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市井生活在西域
-
2 # 神經內科宋璞醫生
耳鳴僅僅是一種症狀,就像發熱,僅僅是個表象,感冒可以發熱,肺炎可以發熱,胃腸炎也可以發熱。它並不能“預示”什麼問題。人類之所以能夠接收聲音資訊,因為我們有一整套“聽力系統”,我們的耳朵可以把聲音資訊採集下來,耳朵裡有與聽力有關的神經(蝸神經,可以把聲音產生的振動資訊轉變為電訊號),然後傳到腦子裡的相關部位(聽覺中樞)從而在腦子裡形成聽力資訊。若由於某些原因,導致聽覺傳導通路(耳朵內的神經細胞、神經纖維、聽神經、聽覺中樞等)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有可能產生異常的聲音感覺,即為耳鳴。有點像燈泡-電線-開關,任何一個環節的問題都會造成燈泡閃爍甚至熄滅。
引起耳鳴常見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血管性疾病。即血管,主要是頭頸部的血管異常導致了血液流動的異常,繼而出現了相應的雜音,引發耳鳴。常見的疾病有硬腦膜動靜脈瘻、頸動脈海綿竇瘻、血管畸形導致的動靜脈分流等,這類問題引發的耳鳴最常見的是搏動性耳鳴。(至於什麼是“動靜脈瘻”、“動靜脈分流”,其實不難理解,就是血液本來該由動脈-毛細血管-靜脈,但因為結構異常導致了血液由動脈“短路”越過了毛細血管直接進入了靜脈,缺少了毛細血管的壓力緩衝,導致了進入靜脈的血流既多且急,就容易產生較大的噪音,且動脈血流是隨著脈搏向前推進的,耳鳴呈搏動性,也就不難理解了)。動脈雜音。常見於耳朵附近的顳骨周圍的血管問題,這種耳鳴一般程度較輕微,多數僅僅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才能被發現。原因可能與血管的硬化或收擴異常有關係,舉個例子,同樣的水壓水流,在有彈性的皮管子裡流噪音就小,在鐵管子裡流噪音就大,這就是很多老年人因為動脈硬化造成動脈雜音的原因。同理,當血管收縮-擴充套件異常的時候,就像是你在正常流淌的皮管子外邊亂按亂捏,就可能會造成相應的雜音,這也是中青年在疲勞、失眠、焦慮等情況下引起耳鳴的原因之一。靜脈嗡鳴。常見於血壓、腦壓升高的病人,這類耳鳴常常較為柔和,音調較低,有經驗的醫生輕柔按壓相應的靜脈,或者病人自己在改變頭的位置或活動時,耳鳴可以減輕。究其原因也不難理解,血管壁受到的壓力增加,噪音也就增加了。咽鼓管功能障礙。坐過飛機的朋友都有過體會,在起飛或降落的時候,耳朵或多或少會感到不適,乘務人員會告知您,可以透過張嘴或做吞嚥動作,抑或是咀嚼口香糖來緩解症狀。什麼原理?因為在快速的海拔高度變化的時候,耳朵內鼓膜內外的壓力會變得不平衡,進而會牽拉鼓膜造成不適,而鼓膜後的中耳內有一個可以開放的小通道,開口的另一側在咽部的內上方,當我們在吞嚥或張大嘴巴的時候,這個小通道就會開啟,讓中耳內外的氣壓重新恢復平衡。而這個小通道就是咽鼓管。這類主要是由於咽鼓管的異常開放引起的,類似於海洋的咆哮聲,可能還會與呼吸同步,當病人躺下時耳鳴可以消失。最常見的就是體重快速下降的人或鼻咽部放療後的病人。耳部問題。耳朵的一項重要功能就是聽聲音,如果耳朵本身存在問題,聽聲音的能力就會下降,還有可能影響聲音的接收效果,就像是老舊的麥克風,不僅音質不行,還會出現噼裡啪啦的噪音。如長時間的在噪音較大的環境下工作或生活,導致了耳朵內的感音神經細胞的損傷,也可以是耳部疾病,如梅尼埃病、突發性耳聾等,還可以是耳部的負責聲音由震動轉化為電訊號的一些小骨頭、肌肉的病變導致的聲音傳導、轉化問題(如耳硬化、鼓膜張肌/鐙骨肌痙攣等)。腦部及神經問題。腦部的血管病(出血、梗塞等),腦部炎症、腦部腫瘤、頭部/腦部的先天性發育異常等原因,只要是影響到了聽覺的腦部中樞或者傳導通路中的神經,都有可能會造成耳鳴,甚至耳聾。 -
