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風微涼南巷靜待

    《無問西東》是很珍貴的一部電影。

    如果只把《無問西東》當成是一部所謂清華大學的宣傳片的人,一定沒有看懂《無問西東》,或者說沒有看到《無問西東》裡最珍貴的東西。

    每個人對這部電影都有那麼幾句印象很深的臺詞,有的人會是沈光耀在即將自殺式墜毀的飛機上用粵語說的那句“媽媽,對不住”,有的人會是沈母在學校對想要參軍的光耀說的“我不希望你還沒想好怎麼過這一生,就連命都沒有了”,有的人會是陳鵬在王敏佳掉到最低谷時抱住她說的“我就是那個為你託底的人”。

    但我印象最深的,是吳嶺瀾在泰戈爾演講之下思索出的:

    “思考人生的意義不是一件羞恥的事。”

    那一刻,我彷彿覺得電影中吳嶺瀾的感悟像是在與我的心對話一樣,這一下子就擊中了我。

    看完電影后我在想,多麼難得,能有這樣一部電影,認認真真和年輕人——不止是清華的,還有所有在上大學的、沒上大學的、離開大學的、還在思索人生意義而感到迷茫的年輕人進行一個對話,告訴他們:

    你們不要停止思考人生的意義,這不僅真的沒什麼丟臉的,相反,還是十分可貴的。

    《無問西東》裡的四個故事裡的主角,清華的四代學生,20年代的吳嶺瀾、西南聯大時代的沈光耀、60年代的陳鵬王敏佳李想和現代的張果果,他們都在思考人生的意義後得到了獨屬於自己的寶貴答案。

    吳嶺瀾本來覺得只有實科是真正有意義的,但聽了前清華校長梅貽琦的教誨,看到和泰戈爾同臺的時代巨人們,認識到了自己擅長的文科也有意義,最後終於轉選了文科。

    沈光耀在沈母面前發誓自己不參軍,自己家祖上本就是三代五將,他想要參軍追求的功名利祿祖輩早已擁有過,但他在空襲中領悟到了,原來參軍不是為了功名,而是為了這個時代缺少的從自己心底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所以他最終違背了對母親的誓言。

    陳鵬深愛著王敏佳,在學校第一次安排他進九院時表示拒絕,因為“有人要照顧”,但卻在為說要王敏佳“託底”之後依然去往研究核彈的道路。而和陳鵬王敏佳一同長大的李想,雖然面對王敏佳被批鬥時保持沉默,卻是因為怕自己失去拯救更多的人的機會,最終去向邊疆。

    張果果身處自己一個自己母親判斷的“壞人”很多的俗世,在工作上浸染著華爾街的狼文化,Robert說“在電影裡這裡是藏酒的”,說的就是1987年的《華爾街》。在遭遇商業背叛後,面對Robert提出的報復計劃猶豫再三最後還是選擇了拒絕,只是因為他發現自己“和他們不一樣”。

    後來,吳嶺瀾成了聯大的老師,影響了一眾像沈光耀這樣想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的學生。

    後來,沈光耀參了軍,一次次駕駛飛機拋下的食物,養活了許多像陳鵬一樣面臨飢餓和死亡的孩子。

    後來,陳鵬參與的核彈專案成功了,中國從此“不用再受欺負”了,而李想,他用生命拯救了同行的兩位同伴,多年後他們生下了一個孩子,張果果。

    後來,張果果繼續幫助當初本要與自己公司廣告合作的四胞胎,為他們尋找更好的生活環境。

    他們思考人生意義後的作為,伴隨他們的作為而來的最後結果,都讓我想到了木心說過:“人沒有意義,但有社會意義。”

    是啊,人是群居動物,我們生活在偌大的城市中,不是以自然人的身份,而是以社會人的身份。所謂的這個“社會意義”,就是對其他人產生影響。他們就是這麼做的。

    我記得,在吳嶺瀾經過教室時,裡面的老師正在教《儒行》的第14章:儒有聞善以相告也,見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難相死也;久相待也,遠相致也。其任舉有如此者。

    它的意思是:

    儒者之間,聽到善事就互相告知,見到善言就互相傳示;有了爵位就互相推先,有了患難就互相效死;有朋友久在下位,就等待他升遷,有朋友在遠方不得意,就設法引薦他來入仕。儒者對待和舉薦志同道合的朋友就是這樣的。

    這段話就印證了“人生的意義是社會意義”的電影主題。在我看來,所謂“儒者”,不僅對待志同道合的朋友是這樣,對待自己困惑的學生、對待飢寒碌碌的孩子、對待邊疆的貧民、對待需要支援的祖華人民,都應當是這樣,也必然會這樣。

    那實現人生的意義是一件簡單的事嗎?

    當然不是。

    要實現人的這種社會意義,要付出的代價太多了,這也是為什麼電影讓張果果一開始提出那個問題:

    “如果你提前瞭解你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有勇氣前來?”

