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心齋侃畫

    對於企業家投身於藝術品收藏是時尚還是潮流,首先這個問題不是選擇題,時尚就是潮流,潮流也就是時尚。

    近幾年國際國內大拍上出現很多知名企業和企業家的身影,譬如萬達集團、民生銀行、華誼兄弟、馬雲、劉益謙、劉嘉玲等等,對於知名企業和企業家投身於藝術品收藏的報道層出不盡,大有一浪高過一浪的趨勢。個人覺得除了迎合時尚與跟風之外,多少還有一些滿足虛榮心,被別人關注和認可的需求。當然更主要的原因,個人覺得有以下幾點:

    其一、喜歡熱愛藝術。如果是這樣,這也是最純粹的出發點,每個人都有追求美的嗜好,當有能力為自己的愛好買單的時候,這一定是一種幸福!而知名企業和企業家正好有這個條件。他們就可以為自己的喜好買單。

    其二、投資。藝術品是除了不動產、金融證券之外的最好投資渠道,藝術品的投資回報率整體都高於房地產和其他的專案投資。但藝術品投資的門檻比較高,除了資金之外,最大的難度是需要有非常高的專業知識。

    其三、合理避稅。企業購買藝術品是可以抵扣稅收的,對於很多公司來說是一舉兩得。不但有投資回報的收益,而且還可以減少企業的稅負。

    其四、個人投資藝術品收藏。同樣可以合理避稅,因為藝術品的傳承是不徵收遺產稅的。同時以時間換空間,可以得到非常豐厚的回報!

  • 2 # TY笑犇

    企業家不等於鑑賞家。好多名人收藏的都是假的古玩和藝術品!上古皇家香文化!帝皇術裡面,權杖之木!楠木屬,奇楠沉香,萬歲家千歲檀,駕鶴飛仙金絲楠!帝皇香,最遠古正統的皇家文化!金堅玉潤,鶴骨龍根!重如磐石!永垂不朽!萬古流芳!

  • 3 # 以瓷惠友

    我是“以瓷惠(會、慧、匯)友”,對中國古瓷器的鑑藏有近三十年的實戰經歷和豐富經驗,早在十幾年前就發表過《古玩鑑定的誤區》、《淺談瓷器的手感》、《瓷器鑑定中的“望、聞、問、切”》、《氣泡在瓷器鑑定與鑑賞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響力的論文和作品,現在就古董鑑定問題已經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現在入駐自媒體平臺,期待與所有真愛古瓷的朋友坦誠溝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見、相互切磋、共同進步!感謝各位朋友的捧場關注與點贊!謝謝!

    而且宣告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個人的收藏,萬不得已用別人的圖片,我會特別註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圖片遠不如實物精美漂亮,沒辦法,個人技術不行,光線、角度、距離都把握不好,大家湊合著看吧,能說明問題就行。

    對企業家投身藝術收藏,您認為是一種時尚,還是一種潮流?

    企業家投身藝術收藏,我認為應該是一種潮流而不僅僅是一種時尚。因為:

    第一點,客觀地看,“時尚”的東西既可能順應時代而成為“潮流”,也有可能會悖逆時代而成為“逆流”;而“潮流”則一般都會順應歷史、順應規律、順應人心,所以“潮流”一定不會是“陣風”或“抽風”式的短暫,而應該是有張有落、有進有退、有根有底的完整過程。

    第二點,歷史地看,中國社會發展已經走到了唯有“知識經濟”才是唯一出路的瓶頸期,而“經濟知識”的腐朽、墮落與殘暴,也唯有“知識經濟”方能徹底根治與剷除,所以投身於藝術收藏尤其是古董藝術收藏這一“知識經濟”CROWN上的明珠的舉動,是完全順應歷史走向的潮流性質的行為。

    第三點,現實地看,中國社會正在被“經濟知識”所奴役、所迫害、所壓抑,而“有真知識”和“真有知識”的企業家率先覺悟與覺醒,看到了問題背後的巨大商機,從而投身到藝術收藏尤其是古董藝術收藏領域上來,是一種正能量,是一股正潮流,也必將獲得巨大的正收益。

    第四點,長遠地看,既然中國的唯一出路就是“知識經濟”,那麼率先覺悟、率先覺醒、率先覺察到“知識經濟”的本質、規律與規則的企業家,也勢必會成為中國“知識經濟”的主力軍、生力軍和萬歲軍,成為中國“知識經濟”的最大受益人。

    總而言之,企業家投身藝術收藏,我認為應該是一種潮流而不僅僅是一種時尚,期待著有更多有先見之明的企業家踴躍投身到藝術收藏尤其是古董藝術收藏領域中來,成為時代的弄潮兒,引領時代、引領潮流、引領世界、引領金融、引領經濟,走向富強。

