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孔子是一個讀書人。一般讀書人寒窗苦讀,心中都懸著一個目標,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為某方面的專門家,好在社會上混一個穩定的職業。說一個人不成器,就等於是說他沒出息,這是很忌諱的。孔子卻坦然地說,一個真正的人本來就是不成器的。也確實有人譏他博學而無所專長,他聽了自嘲地說:“那麼我就以趕馬車為專長吧。”
第二:其實,孔子對於讀書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張讀書要從興趣出發,不贊成為求知而求知的純學術態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他還主張讀書是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種沽名釣譽的庸俗文人(“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第三:他一再強調,一個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實學,而無須在乎外在的名聲和遭遇,類似於“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這樣的話,《論語》中至少重複了四次。
“君子不器”這句話不僅說出了孔子的治學觀,也說出了他的人生觀。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個學生聊天,讓他們談談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別表示想做軍事家、經濟家和外交家,唯有曾點說,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輕裝出發,約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裡游泳,在林下乘涼,一路唱歌回來。孔子聽罷,喟然嘆曰:“我和曾點想的一樣。”聖人的這一嘆,活潑潑地嘆出了他的未染的性靈,使得兩千年後一位最重性靈的文論家大受感動,竟改名“聖嘆”,以志紀念。
感想:我喜歡讀閒書,即使是正經書,也不妨當閒書讀。譬如說《論語》,林語堂把它當作孔子的閒談讀,讀出了許多幽默,這種讀法就很對我的胃口。近來我也閒翻這部聖人之言,發現孔子乃是一個相當灑脫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倫,是一種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實對於功利的態度頗為淡泊,對於倫理的態度又頗為靈活。這兩個方面,可以用兩句話來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一個真正的人不會為功利去讀書,而讀書是為真才實學,為活的悠閒自在。
第一:孔子是一個讀書人。一般讀書人寒窗苦讀,心中都懸著一個目標,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為某方面的專門家,好在社會上混一個穩定的職業。說一個人不成器,就等於是說他沒出息,這是很忌諱的。孔子卻坦然地說,一個真正的人本來就是不成器的。也確實有人譏他博學而無所專長,他聽了自嘲地說:“那麼我就以趕馬車為專長吧。”
第二:其實,孔子對於讀書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張讀書要從興趣出發,不贊成為求知而求知的純學術態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他還主張讀書是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種沽名釣譽的庸俗文人(“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第三:他一再強調,一個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實學,而無須在乎外在的名聲和遭遇,類似於“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這樣的話,《論語》中至少重複了四次。
“君子不器”這句話不僅說出了孔子的治學觀,也說出了他的人生觀。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個學生聊天,讓他們談談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別表示想做軍事家、經濟家和外交家,唯有曾點說,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輕裝出發,約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裡游泳,在林下乘涼,一路唱歌回來。孔子聽罷,喟然嘆曰:“我和曾點想的一樣。”聖人的這一嘆,活潑潑地嘆出了他的未染的性靈,使得兩千年後一位最重性靈的文論家大受感動,竟改名“聖嘆”,以志紀念。
感想:我喜歡讀閒書,即使是正經書,也不妨當閒書讀。譬如說《論語》,林語堂把它當作孔子的閒談讀,讀出了許多幽默,這種讀法就很對我的胃口。近來我也閒翻這部聖人之言,發現孔子乃是一個相當灑脫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倫,是一種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實對於功利的態度頗為淡泊,對於倫理的態度又頗為靈活。這兩個方面,可以用兩句話來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一個真正的人不會為功利去讀書,而讀書是為真才實學,為活的悠閒自在。