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內在要求,同時又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動力,將經濟全球化推向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綜觀幾十年國際金融發展的歷史,金融全球化已成為其最重要、最顯著的特徵。金融全球化從整體上有力地推動了世界經濟和國際金融的發展,帶來了眾多的利益。金融全球化之所以成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使用頻率很高的一個名詞,備受各界人士廣泛關注,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於,現代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和傳導與金融全球化的背景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在金融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與其相伴的蔓延效應使金融危機迅速擴散,產生巨大的波及和放大效應,國際金融動盪已成為一種常態。金融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對世界各國利弊兼而有之,機遇與風險相伴。加入WTO後,中國經濟將全面融入金融全球化的程序之中。深入認識金融全球化、把握金融全球化帶來的機遇、應對金融全球化的新挑戰,已經成為我們無法迴避的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一、金融全球化的含義與主要表現形式 (一)金融全球化的含義 “金融全球化”是近二十年來人們使用頻率很高的一個名詞,也是整個世界日益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究竟什麼是金融全球化?迄今為止,國內外學術界尚無統一的定義。歸納起來,國內外具有代表性的看法主要有: 1.核心論 金融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全球化必然要求、也必然帶來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核心。認為正如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一樣,金融全球化也是經濟全球化的核心,但金融全球化又有其自身規律和豐富內容。從金融本身的發展規律來看,推動金融全球化的主要動因是西方國家20世紀80年代以來金融自由化、資訊科技、融資證券化和金融創新的發展。金融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組成部分,但它同時又是相對獨立於並在很大程度上背離實質經濟的全球運動。與實質經濟無關的國際資本流動大多屬於投機性資本流動,它們不僅無助於反而有悖於實質交易和投資的運動,並往往成為實質經濟的不穩定和破壞性因素。[2] 2.趨勢論 金融全球化是一種趨勢,是指因全球範圍內金融管制放鬆和金融業開放加速而使國別資本得以在全球範圍內自由流動的趨勢;是資金或資本或金融服務在全球範圍內迅速、大量和自由流動,最終形成全球統一金融市場、統一貨幣體系的趨勢。金融全球化是金融自由化、金融國際化和金融一體化緊密相關的,金融自由化、金融國際化和金融一體化從不同側面推動了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是指一國國內金融管制的解除,包括利率自由化、銀行自由化、金融市場自由化等;金融國際化包括各國銀行在國外設立分支機構、發展境外金融中心與外幣拆放市場、資本專案的放開等等,反映其程度的關鍵是資本專案是否放開;金融一體化是指國內金融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相互貫通,並以國際金融中心為依託,透過資訊網路和金融網路形成全球統一的、不受時空限制的、無國界的全球金融市場,不僅各市場之間的相關性提高,而且金融危機也全球化了。[3] 3.過程論 金融全球化是一個過程,是各國經濟與金融的相互依存關係因國別資本或金融服務可以迅速地、大量地和基本上不受限制地跨國界流動而變得日益密切的動態過程;是全球金融活動和風險發生機制聯絡日益緊密的一個過程;是全球化程序中資本積累的金融化,是一個客觀歷史過程。之所以把金融全球化表述為是全球金融活動和風險發生機制聯絡日益緊密的一個過程,這是因為:一是金融全球化不僅是一個金融活動越過民族國家藩籬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風險發生機制相互聯絡而且趨同的過程;二是金融全球化是一個逐步削弱民族國家經濟權利的過程,無論是對發展中國家還是對發達國家,概莫能外;三是它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這既表現為它在範圍上是逐漸擴充套件的,而且表現為它在程度上是不斷加深的。