效能。

  • 4 # 狼煙火燎

    沒有得到的總認為是最好的!B-1A就是這樣的情況吧!其實在上世紀70年,美國研發出B-1A轟炸機的階段,正處於二代機高空、高速被否認的時期,這時候的美國空軍“戰鬥機黑手黨”們提出了能量機動理論,否認二代機那種高空高速的突防能力,這一時期也正是F14、F15、F16戰鬥機陸續的被研製出來交付部隊,而採用高空高速突防理論下的B-1A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能夠生存?

    美國的B-1A研究已經走上了正軌了,好像出了4架原型機進行試驗,而後期的採購計劃在100架左右,但是美空軍戰略的改變和高空突防方式不足以應付強大的蘇聯防空火力網,還有就是成本太高,於是這個計劃就被美國總統給下馬了,停止了研發!

    但是到了80年代,這時候美蘇對抗蘇聯已經佔據了上風,而且大有超越美國的感覺,而美國急需要能夠突防美國防空網路的轟炸機,於是B-1又被美空軍提上日程,但這次是要研製低空高速突防的B-1B,透過低空飛行來躲避雷達的捕獵。

    B-1B的研發可以說非常倉促,也能看出美國的著急!這款戰機在服役之初基本就只能擔負戰略轟炸機值班任務,更沒有投放精確制導炸彈的能力,甚至在海灣戰爭期間,這種美國最先進的轟炸機都派不上用途,一直到了1997年經過改裝後才第一次實戰,當然後來經過美國不斷的改進升級,目前戰鬥力就有些爆表了,在伊拉克、阿富汗戰爭中,只出動2%架次的B-1B投下了40%的精確制導炸彈,其戰爭成本可是遠遠低於B-2的。

  • 5 # 軍武資料庫

    上圖就是B-1A的原型機,是不是看起來和B-1B基本相同呢?

    仔細看

    B-1A的三個特徵是B-1B不具備的:

    最明顯的特徵在於尾椎的大小,B-1A的尾椎要比B-1B大上很多。這是一個高速飛行所需要的設計。

    同時,要注意到的是B-1B的進氣道口是有後掠角度的,而B-1A是垂直於地面的。

    最後一點是B-1A的前起落架有一個超大的引導杆,這個設計在B-1B上沒有。

    至於為什麼美國沒有采用B-1A,主要是當年X-70的計劃取消,同時也取消了B-1A的計劃,當時美國的國防部長認為高空高速突防的方式沒有彈道導彈的穿透力強,因此美國當時所有的高空高速突防轟炸機專案都被取消了。

    在1978年的時候B-1A的高空速度達到了2.22馬赫(15400米高度),但由於其設計已和美國自己的路線不同就沒有太大的意義了。

    隨後里根政府“開門營業”,不久里根宣佈購買100架用於低空高速突防的轟炸機,這時B-1A的簡配版B-1B就順理成章的成了新軍購專案的主角,不過B-1B的最高速度已經縮減為1.25馬赫了比當年的B-1A差不多縮減了一倍。

    由於極速水平降低,因此飛機的承載結構就可以做出相應的簡化,雖然外皮基本相同但整體重量降低了將近27噸。所使用材料也簡化了很多,造價就大幅度的降低。

    整個購買合同保證了100架B-1B的生產,使其最高服役數量達到了95架之多。

  • 6 # 戰鬥機解說家

    表面上看,是因為美蘇在80年代技術發展上的差別,其本質是美蘇兩國對戰略轟炸機的要求上的根本性區別造成了最後TU-160與B-1B的差別。

    (美軍核力量的三駕馬車,至於B-1的話?算是比較丟人的)

    如果拿TU-160與B-1A,B-1B這3款轟炸機做對比的話,這其中最成功的,是TU-160,最失敗的,是B-1A。

    時間退回到20世紀60年代,得益於空氣動力學技術與戰後噴氣式發動機技術的巨大進步,飛機的飛行速度一次次的突破上限,從一倍音速,到兩倍音速,三倍音速。於是“高空高速突防”的作戰思路應運而生。

    在這樣的思路下,B-1A與TU-160兩款轟炸機的研發專案都在1970年幾乎同時上馬。出於高空2倍音速飛行的需要,他們都採用了可變後掠翼,下掛4臺發動機的設計,在各方面都能滿足基本的設計要求。

    但是20世紀70年代也是地空導彈飛速發展的時代,SAM-6的後期型號和SA-10這種新一代地空導彈對2-3倍音速的目標已經有了不錯的防禦效果。

    (80年代的美蘇防空導彈已經發展到了比較高的水平)

    很明顯,B-1A的高空突防是完全沒用了。但是TU-160卻不受影響。

    在放棄B-1A後,B-1的發展開始從高空高速突防轉向低空高速突防,取消了巨大的尾椎。其產物就是B-1B,緊接著很快就服役了。

    但是B-1B也並不成功,B-1B服役於1986年,這個時候蘇聯國土防空軍已經裝備了最新的A-50預警機與Su-27戰鬥機。在加入預警機的大範圍空中搜索預警之後,蘇軍防空體系被完善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B-1B的低空突防根本沒有實際意義。所以最後B-1B的服役數量也不多,而且美國空軍已經計劃用B-21替換掉B-1B,甚至比它年長地多的B-52都要繼續服役下去。

    說完B-1,再說說TU-160。

    蘇聯在研發TU-160的道路上,顯然要比美國有遠見的多。TU-160確實擁有2倍音速的飛行速度,但是蘇聯人對他的定位是:防區外武器載機。蘇聯並沒有指望用TU-160的飛行速度去挑戰美國的防空導彈,他們的思路是,依靠比戰鬥機更大的作戰半徑和更高的巡航速度,搭配射程超過2000公里的巡航導彈在極遠的距離上打擊敵方目標。至於敵方的防空戰鬥機?說實話,它們的作戰半徑,速度都不夠追TU-160的,只能吃尾氣。

    這種思路要比B-1A/B的突防扔炸彈高了不知道多少個華萊士。其實蘇聯走這樣的發展道路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從蘇聯飛到美國太遠了,光靠飛機的航程也不是很夠。

    1983年服役的KH-55空射巡航導彈射程達到了2500Km,而2004年服役的KH-101的射程已經達到了5500Km,這兩款導彈還能裝核戰鬥部。

    即使到今天,面對TU-160的防區外打擊能力,美軍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因為戰鬥機的作戰半徑根本不夠攔截這玩意,只能寄希望於用地空導彈攔截TU-160發射的巡航導彈,被動防禦,防不住就捱打。

  • 7 # 麥田軍事觀察

    這屬於需求差異造成的技術選擇問題,如果單純對比這兩個款飛機的話,很多人可能無法從外觀上,分辯出它們到底有什麼區別,也許只有專業技術人才能夠將它們的區別搞清,他們的確實區別不大,很容易弄混,但是它們二者在設計目標上卻是不同,可以為兩種不同任務的飛機。上世紀70年代研發的B-1A,主要作戰方式為超音速高空突防,因不足以應付強大的防空火力網下馬。上世紀初,專案又起死回生,但是研製目標換成了低空高速突防,透過低空飛行來躲避雷達。

    前者強調的是高空高速,後者呢,把低空低速也列為目標,為是美國的戰略思想在發生變化,研發研期正是美蘇爭霸的高潮期,進行了技術調整了,其實它們的發展都不適應了當時的情況,都有點落後於時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室內PVC排水立管管卡間距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