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玲畫
-
2 # 西門不帶刀
這個問題雖然只有短短17個字,但卻包含了5個問題。由此可見這個問題,這個提問者不是一般的人物。包含了哪5個問題呢:阿巴亥是誰?大汗是誰?阿巴亥為什麼殉葬?這個大汗到底英不英明?以及為什麼說多爾袞與順治皇帝仇怨很大的根源就在於阿巴亥的殉葬?
現在由本少校進行抽絲剝繭,撥開迷霧,我們來還原歷史相。
1.阿巴亥和大汗是誰?
這個大汗就是清太祖努爾哈赤,阿巴亥是努爾哈赤最寵愛的一個妃子,也是多爾袞的親媽。
2.阿巴亥為什麼要殉葬?主動的?還是被逼的?
很少有人會主動去殉葬。努爾哈赤死後,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多爾袞,多鐸,阿其格,還都是個孩子,其中最大的多爾袞也才15歲。巴亥怎麼可能會主動去殉葬呢?
阿巴亥就不想殉葬。 努爾哈赤的其他4個兒子(史稱四大貝勒)即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逼著阿巴亥上吊自盡。
3.在這件事上努爾哈赤的決定到底英不英明呢?努爾哈赤在臨死前,明確要求阿巴亥殉葬。難道就因為阿爸還長得非常美麗?其實還有個深層次原因。那就是阿巴亥的家族勢力非常強大。為了避免外戚專權,從這一點上來看,努爾哈赤做的這個決定非常英明。
但如果從另外一件事上來看,他這個做決定做的就很不英明,因為這個決定引出了他的兒子多爾袞在死後被他的孫子順治帝福臨給刨了墳。
4.順治與多爾袞的恩恩怨怨。多爾袞是順治的親叔叔,又曾經在順治的登基以及成年之前給予了最大化的幫助,甚至放棄了唾手可得的皇位。順治應該對多爾袞感激涕零,但順治卻在多爾袞死後就刨了多爾袞的墳?這得是多大的仇,多大的怨?為什麼順治和多爾袞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因為這是幾代人累積下來的矛盾,有三條原因:
第一:多爾袞與順治的親爹皇太極,有殺母之恨。(多爾袞的媽媽阿巴亥就是被以皇太極為首的四大貝勒給逼死的)
第二:多爾袞與順治的親哥哥豪哥,有奪妻之恨。(皇太極死後多爾袞掌權,他不但設計逼死了豪哥,還將豪哥的老婆據為己有)
第三:多爾袞與順治有擅權,辱母和大不敬的仇恨。
擅權:多爾袞將順治的皇帝印鑑拿回了他自己家,在他家裡蓋章。
辱母:多爾袞將順治的母親孝莊皇太后也納為了後宮。
大不敬:多爾袞的官職由叔父攝政王到皇叔父攝政王最後皇父攝政王。 他所有出行的禮儀,吃穿用度都跟皇帝一模一樣。
如果不是多爾袞39歲的時候還沒有子嗣,可能順治的皇位早被多爾袞給奪去了。而這一切的根源就在於:順治的爹——皇太極逼死了多爾袞的媽——阿巴亥。也就是從題目中所說的阿巴亥殉葬開始,為這一切的悲劇埋下了禍根。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努爾哈赤臨終前讓阿巴亥殉葬的決策並不英明
-
3 # 希望星晨58298869
皇太極登上汗位時,陪伴了努爾哈赤二十五年之久的大妃阿巴亥也為努爾哈赤殉葬了。不過,她是奉努爾哈赤之詔殉葬,還是被皇太極等人假借名義逼迫殉葬。現在仍眾說紛紜,還不能一錘定音。
不過,透過歷史的雲煙,我們看一下努爾哈赤晚年阿巴亥的的表現,也許能弄清真實的情形。努爾哈赤一生共有四位正室大福晉,阿巴亥是其中陪伴努爾哈赤時間最長的福晉,她也深得努爾哈赤的寵愛。