金融全球化是一個自然的、歷史的過程,儘管它在給全球各國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同時也會帶來極大的不安定因素,儘管它的發展歷程可能存在曲折,但總體說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4] 4.一體化論 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國或地區的金融活動趨於一體化,一國的金融活動與其他國家金融活動密切相關,各國貨幣體系和金融市場之間日益緊密的聯絡,國際金融市場日趨一體化;金融全球化作為經濟全球化的需要,既是經濟全球化的一部分,也是指資金在全球範圍內籌集、分配、運用和流動,包括國際金融機構及各國貨幣的交叉使用。金融全球化的目的是統一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產品和貨幣,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市場化是金融全球化的基礎,從金融市場的基本要素來看,金融全球化包括金融機構國際化、金融業務國際化和貨幣國際化;從金融市場的結構來看,金融全球化包括貨幣市場國際化、資本市場國際化、外匯市場國際化以及歐洲貨幣市場的形成與發展。[5] 法國學者弗朗索瓦·沙奈認為,金融全球化是指各國貨幣體系和金融市場之間日益緊密的聯絡。這種聯絡是金融自由化和放寬管制的結果,但並沒有取消各國的金融體系,它們只是以“不充分”或“不完全”形式使其一體化並形成一個整體。這個整體有三個特點:首先,它有明顯的等級之分,美國的金融體系支配著其他國家的金融體系,這是美元的地位以及美國的債券和股票市場的規模所決定的,各國之間的發展不平衡以及它們之間的競爭並未消失,甚至被金融自由化和放寬管制激活了;其次,這個整體的各個監管和監督機構是無能為力和不負責任的;再次,這個整體的各個市場的統一是由金融交易者根據各市場不同程度的差別進行交易來實現的。[6] 5.綜合表述 上述定義是從不同的角度對金融全球化進行了界定,但是各個定義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交叉,實際上在上述定義中有一些觀點都是共同存在的,只是強調的程度不同而已,例如金融全球化在經濟全球化中居於核心地位、金融全球化是一種趨勢、金融全球化是一個過程、金融全球化是世界各國或地區金融活動趨於一體化,等等。由此可見金融全球化具有廣泛的內涵,它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因此,我們認為,可以表述為:金融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金融業跨國境發展而趨於全球一體化的趨勢,是全球金融活動和風險發生機制日益緊密關聯的一個客觀歷史過程。 (二)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現形式 金融全球化有其多種表現形式,為了便於觀察和理解金融全球化的表現形式,我們主要從微觀和宏觀兩個層次進行分析。 1.金融全球化的微觀表現 從微觀層次來看,由於金融活動是投資者和融資者透過一定的金融機構、利用金融工具在金融市場進行的資金交易活動,因此金融全球化就是金融活動的全球化。金融活動的全球化主要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資本流動全球化。隨著投資行為和融資行為的全球化,即投資者和融資者都可以在全球範圍內選擇最符合自己要求的金融機構和金融工具,資本流動也全球化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資本流動呈現出不斷加速和擴大的趨勢。特別是90年代以來,國際資本以前所未有的數量、驚人的速度和日新月異的形式使全球資本急劇膨脹。從國際債券市場的融資規模來看,包括銀行貸款、票據融資和債券發行三項業務的融資額,1973年為622億美元,1979年為1450億美元,年均增幅為15%;而進入90年代後,由1990年的4276億美元增加到1996年的15139億美元,年均增幅高達23.5%。在國際證券市場上,發達國家證券資本的年平均流出入總額,1976—1980年間為476億美元,而在1991—1994年間已增加到6311億美元。共同基金的融資規模更令人歎為觀止,美國1970年的共同基金數為400個、資產總額約為448億美元,到1994年則相應增加到5300個和21000億美元。在全球外匯市場上,目前每天的交易量平均約為2萬億美元,比十年前增加了10倍。 第二,金融機構全球化。金融機構是金融活動的組織者和服務者。金融機構全球化就是指金融機構在國外廣設分支機構,形成國際化或全球化的經營。