3 # 繁花似錦Hfh
耳鳴是耳朵常見的一種症狀。耳鳴是累積聽覺系統的許多疾病不同病理變化的結果,是許多疾病伴發症狀,也是一些嚴重疾病的首發症狀。
耳鳴的起因分為兩種:一個是區域性原因所引起,如外耳道問題,包括外耳道閉塞,外耳道腫瘤等;中耳方面,耳膜破裂,中耳積水,慢性中耳炎,耳咽管阻塞等;內耳方面,包括噪音引起聽神經障礙,前庭或迷路神經炎及藥物引起聽神經障礙等;另一種是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如:心臟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血脂,低血壓等;內分泌系統疾病如:甲狀腺功能異常,糖尿病等;腦神經方面病變也會引起耳鳴。
耳鳴一定要引起重視,拖延不僅會讓病情惡化,還會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
-
4 # 醫療圈
耳鳴是誰在作怪,你知道嗎?耳鳴使人心煩意亂、坐臥不安,嚴重者可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耳鳴是一種在沒有外界聲、電刺激條件下,人耳主觀感受到的聲音。值得注意的是,耳鳴是發生於聽覺系統的一種錯覺,是一種症狀而不是疾病。有些人常感到耳朵裡有一些特殊的聲音如嗡嗡、嘶嘶或尖銳的哨聲等,但周圍卻找不到相應的聲源,這種情況即為耳鳴。那麼耳鳴到底預示著哪些疾病呢?
1、五臟疾病
當腎病、肝膽疾病、糖尿病、結核病、慢性支氣管炎等導致全身功能紊亂時,常會出現耳鳴症狀,其特點與藥物中毒引起的耳鳴一樣,都是高音調、雙側性。這種耳鳴一般會隨上述疾病的康復而消失。
2、藥物中毒
損傷內耳神經大劑量奎寧、奎尼丁、氯喹等藥物,可引起劇烈耳鳴,但停藥後會好轉,多不影響聽力。慶大黴素、鏈黴素、卡那黴素等藥物,對聽神經及前庭神經均有損害,可出現耳鳴,若不及時停藥,可迅速發展成耳聾,並難以恢復。藥物過敏或中毒造成的耳鳴,往往是高音調,且呈雙側性。
3、身體虛弱
這種耳鳴多沒有器質性病變,常由於血管張力不足、區域性供血差引起。中醫認為,它是腎虛的表現。
4、耳部疾患
患者多有耳病史,耳鳴在夜間有加重趨勢。根據病變部位不同,分為傳導性耳鳴和感音性耳鳴。當外耳有耵聹、異物、炎症腫脹發生阻塞,耳膜充血、內陷、穿孔,中耳積液或感染、耳硬化症時,均可發生傳導性耳鳴。這種耳鳴常發生於病變的一側,且音調較低,如“隆隆聲”、“轟轟聲”、“嗡嗡聲”。耳的感音部位是內耳耳蝸,如發生內耳震盪、水腫、聽神經瘤等,會刺激內耳耳蝸產生耳鳴。這種耳鳴多為雙側性,鳴音較高,如蟬鳴或嘶嘶聲,耳鳴常呈間歇性。
5、神經衰弱
這種耳鳴音調高低不定,多為雙側性,常伴有頭痛、頭昏、失眠、多夢等症狀。這種耳鳴還與憂鬱有關,調節情緒可使之好轉。
6、頸部疾患
頸部腫瘤或其他頸部疾病壓迫頸動脈時,可引起受壓側耳鳴。耳鳴的特點為持續性、低音調,隨體位變化,耳鳴的程度可有變化。
耳鳴使人心煩意亂、坐臥不安,嚴重者可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耳鳴一定要積極治療
-
5 # 康愛多中醫養生
耳鳴這件事,有些人的症狀輕,偶爾發作,完全不影響生活。但有些人症狀比較嚴重,不僅影響日常生活,加上治療有難度,甚至會引起失眠、焦慮等其它問題。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耳鳴預示著哪些疾病的發生?接著讀下去,讓小康在這篇文章裡面告訴你答案吧!