努爾哈赤晚年,阿巴亥對他非常體貼,但由於長期受到大汗的寵愛,不免恃寵而驕。她善於與努爾哈赤屬下的家屬搞 好關係,口碑不錯。自己又有三個孔武有力的兒子,於是也開始有了政治野心。
後金天命五年(1620年),德因澤(《清史稿·后妃傳》沒有她的名字,她無兒無女,也不知道她何姓)舉報代善與大妃阿巴亥有染,為此努爾哈赤納德因澤為側妃,並給予她吃飯時與大汗同桌的榮譽。也因為於此,阿巴亥殉葬的時候,也逼著德因澤給努爾哈赤殉葬了—這是後話。
人們猜測,德因澤的行為與皇太極打壓代善有關。德因澤向努爾哈赤揭發:大妃阿巴亥曾向代善和皇太極兩位皇子送過精美的食物,代善欣喜“授而食之”,皇太極“授而未食”。還說阿巴亥在宴會期間把自己打扮得妖嬈豔麗,與代善互動、二人有眉來眼去。同時大妃她還多次夜深人靜獨自出宮,去向不告訴任何人。
努爾哈赤經過調查發現,德因澤所述屬實,而代善與阿巴亥本人也供認不諱。當然,努爾哈赤本著“家醜不可外揚”的態度息事寧人!只是找了個理由將阿巴亥趕出了宮,對代善當時沒給予任何處分。後來,又恢復了她的大妃位置,對她的愛一如既往。
如果設身處地,我們對阿巴亥的行為很好理解:
1.努爾哈赤曾在大庭廣眾之下表示過:自己百年之後將他的大妃阿巴亥和他的幼子們託付給代善。這個時候,後金有繼婚傳統。即父親死後,兒子娶小媽為妻是正常的。
2.阿巴亥這樣做也是為與代善建立密切的關係,為自己的三個兒子作打算。另:在“開國五大臣”日漸老去並相繼去世情況下,朝堂權勢慢慢轉移到“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手中。阿巴亥與“四大貝勒”建立聯絡無可厚非,畢竟努爾哈赤身的後事,她也是要操心的。
漂亮的阿巴亥殉葬能體現大汗的英明嗎?
一。皇太極不可能逼阿巴亥殉葬
1.努爾哈赤死時,阿巴亥殉葬了,有以下記錄:
“帝后原系葉赫國主揚機奴貝勒女,崩後復立烏拉國滿泰女為後。後饒丰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明察所制。留之恐為國亂,預遺言於諸王曰:俟吾終,必令殉之。”《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被人們傳得沸沸揚揚的遺囑其實就七個字:俟吾終,必令殉之。
殉葬大妃是大事,必須由八大貝勒共商決定,且當時阿濟格已經21歲,是個成年人。而多爾袞在此之前已經獨自領旗了,有一定的兵權。多鐸也是12歲,懂得母親殉葬意謂著什麼。哥仨在八大貝勒中佔有三席。話語也有相當的份量。就是說,如果不是努爾哈赤的意思,大妃殉葬時,她三個兒子不會無動於衷的。
2.阿巴亥殉葬時,皇太極還沒有一言九鼎的權威,尚未正式繼位,也沒那麼大的權力獨立決定此事。當時,每次正式上朝時,還要先參拜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然後才能正襟危坐,和他們一起聽政,就是說,他這位新汗的權力不大。他根本不可能讓阿巴亥生殉。
如果皇太極假傳遺囑逼死了阿巴亥,他後來也不可能對多爾袞進行重用了。自己對他有著殺母之仇,還培養他成為大清國的重臣,這不是為自己樹立仇敵嗎?3.阿巴亥對皇太極來說是長輩,如果讓阿巴亥殉葬,代善(畢竟與阿巴亥有一段感情)很容易給他個弒母之罪。為此,他會眾叛親離,徹底失去了競爭汗位的條件。因此,他不敢冒如此天下之大不韙自己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清宮的史料也沒有在這方面指責皇太極。
二。阿巴亥當時才三十七,八的年齡,三位兒子就在身邊,而且有兩個還沒有成人。她自己是不具備殉葬的條件的,更不會自己提出生殉。