    上幾件古董藝術品圖片,以證上言,以餉同道。

    北宋鈞窯鼎盛期神級臻品玫瑰紅釉海棠花式葵口盤。

    北宋鈞窯鼎盛期神級臻品內外玫瑰紫釉白色凸起和平坦式蚯蚓走泥紋筆掭。

    北宋汝窯鼎盛期清涼寺窯神級臻品五芝麻釘月白釉48菊瓣筆洗。

    北宋官窯鼎盛期神級臻品天青釉四雲足橢圓水仙盆。

    唐鈞神級臻品內外茄皮紫加天青釉兔毫紋筆掭。

  • 4 # 一介須翁

    收藏是社會人的一種境界,因為收藏品承載著歷史和文化,承載著藝術審美和工藝傳承。對於企業家投身藝術收一是一種時尚,還是潮流這個問題不太好說。因為時尚與潮流是消費和享受,當然收藏品也可以拿來消費和享受。對人間享受的肯定和追求,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特點和傳統。在古代中國較早進入了高度的農業文明,一方面創造了較為豐富的社會財富,另一方面又沒有出現大規模從事商業投資和社會再生產的經濟機制,因此,古代華人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將剩餘財富投入消費和享樂生活的習慣。當然,能夠享受這種生活的並不是當時社會中的每一個人,而只能是有閒、有錢、有勢的上層人物。說到收藏,從收藏的歷史來看,歷朝歷代都有收藏文物的愛好者;上至皇帝和貴族官員階層,下至士大夫文人和富商階層。尤其當今社會,隨著人們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文物收藏已經相當普遍。但要說到收藏境界就不是那麼簡單的象潮流和時尚那樣,起碼要把收藏曆代文物看做是對民族和歷史文化根基的延續。透過收藏,增加文化修養和體會文物收藏帶來的精神享受。

    看這位大家的收藏和聽他收藏的故事,是不是潮流或時尚?【元】青花雙螭耳孔雀紋瓶

  • 5 # 檀紙間

    你想多了,投身於收藏的人,其目的不會是相同的,如果一定要給所有包含企業家在內的藝術收藏投資人一個共性特點,那麼只能是“個人興趣”,沒有之一。

    因此,企業家投身於藝術收藏,既不是時尚,也不是潮流。

    甚至於,賺錢都不見得是大家的共性。

    至於時尚也好、潮流也好,我想那根本不是普通收藏者追求的,更不是企業家想要的!

    企業家介入收藏,是一種文化

    企業家介入收藏領域,首先是一種文化,一種將自己的興趣或者某種潛意識中的信仰,寄託於藝術品的表現形式。

    恐怕太多的人,對我這種看上去過於“冠冕堂皇”的代入方式不甚理解甚至嗤之以鼻。

    就我個人來說,因自身自年輕的時候,接觸人群的面跨度很大,使得自我感覺對於人性格以及心理方面認知還是較為全面的。

    客觀來說,人的性格種類有很多,“真正內心高尚的人”和“抱有功利意識的人”都同樣大量存在於芸芸眾生,但具體到參與藝術品收藏的人群來說,其興趣的主導,無疑佔據第一位的——你幾乎很難找到“自己不喜歡某種藝術卻去大量攬入收藏的人”,就更別談企業家了。

    相對普通人來說,企業家有著更為自由的興趣參與以及資金閒餘,他們如趕潮流或者什麼,根本沒有必要衝著收藏品而去,歷史上也從沒有出現過“以藝術收藏品為潮流的時尚”或者“以藝術收藏品為時尚的潮流”。

    因此,藝術收藏的參與,大家的共同點都有著“自身的興趣為基礎的藝術欣賞”——哪怕在興趣的權重有著不同的區別,也絲毫不影響“興趣的參與度”。

    企業家參與藝術收藏,也是財富的一種打理形式

    不可否認,成功的企業家對於財富的理解與應對手段,廣義來說是強於普通人的,在這個群體中,“用藝術收藏品儲存或打理資金”也是一種重要的理財方式。

    “不要講雞蛋放於同一個籃子”是所有人都知道的理財理論,那麼在基於興趣和和對藝術的認知基礎上,適度參與“資金的藝術品投資渠道”也是一個重要的理財方式。

    之所以說一個“興趣和藝術的認識”基礎項,也是因為例項中不是所有的企業家都會參與到藝術品收藏上來的,這也反證了前條的存在合理性。

    縱觀藝術品收藏的歷史,有太多“帶來巨大資金收益”的案例,在此當無需舉例說明了。單就我個人的經歷所及,同樣也或多或少享受過並正享受著這種“週期稍長、收益超高”的財富成果。顯然,那些成功的企業家們,在這方面的收穫比我不知道要超出多少了。

    總結

    總體來說,企業家參與到收藏中來,本身代表了一種藝術品在社會文化、歷史、人文等方面的價值認可,另一方面,也代表了資金對於藝術品收藏領域的青睞。

    必須承認,藝術收藏品的傳播,自身也需要很多資金去參與的,藝術傳播的過程中,儘管是一種精神方面的高尚舉措,但同樣免不了會庸俗地耗費一定數量的錢財,與此同時,藝術收藏品的“財富增值”功能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反過來吸引不同人士、更多的資金參與熱情。

    這種立體式的藝術收藏品結構網路,從古至今始終在社會上紮根、繁衍著。作為每一個參與個體,我們無需在意其細節化的目的所在,著重從自身的“契合性”關注並適度享受參與的過程,以及收穫的結果,便是發展與貢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娛樂圈的哪些明星“顏值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