耳鳴預示著哪些疾病的發生?1、五臟疾病
當腎病、肝膽疾病、糖尿病、結核病、慢性支氣管炎等導致全身功能紊亂時,常會出現耳鳴症狀,其特點與藥物中毒引起的耳鳴一樣,都是高音調、雙側性。這種耳鳴一般會隨上述疾病的康復而消失。
2、鼻咽癌
很多人會認為,鼻咽癌總歸是長在鼻咽部,和耳朵有什麼關係?其實,它們的關係可密切了。人的鼻咽部與中耳腔之間有左右兩根相通的管道叫咽鼓管,鼻咽癌往往發生在咽鼓管開口的附近。患者經常會伴有耳鳴,同時耳部有悶脹感和堵塞感,聽力也減退,但是聽自己說話反而覺得響亮。
在鼻咽癌就診人數中,大約有半數的病人有耳鳴現象,這種耳鳴常常是低頻的嗡嗡聲。所以,一旦出現以上症狀者,尤其是經常吸菸的男性,要高度警惕鼻咽癌的可能。
3、心血管病
耳鳴可能是冠心病的先兆。有的心血管病患者可能會伴隨有雙側性、高音調的耳鳴。這是因為耳蝸對血量和含氧量比較敏感,在心血管病早期時,流向腦部的血量和血液中的含氧量會降低,這就使得耳蝸的微細血管動力異常,最終導致耳鳴。
據統計,在有耳鳴的心臟病患者中,86.7%的患者耳鳴比心絞痛先出現,8.6%的患者心絞痛和耳鳴同時出現。4、肝腎病
不少職場人士日常作息、生活飲食習慣不規律,很容易傷害到肝腎。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肝陰不足故兩目乾澀。虛火上擾,津不上潤故咽乾口燥。肝腎陰虛,心火易亢,就會導致耳鳴耳聾。
5、頸椎病
當脊柱內外平衡遭到破壞,發生頸椎解剖位置的改變,從而刺激或壓迫頸交感神經,使內耳的生理功能受到干擾而產生耳鳴。頸椎病可引起血管受壓的那一側耳鳴。
6、神經衰弱
出現耳鳴,也有可能是神經衰弱病人,因為病人會出現精神過度緊張的情況,導致耳內中樞神經進入亢奮狀態,可以聽到外界並不存在而由自己耳內發出的響聲,間接導致耳鳴。
大部分時候人們出現耳鳴的情況往往並不加以重視,覺得忍忍就過去了,事實上,耳鳴可大可小,你應該引起重視!
回覆列表
耳鳴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耳部症狀。經常出現耳鳴現像要引起重視。
耳鳴預示著五大疾病:
耳部疾病、神經衰弱、頸部疾患、藥物中毒、噪聲損傷。
雖然耳鳴是常見的現象,但是患者不能因此而忽視耳鳴的危害。出現耳鳴並不是偶然的現象,多數情況下是某些疾病的早期訊號,大家要引起重視。及時發現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