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DY見聞

    清朝是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現在看來已經早已進入歷史記載的朝代。不過它滅亡之日距離今天還不到百年。然而清朝留給後人除了百年的恥辱,還有更多的歷史思考。其實對於清朝的滅亡,也是註定的,但是也是相比前幾個朝代來講,就是太快了,而對於在滅亡之後,而屬清朝的清軍,到底去哪裡了呢?

    清朝在滅亡之前,總兵力都保持在一百萬左右。但是隨著清朝的滅亡,這一百多萬清軍也是“飯碗難保”。事實上,這一百萬清軍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清軍的舊式軍隊,也就是八旗軍;二是北洋海軍;三是北洋新軍。

    清朝主要的軍事力量就是八旗和綠營兵,因為這兩者人數是最多的,在清朝的初期其戰鬥時確實強悍,但是入關中原以後,就開始鬆懈,戰鬥力下降,而到了道光年間,八旗和綠營兵就基本上是擺設喪失了戰鬥力,到了雍正時期,八旗兵就徹底被漢人所取代了。而到了清朝滅亡以後,就被遣散回老家種田了,有的強壯的就加入各地軍閥。或者去當警察了。

    然後是北洋海軍,也叫北洋水師,說起這北洋海軍曾經那可是一方海上霸主,是亞洲曾經最強大的艦隊。北洋海軍的基礎是淮軍,在淮軍的基礎上逐漸組建,最終成為了一支近代化的海軍艦隊。但是之後由於沒有足夠的軍費補給,軍費竟給慈溪太后拿去修頤和園了,導致曾經亞洲第一的海軍被日本海軍擊敗,全軍覆沒。

    清政府在歷經甲午戰爭後,清王朝又改注重海上力量為陸上力量,建立了一支北洋新軍。這北洋新軍可以算清末最強的軍隊了,建立在原來的湘軍和淮軍的基礎上,由袁世凱練兵,只可惜清政府選錯了練兵之人,在清政府滅亡之後這些人都投靠了袁世凱,而在袁世凱死後,屬下的北洋新軍就分裂為很多的軍閥勢力,各自為派系。後來,北洋新軍一部分成為國民軍,一部分落草為寇。

    然而有一隻駐紮在香港九龍的清朝軍隊,他們竟然堅持到20世紀90年代,因為在鴉片戰爭中,香港被割讓成為英國租界,但是還是清朝的國土,只是租期99年。所以還是有清軍駐守。直到清朝滅亡後,這些駐軍不願回國,就駐守在九龍成為了土皇帝,所駐守的九龍城寨成為了英國和民國都不管的地方。所以一直到1987年,中國處理香港的問題,決定處理寨子,拆除九龍城寨,從此,此地歸屬香港管轄。

  • 2 # 大白熊返利

    清朝的八旗軍有20多萬人,綠營兵更是有將近60萬人,零零整整將近100萬人。

    八旗軍:有的直接就回去種田了,也有少許強壯的人選擇加入各地的軍閥。

    北洋海軍(綠營兵):嚴重缺乏軍費,導致這支強大的海軍被日軍給滅了。

    還有一支清朝的軍隊跑到了香港九龍,成了九龍寨,大清滅亡後,香港也割讓給英國,可九龍塞還屬於中國,所以這支軍隊趁機強佔此地,當了土皇帝,直到1987年,中國才決定拆除了九龍城塞

  • 3 # 士說新語

    清末哪兒來的100萬軍隊?

    在光緒二十七年以前,清軍的軍隊主要由八旗兵和綠營兩個部分組成,軍制沒有什麼變革,只是根據時代的要求,添置了洋槍火炮,但本質上還是封建舊式軍隊。

    八旗和綠營的規模最大的時候,確實達到了100萬,但戰鬥力從乾隆中後期開始就不行了,嘉慶元年川楚白蓮教起義,調7省綠營八旗鎮壓,歷時9年,耗費1.2億兩白銀,陣亡200多箇中高階將官,最後還是增強了地方團練的基礎上,才算徹底平定。

