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乾得堂
-
2 # 讀書耕田人王七
謝謝邀請,我的關點更傾向於是,民國以前不用多講,近現代的書法潮流出現了一種裝飾為主的派系,如同劉洪彪所言,寫書法就是要參展,為展廳定製,為視覺效果定製,新融入的這些因素包括,章法的刻意安排,字型的大小,線條的粗細,包括用墨和仿古紙等等等等這種諸多刻意的現象。就連書法作品,也加入了點線面的概念,這種對形式包裝的誇張擠走了作品應有的文人氣,對書法的傳承不是一個好的方向。在我看來,書法藝術是書家日益積累的手上功夫,和,長期書寫形成的文人氣息,是在這些基礎及人性上隨性發揮的線條美。
-
3 # 嵫陽夜話
中國文字雖來源於象形,產生之初以圖畫為主,但中國圖畫本身就是線條的組合,特別是發展到甲骨文時期,文字的線條作用和表現力開始凸顯出來。從大篆小篆、秦隸漢隸、魏晉行草,線條的表現力在書法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越來越重要,成為評價書法作品成就的最重要標準之一。歷史上的傳世經典之作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十七帖,張旭、懷素的草書,以及唐楷等,無不是以線條取勝,中國書法藝術追求的急徐、枯溼、粗細、長短、停頓以及功力深淺等都透過線條表現出來,甚至章法的佈局,也要靠線條來實現,沒有線條的美、沒有線條的深厚功力及其各項元素,書法的美是表現不出來的。
-
4 # 尤年1
這個問題我在十幾年前就與朋友探討過,書法到底是什麼藝術?它的核心是什麼?書法的感染力在哪裡?最終的結論是贊同了我的四個字"錘鍊線條",不久沈鵬先生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書法藝術的節症就是"線條"。正可謂不謀而合。
縱觀中國書法發展史,不論朝代怎樣更替歷史怎樣演變,書法藝術一直是不斷地發展進步的。而這進步的每一個腳印都代表著每一寸線條的改變。篆書、楷書也罷、隸書、行草也罷都離不開線的組織表達。而線的質感又決定了字型的質量高低。《祭侄稿》的線條蒼茫高古、渾厚悲壯;《寒食帖》的線悽婉清涼、灑脫淡然;《蘭亭序》的線仙風道骨、超然物外。
可以說,線條的疾澀曲折、節奏章法上的美感,決定了所書文字藝術感染力的走向,拔升了文字內容的視覺美術性。若是沒了線條的控訴美感,沒了樂律節奏的淋漓暢快,僅憑文字內容的藝術表達力是成不了書法藝術品的。所以中國書法的線條藝術,是中國漢字唯一的藝術表述方式,是將普通漢字上升為頂尖藝術的唯一手段,線條的水平高低決定了書法藝術品的成敗。
-
5 # 千千千里馬
但是,書法不是線條。所以,現在有一些人又提出還是叫做筆法比較好。
書法藝術,實際就是用筆的藝術。每一個筆畫,不同書體,都有自己的用筆方法。
當然,筆法也可以用線條的審美來欣賞。
線條,有抽象的美學概念,也有可視的線性的美。
如果書法是線條的藝術,好像我們在創造線條。
那繪畫不就是真正創造線條的藝術嗎?繪畫不會是書法吧?
中國傳統繪畫,也沒有特別突出線條,而是提出來“描”,大致也有所謂的“十八描”。
如果書法是線條的藝術,我們有具體什麼線的型別嗎?
