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閱門庭
-
2 # 小太陽文案Z
梁實秋先生曾說
讀書和不讀書
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如今
我們對一本書籍的獲得
變得再簡單不過
可是
買書如山倒 看書如抽絲
卻成了我們很多人 很多家庭的通病
書擺在書架上
難逃無人問津 落滿灰塵的命運
那麼今天就跟著小理工
一起來看看這個問題背後的玄機吧
買書容易看書難
很多人都喜歡買書,就好像買到了書,肯定能看完一樣。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基本上很多人都是“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的情況,看著在角落裡落灰的書,難免會讓人有一種愧疚感或者罪惡感。
即使看著一櫃子都沒看過的書,我們還是忍不住要繼續買新書。除了滿足了我們消費購物的快感,書卻很難翻上幾頁。
跳出多巴胺陷阱
主持人竇文濤說,“我們老說多巴胺。對多巴胺,很多人是存在誤解的,都說快樂是因為大腦裡出現了多巴胺這麼一種物質,多巴胺就是傳遞快樂的。
但是呢,不夠精準,多巴胺更多的產生的是獎賞,也就是說呢,多巴胺是什麼呢,是want,是渴,是慾望,是想要。”
因此我們如果想真正的讀書,就需要把自己從追求多巴胺快感的上癮中解脫出來。
認識到買書只不過是在財務上獲取一本書的所有權,而讀書才是對這本書智力的所有權的追尋,是一場追求內心平靜的修行。
放下執念 找到動力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堅持讀完一本書,多半是由於看不到及時的反饋,看不到自己做的事情有什麼效果,僅憑意志力難以堅持我們把書讀完。
讀書並不像刷抖音有著及時的獎勵機制,劃一下手指就會得到一條新的有趣影片作為反饋,於是我們興致勃勃地刷了一條又一條。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儘快讓自己品嚐到讀一本書的甜頭。畢竟,讀書雖是一場修行,卻不應該是一場漫長而煎熬的拉鋸戰。
現實中,我們很多人讀書,可能是這樣的:拿起書,翻開正文,然後一個字一個字地讀下去,直到讀完。
其實,我們不必執著於讀完書。一本書裡的內容也分為關鍵的和不那麼關鍵的。我們在每拿起一本書時,試著想想我們要從這本書裡獲得什麼,這樣有了動力,讀書就不再那麼困難了。
書籍如果買來不看
就成了沒有意義的擺設
不如行動起來
就從手邊的書看起來吧
-
3 # 莫愁前路有人
買書和看書嚴格來講是2個愛好,有些人只是單純的喜歡買書,但幾乎很少看,那不看書為什麼要買呢,這個就是愛好了,我買了放在家裡,我瞄一眼,心理舒服,至於我是否會去讀,那就是另外一回事,要看機緣是否巧合了。就好比收藏家,花巨資買的東西像供爺一樣供著,就是不用,能用也不用,生怕磕著碰著了,就為了早上起來看一樣,心裡舒坦,晚上回家再看一眼,睡個好覺,簡單率性而為,無可厚非。
如果說你是為了讀書而買了一堆書卻不讀,那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沒有弄清楚自己到底喜歡哪一類書籍,武俠、科幻還是文學還是推理等,看到別人推薦的書單就直接買了,買的時候心裡是爽的,買了之後才發現自己不喜歡這個型別的,所以讀不下去也很正常,當然,這個並不是說書不好,主要是你沒有選對適合自己的,就好比一件衣服,千人千面,每個人的衣服都不一樣,就算看上去一樣,實則細節也不同,那麼書也是一樣的,只有搞清楚自己喜歡的型別,然後在去買相關書籍,以此為起點,久而久之你可能也會對其他書感興趣,以此擴充套件自己的視野。
二、關於書單的問題,我們會看到很多人推薦的書單,基本都大同小異,名家推薦的也差不多,很多都是世界比較著名的經典,其實對於剛看書的朋友來說,太厚重的書可能會適得其反,打消自己的念頭,這就好比找師傅,你找的師傅如果學藝不精,那麼在教你的時候可能會吃力,你學的時候可能也或找不到樂趣,本來是對這一行感興趣的,可是學了之後發現不是那麼回事,這可能和你找的師傅有關係。
書也是一樣,如果你剛開始就看《尤利西斯》《喧譁與騷動》,十有八九的人可能都會崩潰,單是外華人名都能把你搞蒙,我是看了二年書之後才看到《喧譁與騷動》,坦白說我是硬著頭皮看完的,書是不錯的,故事情節也很好,就是感覺自己內力不足,讀的時候力不從心,感覺自己的人生不夠厚重,沉不下心來讀這樣的名著,《尤利西斯》目前一直還不敢碰,可能要等5年之後再看情況吧。
選書的時候建議看看書的大概簡介,如果你覺得對你的胃口你就買,感覺不行就先別買,書都是有連線性的,你今天看了這個覺得好,可能就會去看類似的,慢慢你就會想這去了解相關的知識面,那麼對於之前不喜歡的型別可能也會改變看法,這也是由點到面的關係。