    後來的太平天國起義,八旗綠營基本一觸即潰,在太平軍面前毫無還手之力,後來還是依仗曾國藩編練的湘軍團練,才把這次席捲滿清半壁江山的“災難”勉強度過去了。

    光緒二十七年,這是八國聯軍侵華,老佛爺從西安回北京之後,深刻認識到國家的制度到了不得不變,不變就要完蛋的時候,於是著手於“新政”,其中新政最重要的內容就是編練新軍。

    “前因各省制兵防勇,甚為疲弱,業經通諭各省督撫認真裁汰,另練有用之兵。”

    “著名各省將軍督撫,將原有各營嚴行裁汰,精選若干營,分為常備、續備、訓警燈軍,一律操習新式槍炮,認真訓練,以成勁旅。”

    這是清末十年新政軍隊改制的上諭,從中我們可以發現,清廷的決心是相當巨大的,首先是把原來的綠營進行裁撤,然後按照袁世凱小站練兵的方式,由各省督撫負責編選,訓練,添置新式裝備。

    綠營被撤掉,各地的駐防八旗實際上已經沒有任何作用,鐵桿莊稼種了200多年的八旗,已經不是軍隊,更像是領著國家福利的特殊群體。

    清廷計劃在全國編練三十六鎮新軍,其中以北洋軍為中央軍,然而到了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前夕,只成立了二十六鎮,共有軍官11463人,士兵168544人。

    這就是清末軍隊的總規模,滿打滿算也就17萬人,哪裡來的百萬大軍?

    那麼,辛亥革命爆發後,這些軍隊又是個什麼情況呢?

    清末新軍在開始編練的時候,就存在一個極大的問題,也就是各省督撫負責編練新軍,這等於是合理合法地增強地方實力,當然這也是清廷無可奈何的選擇,庚子國變之後,南方的督撫們基本處於一種”半獨立“狀態,中央根本沒有辦法插手地方行政事務。

    而這麼編練的結果就是,南方的新軍基本成了革命的溫床,各種革命思想隨著新政的展開,也如火如荼地發展著,以致於南方公開宣傳革命,在軍隊中搞串聯,而軍官們往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等到武昌一聲槍響,南方各省紛紛宣告獨立,而這些軍隊也成為新鮮出爐的軍政府的武裝,再不歸屬於清廷。

    至於北方的新軍,主要有兩個部分組成,主力是袁世凱的北洋六鎮,另外一部分精銳是皇族掌控的禁衛軍系列,規模大概就是一個半鎮的樣子。辛亥革命爆發後,清廷重新把投閒置散的袁世凱找了回來,老袁一手騷操作,逐步逼迫清室將禁衛軍的交給了袁的心腹馮國璋,自此,北方清軍依仗的中央軍完全落入了袁世凱手中。如果清廷哪怕還掌握著一支軍事力量,也不可能輕易就在南北議和後,宣告遜位。

  • 4 # 小林歷史觀

    要了解清朝滅亡後近百萬清軍的去向,首先就得了解清朝最為主要的幾支軍隊:

    作為滿清立國之本的八旗軍漢人組成的綠營近代化的產物北洋新軍。

    這三支清朝主力部隊隨著國家的滅亡,其命運也不盡相同:

    八旗軍的去向

    八旗軍是滿清的立國之本,其建立可以追溯至清太祖努爾哈赤起兵時期。這支軍隊在滿人入主中原統一天下的過程中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

    滿清在奪得天下後,依然實行八旗軍制,將八旗軍分為:駐京八旗和駐防八旗。駐京八旗負責拱衛京畿;駐防八旗則被派往國家戰略重地進行駐防。

    隨著國家穩定,戰事減少,原本驍勇善戰的八旗軍軍備鬆弛,缺乏訓練,其戰鬥力急劇下減。到了清朝晚期,他們基本成為了只會養花遛鳥的廢人。而到清朝滅亡時,無論是駐京八旗還是駐防八旗基本都被原地遣散,這些旗人憑藉著自身特有的身份所積聚下來的財產過完了下半輩子。