所以,這份有份量的遺囑應該沒有造假。要讓皇太極順利接班,努爾哈赤一定要帶走阿巴亥。阿巴亥自己情商不低,有與其它貝勒交好的事實。自己的三人兒子又非平庸之輩。以前欽定的接班人代善又還活在世上。這一切決定了為了新汗王的地位穩固,努爾哈赤一定要阿巴亥殉葬。
-
4 # 清川流夢
阿巴亥,努爾哈赤之大妃,。1590年生,1601年12歲時就嫁與努爾哈赤,生下了阿濟格、多爾袞、多鐸這三個皇子和一個女兒。1626年9月28日,在抗爭不果的情況下,用弓弦釦環的辦法自縊,結束了她年輕貌美的一生,時年三十六歲。
對於她是被逼殉葬,還是奉遺命殉葬,如果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看的話,那她都是非死不可!其一,性格決定命運。阿巴亥得寵日久,已犯眾怒,“眼中釘,肉中刺”,眾人是必欲除之而後快。而她本人性格善妒,從不懂得掩飾自己的情感,得罪了不少人。藉此機會收拾她,這是一個很好的藉口。其二,新君政治集團的需要。對於任何企圖爭奪汗位的諸子或繼位的新汗而言,大福晉就是一個潛在的威脅。因為她是國母,地位至尊,如若不讓她殉葬,一旦她們母子聯起手來,那局面誰能控制得了。其三,應該有努爾哈赤的遺命。作為威震八方,殺伐果決的英主,不可能不防患於未然。漢武帝賜死鉤代夫人不就是一個很好的明證嗎?
基於以上三點,漂亮的阿巴亥就不得不死。如果是被逼,那她是命該如此。如果是大汗遺命,那就是努爾哈赤的英明!
-
5 # 茹叔敬
阿巴亥殉葬到底是不是出自努爾哈赤的遺命呢?其實阿巴亥的死並不這麼簡單。努爾哈赤生前曾說過百年之後將大福晉(阿巴亥)託付給代善的話,這就說明努爾哈赤並不在意阿巴亥在他死後私情問題,況且當時遊牧民族有轉房婚的婚俗,兒子娶父親的少妻很常見,努爾哈赤對此不會耿耿於懷。努爾哈赤素來愛護多爾袞三兄弟,屬意多爾袞即位也未嘗不可。如果努爾哈赤處死了阿巴亥,就等於斷送了多爾袞的皇位之路,而且當時多爾袞15歲,多鐸12歲,試問:努爾哈赤怎麼可能殺死阿巴亥讓年幼的孩子沒有依靠呢??再者來講:從當時的殉葬風俗來看,得確存在夫死妻殉的習俗,有一條規定:殉夫者一般都是地位較低的而且無子的妾,根本沒有正妻殉葬的,而且阿巴亥地位那麼高,膝下有兩個兒子,需要母親照顧。於情於理來看,努爾哈赤遺命阿巴亥殉葬根本不存在,可能性極小極小,那麼阿巴亥殉葬的背後黑手是誰呢?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為努爾哈赤殉葬死的,還有努爾哈赤兩個小福晉,其中一個就是曾經告發過阿巴亥與代善通姦的代音察。在努爾哈赤的庶妃中,皇太極為何選擇她倆個殉葬呢?這一點可以說明:這似乎在隱藏當年的宮闈醜聞和今日大妃阿巴亥殉葬背後都有黑手在操控!可以直說:背後的黑手與皇位登基的皇太極有關係。幕後黑手是誰?皇太極?代善?或者是諸貝勒的共同謀合?無論如何,從阿巴亥的死中,得到最大好處是誰?就是皇太極。阿巴亥的殉葬令他永遠也洗脫不去的嫌疑。無論是努爾哈赤的遺命還是皇太極的陰謀,大妃阿巴亥最終成了政治遊戲的犧牲品,她自盡後,當日盛殮,與努爾哈赤的遺體同時出宮。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有點奇怪,不是很懂。為什麼說阿巴亥殉葬能體現大汗的英明?皇太極想做皇帝,肯定要除掉絆腳石,而阿巴亥就是其中一個,她畢竟是他爹的老婆,她能幫助多爾袞兄弟做皇帝,跟他競爭。僅個人看法,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