而傳統上,我們仍然對書法的基本“線條”叫做筆畫,並沒有叫做線條。
比如,點畫、橫畫、折畫、波畫等等,也沒有具體的“波線”、“點線”、“折線”、“橫線”等等這種說法。
不但沒有線的說法,就是具體的操作,也不是線的用筆嘛。比如,寫一個橫,實際走的是曲折的線,但是,寫出來的筆畫,並不是以後線條。所以,我們可以用線條美欣賞書法,但是,我們做不到用線條創作書法。
書法與繪畫有密切的聯絡,中國有“書畫同源”的說法,所以,一些人很自然地認為,書法是線條的藝術也是合情合理的,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我們有些書法,例如,線性的特點比較突出,除此之外,其他書法,基本談不上線條。
筆法也是變化的啊,豐富多彩的變化不就是優美的旋律嗎?
我說過,書法可以用線條的眼光去欣賞,就像用音樂的眼光去欣賞一樣,但是,我們不可能用線條創作豐富的書法吧?啟功以畫家書法家的體驗說過,都是線條,書法的線條更難。
這就是區別。繪畫的線條你可以認為是筆法,但是,也不是筆法,書法的筆畫你可以認為是畫的,但是,不是畫。
書法有一個創作和欣賞問題。值得思考的是,從創作來說,我們是創作線條還是筆法?書法的“線條”,大量都可以概括為“三角形”和“圓”,或者分解為三角形和圓,線條是沒有這個特點的。
就像大量線條是S 型,我們不能把這個線條叫做S 吧?究竟書法是線條的筆路還是線條的藝術?這才是問題。
-
6 # 子衿書法
書法是誰創造的?我們的祖先發明的。在書法中,我們的祖先只知道點畫。線條是什麼?他們對醜書惡札,會用類似線條一樣的東西來比喻。如春蚓,秋蛇,爛繩等,惡其無骨。
線條出現在現代書法中,是因為一些自稱現代派書法家的人,以書法的名義,利用毛筆、墨汁、紙,這些和書法相關的書寫工具,胡亂畫的一些線條。說線條藝術,我不反對。但要和書法扯上關係,咱接受不了,沒有這方面的修為。
咱們的教科書,教我們的是筆畫。有哪一種書本上教的是線條?有哪個教師會對自己的學生說,你寫的字這個線條寫的好,那個線條不規矩?哦,你說這是小學老師不教線條,高等院校才教線條。實際還真的是高等院校裡對書法的筆畫稱為線條的。
他們為什麼要把書法中的點畫稱為線條?因為線條來自於西方美術。在西方繪畫中,線條是繪畫的基本元素。可以組構出所有的物象。並認為中國的漢字起源,也是依形據象而創造的。有書畫同源的說法。所以,用西方線條豐富多彩的變化來替代點畫,會對創作具有更強的藝術表現。
然而,他們卻忽略了一個問題,書法的每個點畫,都有其特定的形態。你可以把它們寫輕,也可以把它們寫重,可以誇張,可以變化。但是不能不按它們在字中的位置去書寫。一旦改變了它們該處在的位置,便不能成字。
為什麼叫點畫?每個點畫都有它們的名稱。不知道用線條怎麼來表達?第一條線條該怎麼畫,第二條線條位置該在哪……?誰知道這個順序怎麼排序?
不知道線條在你的腦海中,會不會是如麵條,繩條,布條,紙條之類的形象出現?