    綠營的去向

    綠營是在滿清入關後為緩和民族矛盾採取以漢治漢的方式所建立起來的。這支軍隊由漢人組成,這支軍隊是清朝人數最多的軍隊,基本參與了清朝的所有戰爭,是一支常備軍隊。

    然而隨著社會的穩定,他與八旗軍一樣逐漸腐化,難堪大用。由於其組成人員皆為漢人,他們不像滿人八旗那樣可以得到特殊照顧,所以在甲午戰爭之後和清朝滅亡前夕逐漸從60萬人被裁撤到了13萬人。

    而等到清朝滅亡後,這些綠營兵基本被遣散回鄉,有的回家務農,有的則落草成寇為害一方。

    北洋新軍的去向

    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爭戰敗之後,著手打造一支現代化的新式軍隊以維護統治。這支軍隊由袁世凱於1901年開始編練,短短數年便成為了清朝戰鬥力最為強悍的軍隊。

    然而令清朝統治者始料未及的是這支軍隊最終並沒有履行維護滿清統治的義務,相反他在清朝末年的革命起義當中扮演著壓死清政府最後一根稻草的角色。

    所以在清朝滅亡之後,這支軍隊作為民國“開國軍隊”理所當然的從清政府向民國政府過渡保留下來。當然,這支軍隊由於是袁世凱一人精心打造出來的,所以他實際上是袁世凱的私人軍隊。待袁世凱死後,這支軍隊被分裂成了各路軍閥,基本成為了參與民國初期軍閥混戰的軍事力量。他並未像八旗軍和綠營那樣直接退出了歷史舞臺。

  • 5 # 文儒風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作為歷史上唯一一個滿人建立的王朝,清朝在中國的地位比較尷尬,從建國到滅亡的近300年中,起義反抗接連不斷,比如著名的有天地會,小刀會,太平天國起義等等,但是奇葩的是這些起義都沒有動搖清王朝的統治,最終清王朝竟然被袁世凱篡奪了江山,而袁世凱本來是清王朝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沒想到最後卻成了最要命的一個人,實在是難以預料。清朝滅亡之後,剩下的一百萬軍隊去哪兒了?其實清王朝滅亡之後,還剩下很多清軍,以當時的軍事實力,也可以一戰,但是可惜的是當時的清王朝已經喪失了信心,只想苟且偷生,結果把祖宗打下的江山拱手讓人,據不完全統計,當時清王朝滅亡後,雜七雜八的八旗綠營兵總共有一百多萬,那麼清王朝滅亡之後,剩下的一百多萬清軍都到哪裡去了呢?一、被民國政府收編,成了北洋軍閥的炮灰,袁世凱篡奪清朝江山之後,進一步擴充北洋軍閥的勢力,於是在原來北洋軍隊的基礎之上大肆吸收其他清軍兵種,建立起了龐大的北洋體系,後來袁世凱死後,很多北洋軍閥手下計程車兵大多都做過清朝的正規軍,而且這些軍隊裡有很多是湖南江蘇人,也就是建立在當時湘軍和淮軍的基礎之上。二、逃入深山老林,成了地痞土匪,民國時期,東北和湘西鬧土匪鬧的最厲害,那麼這些土匪怎麼會在一夜之間冒出來呢?其實這些土匪有很多並不是老百姓,而是地地道道的官兵,而且是前清的官兵,這些官兵在清朝滅亡之後除了被北洋軍閥吸收之外,還有一些被遣散,居無定所計程車兵,這些士兵後來就成了土匪,危害一方,當時孫殿英盜取東陵財寶,這些土匪也跟著分了一杯羹,想必挖自己主子墳墓的感覺很爽吧!清朝滅亡之後,剩下的一百萬軍隊去哪兒了?三、與保皇黨勾結,繼續為清朝賣命,還有一部分清軍對清朝死心塌地,始終不肯接受清王朝滅亡的事實,一部分留在了宮裡為溥儀當護衛軍,還有一部分跑到了蒙古地區尋求蒙古王公的幫助,加入他們的保皇組織,繼續為復辟清朝而奔走,雖然最後都成了炮灰,但是也算是比較忠心的一群人了。當然這一百多萬清軍的下場都很悲慘,在亂世之中,當大頭兵要麼出人頭地,要麼就只能被當作炮灰,成為軍閥們互相鬥爭的工具,想想也十分悲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近發現上一年級的孩子有說謊的問題,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