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分鐘看完一部電影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語,穢汙詞,市井氣,切戒之。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閒管。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信】第十九條:【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講到信,我們看“信”這個字,人、言構成信,人講話一定要真實,不真實就不信。講話也要注重你有沒有真誠,有沒有誠意。我們曉得人與人之間交往,最頻繁的、最容易溝通的就是言語,最容易表達的就是言語,言語如果不能建立在互信這種基礎上面,人與人的交往就可以說是非常的虛偽、非常的虛假。所以這裡也告訴我們,從小我們要教育自己家裡的弟子要有誠信、要誠實,從小做人就要懂得誠實;在家裡不能誠實,到外面就有可能犯詐欺行為,欺騙別人的這種言語都有可能會出現。所以這裡講到“凡出言,信為先”。凡是講話,我們首先一定要注意到,你講出來的話是不是真話。所以所講出來的話,要以信實為第一。在《論語》裡有這樣一句話,“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什麼意思?就是說以前的人,對於自己的言語非常的重視,每一次要講話之前,他都會三思,思考看看這句話可不可以講、該不該講,講了之後我有沒有辦法做到。所以每一次講話,就很怕自己沒有辦法做到。“恥躬之不逮”,這個“恥”,就是會認為自己講出來的話,做不到是一個很大的恥辱。這裡又講到,講話首先要建立在信用上面。再來告訴我們,“詐與妄,奚可焉”。這個“詐”就是欺騙,“妄”就是不真實的語言,不誠實、不老實的語言。“奚可焉”,“奚”是怎麼可以的意思,怎麼可以做?“可焉”,可以做。講話已經要很老實了,那麼這些欺騙別人,講不真實的話,怎麼可以做?不真實就是謊話,說謊話。這裡也要特別提出一點,有很多家長非常相信自己的小孩,自己的子弟,小小年紀肯定不會說謊話。在過去,父母可以這樣認為,很有道理,很正確。可是我們曉得,現在環境大不如前,有一些孩子他很聰明,他從電視上、從電影裡頭學到了很多絕活,欺騙的絕活。老師有時也會被學生欺騙,譬如說作業,回到家裡跟母親說作業放在學校,或者說今天沒有作業。去到學校以後,就騙老師說昨天家裡有事情,所以作業來不及寫;昨天因為家裡有重要人物來,所以我們就陪他吃飯,做什麼什麼,謊話一大堆。所以我們在家裡,也要看子女的言語,你只要看著他的眸子,如果有講謊話,我們從他的神情當中,也可以窺見出來言辭有閃爍,就可以曉得孩子有詐騙的行為。過去也有一個學生,他寫暑假功課。我看了這個功課以後,我發覺為什麼他的生字、生詞還有造詞這麼少,明明課文有兩三面,照理講我看到裡面生詞有很多,但是他才少少幾行就沒了。後來我就說:來來來,我要看你的課本,要對照一下。凡是畫線的地方,就是要寫生詞的地方,我就看了一下,我看到很多用鉛筆畫的畫線被擦掉了,有被擦過的痕跡。所以我才知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們面對小孩子,不要小看他,年紀小小的,在現今社會里,他們在外面被汙染的機會相當大,當我們覺得有異樣,做父母的千萬不要因為忙而失於去追查,我們一定要追查,要看看。所以這個“詐與妄”,從小我們就要告誡自己的子弟,千萬不可以說謊話,一發覺,一定要馬上處理。處理管教的方式,前面講“父母責,須順承”。你要看孩子他有沒有接納你,有沒有接受你的教誨,你從你跟他的對應當中,你就可以清楚,可以瞭解。如果你看到孩子的眼神是瞪著你,這個時候父母的教育方式,要再稍為調適一下。如果你在教小孩,你發覺孩子的眼神,他沒有懺悔,沒有悔改,心裡懷恨會表現在顏面上,我們也要特別注意,這個時候你必須要觀察孩子的習性,有的吃軟不吃硬,有的是吃硬不吃軟。所以我們在教導孩子的時候,沒有一定標準,你要善於觀察小孩。我們再往下看:【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這裡指出人不要有太多話,太多話往往是惹禍的根源,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我們都曉得話傳來傳去,講來說去,到最後都變質了。所以我們深深感受到講話當中,彼此之間都有可能馬上當場就聽錯;聽錯之後,它所延伸出來的問題可能會更大。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經常受困於流言,或者你不經意的一句話,到最後都惹出很大的麻煩。所以我們深深瞭解,話講多了容易出毛病,我們就要特別注意。我相信有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有這樣經驗,我們今天讀到《弟子規》了,一定要切戒之,一定要戒除自己這種毛病,講話多說無益。如果要說話,“惟其是,勿佞巧”。這個“惟其是,勿佞巧”,就是說我們講話要把握一個綱領,凡是無意義的話,我們不要講;有意義的話,可以彼此互相勉勵。真實之話,我們可以多說;鼓勵的話,彼此修身養性可以互相提攜的言語,朋友之間可以多說無妨。講好的話,講真實的話,講善良的話,這些都很好。“勿佞巧”,就是說我們講話當中,有的人講話八九不離十,都是講一些人我是非,說一些人家是非種種,都是講這些無意義的話。