20世紀80年代以來,為了應對日益加劇的金融服務業全球競爭,各國大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競相以擴大規模、擴充套件業務範圍和推進國際化經營作為自己的戰略選擇。進入90年代後,世界一些國家先後不同程度放鬆了對別國金融機構在本國從事金融業務或設立分支機構的限制,從而促進了各國銀行向海外的拓展。1997年末,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簽署“金融服務協議”,把允許外國在其境內建立金融服務公司並將按競爭原則執行作為加入該組織的重要條件,進一步促進了各國金融業務和機構的跨國發展。隨著近年全球競爭的加劇和金融風險的增加,國際上許多大銀行都把擴大規模、擴充套件業務以提高效益和增強抵禦風險能力作為發展新戰略,國際金融市場掀起了聲勢浩大的跨國購併(即兼併和收購)浪潮。金融機構的併購與重組成為金融機構全球化的一個突出特點。全球金融業併購浪潮,造就了眾多的巨型跨國銀行。銀行併購使全球金融機構的數量減少,單個機構的規模相對擴大,銀行業的集中度迅速提高。據統計在2000年以資產排名的世界1000家大銀行中,前25家大銀行的資產佔1000家銀行資產的40%,而1996年僅為28%。 第三,金融市場全球化。金融市場是金融活動的載體,金融市場全球化就是金融交易的市場超越時空和地域的限制而趨向於一體。目前全球主要國際金融中心已連成一片,全球各地以及不同型別的金融市場趨於一體,金融市場的依賴性和相關性日益密切。金融市場全球化有兩個重要的因素:一是放鬆或取消對資金流動及金融機構跨地區、跨國經營的限制,即金融自由化;二是金融創新,包括新的金融工具、融資方式與服務方式的創造,新技術的應用,新的金融市場的開拓,新的金融管理或組織形式的推行。特別是資訊通訊技術的高度發達和廣泛應用,全球金融市場已經開始走向金融網路化,即全球金融資訊系統、交易系統、支付系統和清算系統的網路化。全球外匯市場和黃金市場已經實現了每天24小時連續不間斷交易。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有關匯率的政治、經濟資訊,幾乎同步顯示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的銀行外匯交易室電腦網路終端的顯示器上。遠隔重洋的地球兩端以億美元為單位的外匯交易在數秒鐘之內就可以完成。
金融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內在要求,同時又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動力,將經濟全球化推向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綜觀幾十年國際金融發展的歷史,金融全球化已成為其最重要、最顯著的特徵。金融全球化從整體上有力地推動了世界經濟和國際金融的發展,帶來了眾多的利益。金融全球化之所以成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使用頻率很高的一個名詞,備受各界人士廣泛關注,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於,現代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和傳導與金融全球化的背景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在金融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與其相伴的蔓延效應使金融危機迅速擴散,產生巨大的波及和放大效應,國際金融動盪已成為一種常態。金融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對世界各國利弊兼而有之,機遇與風險相伴。加入WTO後,中國經濟將全面融入金融全球化的程序之中。深入認識金融全球化、把握金融全球化帶來的機遇、應對金融全球化的新挑戰,已經成為我們無法迴避的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一、金融全球化的含義與主要表現形式 (一)金融全球化的含義 “金融全球化”是近二十年來人們使用頻率很高的一個名詞,也是整個世界日益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究竟什麼是金融全球化?迄今為止,國內外學術界尚無統一的定義。歸納起來,國內外具有代表性的看法主要有: 1.核心論 金融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全球化必然要求、也必然帶來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核心。