三、關於買書,個人建議一次不要買太多,這樣會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剛開始你可以先買個十本,讀的差不多了,知道自己的閱讀速讀了,就再買個2個月的,後續覺得還可以,就再買個半年的,保證隨時有新書在家就可以,循序漸進,越讀越多,人生漫漫,何須急切!賈平凹曾說:
“你若喜歡上一本書了,不妨多讀:第一遍可囫圇吞棗讀,這叫享受;第二遍就靜心坐下來讀,這叫吟味;第三遍便一句一句想著讀,這叫深究。三遍讀過,放上幾天,再去讀讀,常又會有再新再悟的地方”。
-
4 # 妙摘
有句話叫:“買書如排山倒海,讀書如抽絲剝繭”。因此家裡堆了很多書,但是讀完的確沒有幾本。雖說有些書不必全部看完,但是既然買了,大致的內容和核心知識還是要明白的,不然白買了,這裡介紹幾個方法,讓你能堅持下去:
技能書要略讀有些功效型的書,比如教你某種技能、告訴你某種方法,比如時間管理、職場技能、辦公軟體等操作方法,這些書屬於技能提升類的書。這種書不必一字一句看完,只需要挑揀核心的看,重要的是看完之後進行實際練習。
好書要多讀好書要堅持看完,並且時不時要多讀。比如各種名著、名人傳記、文化、訪談中的好書,這種書和上一種比起來,它會對人的思想產生影響,實際生活中沒法進行演練。因此要多讀,多思考,多領會。這樣才能擴充套件自己的認知層面。
工具書放著就行另外一種就是工具書,比如字典之類。這種書也不必全部看完,只需要記得有這本書就行,等到查閱的時候按照目錄進行檢索就行。
分清書籍的功能之後,也不用太擔心有些書看不完,因為有些書壓根就沒必要看完的。如果實在看不下去可以加入各種讀書群組,和大家一起閱讀一本書,堅持簽到、打卡。另外,讀書的時候記得找個安靜的地方,還有就是要挑適合自己的書、自己喜歡看的書,這樣才能堅持下去。
-
5 # 隨風奔跑的王同學
買了很多書,讀不下去,怎麼辦?王同學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對書籍進行分類。書很多,五花八門,不加分類,就很容易給人大海里撈針的錯覺。
分好門類一方面可以降低閱讀的難度,另一方面有利於查閱和聯想。畢竟一個領域的書籍大都有共通之處。分哪些類別可以借鑑維基百科的思路,將書籍分為工作、生活、興趣、學習等幾個方面,再細分領域,建立數字編號,形成自己的基本知識結構。初期的分類可以透過網路查評論或者看書籍的目錄簡介,做一個簡單的記號。
2.確立自己短期的著重點,明白你目前最想看的是哪一本。閱讀分很多種,有時候出於興趣,有時候是工作的工具需要,還有的時候是讀詩歌、散文、美文來放鬆心情,在不同的目的下可以從已經分好類的書架上選取一本,然後沉浸在裡面,快速進入心流的狀態。
3.在開卷之後,可以先看目錄,明白要看的書的基本結構。遇到不懂的或者喜歡的透過拍照、夾便籤的方式記錄。定期回憶一下,加深印象。如果是為了工作或者學習一個主題,那可以先避開次要觀點,用關鍵詞搜尋只讀幾個重點章節。
4.如果是對一個全新領域感興趣怎麼辦?
那可以先網上搜索這領域的關鍵詞,教科書的概念,明白基本的理念。然後網上搜書籍的難易順序的簡介,循序漸進。網際網路時代最重要的是學會搜尋,問問題,知識的獲取相比從前更容易了些。
5.如果是奇聞異事、雜誌、美文之類短篇的書,那可以每天抽一點時間閱讀,利用碎片時間。因為這些書的中斷成本比較低。而工具書也是如此,大多比較雷同,且只需提煉主要觀點。
-
6 # 趨勢決定決策
讀不下去的原因,是因為你的需求點不一致,飢餓的人給啥吃啥,吃飽後給啥都不吃,愛好一定要靠近自己生活工作習慣,順利成章不用改變太多就能學到東西,多好。
-
7 # 踏浪歸來2018
買書不是裝裱。買一堆書原因是看在一些經典書的打折優惠,就想先收下來再說,結果越買越多,湊成了藏書閣。
如何去看呢?
咱們不是專業人員,有些內容只要獨觀其大略,先知道個來龍去脈,總體框架就行。比如上述的先秦史。有些則靠平時慢慢積累,厚積薄發,但也有個方向,這樣效果好,效率高。比如文學類,對詩歌感興趣,尤其是田園詩感興趣。可專揀歷朝歷代的田園詩,每日看上一兩首,用心揣摩,慢慢體會,日積月累又樂在其中。
看完把沒有收藏價值的書處理掉,不必留著佔地方,真正有收藏價值值得反覆看的留著,等過一段時間再回過頭來看。
回覆列表
鑑於題主這個問題,說一下自己的想法。
其實一開始不用買一堆書,如果買了不看,那你買書,難道只是一時衝動造成嗎?而且買書最好的一本一本的買,把一本看完了,再買下一本,而且再看書的時候,儘量讓自己培養閱讀的興趣,這是看書最為重要的,只要將興趣培養了起來,那看書學習將成為你人生的一部分。
還有就是在看書的時候,儘量挑選自己喜歡的型別,這樣看著也才會有心思繼續看下去,最好從一些口碑好的書開始,養成習慣,等你把這些書看完了,接下來就要涉獵很多其他型別的書,以此來豐富自己。
其實讀書是一個享受的過程,書籍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好的作品會將你帶入到作者筆下的場景中去,讓你對人物不免遐想,這樣的書就慢慢的看,慢慢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