    沈光耀知道自己要面對的人生是怎麼樣的——當上飛行員、和敵方作戰,註定做好了無法返航的準備,沈母也已經提醒過他,但他依然前來,在墜機前的那一刻給自己的戰友比出回家的手勢。

    陳鵬也知道自己要對面的人生是怎麼樣的——參與核彈工程,連院長都說是光榮卻危險的,但他依然前來,哪怕沒辦法陪在自己最愛的女人身邊,哪怕自己會受到輻射的影響,頭上都長了禿斑。

    李想也知道自己要面對的人生是什麼樣的——去邊疆行醫,環境惡劣,連最基本的醫療裝置都不一定齊全,所以還要自學針灸,但他依然前來,甚至割破自己的手指寫血書情願,最後客死雪海。

    張果果知道自己要面對的人生是什麼樣的——Robert跟他說過自己也救助過一個孩子,最後被賴了好多年,像認了一門親戚一般,但他依然前來,為四個孩子找人起名,為他們尋找環境更好的住房,明知自己有被賴上的風險。

    最早知道這部電影的時候,也和大部分人一樣對《無問西東》這個名字感到疑惑:無問西東是什麼意思,是不是英雄不問出處的意思。

    後來才知道,原來這四個字取自清華校歌的歌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大致意思是,為人要先培養器量和見識,然後立德立言,取得學術建樹,不需要問是東方還是西方學問,延伸後,現在更多的註解是——不計較得失,聽從內心做正確的事,那就對了。

    但問題是,你能無問西東嗎?

    當看到沈光耀選擇墜機與敵人同歸於盡時、當看到陳鵬奔赴核彈工程時、當看到張果果繼續幫助四個孩子時,我問自己:如果不是他們,而是我,我能無問西東嗎?

    我猶豫了。

    但就是這個猶豫,讓我又被這部電影感動了。

    我想到就在不久前,我看了2015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聚焦》,講的是波士頓環球報的聚焦欄目的幾位編輯,想要揭露天主教牧師性侵教區裡的孩子的故事。

    哪怕沒有看過電影,你也可以想象,面對代表教會的牧師們,他們在揭露的過程裡受到了多少的障礙、多大的壓力,他們會為看上去微不足道的進展而大笑、也會為遇到太大的阻力而痛哭,但他們都選擇了堅持,哪怕要付出代價。

    看《聚焦》的時候我就在想,如果是我,我能做到他們做到的那樣嗎?

    我能因為知道自己做的對是正確的,就一定堅持下去嗎?

    我不知道。

    也許我還沒有到人生重大抉擇的路口,也許我還沒有踏上追逐人生的終極意義的旅程,但看完《無問西東》,我會在以後的道路上多拷問自己:

    如果你提前瞭解你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有勇氣前來?你能無問西東嗎?

    我想,這部電影於我的意義,也許就是離這個答案更近一些。但哪怕只有一些,也就夠了。

    也許是這部電影太老了。

    先不提故事是老的,電影自身都是老的——六年前就拍好了,卻拖到現在才上映,今日再看,已經好似年代久遠、與當今格格不入的老片一般了。

    章子怡黃曉明王力宏張震陳楚生幾位主演雖然一直保養得當,但《無問西東》裡這般青春洋溢、滿臉膠原蛋白也早已無法在電視上看到。就連《無問西東》的正式海報大概也因為他們幾個抽不出檔期再特意拍攝而做得格外粗製濫造。他們還都有了名字各式各樣的小孩,一半的微博都是曬娃曬活動曬美食曬生活,轉發動則十幾二十萬,而六年前,微博也只不過剛剛興起。

    六年前,票房國內最高的電影還是《阿凡達》,現在,《戰狼2》已經是它的四倍。六年時間,國內建了無數新的電影院,熒幕也越來越大,分不清Imax 3D和普通3D之間區別的觀眾已經越來越少。

    現在,大多人都可以高談闊論PG1和李小璐的八卦,也有很少人會關注屠呦呦又在青蒿素上獲得了什麼發現,但沒有人會覺得不妥——因為和平年代,意味著我們在三點一線的生活背後,可以盡情擼串、唱K、蹦迪、做愛,用不著每個人都像電影裡那樣揹負國家與時代的命運。

    可說起今天的生活有多麼來之不易,我們卻都清楚得不得了——我們都知道曾經有這樣一幫人,用他們“從心底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還有犧牲,在時光的洪流裡搭起了這個不用做生死抉擇的時代。

    但“知道”和真的去“談論”過去又是兩回事,當你把記憶裡的東西翻出來時,副作用就誕生了——談論與懷緬過去,或甚至只是簡單地承認過去,都會創造出一種被從和平年代抽離的假象,讓你失去在和平年代擼串、唱K、蹦迪、做愛中獲得的一身輕盈。

    怎麼辦,只好把電影裡那些歷史中的紛飛情緒、激昂言辭、卑微希冀,輕描淡寫地說成是一種“矯情”和“尷尬”。

    怎麼會有人在逃難時還帶走鴿子呢,怎麼會有人寫血書要去邊疆呢,怎麼會有人在飢餓時唱歌呢。

    怎麼會有人這麼傻的呢?

    不願達成理解,只好用冷淡和漠視來阻止這種“沉重感”,反正兩個時代中間本來就存在著一層時空的天然屏障,以這樣的方式不難將在和平年代好不容易才建立起的精緻生活的“高階感”保持住。

    這大概就是會不喜歡《無問西東》的原因吧。

    我覺得這也沒什麼,畢竟我們羞於談起歷史的原因,本來就是歷史對於我們來說從來都太過沉重。

    我真的會理解,只是也真的覺得有點可惜。

    因為如果你真的能喜歡上這部電影,那你就知道我的這種感受,那種太喜歡這部電影,以至於很想告訴別人它的好,但又怕言語匱乏不能表達出它有多好的感受。

    甚至寫到這裡,我依然怕寫錯,或寫得不好,因為這部電影裡展現出來的那些珍貴的東西對現在的我來說,已經太過易碎了。

    不喜歡《無問西東》的人我可以理解,只是覺得有點可惜,他們失去了一些世界。

    以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東的亂局是單純因為石油控制權的問題嗎?如果有一天中東石油採光了,這些國家會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