認為正如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一樣,金融全球化也是經濟全球化的核心,但金融全球化又有其自身規律和豐富內容。從金融本身的發展規律來看,推動金融全球化的主要動因是西方國家20世紀80年代以來金融自由化、資訊科技、融資證券化和金融創新的發展。金融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組成部分,但它同時又是相對獨立於並在很大程度上背離實質經濟的全球運動。與實質經濟無關的國際資本流動大多屬於投機性資本流動,它們不僅無助於反而有悖於實質交易和投資的運動,並往往成為實質經濟的不穩定和破壞性因素。[2] 2.趨勢論 金融全球化是一種趨勢,是指因全球範圍內金融管制放鬆和金融業開放加速而使國別資本得以在全球範圍內自由流動的趨勢;是資金或資本或金融服務在全球範圍內迅速、大量和自由流動,最終形成全球統一金融市場、統一貨幣體系的趨勢。金融全球化是金融自由化、金融國際化和金融一體化緊密相關的,金融自由化、金融國際化和金融一體化從不同側面推動了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是指一國國內金融管制的解除,包括利率自由化、銀行自由化、金融市場自由化等;金融國際化包括各國銀行在國外設立分支機構、發展境外金融中心與外幣拆放市場、資本專案的放開等等,反映其程度的關鍵是資本專案是否放開;金融一體化是指國內金融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相互貫通,並以國際金融中心為依託,透過資訊網路和金融網路形成全球統一的、不受時空限制的、無國界的全球金融市場,不僅各市場之間的相關性提高,而且金融危機也全球化了。[3] 3.過程論 金融全球化是一個過程,是各國經濟與金融的相互依存關係因國別資本或金融服務可以迅速地、大量地和基本上不受限制地跨國界流動而變得日益密切的動態過程;是全球金融活動和風險發生機制聯絡日益緊密的一個過程;是全球化程序中資本積累的金融化,是一個客觀歷史過程。之所以把金融全球化表述為是全球金融活動和風險發生機制聯絡日益緊密的一個過程,這是因為:一是金融全球化不僅是一個金融活動越過民族國家藩籬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風險發生機制相互聯絡而且趨同的過程;二是金融全球化是一個逐步削弱民族國家經濟權利的過程,無論是對發展中國家還是對發達國家,概莫能外;三是它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這既表現為它在範圍上是逐漸擴充套件的,而且表現為它在程度上是不斷加深的。金融全球化是一個自然的、歷史的過程,儘管它在給全球各國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同時也會帶來極大的不安定因素,儘管它的發展歷程可能存在曲折,但總體說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4] 4.一體化論 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國或地區的金融活動趨於一體化,一國的金融活動與其他國家金融活動密切相關,各國貨幣體系和金融市場之間日益緊密的聯絡,國際金融市場日趨一體化;金融全球化作為經濟全球化的需要,既是經濟全球化的一部分,也是指資金在全球範圍內籌集、分配、運用和流動,包括國際金融機構及各國貨幣的交叉使用。金融全球化的目的是統一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產品和貨幣,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市場化是金融全球化的基礎,從金融市場的基本要素來看,金融全球化包括金融機構國際化、金融業務國際化和貨幣國際化;從金融市場的結構來看,金融全球化包括貨幣市場國際化、資本市場國際化、外匯市場國際化以及歐洲貨幣市場的形成與發展。[5] 法國學者弗朗索瓦·沙奈認為,金融全球化是指各國貨幣體系和金融市場之間日益緊密的聯絡。這種聯絡是金融自由化和放寬管制的結果,但並沒有取消各國的金融體系,它們只是以“不充分”或“不完全”形式使其一體化並形成一個整體。這個整體有三個特點:首先,它有明顯的等級之分,美國的金融體系支配著其他國家的金融體系,這是美元的地位以及美國的債券和股票市場的規模所決定的,各國之間的發展不平衡以及它們之間的競爭並未消失,甚至被金融自由化和放寬管制激活了;其次,這個整體的各個監管和監督機構是無能為力和不負責任的;再次,這個整體的各個市場的統一是由金融交易者根據各市場不同程度的差別進行交易來實現的。[6] 5.綜合表述 上述定義是從不同的角度對金融全球化進行了界定,但是各個定義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交叉,實際上在上述定義中有一些觀點都是共同存在的,只是強調的程度不同而已,例如金融全球化在經濟全球化中居於核心地位、金融全球化是一種趨勢、金融全球化是一個過程、金融全球化是世界各國或地區金融活動趨於一體化,等等。