或者說自己受到委屈,好像別人欺負他,不重視他,講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這些話講得如果有偏頗的話,都會變成佞巧。為什麼?因為有人講話就是到處告狀,不真實的話他到處講。佞就是不真實,偏頗。巧是巧辯,講一些不應該講的話語,這些都是不好的。【奸巧語,穢汙詞,市井氣,切戒之。】“奸巧語”,奸巧也是不真實之話。有時候我們總會感覺我沒有做錯,為什麼會有很多流言?這些流言大部分都是有人破壞,講了一些很難聽的話,一般人所謂講話狠毒,一般人就會感受到有些人講話真的會傷人會刺人,這些都屬於“奸巧語”,相當不好。有一句話提到“利刀割體痕易合”,就是被刀子割到,傷痕很容易癒合;“惡語傷人恨難消”,如果你用不好的言語去傷害別人,往往讓他一生都覺得非常痛苦,很遺憾。所以這種恨會懷恨在心,往往他也會伺機報復。所以我們在言語當中,也要特別注意,為人父母的這些言語都一定要確實的戒,不能講。如果父母經常在子弟面前批評這個,批評那個,這個子弟將來也會養成看到什麼他也會不平則鳴。我們曉得,不平則鳴也很容易得罪別人。所以在言語上面,這一條就告訴我們一定要特別注意。“穢汙詞”,就是不好的言語,粗魯的言語。有人罵人會講一些髒話,甚至幫別人封一個不好聽、不文雅的綽號,這些都相當不好。尤其同學之間,小朋友當中,都很容易犯這種毛病。什麼毛病?隨便取綽號來取笑別人,這些都是屬於“穢汙詞”,孩子千萬不可以有這樣的習氣毛病。如果在家裡,父母發覺自己的子弟經常口出惡言,也要很謹慎小心地來教導他。一定要告訴他:你不喜歡別人講你不好,不喜歡聽別人罵你;同理,你也不可以用這樣的言辭來強加於別人。“市井氣,切戒之”。“市井氣”,就是指前面的這些,可以說是一般人,市井小民。這裡“凡出言”到“奸巧語,穢汙詞”,可以說是一般人經常會犯的毛病,所以“切戒之”,應該要切實地改正過來。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行為,學《弟子規》也就是改造自己,讓自己更好。【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這一條相當相當的重要。何以說?我們都曉得人與人相處,最難的就是相知。與人相處當中,最為遺憾的,就是朋友之間,聽到謠言之後,朋友引起誤會。所以與人相處當中,難免就會有糾紛,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我們追根究底,可以說是從口舌是非所開始的。一開始的時候,往往每一個人都沒有注意到。為什麼?我們看到事情之後,內心就會起了分別、起了爭執,於是就會把話講出來。講了之後,這些話往往還會再散播出去,就好像往池塘裡丟石頭,你丟了,撲通一下,一個小小的旋渦,慢慢慢慢就擴散到整個池塘。所以人與人之間,我們在言語方面,一定要特別謹慎小心。古人在此告訴我們,“見未真,勿輕言”。就是你看到事情,你看到的不是很真實,不是很明確,你不可以妄加揣測。妄加揣摩,然後輕易地把話傳開;傳開之後,話愈傳愈離譜。有時候我們不經意的一句話,可能影響一個人的聲譽,讓這個人非常難過。“知未的,勿輕傳”。“未的”就是不是很明瞭,真相不是大白;這個“的”就是清楚明瞭。“勿輕傳”,傳就是把這件事情傳開出來。所以這兩句話,“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相當相當的重要。深信每一個人都有一些痛苦的經驗,就是被這些毀謗的謠言所困擾著。即使明明自己沒有做這樣的事情,但是總是會聽到很多謠言,把你傳得很難聽;沒有這樣的事實,也被捏造成有這樣的情形。所以人與人之間往往疏於言語,只要一不小心就會造成朋友之間的誤會,家庭當中的誤解。誤解之後,一定會爭吵;爭吵之後,小者爭吵沒事,大者會引起鬥毆。所以言語上,我們一定要特別的謹慎小心。即使你看到的是真實的,你所明白的是事情的真相,也不可以輕易地講出來。我們一定要有智慧,講話之前一定要想一想,這句話講了之後,它有沒有後遺症?會不會毀謗對方?會不會影響整個民心?所以事情的大小,我們都要特別謹慎小心,千萬不可以為所欲為,看到什麼講什麼。看到別人好像不對,但是也不分青紅皂白就講出去,講出去害了對方,對自己也很不好。對這樣的言語,我們也要知道,凡是講是非者一定是是非人,我們也不要輕信別人的話語。為什麼?小者,這些言語影響一個團體的和諧;大者,影響整個國家,讓人心惶惶,都不對。尤其現在輿論媒體傳播非常的快,一有風吹草動都會影響整個民生生計,這是屬於比較大件的;小,則會影響個人的聲譽。所以我們在講話的時候,一定要很謹慎很小心,即使我們看到的是正確的,所瞭解也是正確的,我們肯定也要想一想,它到底有沒有利害關係?會不會影響別人?會不會破壞人的聲譽?會不會破壞整個團結和諧?都要謹慎小心。這一條最值得借鑑的、警惕的,我想應該是大人。在這一條,如果我們讀到這裡,一定會有很深的感觸,在這一生當中,我們難免也會受到流言的困擾,我們讀到這一條應該要特別的謹慎小心。除了與人相處,這個言語之外;另外,如果是為人師表,你對這個內容不是很清楚,不是很瞭解;做學問,對於這個學問裡頭有所懷疑,你不是很清楚,也不可以輕易地傳授。因為你輕易傳授,會誤導學生,誤導弟子。所以在我們知見不是很清楚,我們的看法不是很明瞭的時候,我們作為師長,對於教導子弟或是學生,這一點也應該要謹慎小心,要實事求是才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Faker展示“滅引燃黑科技”,絲血傑斯被掛上引燃後不死,水友直呼太有才,如何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