-
7 # 千年蘭亭
可是這種觀點對嗎?那怎麼理解它的書寫內容呢?很顯然,這種觀點把書法的表現形式與內容割裂開了。
後來,有人強調書法的文化內涵和思想感情,可是如美術、雕塑等其他藝術就不包涵文化和思想嗎?這些共性的東西不是書法的個性。
-
8 # 臨池管窺
“書法是線條的藝術”!這說法流行了幾十年。
初乍一聽此觀點,確有些讓人醍醐灌頂、耳目一新之感。書法一直以來始終沒有明確的定義屬性,而此直觀、新穎又帶西方審美的觀點一出,立刻得到世人認同,並影響了許多人的書法實踐。
然仔細分析,此說似簡練且概括,但並非全面。進而李澤厚先生又詮釋為“線的藝術高度集中化,純粹化的藝術”;但還是隻注重於視角感觀的“形”。
中國書法的獨特主要在於“象”和“形”上。
“象”是意象,是抽象的;“形”是形式,是表象的;或說“書”是自然的,是情緒化的,是感性的;“法”是人為的,是理智化的,是理性的。古埃及文、阿拉伯文甚至以中文為基礎的日文、韓文等之所以沒發展成書法,就是隻注重“形”的具體化,而少了“象”的抽象化。
書法中的線條有音樂的韻律,還有強烈的人格情緒化。除此外,字形的組合、章法的搭配也是重要組成部分。
西方的油畫、素描等藝術,“遠看青山綠水,近看雀屎成堆”是真實的寫照,縱然也有“筆觸”一說,但上升不到人格情緒表達的層面。
中國的書畫,遠觀賞其意境,近觀品其線條質感。象形兼具,這是西方藝術及文字所達不到的層次。
華人把文字上升到了繪畫藝術的層面,卻又獨立於繪畫藝術,這就是書法獨特的魄力。
所以單以線條藝術來表述,是不全面的。
如果以一句話來概括,小子以為是:象與形濃縮的矛盾統一,高於藝術又極接地氣的人文情懷錶達!是為書法也。。。
-
9 # 詩夜城主
完全贊同“書法藝術是線條的藝術”!
書法包含了“筆法”與“筆意”,然而筆法是有形的,筆意是無形的,可以這麼說筆法是書法的結構,筆意是書法的靈魂韻味;沒有深厚的筆意,筆法將顯的暗淡無光,同樣,沒有順暢的筆法,筆意將顯的虛無縹緲。
書法的線條不是簡單的“點面筆劃”,很肯定的說線條融合了筆法和筆意,這就簡單概括了書法藝術是線條的藝術,這線條是靈活多樣的,換句話說線條運用的不好,書法的結構是“混亂不堪”的,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也談不上筆意的妙處了。
線條就同“穿針引線”,書法用的“墨”就是線,書法用的“筆”就是針,當筆尖沾上了墨水,就如同線穿在針裡面了,書寫時筆尖帶著墨汁就好比在紙上“穿針引線”,稍微想象一下這是什麼情景,這個字好比“繡花一樣繡出來的”,多精緻啊,考驗技法吧,而且還要突顯“韻味”。
回覆列表
書法藝術,首先是用筆的藝術。書法的藝術從用筆而出。只有用筆一一筆法,高度的藝術含量與藝術品質,才可以產生出用筆帶來的書法審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書法的基本價值,並不在於“線條",也沒有線條這一基本概念。“線條”的基本概念來源於西方藝術。在中國傳統書法中,只有用筆、運筆。如果說"線條",那只是運筆與筆法相結合的結果。中國書法中的這一基本審美思想,也恐怕與現代西方藝術中的"線條"概念而變得失去原來本應具有的審美價值認識及其深刻的程度。因此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書法中,只有用筆的不同以及筆法的不同,所體現的書法視覺的審美傾向。中國傳統書法,從不在乎什麼"線條”的不同,也不存在由線條不同產生的筆法與運筆。。對於中國文化精神價值的理解,傳統書法的理解,本應立足於中國文化自生的基本規律,由此規律而至書法的基本價值認識。現在恰恰相反,是以西方的藝術概念來理解中國的傳統書法。所以許多本應是清晰可見的觀念,變得是似而非,反到模糊不清了。現在看來,堅守中國文化精神,就應該正本清源,把原來顛倒的認識,重新樹立起來。這樣才可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弘揚,找到新途徑。誠如書法的用筆,筆法以及運筆,所產生的效果,並非"線條"藝術之說可以替代。此處三幅書法,皆為自出。並非有意為之,只是書寫於不同時間,不同心境,故用筆、運筆、筆法有所不同。也因三者的把握程度,才可呈現出不同感受。也非僅僅是線條不同,可以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