由此可見金融全球化具有廣泛的內涵,它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因此,我們認為,可以表述為:金融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金融業跨國境發展而趨於全球一體化的趨勢,是全球金融活動和風險發生機制日益緊密關聯的一個客觀歷史過程。 (二)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現形式 金融全球化有其多種表現形式,為了便於觀察和理解金融全球化的表現形式,我們主要從微觀和宏觀兩個層次進行分析。 1.金融全球化的微觀表現 從微觀層次來看,由於金融活動是投資者和融資者透過一定的金融機構、利用金融工具在金融市場進行的資金交易活動,因此金融全球化就是金融活動的全球化。金融活動的全球化主要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資本流動全球化。隨著投資行為和融資行為的全球化,即投資者和融資者都可以在全球範圍內選擇最符合自己要求的金融機構和金融工具,資本流動也全球化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資本流動呈現出不斷加速和擴大的趨勢。特別是90年代以來,國際資本以前所未有的數量、驚人的速度和日新月異的形式使全球資本急劇膨脹。從國際債券市場的融資規模來看,包括銀行貸款、票據融資和債券發行三項業務的融資額,1973年為622億美元,1979年為1450億美元,年均增幅為15%;而進入90年代後,由1990年的4276億美元增加到1996年的15139億美元,年均增幅高達23.5%。在國際證券市場上,發達國家證券資本的年平均流出入總額,1976—1980年間為476億美元,而在1991—1994年間已增加到6311億美元。共同基金的融資規模更令人歎為觀止,美國1970年的共同基金數為400個、資產總額約為448億美元,到1994年則相應增加到5300個和21000億美元。在全球外匯市場上,目前每天的交易量平均約為2萬億美元,比十年前增加了10倍。 第二,金融機構全球化。金融機構是金融活動的組織者和服務者。金融機構全球化就是指金融機構在國外廣設分支機構,形成國際化或全球化的經營。20世紀80年代以來,為了應對日益加劇的金融服務業全球競爭,各國大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競相以擴大規模、擴充套件業務範圍和推進國際化經營作為自己的戰略選擇。進入90年代後,世界一些國家先後不同程度放鬆了對別國金融機構在本國從事金融業務或設立分支機構的限制,從而促進了各國銀行向海外的拓展。1997年末,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簽署“金融服務協議”,把允許外國在其境內建立金融服務公司並將按競爭原則執行作為加入該組織的重要條件,進一步促進了各國金融業務和機構的跨國發展。隨著近年全球競爭的加劇和金融風險的增加,國際上許多大銀行都把擴大規模、擴充套件業務以提高效益和增強抵禦風險能力作為發展新戰略,國際金融市場掀起了聲勢浩大的跨國購併(即兼併和收購)浪潮。金融機構的併購與重組成為金融機構全球化的一個突出特點。全球金融業併購浪潮,造就了眾多的巨型跨國銀行。銀行併購使全球金融機構的數量減少,單個機構的規模相對擴大,銀行業的集中度迅速提高。據統計在2000年以資產排名的世界1000家大銀行中,前25家大銀行的資產佔1000家銀行資產的40%,而1996年僅為28%。 第三,金融市場全球化。金融市場是金融活動的載體,金融市場全球化就是金融交易的市場超越時空和地域的限制而趨向於一體。目前全球主要國際金融中心已連成一片,全球各地以及不同型別的金融市場趨於一體,金融市場的依賴性和相關性日益密切。金融市場全球化有兩個重要的因素:一是放鬆或取消對資金流動及金融機構跨地區、跨國經營的限制,即金融自由化;二是金融創新,包括新的金融工具、融資方式與服務方式的創造,新技術的應用,新的金融市場的開拓,新的金融管理或組織形式的推行。特別是資訊通訊技術的高度發達和廣泛應用,全球金融市場已經開始走向金融網路化,即全球金融資訊系統、交易系統、支付系統和清算系統的網路化。全球外匯市場和黃金市場已經實現了每天24小時連續不間斷交易。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有關匯率的政治、經濟資訊,幾乎同步顯示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的銀行外匯交易室電腦網路終端的顯示器上。遠隔重洋的地球兩端以億美元為單位的外匯交易在數秒鐘之內就可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